书城经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25845600000106

第106章 元代富丽名贵之城杭州

杭州是元代中国南方一个大都会,它不仅规模宏伟,人口众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而且还是有元一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世界东方的大国际性都市。元初马可波罗来杭时,即惊叹为“世界最名贵富丽之城”。

杭州原是南宋的都城,又是商业的中心。南宋时期,城中商业贸易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华。南宋末年,外患频仍,经济凋敝,杭州城也渐见萧条。元军灭宋,杭州城免遭破坏,城中的商业在南北统一、运河开通的有利环境下迅速得以恢复。

元代除了元大都外,第二个重要城市就是南方工商业中心杭州城,杭州商业的繁荣远非新建的大都可比。著名的戏剧家关汉卿,在元朝灭宋后不久,自大都来到杭州。杭州城市的繁华和山水的奇秀,使他大为震惊。他作曲称颂说:“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大约即在此前后,马可波罗也从大都来游杭州。他以惊奇的眼光称赞杭州是“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说这里的繁华难以描述,如果不是亲眼得见,真令人难以置信。马可波罗记述杭州城里人口极多,但街道宽广,路面都用砖石铺砌,下有阴沟排水。城里有十个大方衢,形成市场。街上有高楼环绕,下层是店铺。每周有三次集市,每次总有四、五千人。方衢附近设有邸店,供外地商人存放货物。马可波罗还说到元朝皇帝在杭州征收巨额的盐税和糖、香料、米、酒、丝等商税。杭州的商家有十二个行,官府经由行会抽取商税。

杭州是江浙行省的省会,人烟稠密,城宽地阔,水陆交通便捷,远近商贾云集,不仅是国内的贸易中心,而且是著名的外贸港口,在商品经济上仍属全国的第一大都会。为方便征收商税,元朝政府在全国各地设立税务机构,杭州与大都因为商业发达,特别设置了税课提举司,官阶从五品,位在其他税务官员上,从中可以反映出杭州商税在全国经济中的突出地位。人们赞扬杭州“山川风物之美,四方未能或之过也。天下既一,朔方奇俊之士风致,自必乐居之”。当时杭州城内到处可以看到蒙古人及其他“隆准深眸”的色目人,他们以经商出名,融入沿海城市,扩大了汉族地区的商贸群体,在商业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当时杭州夜市店铺宵达旦经营不歇,史载“诸江南之地,每夜禁钟以前,市井点灯买卖”。至于篙师船户在夜间也忙的不亦乐乎,“于城埠市镇人烟凑集去处,招聚客旅装载夜行者,谓之夜航船,太平之时,在处有之”。杭人精于谋利,从商者很多,除在本地经营外,亦不惮于辗转他郡,元初有杭人张存流寓泉州后即起家贩舶,六年以后方始回到家乡。

元英宗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鄂多立克也到过杭州,他说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之城。元末来杭州的非洲旅行家伊本拔图塔,也记杭州是他从没有见过的大城市。外国旅行者对杭州的赞美,表明宋元时代杭州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先进的。

延伸阅读

杂剧的中心

元代杭州人新年里最喜爱的文艺活动是看戏,当时的戏称“杂剧”。元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早期杂剧以大都为中心,代表人物关汉卿。后期杂剧以杭州为中心,以杭州人沈和为代表人物。沈和“能词翰,善谈。天性风流,兼明音律。”元代在杭州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杂剧作家,如郑光祖、乔吉、景臣、戴善夫、曾瑞等。他们在杭州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杂剧作品。根据《官本杂剧段数》中的剧目来看,元代白朴的《崔护浆》、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元代尚仲资的《柳毅传书》、元代吉甫的《裴航遇文英》都是那时杭州人喜闻乐见的剧目。在新年这一短暂的休息中,坐在戏院中看看那些情节曲折离奇,唱腔婉转动听的杂剧,无疑是一种极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