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女儿:你真好——如何把女孩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
24889600000016

第16章 打开“机会之窗”,3岁前是人生的关键

0—1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0—1岁期间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重视,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条件,造成心理发展的“营养不良”,会不会导致难以补救的损失呢?

近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结果证明,1岁以内确实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段关键期。

资料表明,当1岁以内的婴儿处在充满爱心和有丰富刺激物的环境中时,特别是如果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父母的及时鼓励时,这种环境会大大促进孩子对环境的积极探究行为,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相反,当孩子生活在非正常的家庭或孤儿院中,缺少丰富多彩的刺激物和成人的敏感反应时,不仅会造成他们运动技能发展的严重落后,而且当他们长大后,他们只爱玩一些呆板、幼稚的游戏,对新环境和陌生人表现得非常害怕,不敢大胆地探索周围世界。智力测验证明,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远远落后于在正常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

一位名叫韦恩·丹尼斯的心理学家研究了黎巴嫩孤儿院的孩子。他发现,这些孩子整天躺在小床上,无人理睬,也没有人和他们说话。结果,许多孩子1岁时还不能坐起来,到4岁时还不会走,他们的智力测验得分非常低,平均只有53分(正常孩子平均100分)。丹尼斯还追踪了被领养的一些孩子发现,1岁以前被正常家庭领养的,经过若干年的教育后,智力可以勉强达到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但6岁以后被领养的孩子,智力永远达不到正常水平。

我们知道,即使1岁以内的婴儿,在主观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

美国几位儿童心理病理学家追踪研究了生活在贫困环境里的一些美国儿童。这些孩子2岁的时候,心理学家就他们对母亲的依恋程度、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了测验。结果发现,虽然这些孩子同样生活在贫困家庭中,可是他们的适应能力却差别很大,一些孩子适应能力强,另一些孩子适应能力差。

后来,研究人员一直追踪到这些孩子上小学,并且再次测验了他们的智力、情绪和社会交往能力,结果发现,2岁时适应能力强的那组孩子,在小学4年级时的综合心理测验平均得分为260分;而早期适应能力差的那组孩子平均只得110分。这项研究也强有力地说明,早期教育对后期的心理发展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由此可以知道,从出生到1岁,孩子不会说话,不能和父母进行语言交流,可他们却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父母必须清楚,孩子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具有强烈的接近周围世界、接近周围人们的愿望,他们在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探索着周围的未知世界,而他们的微笑、啼哭、咿呀的呼喊,就是他们的求知欲和成为社会人的愿望的最好表达。

早教应该从“第一天”开始。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发育是不等速的,年龄越小,大脑的发育越快。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到老”,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早期教育的每一天都非常重要。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刚出生的孩子并不是只会吃奶睡觉,其实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接受的刺激越丰富,大脑的功能就越强。而且,此时孩子的学习是“印刻模式”,外界给什么就能接受什么,给多少就能吸收多少,因此,科学、系统、良性的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孩子的潜能,省时省力,事半而功几十倍。

大脑的早期经历很重要。虽然大脑在整个生命进程中都保持一定程度的可塑性,但当大脑越发专门化时,有些大脑发育的机会也可能永远失去了。人们经常用“机会之窗”这一词语来描述早期经历的重要性。

作为父母,你无须担心这扇窗口何时开启,何时关闭。你只要确保你的孩子有一个丰富的成长环境。

早期教育可使孩子具备5方面的素质:

脑子灵活,左右两半球均获得较好开发,表现为思维敏捷、想像丰富、脑功能比较健全发达。

有较健美的身躯,喜爱玩耍和运动,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卫生习惯。

有广泛的智力兴趣,包括游戏、观察、提问、表达、思考、操作、识字、阅读、计算和外语学习。有旺盛的求知欲。

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包括上进、自信、勇敢、自理、爱劳动、善交往、关心人、富有同情心。

喜爱美好事物,包括爱音乐舞蹈、爱美术造型、热爱大自然和生活中美好的行为、语言等。

因此,父母千万不要错过了孩子这段最宝贵的时光。千万记住,父母要以最热烈的爱去呵护孩子,千方百计给孩子创造充满刺激物的环境,多和孩子说话,多关注他们的愿望,揣摩孩子的心思。对孩子的任何表示,父母都应该报以及时的反应。

惟其如此,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孩子才能成长为天才。对女童的培养也要遵循教育的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