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海故事精选
24693700000012

第12章 皇封庙的真秘

皇封庙坐落在宁海县北大门、象山港畔的前金村。皇封庙是为宋代一员大将曹彬而建的。当时江南兵荒马乱,农村田野荒芜,颗粒无收。农民饥寒交迫,难以度日。正当患难之机,曹彬将军奉命率兵前来江南平息乱兵。曹彬将军爱兵如子,纪律严明,不欺压百姓,不滥杀无辜,积极恢复生产。曹彬将军的爱民为民的举动得到了皇帝赵匡胤的奖赏,下旨封曹彬为鲁国公。鲁国公死后,追封为济阳郡王。

为了纪念曹彬将军的功德,当时李家村、吴家村、邬家村等几村百姓联合发起募捐,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筹了一大笔款项,建起了这座庙宇。曹彬将军受皇帝所封,所以这座庙被称为皇封庙。

皇封庙重建于清道光十八年间,当时是座小庙,以后逐渐扩建成大庙。皇封庙造型别致,很有特色,最显眼夺目的是大殿内四根露明柱,这四根露明柱由龙缠石刻而成的,做工非常精致,用石斧逐一进行打光磨滑,可谓精雕细刻。柱高6。3米,圆周4。5米,整根石柱由一条巨龙缠绕着,全是青石雕刻而成的。在当时没有机械,没有电器设备,更没有先进的技术,要雕刻成如此精美的龙柱实属罕见,使人很难想象,就说雕刻以后,把这四根大石柱同时竖起来也是很不容易。据推测一根石柱需要几十个强有力的汉子,才能把它竖起来。先要用四条粗大的绳子把缠龙柱顶端捆起来,然后人拉、肩扛、手扶把石柱慢慢地竖起来,再用木架子固定好,把已加工的桁条、串料穿牢。

寺庙的名称、匾额大小、横直都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分三级:如普通寺庙只准使用横式,规格较小,称为一级:中等寺庙的名称匾额比普通寺庙的规格稍大一点,匾额为长方形横式,称为二级;经过皇帝册封,或经皇帝批准建造,或有一定头衔的,它的规格是比较大型,匾额是直式,又称“直笃匾”,它的四周还镶嵌描绘黄金的花边,称为三级。皇封庙就属最后一种。

皇封庙不仅是被皇帝受封而得名,而且皇封庙又是珍藏过位真的皇帝。传说,宋高祖康王一次与敌作战,为避开敌人的视线,逃至偏僻的地方。当时皇封庙荆棘从生,康王在这里躲藏没有被人发现,夜问也宿在庙中。临行时太监曾有一颗较大的碧玉印章,遗忘在这庙中。如今,这颗珍品碧玉印章仍然保存着。

宁海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非常重视皇封庙两对缠龙雕刻青石柱的艺术价值。2000年8月授牌,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农历八月初一,是曹彬将军的诞辰日。所以,农历七月三十日,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聚集在这里守夜,有的甚至彻夜不眠,守在那里表示对曹彬将军一片崇敬和诚心。从此,农历八月初一,皇封庙被定为庙会日,这一天,善男信女,人山人海,川流不息,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