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海故事精选
24693700000010

第10章 城隍庙与城隍爷

在我国,不论哪座古代城池,都建有城隍庙,即使是驻兵的兵寨,凡称城的(如巡检司城),也都设有城隍庙。

城隍庙里都奉有城隍神,民间敬称城隍爷。这个城隍爷是由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庸”衍化而来的,能为本邑御灾捍患,古称为邑庙。

我国最早载于史册的城隍庙,是三国时吴国赤乌二年(239)修建的芜湖城隍庙,迄今已一千七百余年。南北朝时,由于北齐慕容俨利用城隍爷打败了梁军,从此影响渐大城隍灵异之说也从南方传播到北方。到了唐代,由于经济上空前繁荣,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大家希望能永享太平,故在各城镇纷纷建庙供奉。

宁海县的城隍庙建于唐永昌年间(689),后几经废圮。但历代邑令都十分重视对城隍庙的修建,自宋至民国进行了七次重大的重建、扩建和修缮。现存我县城关城隍庙的规模和格局,是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建时的模样。

透过浓重的宗教色彩,分析各地的城隍身份,从中发现他们都是历代的英雄或名臣。如北京城隍爷有三位,第一位是汉朝大将军霍光,第二位是明洪武年间办事公正、拯救百姓的陇州知府秦裕伯,第三位是清末爱国将领陈化成;苏州是春申君;济南是杨景文;福州、江阴为周苛:和州为范增;襄阳为萧何:临江、南康等地为灌婴;鄂州为焦明:宁波为西汉大将军纪信。

宁海的城隍爷为何人呢?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根据南乡亭旁屈母山“屈母庙碑”记载,三国时吴国尚书屈晃次子屈坦,曾为临海郡刺史。后师事王华、葛真人,悉得真修幻化之术,神化为湫水龙王,多显灵异,给台州百姓带来诸多好处,百姓深感其恩。虽然这个记载有民间传说中的怪诞成分,但从中可透视到屈坦在台州当政时,政绩显著而深受百姓的爱戴。唐武德四年,因以屈氏故址为台州府治,遂祀屈坦为府城隍神,是为台州各地之城隍也。宁海占属台州府,城隍爷也就因循为屈坦了。第二种说法,城隍神即南朝梁武帝时的田什将军。田什,原籍陕两风翔人。南朝梁武帝时,被授为殿前将军,并封为武冈侯。梁太清二年(584),侯景作乱,梁武帝派郡陵王萧纶督军讨伐,田什偕田寅、田宅两个儿子浴血奋战,终因寡小敌众而失败,两予俱亡阵中。太清三年三月,台城陷落,田什保护萧纶出奔浙江会稽。因感田什忠义,被封为靖边侯,镇守临海郡,设总部于宁海,享有崇高威望,被宁海人公认为城隍爷。后来,因时局关系城隍庙里的城隍爷被珍藏起来了。

直到1993年,宁海城隍庙迎回了一尊如真人般大小的清代木雕城隍爷,他头戴相貂,身穿蟒袍,面孔红润,五络美髯,目光慈祥,和蔼可亲……是我县古代木雕作品中的精美之作。这尊城隍爷的“回归”,系白石村胡婆婆发现,更应归功于城关南门村潘婆婆的长期保管。是她联络了几个人,从“文革”的烈焰中抢救出来,顶住了各种压力,保管至“文革”后,并无私奉献给城隍庙。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是城隍爷的生日。旧时,这一天场面非常热闹,人神共乐。

2003年至2004年,宁海县政府拨款,大修了城隍庙。如今,一座崭新壮观的城隍庙又展现在人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