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是一种自然流露出的才华气质,不是刻意追求到的流行时尚;个性是一种功到自然成的意识境界,不是能被轻易模仿的行为习惯。个性是魅力,却容不得张扬;个性是实力,却容不得做作;个性是差异,却容不得另类。反观职场中的一些人,本身水平有限、庸庸碌碌,却喜欢装腔作势、故弄玄虚,希望能引起别人关注,认为这就是彰显个性。其实这类人不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个性是靠实力来体现和证明的,你有令人信服的真本事,别人才会接受你,才会佩服你。
纵观历史,那些在学术上有所创见、科学上有所发现、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大都有其个性有其棱角。物有棱角而露锋芒,人有棱角更显风骨。按理,对有个性、棱角之人应该亲之、近之、善待之。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有些领导干部不喜欢有个性有棱角之人,有些人也唯恐人家说自己有个性有棱角,有了个性、棱角也是锉之又锉,磨之又磨,使其日渐圆和,终至泯灭。棱角何至于如此招嫌惹嫉?概而言之,原因一般有这么几点:
①领导者官本位思想引起。现实中有那么一些领导干部,个人意志违背不得,一己尊严冒犯不得,只许下属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否则,就是“不听话”、“难领导”。而有个性有棱角之人,往往只服从真理,不屈从权势,对家长式作风不以为然,对错误的东西爱提意见,对不正之风敢于抵制,自然容易被视为桀骜不驯而遭冷落嫌弃。
②墨守成规的旧习惯势引起。社会上有那么一些人,总满足于四平八稳,习惯于墨守成规,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总是疾首蹙额,求全责备。而有个性有棱角之人思想活跃、观念新颖、不拘流俗、敢于冒尖,于是在这些人的心目中,难免不把有个性有棱角之人视为“不安分”、“爱出风头”,轻蔑之、嘲讽之、非难之,以求大家同归于“平”,共属于“庸”。
③明哲保身的消极想法影响。如今社会上有这么一句顺口溜:“思想太真是非多,爱提意见麻烦多,平平稳稳好处多。”似乎只有当“好好先生”,做“圆滑君子”,凡事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才不惹是生非,最为平安。而冒尖就不免得罪人,露头也难免遭非议。于是,一些有个性有棱角之人也就不得不检点“得失”,接受“前车之鉴”,想想自覆之危,觉得与其有个性有棱角惹是生非,倒不如不生棱角,或者将棱角磨去为好。
④任人唯“驯”的用人思想使然。有些领导干部在用人方面,喜欢任人唯“驯”,以顺从、听话作为判断下属优劣和选人用人的标准,而对有棱角之人则耿耿于怀。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拍马”、“圆滑”之风。于是,一些原本就没有棱角的人“不为祸始,不为福先”,日渐变得唯唯诺诺;一些有棱角之人也不得不磨平棱角,甘于平庸。
我们许多人恐怕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这几年来身边的“老好人”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1.1%的人确认自己身边的“老好人”非常多或比较多,仅7.3%人的表示自己身边少有“老好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老好人”?关键是现行制度的考核、评议、晋升大多以定性评价为主,“老好人”往往会占尽优势,获得更多选票,而有棱角有个性的人却一次次遭到淘汰和打击。
而从单位员工的角度讲,从青涩到成熟,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往往也经历了一个比较艰难的心路历程。这个历程既有外界环境、氛围的挤压因素,也有个体适应社会的主动调适因素。某种程度上讲,也不能完全把沦为“老好人”的责任归咎到外力上头,群体之间的相互传染、个体的缺乏坚持和把握,也应该负有一定责任。毕竟,一种良好抑或恶劣氛围的形成,有赖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一个个青春的生命个体纷纷去“趋利避害”,从热情洋溢走向圆润光滑,从勇于创新走向没有担当,在这个逐渐“耗散”的过程中,既折射出鲜活生命理想泯灭的无奈,更是这个社会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人的个性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所以,我们应以宽广的眼光、开阔的心胸看待个性差异,遴选不同风格的人才。在这个问题上,长期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过分求稳,领导者往往爱用那些听话、乖巧、稳重的人,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结果往往就是那些勇于创新、敢于开拓、个性鲜明的人才被撇在一边。稳重固然是一种优点,但稳重的人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工作,一些风险较大和开拓性较强的工作,就不是一味求稳的人所能胜任的。尊重特点,善待差异,容人之短,用其所长,应该是新时期对待人才的新观念,也应该是选人用人的新导向。
当然有个性的人往往也有许多缺点,由此在一些气量狭小的领导那里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发展,久而久之使其变得缺乏激情、无所作为,使单位也失去活力。如何驾驭有个性的下属,扬其长、避其短,使他们服从管理、听从召唤、为我所用,是摆在领导面前的一个难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大凡有个性、有棱角的下属,或者性情刚烈,吃软不吃硬;或者脾气暴躁,遇“火”就着;或者恃才傲物,敢于犯上,不留情面。他们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一般都心胸坦荡,人品正直,淡泊名利,并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特长,但也不拘生活小节,不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对于有棱角的下属,管理者不能视为单位的包袱,而应该视为财富,关键是管理者如何驾驭、如何使用。我们认为,以柔克刚,是良策之一。所谓柔,就是避其锋芒,躲其火苗,不与其直接发生矛盾冲突。当下属棱角突出时,管理者一定要沉着冷静。他有“火”燃,你就静观;他想怒骂,你就沉默;他要顶撞,你给笑脸。总之,要以你之“柔”对付其“刚”。这种“柔”不是怕,不是躲,而是管理者处理矛盾的一种需要。当然,这种“柔”要有限度,要以退为进,做到柔中有刚,绵里藏针,让有棱角者在众人面前失色、减锐。以柔克刚,是一种“领导兵法”,若运用得好,既能体现出管理者的大度,又能展示管理者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2)以才容才,才能互补
有个性、有棱角的下属一般都有干好工作的良好愿望和能力,能出色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有的还有某个方面的专长。对这些下属,管理者如能很好地驾驭,把“犟骡子”变成“千里马”,就能给单位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若驾驭不好,就会常遇到一些丢面子、碰钉子的麻烦事。对此,一是要以才制才。也就是说,管理者首先不能是一个庸才,在领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业务知识以及个人专长方面,必须有过人之处、高人之招,才能使恃才傲物的下属在你面前黯然失色,不敢轻举妄动;即使有敢动者,你也知道用什么方法对付。譬如策划某一项工作,或者撰写某一份文字材料,你要求他先拿出工作思路,或者先拿出写作提纲。等他拿出来后,如果你不满意,也不要简单、武断地否定。应该说出否定的理由,并亮出你的高招,这样他就不得不服了。二是要以才容才。管理者不要总以为自己高明,对什么都发指示、提要求。所谓以才容才,就是管理者不能对有棱角的下属抱有成见,光看到他们的缺点,看不到他们的长处,而是要与他们相互融合,互学互补,虚心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管理者不妨在工作上多征求他们的意见,请他们出点子、出思路。特别是在工作遇到难题时,可采取工作“招标”法,让他们充分释放工作潜能。这样,既不丢管理者的面子,还会大大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管理者还应学会欣赏下属的长处和优点,在适当的场所,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其适当的肯定和赞美。管理者的肯定和赞美,是激发有个性、有棱角的下属工作积极性的良策,会使他们收敛锋芒,尽心竭力地为单位工作。
(3)以心换心,心心相印
一个好的管理者,仅用管理手段、业务能力去驾驭下属是不够的,尤其是对有个性、有棱角的下属更是如此。一般说来,有个性、有棱角者,多数是重友情、讲义气之人,你能敬他一尺,他就会敬你一丈。他不会当面拍领导的马屁,不愿意向领导送礼,不会主动向领导邀功请赏,但是,只要领导关注他,他就会用工作热情加倍报答。因此,对待有棱角的下属,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心换心,以真诚换真诚。
(4)知己知彼,彼此相通
管理者要驾驭有个性、有棱角的下属,还有一点,就是要清楚他们想干什么、想得到什么,方能对症下药。管理者一般也是从“兵”干过来的,对下属应该进行换位思考,根据不同情况,对有棱角的下属采取不同的方法,给予不同的安抚或帮助。譬如,给地位低微者以尊重,让其感悟到管理者对他的好感与关注;给贫穷者以接济,让其体会到管理者的温暖与关心;给落难者施以援手,让其感觉到人在困窘时被拉一把的欣慰与激动;给勤奋者以机会,让其感受到被提拔重用时的激励,等等。另外,管理者还可以通过某种真诚的祝福、某种对其家人的尊敬等,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如能长此以往,下属的棱角一定会大大收敛,使单位出现一个安定祥和的人际氛围,使管理者如虎添翼,使工作充满生机和希望。
★★★
纵观历史,那些在学术上有所创见、科学上有所发现、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大都有其个性有其棱角。物有棱角而露锋芒,人有棱角更显风骨。
13全才才是人才,是吗
领导,说到底,一是谋略,一是用人;更高的领导,连谋略都不必放在心中,只要用对人就行了。领导者不一定比别人的本事大,但要能发现别人的本事,领导者会用人是最大的本事。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占据主动地位。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选人用人是最大的导向,用人不只是取才,还有强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关系着单位每个员工自身发展和个人价值的认可与否,折射出单位主要领导人的品德素质。想成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想成就一番宏伟的大事业,必须把握好每个环节。而各环节中,能否选用到优秀的人才,是能否做好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是,究竟什么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选用人才首先要把握好一个概念,即人才是否等于全才?是不是只德才兼备的人才是人才?是不是完美无缺的人才是人才?
对于“人才”,古今中外定义颇多,但均可归为一点,即“有用有为即人才”。古人讲,“全才”即是“人”中之“王”,但世间并没有“全才”,“全”去掉“王”,所以只剩下“人才”。人才其实应该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卓绝的才能这就够了。所以,人才不是全才。
古人云:所谓才者,须在德才两端。德才兼备者是谓全才,有德不才者是谓庸才,无德无才者是谓蠢材,有才不德者是谓诡才。也有人说:德才兼备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者是危险品。德才兼备,是我们对全才的赞誉,但现今社会,想找到德才兼备的“奇才”,是太难太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