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拉包尔风云
23043600000017

第17章 完全控制新几内亚(2)

果然,一艘艘日军的驳船驶入盟军的视线。他们在空中对这些驳船进行了猛烈的轰炸,驳船上的日军这一下又遭了殃,他们在盟军的炮弹中死伤无数。前前后后的轰炸下来,盟军已击沉了日军150多艘运送部队的驳船。

日军的今村司令得知消息后,痛心不已。这些援兵没能与美军进行战争就死在了空中投下的炸弹之下;这些补给没有到达莱城和萨拉莫阿就被击沉到了海底。最后,迫于盟军航空兵的打击,他只好下令,停止向萨拉莫阿和莱城增派援兵和补给。但考虑到萨拉莫阿的形势危机,他只好命令莱城派遣更多的部队从陆路增援萨拉莫阿,这样一来,莱城守军的实力被进一步削弱了。

今村本来以为,将莱城的兵派去支援萨拉莫阿,这样萨拉莫阿的实力就会得到明显的加强,盟军即使进行疯狂的进攻,萨拉莫阿也不至于失守。这样,盟军就会毫无办法,最后垂头丧气地退离萨拉莫阿。

同时,今村也意识到,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和把握战争的主动权,最主要的就是要保存和掌握制空权。于是,他派200架飞机集结在新几内亚沿岸的威瓦克基地,以备随时调用。这一基地位于胡翁半岛的莱城和萨拉莫阿以北480公里处,盟军的情报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使麦克阿瑟及时掌握了这一情报。

8月17日,麦克阿瑟为夺取制空权,立即命令肯尼少将的第5航空队袭击威瓦克基地。肯尼的第5舰队迅速出发,对日军威瓦克航空基地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击,一轮迅猛的轰炸过后,几乎将威瓦克航空基地炸成平地,将停在基地的200架日军飞机全部击毁。这一天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个“凶日”,日军在新几内亚的航空兵几乎全部被消灭,盟军清除了进攻莱城的主要障碍。

麦克阿瑟得知消息后,兴奋地说:“这次的轰炸任务,对于日军来说,真是一次时机绝妙的痛击。”

麦克阿瑟在写给华盛顿的电报中如是说道:“这次空袭,是在敌我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进行的,结果,我们牢牢掌握了制空权。日军在新几内亚的力量,无论是在空中,还是在地上,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对日军地面飞机的突击中,我方的航空兵达成了出其不意的效果,给予了日军严重的打击。”

日军在莱城和萨拉莫阿所能提供空中“保护”的飞机,只剩下了可怜的6架。失去了空中力量的日军,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了。此时,盟军进攻莱城的时机已经到来了。

1943年8月24日,麦克阿瑟亲自来到位于莫尔兹比港的前方指挥部,监督攻打莱城的最后一搏。

9月3日晚,参加过北非阿拉曼战役的澳大利亚第9师第一梯队7800名精锐在莱城以东约20公里的布斯河河口登陆,地面日军抵抗轻微。从拉包尔起飞的飞机,才是最大的威胁,但由于浓雾和美军战斗机的制约,收效甚微。登陆场巩固后,当晚,澳军第9师第二梯队2400人和次日第3梯队3800人按计划顺利上岸。登陆成功后,澳军便迅速向莱城挺进。

之所以如此顺利,主要是天气帮了盟军的大忙。这天,由于满天大雾弥漫,从拉包尔飞来的日军飞机根本就看不清地面上的活动。登陆部队除了遭到日军几架飞机的骚扰性攻击而损坏了少数几艘登陆艇外,并没有遇到其他的有效抵抗。

随着盟军登陆的成功,莱城中日军的陆地、海上、空中三方面的增援路线全被盟军切断。莱城中的日军已成为了瓮中之鳖。

此刻,麦克阿瑟终于亮出了他的王牌。他让第503伞兵团集中在距离莱城西北30公里远的纳德扎布实施空中袭击,然后准备进行空降作战。

麦克阿瑟与肯尼决定亲自前往前线

关于空降作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不管是日军还是美军,都没有使用过。麦克阿瑟坐在自己的司令部中,和肯尼讨论西南太平洋战区第一次空降作战的具体安排。突然,肯尼告诉麦克阿瑟,说他打算要随部队一起去,除了指挥这次作战外,还顺便看一下第503伞兵团的空降情况。麦克阿瑟听完,有些担忧地对肯尼说:“说实话,我个人认为,你不应该去。”

肯尼这次并没有听从麦克阿瑟的劝告,他争辩说,他做为航空司令,有权了解他的飞行员们是怎样发动这次空降作战的,因为这次空降做战作为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首例不能发生意外。此外,这些飞行员,都是他的得力爱将,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实在是放心不下他们。

听完肯尼的话,麦克阿瑟思考了一下,很快改变了态度,对肯尼说:“哦,你说的有道理。不过,如果你要去的话,我也想一起去看看,因为作为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总负责人,这些飞行员的安全,我也是深深挂念在心的。”

听麦克阿瑟这么说,肯尼表示了坚决的反对,他说:“你不能去,要知道,前线是危险的,如果你去了,万一发生什么意外,那可就糟糕透了!再说了,万一日军的子弹在你身上穿几个洞,那你可让我怎么办?”

肯尼的这番话深深刺痛了麦克阿瑟,他严肃地看了肯尼几眼,用眼睛告诉他:日军的子弹是打不死我麦克阿瑟的。

见此情景,肯尼知道再说什么也是没有用的了。既然麦克阿瑟决定一定要一同前往,那就让他去吧。

9月5日,为配合澳军的正面进攻,美军第503伞兵团1700名伞兵实施了太平洋战场上首次空降作战。这次空降作战的团长是金勒斯上校,空降出发机场是莫尔兹比港的沃德和杰克逊两处机场。

8点25分,美军85架运输机搭载着1700名空降兵开始起飞,同时出动的还有100架战斗机保驾护航。

10点的时候,美军的轰炸机对莱城以西30公里处的纳扎布机场进行了猛烈的轰炸,还投掷了大量烟雾弹。因为这个地方一会将要作为预定的空降地。20多分钟后,运输机飞临纳扎布机场上空,在180米的高度,空降兵随即开始跳伞,整个空降过程由于组织周密,指挥得当,使得伞兵在5分钟之内就全部着陆。这次空降行动只有3名伞兵身亡,33名伞兵受伤,其他人都平安地落到了预定地点。整个空降活动,没有遇到日军的干扰。

不久后,麦克阿瑟乘着自己的B-17专机随同空降部队一同开赴前线,因为他担心实施这次计划的空降兵大都是没有实战经验的新兵,在战斗中会流露出胆怯的心理,自己与他们同行,能够带给他们一点鼓励。

第5航空队司令肯尼虽然认为该地区日军空中力量已微乎其微,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会突然遇到日军战斗机。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西南战区的总司令麦克阿瑟不需要亲自驾临前线,尤其他来到的还是空降线的前线。因此,肯尼明知不会起作用,他还是力劝麦克阿瑟。可是,麦克阿瑟决心已定,是一定要来的。他所担心的倒不是遇到日军,而是怕自己因为晕机而在部下面前出丑。不过,两个人的担心都没有出现。因此,麦克阿瑟清楚地看到这次“如同时钟般准确的”空降行动。为了表彰麦克阿瑟的这一勇敢举动,美国陆军航空兵特意颁发给他空降作战勋章。

这次空降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更多的是盟军在对空降作战的认识上起到相当重大的作用。此次空降的成功,消除了盟军上次在西西里岛空降失利后对空降作战的怀疑思想,再次证明了空降作战的价值。

随后,美军连夜运来了通信和空中管制人员及有关设备,从第二天起开始等待澳大利亚第7步兵师的机降,并进驻轰炸机前去轰炸莱城。

第11日的时候,盟军的C-47运输机在纳扎布机场着陆420多次,将澳大利亚的第7军全部机降完毕。这样一来,机降的澳军第7师从西向东,从海上登陆莱城的澳军第9师从东向西,前后夹击,向莱城展开钳形的攻势。两路部队进展都相当顺利,因为日军第18军军长早在9月6日就已经意识到莱城和萨拉莫阿两地将难以再坚守下去,并做出指示,让第51师团指挥该地区陆海军向新几内亚岛北海岸的马丹或锡奥撤退。

9月8日,日军驻萨拉莫阿的部队开始进行集体大撤退。

9月10日,日军已将萨拉莫阿的部队撤至莱城。

9月12日,盟军占领了萨拉莫阿。

9月15日,美国和澳大利亚开始收缩莱城的包围圈。企图在莱城负隅顽抗的日军,在盟军舰炮的轰击和东西优势兵力的夹击下,很快便溃不成军,弃守阵地。9000余名残兵败将,不得不踏上惟一的逃生之路——向北逃往胡翁半岛山区。在逃跑途中,有2200人因饥饿和染病而死在途中。

9月16日,盟军两路部队在莱城胜利会师。

4.“车轮滚滚向前”

随着日军的步步撤退,麦克阿瑟决定乘胜追击,提前发动“车轮”行动中的下一步行动——进攻位于胡翁半岛顶端的芬什港。芬什港是日军在新几内亚的重要补给基地,驻守该地的日军约有5000人。

9月中下旬,澳军从刚刚占领的莱城派出一个旅,经海路向东航行82海里,到达休恩半岛的东端。

9月22日天刚刚亮,盟军开始实施了登陆计划。这次计划中,澳大利亚第9师的第22步兵营在芬什港的北面开始登陆。这次登陆行动,是日军所始料不及的。他们本来认为,盟军如果进攻芬什港的话,也只会从陆上实施进攻。因此,日军的主力部队全部集中在芬什港南面和西面,而北面留守的部队人数非常之少。

澳军很快将北面少量的日军击溃,芬什港其他方面的日军一下子慌了手脚,只经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日军就退出了芬什港。澳军几乎没有费多大力气,就于10月2日彻底占领芬什港,并与从莱城前来支援的第23旅胜利会师。

日军从芬什港撤退的部队在芬什港西北处约15公里的地方,焦急地等待着援兵的到来。

10月11日,日军派第20师从锡奥前往该高地增援从芬什港撤退的部队。随后,日军在这块高地上发起了反攻,他们拼了命地向盟军疯狂射击。猛烈的火力和垂死的决心让他们曾一度夺取卡蒂卡附近盟军的滩头阵地,夺取滩头阵地后的日军又派出一个连的兵力从海上实施反登陆。如此的疯狂举动激起了盟军战士的斗志,他们也拼了命地对日军予以打击,日军在盟军猛烈的火力下,又退回到了最初的那块高地。

11月16日,澳军第9师开始集中火力,对据守高地的日军发起猛攻。日军由于人数少,弹药供应不足等原因,伤亡惨重。

11月22日,日军又开始组织反攻。他们将未亡的士兵拼凑了一个团的兵力向盟军右翼进行迂回攻击。

11月23日,在高地上顽强抗击的日军得到了拉包尔总部派来的50架飞机作为支援。但是,盟军的航空部队很快就将其歼灭。又经过几天激烈的战斗,日军终于因兵力不足而不得不做出撤退的计划。

11月26日,日军被迫放弃高地,全面撤退。

到12月初的时候,盟军已夺取了除锡奥以外的整个胡翁半岛,莱城战役胜利结束。

日军对于失败心有不甘,今村发电报命令锡奥的第51师团和从芬什港败退的第20师团残部全部西撤,在马丹地区与主力会合,准备更大规模的反击。可是,这一情报被美军的秘密情报小组截获了,麦克阿瑟获悉日军这一企图,认为应采取断然措施破坏日军的集结计划,阻止其反击准备。通过空中侦察,美军发现在锡奥与马丹之间名叫赛多尔的海滨小镇,日军防御非常薄弱,麦克阿瑟决定在此实施登陆,切断日军与锡奥与马丹之间交通线,从而阻止东西两翼日军的会合。

12月19日,日军以瓦列奥防线为依托,多次组织疯狂的反扑,但都在盟军的猛烈火力下,遭到惨败,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夺回芬什港的企图,向锡奥地区撤退。

至此,在芬什港长达3个月的战斗,以日军损失5500人而宣告结束。

麦克阿瑟为了防止退守锡奥的日军继续向北面的马当据点后撤,他决定断其后路,命令部队在锡奥和马当之间的赛多尔登陆。

通过侦察,盟军得知赛多尔只不过是一个沿海的小村庄,守在那里的日军也只有区区15人而已。

1944年1月2日上午,美陆军第32师第126团7000人在新几内亚北海岸的赛多尔登陆。守在赛多尔的日军力量微弱,几乎没有什么抵抗能力。没过多久,盟军很快占领了附近的日军机场。下午,当日军的飞机姗姗来迟的时候,盟军的登陆船只早已将人员和物资卸完扬长而去。美军很快在赛多尔建立起前进机场和军舰锚地,形成一个坚固的堡垒,掐断了日军东西两线的联系,迫使日军第51师团和20师团改道丛林西撤。这一撤退又是一次死亡行军,由于日军补给匮乏,部队缺粮少药,在这种情况下行军于茂密的热带丛林,其可怕程度绝对不逊于美军的炮火,结果有近万人因饥饿、疾病和过度疲劳而倒毙在中途,最后穿过丛林到达马丹的两个师团残部还不足万人!尽管美军在赛多尔的登陆没有彻底断绝东线日军的退路,但随着对赛多尔地区的切实控制,美军已掌握了维蒂阿兹海峡东西两侧的所有战略要地,为以后的作战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滚滚向前的“车轮”

赛多尔被盟军占领后,不但让盟军可以绕过从莱城和芬什港撤到锡奥的1.2万名日军,切断其同马当和威瓦克日军第18集团军残部的联系,而且获得了一个理想的基地。

以这个基地作为依托,盟军即可以控制维蒂亚兹海峡,支援新不列颠岛的登陆作战,又便于下一步攻占阿德默勒尔蒂群岛,以及沿新几内业海岸向西发展进攻。

日军退守到锡奥之后,已经陷入困境之中。这些日军,无论从陆地和海上均已无法得到补给,对不断增强的进驻赛多尔的盟军又无力发起反攻。万般无奈之下,日军终于在1944年1月15日彻底放弃锡奥,徒步向马当撤退。在撤退的过程中,又有近2000人因病饿而死于途中。

盟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了整个休恩半岛。此此,盟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新几内亚岛南自米尔恩湾北到维蒂亚兹海峡的东北部地区。

“车轮”滚滚向前,按计划顺利地进行着。麦克阿瑟兴高采烈,看来拉包尔指日可下,自己实现重返菲律宾的诺言很快就要实现了。然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战略计划让麦克阿瑟感到痛苦和愤怒,因为会议决定,拉包尔已不在计划的清单之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