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思议的惊世预言
17828600000015

第15章 风雪夺命夜:宋太祖之死的预言

天气能决定人的生死吗?即便是在气候问题成为全世界焦点的今天,恐怕你也不会将二者联系起来。然而在古代一些什么的预言家眼中,天象的蛛丝马迹却可以昭示人类的命运变化。无论是刮风下雨(雪)、闪电乌云还是日食月食,凡此种种,都是冥冥中的某种迹象,并在人世间得到印证。哪怕你是深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对于这一点,相信九泉之下的宋太祖赵匡胤会深有感触。如果不信,就让我们回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个风雪之夜,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可思议指数:★★★★★

1.开国君主起乱世

公元976年10月21日清晨,在北宋王朝的首都开封,突然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原来在前一天深夜,大宋的开国君主,英明神武的宋太祖赵匡胤竟突然驾崩了。回想起来,这位皇帝是何等叱咤风云啊!据历史记载,身处五代十国动乱年代的赵匡胤从小就爱好骑射和武艺。公元949年,他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后来,拥兵自重的郭威在将士支持下,废黜汉隐帝建立后周,而赵匡胤也被提升为禁军首领。几年后,赵匡胤受到郭威义子柴荣的信任,被提升为开封府马直军使。后来,柴荣即位为周世宗,而赵匡胤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公元959年,当周世宗驾崩时,赵匡胤已成为殿前都点检,即禁军的最高统帅。于是,大权在握的赵匡胤决定开创自己的王朝了。

当周世宗柴荣临终之际,留下遗照让他年仅七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并叮嘱心腹大将赵匡胤等全力辅佐幼主。殊不知,羽翼丰满的赵匡胤正酝酿着改天换地呢。公元960年,赵匡胤奉命出征,当到达一个名叫陈桥驿的地方时,他的一干部下突然将一件黄袍披在其身上,拥戴他当新的皇帝,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黄袍加身”事件。随后,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大宋,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即宋太祖。为了防止自己导演的一幕夺权戏被别人再度上演,登上皇帝的宝座后,宋太祖又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手段,逼使大将石守信等人交出兵权,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知识链接: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靠兵变夺权后,深恐其的部下也效仿之,便决定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961年,他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此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这种做法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作为一代王朝的奠基者,宋太祖堪称文治武功俱全。在登上帝位后,雄心勃勃的他经过多年征战,先后消灭了南方各王国及割据势力,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从而使基本上中国再次实现统一。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在治理国家方面也很有一套。在他统治时期,宋朝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令人痛惜的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开国皇帝却没有安度晚年。

公元976年10月20日,身体一向硬朗的宋太祖突然去世,时年不到50岁,而他在皇帝的宝座上呆了仅仅十多年的时间。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对于大宋王朝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官方史书《宋史·太祖本纪》中,居然只有这样一段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试想,堂堂的开国君主,对于其临终前后的各种细节,怎么可能如此语焉不详?而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这其中定有“猫腻”。实际上,1000多年来,宋太祖之死一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廷疑案。更离奇的是,长期以来在民间有一种传言,据说当年曾有人向宋太祖预言了他的最终命运。那么,这是真的吗?

2.神秘道士的预言

要了解这个故事的详情,我们首先得认识一位神秘的道士。

关于这位道士的故事,记载于宋代一部名叫《湘山野录》的著作中。在该书中,作者对宋太祖之死进行了详细描述,而这些描述可谓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书中写道:想当初太祖还没有得志时,曾认识了一名行为怪异的道士,二人交情颇深。该道士甚至连固定的姓名都没有,有时自称叫“混沌”,有时又自称“真无”。那一段时间,二人经常聚在一起尽情饮酒。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每当喝醉后,道士就会唱一些莫名其妙的歌,而歌词的内容只有太祖能够听清楚。据说歌词中有两句为“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龙”。不过当太祖向道士询问这句歌词的真正含义时,后者又往往推托说自己不过是酒后胡言乱语,要太祖不必较真。若干年后,当太祖登上帝位时,才终于领悟到这其中的秘密。原来,从道士口中唱出的那句歌词,正是太祖日后将成为皇帝的预言,即预兆太祖将在猴年的正月初四日登上帝位。

如果有这样的奇人异士当高参,太祖的江山自然会更加稳固。然而遗憾的是,自从做皇帝后,太祖便再也没有见过那名道士。尽管朝廷曾多次在全国范围内查找,但都没有结果。不可思议的是,就在太祖几乎将他彻底忘记时,那名道士居然又出现了。公元976年,也就是太祖驾崩的这一年。有一次,当皇帝巡幸洛阳时,在途中意外地遇见了那道士。只见他像当年一样,醉醺醺地盘腿坐在路边的树荫下,大笑着向前呼后拥的太祖喊道“别来无恙乎?”虽然已经贵为天子,但见到故人的太祖仍喜出望外,赶忙将其请至身边。随后,两人抛开身份上的差异,再次尽兴痛饮了一番。酒足饭饱之后,太祖悄悄对道士说:“我一直想见到你,要请教一事,就是我还能活多少年?”这回,深知个中利害的道士不敢再故弄玄虚。他沉吟半响后,语气凝重地回答道:“陛下可以在今年10月20日夜间察看一下天气。如果那时晴空无云,那么您就能再活十年,但如果天气阴沉,就请您赶紧准备后事罢”。听完这番话,宋太祖暗自称奇,自然不敢怠慢。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10月20日。当天夜间,心中忐忑不安的宋太祖早早就登上宫中的太清阁观察天气。起初抬头望去,只见夜空晴朗,星斗明灿,皇帝不由心中大喜。然而没过多一会,忽然感觉阴霾四起,天气骤变,顷刻间雪雹骤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自感不妙的宋太祖顿时惊恐万分。他赶紧急匆匆地走下楼阁,随即传旨,宣召自己的亲弟弟、开封府尹赵光义入宫。当赵光义进宫后,太祖便屏退宦官宫妾,只留下兄弟两人单独设酒对饮。随后发生的一切,外人基本无从得知。人们所知道的,只是当天深夜,突然从宫中传出惊人的消息:太祖皇帝驾崩了!如此不可思议的结局,竟与那位神秘道士的预言丝毫不差,简直令人目瞪口呆。

或许是觉得那位神秘道士的名头不够响亮,后世一些好事之徒又进一步演绎,将此事与宋代最著名的道士陈抟联系起来。民间曾有传言说,当年,由于听说陈抟道行高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预卜生死,因此宋太祖便下诏让其入朝觐见。见面后,太祖悄悄询问对方自己的寿命,后者掐指一算说,假如丙子年(即开宝九年,公元976年)10月20日夜间出现降雪,则请皇帝赶紧准备后事,如果天气晴好还可延寿一纪。至于随后发生的故事,则与《湘山野录》中的记载如出一辙。

看来,宋太祖赵匡胤之死还真的是应了那位神秘道士的预言。难道天气真的能左右人的生死吗?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知识链接:陈抟

陈抟(?—989年),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人。后唐时曾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进,游历名山,求访仙道,长期隐居在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清静修道二十余年,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和少华山石室。后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主张性命双修,养生内炼,澄思息虑,调气入静,顺应大道。其思想以传统的道家学说为核心,吸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构成一套系统的内丹理论,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结合各种资料,我们大概可以还原这样一段历史:

话说在公元976年10月20日那天,天气本来一直都很好。一整天,宋太祖的心情似乎都不错。不料到傍晚时分,天色突然大变,只见乌云密布,紧接着大雪与冰雹齐下。或许是受到了天气的影响,太祖的心情也变得很糟糕。那个时代也没有太多娱乐节目,于是为了打发这难捱的长夜,太祖便命太监宣召皇弟、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赵光义入宫,说是要商议国家大事。

不一会儿,赵光义匆匆赶来。太祖立即把他召到寝宫,命人摆下酒席,然后将侍从悉数屏退,兄弟二人就开始对饮起来。然而不知什么原因,一直到深夜,二人的饮酒仍未结束,这种情形可不多见。由于距离较远,那些站在寝宫门外的侍从,基本上听不清他们谈论的内容。不过到三更时分,侍从们忽然听到寝宫内传出一阵吵闹之声。远远望去,只见在屋内的烛影下,赵光义不时离席,好像是在躲避什么,继而又听到似有斧头戳地之声,接着就隐隐约约听到太祖大声说道:“好做,好做!”(就是“干得好,干得好!”的意思)声音激动而凄惨。过了一会儿,太祖便命人撤席,随即上床睡觉,侍从们还听得见其鼾声如雷。当夜,赵光义也没有回去,而是在宫内留宿。

不料到四更时分,眼看天就亮了,赵光义突然走出屋外,急切地唤醒皇宫内的宦官与侍女们,宣称太祖皇帝已经驾崩,让他们赶快去请皇后皇子来。很快,皇后携众皇子陆续赶到,他们进宫一看,宋太祖果然已经死去,顿时放声恸哭。在草草准备了丧事后,赵光义当天便宣布领受遗诏,于太祖灵柩前继位,从而成为大宋王朝的新任皇帝。

看到这一幕,相信许多人都会感到困惑不解。因为在正常情形下,按照中国古代王朝的惯例,通常都实行父死子继的制度。那么,大宋王朝刚刚开国,太祖皇帝又不是没有儿子,而作为太祖之弟的赵光义,缘何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帝位呢?如果再联想到太祖不明不白的死状,不由使人对其中的内幕充满了猜测。

可是,奇怪的是,虽然太祖神秘驾崩事件直接关系到大宋王朝皇统的承继,但是在众多官方历史文献中,几乎所有的记载语焉不详,闪烁其词。反倒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在其私人著作《涑水记闻》中为后人提供了一些线索。所谓私人著作,就是没有公开出版的著作。司马光本人的生活的时代,距离该事件发生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因此他的记述应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据《涑水记闻》记载:太祖去世时已是四更时分,为了商议后事,皇后赶紧派大太监、内侍都知王继恩去宣召太祖的儿子秦王赵德芳前来。不料胆大妄为的王继恩却认为太祖早就决定传位于晋王赵光义,竟没有去宣赵德芳,而是径直跑到开封府寻找晋王赵光义。赵光义听完王继恩的来意后,先是显出很惊讶的样子,还犹豫不肯前往,并对王继恩说:“我应当与家人商量一下”。但是王继恩却焦急地催促说:“时间久了,恐怕要被别人抢到前面去了”。于是赵光义便跟随王继恩冒雪赶到宫内。当他们—同进入寝宫时,皇后一看来的不是儿子赵德芳而是赵光义,顿时惊愕万分,但随即脱口叫道:“我母子性命.都托付给官家(宋代称皇帝为官家)了”,而赵光义也哭泣着说:“共保富贵,勿忧也”。随后,就在当天,赵光义登基成为新皇帝。

知识链接: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人,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历史巨著

如果司马光的记载属实,那么有一个事实就非常清楚:宋太祖临死前,并没有留下传位给赵光义的遗诏。显然,赵光义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肯定背后有一些阴谋和斗争。

可是,当时民间为什么又会出现这么一个神秘道士对太祖的预言故事呢?有人认为,正是那位做出了神秘预言的道士与太祖的弟弟赵光义、还有太监王继恩三人合谋害死了太祖。这种说法在当时就有。这说明所谓神秘道士预言太祖死期一事可能属实,不过,那个道士显然已被赵光义收买了,因此,他借助对天文的通晓,预测到10月20日夜将有大雪,然后便用这样一个危言耸听的“预言”恫吓太祖。而当天果真降了大雪,这就使得太祖在心理上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于是便宣召其弟弟赵光义安排后事。而赵光义便借机在酒中下毒,毒发后,太祖才知中了他最信任的弟弟的诡计,于是愤怒地指着赵光义说:干得好,干得好!同时拿斧头砸他。而当守在门外的太监想要进去看个究竟时,早已被赵光义收买的太监王继恩又以没传圣旨为由加以阻止。就这样,宋太祖之死就变成了一种冥冥之中的劫数了。

看来,有的时候,天气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过,更多时候,所谓冥冥之中的定数实际上不过是阴谋披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外衣而已。

延伸阅读:宋太宗赵光义令人诟病的几件事

现在,人们已经无法知道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赵光义到底干了什么,但他在即位后所干的一系列事情,基本上可以印证人们对他的怀疑。首先,按照中国古代惯例,旧君去世,新君即位后,改元之事一般都放在第二年,而且还要广泛征求意见。可赵光义却显得急不可待,在兄长去世才两个月就匆匆宣布大赦改元。其次,在太祖的宋皇后病故后,曾经允诺要“共保富贵”的赵光义态度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不但自己不为其服丧,也不让群臣临丧。群臣中有人为太祖皇后鸣不平,称,“太祖皇后也曾母仪天下,应当按照惯例实行国葬”。结果,赵光义以谤上不敬的罪名将这名官员贬官。第三,为了防止新一轮的“兄死弟及”,赵光义即位后,首先就将自己的弟弟赵廷美削夺王位,贬为涪陵县公,使后者不久就抑郁而死。接着,太祖长子赵德昭也遭到他的猜忌,被迫自尽,年仅30岁;而太祖的幼子赵德芳,也在仅23岁时就神秘地暴病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