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思议的惊世预言
17828600000016

第16章 我看见了断头台:诺查丹玛斯对法国大革命的预言(1)

说起世界范围内的著名预言家,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诺查丹玛斯这个名字吧。如果仅就在后世的影响而言,恐怕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几百年来,关于他的故事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相信,对于诺查丹玛斯身后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可以在其预言书中找到相关解释。而在此人众多的预言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当属法国大革命期间所发生的一幕幕血腥的场面。

不可思议指数:★★★★★

1.史上最不可思议的预言家

前些年,一本名为《诸世纪》的中世纪预言书曾经风靡全球,而其作者米歇尔·德·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诺查丹玛斯,1503年12月14日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一个叫萨朗的地方,据说其外祖父和祖父都是著名的医学家和占星学家。根据流传下来的有限的资料记载,诺查丹玛斯从小就因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他的天分很早便被祖父赏识,后者曾专心向他传授医学和占星学的宝贵知识,并教他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数学等,使得少年时的诺查丹玛斯几乎无所不学,无所不通。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人决定给他选择一个稳定的职业。1522年,19岁的诺查丹玛斯被父母送到蒙彼利埃改学医学。正是在此期间,诺查丹玛斯开始对欧洲当时极为盛行的占星术显示出极大的兴趣,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耽误学业。三年后,他轻松获得学士学位,并拿到行医许可证。

在整个中世纪,由于卫生条件的局限,欧洲经常发生大规模瘟疫。当诺查丹玛斯毕业时,法国各地恰逢一场瘟疫的肆虐。在与瘟疫抗争的过程中,身为医生的诺查丹玛斯表现出了高尚的医德。据记载,从1525年至1529年,他长期奔波于法国各地,救治了许多病人。1529年,诺查丹玛斯重回蒙彼利埃继续深造,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还在当地任教。

1530年,厌倦了教授工作的诺查丹玛斯毅然辞职,开始了飘泊不定的游医生涯。1534年前后,他曾与一位出身高贵的富家女结婚,婚后还生下一男一女。然而不幸的是,后来他的妻子及两个孩子却都先后死于瘟疫。1538年,由于被误会触犯了天主教会,诺查丹玛斯被当局视为异端分子。为了逃避教会顽固分子的纠缠,在随后的八年当中,诺查丹玛斯流浪各地。也正是在流浪期间,他逐渐因其惊人的预言能力而闻名欧洲。

有关诺查丹玛斯准确预言的传奇故事很多很多。据说有一次,当他在意大利滞留期间,曾遇到一名养猪出身的年青修士。不可思议的是,当诺查丹玛斯见到此人后,突然向对方下跪并尊称其为“至神圣的”,而当时这一称呼只能用于罗马教皇。没想到,后来这位猪倌修士竟真地成为了教皇,即塞克斯托恩五世。1544年,当听到家乡再次发生瘟疫的消息后,在外漂泊了多年的诺查丹玛斯返回法国行医,救治了许多患者,他本人还曾为此受到政府的奖励。在这期间,他又与一位名叫安努·蓬萨尔的富有寡妇结婚,从而获得了一笔可观的财富。经济状况的改变,使诺查丹玛斯终于过上了安稳的家庭生活。随后,他得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潜心钻研玄学及著书立说上。受当时欧洲社会风气的影响,从1550年起,他每年都要编制一套占星年历。1554年以后,又开始不断出版预言集。据说在1554年,由于对诺查丹玛斯的占星术造诣极为推崇,波努市长埃姆·姆·杰维尼竟然辞去公职,请求拜在他的门下,专门研习占星术与天文学。诺查丹玛斯去世后,忠心耿耿的杰维尼为整理编纂老师的预言集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555年,诺查丹玛斯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预言集。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被命名为《诸世纪》(Les siecles)的预言诗集,时间跨度竟从他所生活的时代直至3797年。他的预言诗都是用晦涩难懂的语言写成的,包括法语、普罗旺斯方言、意大利语、希腊语以及拉丁语等穿插其中,时间顺序也故意被打乱。尽管如此,研究者还是能从他的预言中发现了诸如拿破仑、法国大革命、世界大战等事情。

到晚年时,由于其许多预言都得到了惊人的应验,诺查丹玛斯在欧洲上层社会获得了巨大声望。1566年,长期忍受痛风折磨的诺查丹玛斯意识到自己时日不久,于是在6月17日写下了遗嘱。7月1日,他请当地的神父为自己举行了临终仪式。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他死在床边一张长凳上。有趣的是,对于自己的死亡,他也留下了准确的预言,称自己“将会被发现僵硬地躺在椅子与床之间”。

2.国王之死的预言者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诺查丹玛斯不但对他所处时代的许多重要人物的命运做出了精确预言,而且对两百多年以后诸多事件的同类预言,也没有丝毫偏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诸世纪》中,围绕着18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有着详尽的预言,例如:

当旋涡的废弃物倾出的

他们的脸会被他们的斗篷遮盖

共和国被新冒起者掀起汹涌波涛

红党人和白党人各持着对另一方的相反意见

这首诗指的是,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将会出现红党和白党两个党派的纷争。所谓的红党就是以罗伯斯比尔、丹东、马拉等为首的激进的雅各宾派,所谓白党,就是保守的君主立宪派。

法国大革命中有关法国国王命运的那些诗句,更具有传奇色彩:

为了支持水深火热的国王

红党迈进以求结果

皇室以死亡而差不多彻底完结

而红色的红党将击倒红党

……

入夜时一对夫妇经由蜿蜒的山谷

穿越雷恩的门

赫尼那白石般的

僧皇穿上灰衣

进入瓦伦

被选出来的

引致暴乱、火、血和切割

……

凶兆出现,暴君被杀

小鸟停留在红砖塔上

嘎嘎地叫了七个钟头

它在兆示死亡染血的雕像

暴君被诛,人民欢呼

但凡了解法国大革命历史的读者应该都猜得到,这些诗句一看便知是预言国王路易十六夫妇被送上断头台的结局。那么这一预言又是如何神奇应验的呢?我们不妨回到200多年前的法国,看一下当时所发生的一切。

话说在公元1789年7月14日,由于不堪忍受腐败的波旁王朝(House of Bourbon)的暴政,愤怒的革命群众攻占了封建专制主义的象征——巴士底狱(Bastille)。当巴士底狱被革命群众占领后,身为国王的路易十六(LouisΧⅥ,1754—1793年,1774—1792年在位)受到了君主立宪派的保护,国王一家的安全还是有保证的。因为在当时,保皇派仍拥有相当的实力,许多军官都曾表示了对王室的忠心。与此同时,在一些逃亡贵族的鼓动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的娘家——奥地利也准备出兵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拯救波旁王朝。于是路易十六夫妇作出了一项愚蠢的决定,竟然企图逃出法国。

1791年6月20日晚,经过一番谋划,路易十六一家乘夜出走。尽管他们顺利地逃出了巴黎,但是没想到在的是,第二天,当他们的马车路过一所驿站时,负责检查的军官认出了国王。于是愤怒的民众将国王一家包围起来,并将他们送回巴黎软禁起来。极为巧合的是,在出逃时,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正好分别穿着灰色和白色的衣服,而他们被捕的地点刚好名叫“瓦伦”。所有些细节,处处与《诸世纪》中的诗句正好吻合。

路易十六出逃的阴谋被识破后,国家权力就完全被革命者掌握了,而仅保留国王称号的路易只不过是个象征。不久,随着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干涉军向法国步步逼近,国王更大的灾难就要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