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14996700000036

第36章 扶桑之旅(16)

翌日一早,他与养吾一起,到他生父的坟墓上去祭扫了一回,郁达夫望着父亲的坟茔,早已是芳草萋萋,坟前的小松柏已是小碗口般粗了。兄弟俩默默相对,热泪盈眶。“我回来了!”郁达夫心里极愿意说出这一句话来,可是他哽咽着只是默默,泪水潸然而下。他心里充满了苦痛,万千重的话要对亲人倾诉,但未能出口。他与二哥在父亲的坟前良久良久,直到郁浩劝说他:

“兄弟,可以回去了。”

他才如梦方醒。

阳光真好,万木峥嵘,百舸争流。郁达夫环视家乡的天野,心中无限欢乐,回肠荡气。他登上春江第一楼,登上鹳山最高顶,俯视整个古老的富春古城。山野美极了,河流汩汩东去,绿树青山,无限诗意。郁达夫太喜欢这里了!可是他的心中突然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意念,要去看看少年时的女友莲仙,看看莲仙家的那座高大古老的房子,看看那少年时所喜欢的泮池、泮水围墙以及泮水上的杨柳,还有那过去的学校春江书院,那一切是多么美好与亲切。在日本,虽然有那么多的人在一起,他有时觉得自己有如鲁宾逊困在海岛上,显得太孤独,如今他自由了,是天空上的飞鸟和雄鹰,可以任意飞翔。

扦着一种复杂和落寞的感情,他穿入富阳城中的小巷。小城与过去没有多大区别,依旧是卵石铺就的小道,古老的泥墙——土木结构、硬山顶、风火山墙的老房子。房子鳞次栉比。偶然还可见不少荒芜的院落,长满了青草野藤,那是五十多年前的那一次浩劫——史书上称为“洪杨之乱”也叫做“太平天国”的兵灾遗迹。有一些茅屋,盖满了茅草。

狭长的街道,与东京、名古屋的大都市里的大道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与喧嚣的都市相比,这里更显得恬静、可爱、近人情,美不可言。这是他生身的家乡啊!他望着狭长的小道,想着当年提着灯笼的往事,也想着当年怀着颗兔子似的心的莫名其妙的感情。他想念着赵氏小姑娘,与她在一起的情景,他怀着侥幸的心理,信步走着……

郁达夫看到了那所少年时所乐为知晓的泮水围墙,他记得他曾爬到柳树上想观察院子里面的动静。现在围墙上爬满了薜萝,依旧是杨柳扶疏,大门紧紧地闭着,还挂着一把重重的锁。他呆住了。他对母亲他们的话似信非信,那可爱的女孩子如今真的已属他人?不不,他不这么想。他倒是希望突然从那大门走出那个当年手拿扇子扑着蝴蝶和杨花的女孩子。可如今她已属他人了,她真的嫁给他的当年的同学了么?

他怏快而返。以致他的母亲在后边叫他也没有注意到,母亲充满怒气,但她也只有忍耐,骨肉分离四年毕竟太久了!

郁达夫像是一个狂人,五内俱焚,他又一次登上鹳山上的春江第一楼。他依稀可以看到自己当年在上面写下的两句诗:

惜花心事终何用,

一寸心事一寸灰。

那可是当年为她写的哟!

天空是晴朗的。六月的太阳太强烈,有些难以忍受,太热烈了!但郁达夫的心中显得有些灰暗,是阴雨天气,心情太黯淡。他在回家的头几天里,他的生活是在暗淡中度过的。

有一天,他翻开家里的那一部《吴梅村诗集笺注》,那本就是他小学毕业时小学校长奖给他的书。他看到吴梅村的《琴河感旧四首》的诗,那四首诗,分别提到杜秋娘、霍小玉、李后主诗本事、王安石诗等,颇多感慨。郁达夫读着那诗,想想自己,不觉诗情汹涌,想到那赵家少女,自己的四年思念,竟如竹篮打水,空空如也,不觉情发于中,写出四首诗来。那诗笺上分明是:

《春江感旧四首——用吴梅村<琴河感旧>韵》

故人门巷只栖鸦,

杨柳扶疏影尚斜。

‘蓬岛归来天外使,

河阳凋尽镜中花。

杜鹃此日空啼恨,

烟月春宵忆驻车。

泥落可怜双燕子,

低飞犹傍莫愁家。

仙山春梦记前游,

不把忘情怨莫愁。

小婢曾通花里约,

老奴难耐镜边羞。

绝无消息传青鸟,

认得啼痕在玉钩。

闻说侯门深似海,

绿珠今夜可登楼?

天上琼楼十二城,

人间凝望最关情。

花开梓泽多风雨,

客去临邛绝送迎。

一梦扬州怜杜牧,

廿年辛苦忆苏卿。

亦知金屋谋非易,

拟向渔樵托此生。

一夜天风到蕙兰,

花香人梦两阑干。

折来红豆悲难定,

湿尽青衫泪不乾。

佳妇而今归帝子,

腐儒自古苦酸寒。

绵绵此恨何时了。

野雉朝飞不忍看。

郁达夫闷闷不乐,总觉人情薄似一张纸。只有内心有不可遏制的某一种思念,至今难释于怀。那正是立秋天气,夏暑未退,苦于天气太热,兄弟俩日日游玩,在家谈论一些诗赋。一天傍晚,郁达夫一个人信步走向富春江,看着滔滔的江水,想起六年前的那一个月夜,正在对月伤情,却见浩兄信步走了过来。浩兄是个细心的人,每见达夫闷闷不乐、默默无言,总想以自己的内心与兄弟手足之情排解他的苦闷,他究竟为什么至于如此,他不太了解。在那天晚上夜深之后,他们一起散步于富春江边,他追问达夫为什么不高兴,可达夫一声不吭。养吾提议吟诗联句,郁达夫不好扫二哥的兴头,当然响应。

富春江正沉浸在一片月色中,波光融融,万山寂寂,妙不可言。夜深了。郁养吾信口就是一句:

“秋月横江白,”

郁达夫立即应道:

“渔歌逼岸清。”

天空中,群星闪烁,该是初秋的星辰吧。月明星稀,养吾接道:

“众星摇不定:”

达夫顿时感到了自己的孤独,应道:

“一雁去无声。”

养吾联道:

“山远烟波淡,”

达夫接上:

“潮来岛屿平。”

养吾联下去:

“三更群动息,”

达夫想起当年送长兄去北京时,长兄有《晓发别诸弟》诗一首,末句正是顺j口说出的下一句:

“好梦满重城。”

踏着月色,兄弟俩一起回家。行将就寝,油灯下,养吾突然发现了达夫的《春江感旧》的诗稿。他脱口而出。那分明是墨迹未干。次兄看了他的诗,心中也是一个激灵;他终于把达夫的心灵窥见一角,知道了他痛苦的原因。

忽然有一天,郁达夫在巷子外信步闲走,隐约觉得前面人声鼎沸,从溪边走上一伙人来。郁达夫斜眼望去,一惊不小。这群人不是别人,其中竞有他朝思暮想的当年女友赵家女孩子,可她已经不是当年的赵家少女了,双手挽着个青年男子,那不是当年他的同学又是谁?郁达夫情知那就是莲仙的丈夫,避过一边,心中痛苦得要发狂,几年的思念与爱心都冰销瓦解了。当那一群人慢慢地走过去之后,朝泮水那一边走了过去。郁达夫心中叫道:

“死了,一切都死了!”

郁达夫心中异常痛苦,他的心沉下去了,心中有如搁着一块冰块。

“缘知薄幸应成恨,恰便多情唤却羞”,吴梅村的感旧正是郁达夫的感旧,在他的心目中又一个人死去了!

他的心疯狂起来,他太激动了。然而他仅仅把这事埋藏在深深的心里,他只能自我安慰,一颗激烈跳动的心平息了,心中空空如也。像没有了船只和渔歌的春江,如不见了生气的春山,只有空虚。

一个心上人“死”了!尽管这只是一种感情的死,郁达夫的心中像是被掏空了一样。他压抑住心中的悲愤,把这一切都埋到了心底。

他再也没有到那泮水围墙边去。一旦成为事实,他那温柔的心受到创伤,郁达夫那火热的心顿时变得冰冷。

他变得更加孤冷。他去莫干山旅游,那是富阳东南的一条大山脉,‘风光绮旎,旅游可以减轻心中的痛苦。

一日早饭后,他独行到一个大大的竹林中。沿着清溪,好大的一片竹林,暑气减轻了。他在山溪里洗濯了双脚,又信步向前走去,山深林密,修篁万根,鸟语虫鸣,他忘形了。

无穷无尽的竹的世界!比杭州的云栖竹径有更多的竹子!郁达夫一个人玩了个痛快。口占一绝:

田庄来作客,本意为逃名。

山静溪声急,风斜鸟步轻。

路从岩背转,人在树梢行。

坐卧幽篁里,恬然动远情。

龙门山在富阳东南境内,山势雄伟,怪石峥嵘,山中有上中下三潭,潭边石壁峭立,有百米之高峻,不用说山上有一条白龙飞舞的银瀑。郁达夫来到龙门坑口,一路走来尽见山花烂漫,圆石高峰,一条清溪从两峰中飞泻而出。清溪虽好,路途遥遥。到这山谷的谷底时,郁达夫顿时觉得一股天风扑面而来,而且听到瀑布的哗哗声。

他爬过山的半腰,再顺流而上,直到两山壁峙的山坳,才看见一条五六丈高一丈来阔的高大瀑布,真所谓绝壁千仞、飞瀑万丈也。他激动不已,看到龙门山上原有不少的题诗、题名、题记摩崖,拿了一管笔来,在壁上题上了四句自己的新诗:

天外银河一道斜,

四山飞瀑尽鸣蛙。

明朝我欲扶桑去,

可许矶边泛碧槎?

龙门山可是东吴大帝孙权父子的发祥之地,据说还有东吴大帝的祖居,郁达夫尽兴地在那边游览了一天。

舒姑屏山在县城的东北。舒姑屏山脚,但见青山平谷,茅舍枫林香樟。人家错落,也可隔着富春江看到南岸星星点点的人家,也可以看到当年东汉高士严子陵先生垂钓处的石碑碑刻。郁达夫登上舒姑屏山之狮子头,据说在那里可以见到上下三府。在下山时,郁达夫眼见着青幽的山谷,心中一动:将来告老还乡,倘能在此卜筑,岂不是一个仙境?做人为什么要庸庸碌碌奔跑呢?严子陵是一个隐士,吴筠是一个隐士,东南本来就多隐士,我何不也到时早早归隐呢?他一个人哈哈大笑,把几天的痛苦也尽都抛去了。又在绝壁上题下了四句诗:

桐柏峰头别起庐,

飞升人共说麻姑。

不知池上西王母,

亦忆东方大隐无?

郁达夫那几天游览了故里富阳的山山水水,把一切不快都尽情丢却,用旖旎的风光来洗刷自己心中的创伤。

郁达夫自己以为把痛苦和创伤遮掩得非常好,他无论如何料想不到他的眼睛与他的诗稿早已把他出卖了!那种不经意的做作早已被母亲兄弟看在眼中。何况,郁达夫根本就不知道他的长辈要他回国的良苦用心。

一天。母亲叫住了郁达夫,一脸喜气,那是做母亲的把喜事埋在心底里的一种流露,现在她要开门见山地与他对话。

“达,今天娘要告诉你一件事,就是我与你祖母给你找好了一门亲事,女方离城六十里,姓孙。”

“哦,不不!”郁达夫听着母亲的话,大吃一惊。他的心立即紧缩,发出了呼喊。

“达,你听我说,自古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水是上流下接,你也年纪不小了,二十二岁了,按照常理,你应该成婚了!”

母亲耐心地说服他,她一改那平时有些急躁的性格,露出做母亲的温柔。

“隔着袋子买猫!”郁达夫心中想,“郭沫若说过的,他与一个姓张的女子成婚之前。女方是黑是白也不知道,糊里糊涂就进了洞房当了新郎。如今难道自己也要重蹈覆辙了么?可爱的姑娘走了,不认识的姑娘知是如何?”他默默地立着,没有说话,他的心中不免又是想到那被他的心判定已经死去的赵家女儿。

做母亲的大概以为做儿子的已经为她的几句话所打动,心里很高兴,她的确为儿子的识大体所感动,继续说了下去:

“女方姓孙,叫兰坡,比你小一岁,年方二十一。也是出身在一个知书识礼的家庭。会做一手好诗,女孩子长得不错,对方听到你的情况就喜欢了。其实,在你还是三岁的时候,我们就订下了这门寒事,现在我们就正式订婚,也完成了我的一桩心事。”

‘‘啊,不不!”郁达夫心中像耶稣被绑上了十字架,围绕着这订婚问题,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忤逆不孝的事他不愿意做,可在中华几千年的传统中,父母之命是千古不变的教条!可叫他与一个本来不相识的姑娘结婚,他又实在是于心不安。他流露出困惑的神色,心里强烈地呼唤着反对的声音,可口里嗫嚅着。在日本、在欧洲,婚姻自主早已普及到每一个角落,可在这老大帝国——中华帝国的后裔中,只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我要自由选择,我要自由婚姻!”

郁达夫终于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在海外见识多了,他无论如何也不想由父母作主,没有爱的婚姻,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他鼓起勇气讲出了这一句话来,他等待着母亲的雷霆之怒和暴风骤雨。他知道母亲的含辛茹苦,也知道母亲的秉性,况且他的长兄也差不多是以这种方式成立了家庭,这是据母亲说的。

“挺好,也不错。”母亲没有发怒,依然满面堆笑,“当然应该是自由婚姻,我们已经说好的,在订婚时她到富阳来,你们可以见上一面,看你满意不满意。兰坡我见过了,包你满意。听说她是个少有的女才子,也很会做几首诗的。”

郁达夫心中一动。“也会做诗?”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从他那活跃的思绪中跳出,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故事,朱淑真的故事多好?世上岂缺少女才子?

他不置可否。

“你奶奶也说,她该又要抱玄孙了。她对你的两个哥哥都很放心,只有对你有点不放心。还有她说,她不喜欢你带个东洋媳妇回来。难道我们富阳没有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吗?好歹在本地找一个自己称心的孙妇,死也放心。”

每一句话都是压力。如果反对的话,该首先被责为不孝了。他听说过家谱,那是有背家训的事。就是中国人的规矩多!忤逆不孝是最重的罪错之一。“忠孝节义传古本,不仁不义不留名”,母亲深知郁达夫对祖母的感情,那种被誉为孝顺之心。让步,作为老一辈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年轻人屈服古老的传统。不幸的是他的母亲由于生活的重压与社会的改造,过分男性化,事事自己主张。郁达夫时时有一种负疚负重之感,一个自小失去父爱也同样失去一种母爱的青年男子,尽管他充满了不愉快,他没有希望得到无条件的母爱,他对母亲的爱不能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