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14996700000197

第197章 毁家诗纪(29)

“皖南事变”后,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纷纷发表宣言、通电、谈话,反对国民党的反共政策。宋庆龄、柳亚子、何香凝等致书******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表示坚决反对。冯玉祥将军通电说“消灭抗战有功的新四军,无法挽回人民的反对”。邹韬奋为了表示反对,发表了向国民参政会的辞职电……

皖南事变的消息下传到了新加坡,著名的侨领陈嘉庚发表通电,要求“停止内争i加强团结”。

消息传到《星洲日报》,当时主笔俞颂华与郁达夫都十分痛心,特别是郁达夫,十多年以来,他早已看透了******及国民党的本质,个人的得失,蒋记政权的得失高于一切,高于民族利益,从一九二七年起,难道什么时候不是这样吗?他在这十多年中,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开始,就在报上痛斥这个人。自去年以来,他在时评、社论中最担心、谴责的不就是这样的人么?郁达夫不久之前还为新四军打入长江三角洲而欢呼,而今天,这些英勇的理应褒奖的抗日将士却命丧独裁者之手。郁达夫与俞主笔都十分痛心这事件……

新加坡《星洲日报》的责任经理中林霭民,不久前刚刚到这里担任这职务,这姓林的早已投靠了******政权,他的立场完全站在国民党一边。皖南事变刚刚发生,抗日的将士还在浴血奋战,这林霭民忽然拿了一篇歪曲事实、谩骂新四军的评论来,要总编辑俞颂华老先生登在电讯一版上。这俞主笔是个具有正义感的文化人,对这颠倒黑白的报道,坚决拒绝刊登。结果这姓林的便在总编室与俞老争吵起来。郁达夫看到这姓林的如此无理,早已怒形于色。这林氏在俞老的毫不退让下,只好拿它到本地新闻版登载。

俞颂华的坚持正义,遭到这林氏的忌恨。这林氏开始处处刁难总编,他要俞老自动辞职,俞老不答应,他便命令报馆的汽车,停止在夜里接送俞老上下班,又叫人把安装在俞老家的电话机也撤掉。在这个小国民党的面前,俞颂华痛恨其人的诡计,愤然辞职。

俞颂华愤愤辞职,返回香港,而他最信任的就是郁达夫,与郁达夫几乎无话不谈。而郁达夫作为一副刊主编,也痛失了两任主编:关楚璞与俞颂华,他知道有了这样一个不可理喻的经理,《星洲日报》恐怕要失去它的辉煌了。

当许多同事来到郁达夫家,问俞老何以辞职的原因时,郁达夫第一句话就是:“林经理很坏!”

他告诉了同事们俞老辞职的因果,他充满正义感,再次强调:“林霭民是很坏的人!”

林霭民知道郁达夫很反感于他,但他拿郁达夫没有办法。郁达夫的名声是《星洲日报》存在的需要,况且,他知道郁达夫在胡文虎父子心目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俞颂华走了,林霭民引进了国民党中统的一个小头目潘公弼任总编。郁达夫非常痛心,按他以往的性格,也许会一走了之。j但他现在没有走,南洋还需要他,这里还有他的不少好朋友:徐悲鸿、刘海粟……,还有他的女友李小瑛……。何况,郁达夫也不怕他们,他们也奈何不得他……

一月底是春节假日,郁达夫参加了《星洲日报》同人旅游团,游历了马来西亚北部的名胜金马仑高原,郁达夫是有名的游记作家,自然被任命为旅游团的团长。那金马仑高原海拔一千米,恰巧郁飞放了年假,郁达夫将这相依为命的儿子带在身边,他们一起乘火车越过长堤到吉隆坡,换汽车经打巴鲁登山。金马仑高原,因为位于热带,四季如夏,不过,由于山高,山上山下,俨然两个世界。旅行者在山下尚是汗流浃背,到山上却是凉风习习,细雨蒙蒙,暑气全收了。郁达夫听说这里极冷的,带来了国内所带的毛衣,在上面着实穿了几天。此地由于地势高峻,高山之上竟是连片茶园,欧洲人与侨领们的一幢幢别墅就坐落在高山上。怡保的侨领朱儒林在此建有华林别墅一座,借给这一批旅行者住,确实过了几天世外桃源的生活,给这一批每天忙于编发环球电讯,关注欧洲与亚洲熊熊战火的人们几天清静的日子,郁达夫父子俩倍觉这天然泉石的林泉之美!

游览中,郁达夫受胡仁芳、胡迈之托,为他们撰了一联,那是“华夏家声承上蔡,林园木石拟平泉”。过了一周后,他们返回吉隆坡,同仁们端起香槟酒为一周间国际国内形势没有恶化而干杯,郁达夫在席上应陈琼之邀,写下七绝二首,以抒此情此景,题为《游金马仑之作》。

三年放棹西溪梦,

忽见芦花似梦中。

写取秋山图一幅,

细题年月纪征东。

五岳游罢再入山,

忙里偷得半日闲。

炎荒也有清凉地,

轻车已过万重弯。

新年之后的局势并没有突变,但时局却步步恶化。德国希特勒政权以闪电战,继灭亡法国等一系列的西欧、中欧、东欧、北欧国家之后,正在猛烈进攻英国,希望突破英吉利海峡,进攻那个大不列颠帝国。英国的本岛差不多生活在警报声中。而东方的战争策源地小日本正在孤注一掷,在海南岛秘密训练丛林作战部队,准备攻击目前尚属平静的马来亚与新加坡……

大英帝国在德意志帝国的攻击下,已经是风声鹤唳,可是他们不得不在他们的东方殖民地做出备战的姿态。新加坡当局也明知日本军队要南下,战争的阴影开始笼罩着南洋,各单位建立防空民警,晚间实行灯火管制的军事演习,澳大利亚陆军先后开到接防。居民的口粮食油实行定量配给。当局明知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其顿防线都起不了防线作用,可他们却在吹牛,东方的“直布罗陀海峡”是不会被攻破的。新加坡的军港无疑是英国的军事重心,英国为巩固这殖民地的军事防御,调来最新的主力舰“威尔士亲王号”与战斗巡洋舰“却敌号”,在他们自吹自擂的时候,日本当局却对他们虎视眈眈了。

郁达夫对世界的变化是敏感的,对祖国的形势更为关切。他对祖国的战事发展极为忧虑,更为忧虑的是那个大独裁者及一群官僚仇视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视之为眼中钉。皖南事变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阴谋实施的开始。这使他大大的失望,那使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再也不应该发生了!他恨不得立即写一篇社论或时评,痛斥卖国妥协的行径。但是令他遗憾的是《星洲日报》已经改变了方向。经理是个****分子,总编呢,是个中统分子。看来《星洲日报》一向标榜为自由报纸,已经不自由了!

二、三月间,郁达夫尽自己的能力编好那一份《晨星》,他已经没有关楚璞与俞颂华在此任主编时的那一份热情。这一段时间,他很少进行时评。因为那两个人已经与重庆政府唱同一个音调,郁达夫从内心中厌恶他们。

刘海粟大师终于在新加坡举行义赈画展,郁达夫应邀出席星华筹赈总会举办的刘海粟画展开幕典礼。在画展上,郁达夫一力捧场,亲自送上书写的五个字:“永久的生命”。郁达夫知道,刘海粟的画技臻于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作品、人品都是可以在历史上大书一笔,有永久的生命力。郁达夫在画展开幕后几乎天天到总会去,为大师壮大声势。

尽管他对叶公超、林霭民这些人有成见,但是为了海粟,他一力陪同他们参观展出,并屡次陪同海粟出现在现场。亲睹刘海粟大师为他人作画。还时时应邀在刘海粟的画上做诗。

忍耐了好久,郁达夫还是忍不住,他对重庆政府的不满必须宣泄,在痛骂他们一顿,把那种投降妥协、不可告人的阴谋披露于人世。对******阴谋消灭新四军的皖南事变做一个反应。但郁达夫这一次不能以时评与社论的方式,他决心用自己的名义写一篇反对独裁者的檄文。

三月十四日,在《星洲日报》的《晨星》副刊上,出现了一篇《星华文艺工作者致侨胞书——反对投降妥协,坚持团结抗战》,那是郁达夫忠于祖国抗战事业的又一次真诚流露:

亲爱的同胞们:

我们十年间惨痛的分裂内战,给予敌人以不少侵略的机会,而三年余来的团结抗战,却给予敌人以致命的打击。这血淋淋的历史所给予我们是多么的深刻与宝贵呵!

不幸的是时至今日,正当抗战接近胜利之际,尚有一部分封建残余、顽固败类,躲藏在抗战的阵营里,而且把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和地位。他们为了一己的利益,遂不惜昧杀天良,实行挑拨离间,造谣中伤,甚至歪曲事实,颠倒是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他们妥协投降的诡计。他们视抗日最力的军队为眼中钉,视真正在唤起民众的集团为心脏病。千方百计,势必把进步的力量消灭,把抗战建国的力量削弱,以遂他们主子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宿愿。年来关于国共摩擦的事件,与忠心为国的进步分子如杜重远、马寅初等的被拘被陷,以及最近轰动中外的解散新四军的惨痛血案,就都是这些汪伪汉奸、无耻败类一手捏造出来的阴谋毒计!这阴谋毒计,实足以亡国而有余!

这难道尚不足给我反省与警惕么?

大家都很明白我们这次的抗战,是为国家民族生存而战。为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自由幸福而战,更不是为了少数人而战!也不是为一党一派而战,更不是为那批无耻贪污,顽固败类的升官发财而战!因此,我们敢于要求贤明的政府明察秋毫,判辨忠奸,坚持各党各派的团结,严惩贪污,摒除一切投降妥协分子于抗战阵营之外,切实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实施宪政,保障言论、结社、集会、出版自由。

我们更盼望海内外全体同胞坚定“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信念,永远谨记蒋委员长所昭示我们的“团结则存,分裂则亡”,“反共就是投降…

的训示,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妥协投降,加紧努力为国家民族的真正解放而奋斗到底!

我们是一群文艺工作者,我们热爱文艺,尤其热爱我们的祖国。

值此宗邦存亡之秋,我们迫不得已,特向第一个不愿做奴隶的同胞喊出这恳切而沉痛的呼声!

这篇有力的檄文本应该排在《星洲日报》的电讯一版,可是那已经是为林潘之流占据的阵地。郁达夫只得刊登在自己主编的《晨星》上。

这篇文章与重庆政府的口径大相径庭,也与林、潘之流的口径大相径庭。发表这一封致同胞书,该需要多少勇气!这就是郁达夫,他还是一九二七年的那个郁达夫。可这一次他更勇敢,郁达夫的这一封信以自己领衔发表:“星华文艺工作者郁达夫……”共三十四个名字,其中所用真名只有一个,那就是郁达夫!郁达夫十分清楚,发表这篇文章,足以戴上一顶红帽子,而这顶红帽子将使人付出血的代价!郁达夫不愿连累别人,而在不到一年之后,他确实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局视之为共产党宣传,而禁止他回国!

李小瑛以契女的身份搬进了郁达夫的书房,他们的关系日益密切。

李小瑛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又有修养的女性,他们同居一室之中,又同进同出,一起上俱乐部,一起看电影,一起读书,一起拜访友人,这的确引起了同事们的惊讶。“他们相称么?”

不管相称与否,他与她都跨越了一大步。白天,这个家庭走出三口人,郁达夫前往《星洲日报》做他的编辑工作;李小瑛去她的情报部;郁飞上学去。他现在是南洋神道学校的三年级学生。他只是英文跟不上去,其他都不成问题。他本在华侨中小学读书,后来干脆就读于这英文学校。校方有意只要他解决四年级的英文课,立即可以跳读五年级。

晚上,三个人殊途同归,在这中杏鲁路宿舍相遇。往往是郁飞回来最早,因为神道学校离家不远。一段时间,郁达夫一旦下班立即回家带这儿子去游玩,游玩海滨、穿越椰林,享受着赤道都市的旖旎风光。可是郁飞慢慢地发觉,父亲下班回来迟了。有时竟是他与她会合了到外边去而不直接到达这个家里。有时他们一起去看名演员费雯丽与罗伯.

泰勒主演的《魂断蓝桥》,他们在饭桌上谈起因为送信的没有及时送到,致使这对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他们同时为这事惋惜。郁飞听得莫名其妙,后来他们学校也组织学生看了这电影,才知他的父亲与小姐早已看过夜场,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他觉得父亲的心思不再专注在他一个人身上了,这对于才千三岁的少年来说心中实在是多么不快!

郁达夫确实将他的爱有所转移了。“契女”不过是个幌子罢了。事情的真相,就是他欢喜上了这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礼的女性,而这位高贵的年轻漂亮的小姐对郁达夫也体现了由衷的爱。李小瑛既然已经离婚,又服务于英国殖民地当局,她已无意返回大陆。郁达夫心里更加明白,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左翼的文人,他现在已经无家可归,妻子终因官僚党棍的破坏,离婚而且返回祖国,兄长、母亲同样已经为国殉难。

他的老家富阳、杭州已经陷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而且他因为同情八路军、新四军,与日本当局、祖国当局势不两立,目下是归国不易,回乡无望了。他的心在滴血!他的心在泣血!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聪明的李小瑛小姐善解人意,她非常理解这位忘年之交的此时心境,何况她此时将心比心,对郁达夫怀着无限的柔情。郁达夫本是多情种子,又岂不知道这一点?更何况,李小瑛从郁达夫的《毁家诗纪》中坚信郁达夫是一位受害者。那首首诗词中,郁达夫的文彩,重情,还有他的悲剧都使她深信不疑,引起这位细心女性的无限同情,不平与共鸣,而当她在书房中屡次见到郁达夫在小阳春睡后,一个人对着酒杯独酌的那种情态,她的心震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