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特色莲藕
14453800000012

第12章 病虫害防治技术(1)

(一)主要病害

1.荷花腐败病

(1)症状该病一般发生在6月中下旬或7月初。地上部分主要表现为整个叶缘一边开始死亡,叶片反卷,呈青枯状,似开水烫伤一般。叶柄的维管束组织变褐,最后整个叶片死亡。由病茎上抽生的花蕾瘦小,荷花不能正常张开而死亡。

地下部分表现为地下茎维管束组织变褐腐烂,茎节部着生的须根坏死,易脱落。由病株结的藕,藕小,其横切面中部变褐。

被镰刀菌侵染的病株,初期叶色较淡,叶缘变黄,逐渐整片呈褐色干枯,叶柄上端弯曲,直至全叶卷曲枯死。地下茎早期外表症状不明显,但其横断面的导管组织部分已呈淡褐色。病菌可延伸至当年新生的地下茎,严重时,地下茎表面粗糙,中心部分变为褐色至紫褐色而腐败。

(2)发病规律全株发病,尤以长江以南浅水池塘、稻田栽培藕莲、子莲发生较重,缸盆栽种的花莲罕见此病。此病由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的尖孢镰刀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发病种藕或病土中过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25~28益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这是栽在水层浅、水温高的稻田莲藕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

病菌可以从地下茎的伤口侵入,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连作田发病重,新藕田发病轻。人工操作和害虫危害易对地下茎造成伤口,那些潜匿在泥中病莲残体内的越冬镰刀菌,从种藕的伤口侵入发病。病菌还可随水流移动传染。从始花期至结藕期均可发病。

(3)防治方法对该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及无病种藕。发病田的藕不能做种,否则引起新田发病。

二是增施磷钾肥和莲藕专用肥,以增强抗病力。三是大田栽种前每亩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克制成毒土,撒布田间,对耕作层消毒,发病前再施毒土1次,以后每隔1周连续用药4~5次,防效可达60%~70%。四是早期发现少量病株,立即拔除,并在周围撒施石灰或多菌灵。五是实行水旱轮作,对发病重的田块,可以实行水旱轮作3年,可减少发病,或改种其他水生植物,如慈姑、茭白等。

2.僵藕

(1)症状表现为植株生长势衰退,新藕藕身变得僵硬瘦小,皮厚坚硬,顶芽、藕头、中截前端有坏死焦煳的条块斑,扭曲畸形,易折断,产量、品质严重下降,甚至不堪食用。经扬州大学农学院赵有为等研究,系僵藕病毒传染危害。

(2)发病规律多年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发病藕田从7月中旬到8月初莲藕根状茎膨大始期,其表面出现1毫米至数毫米长褐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沿地下茎伸长方向,多个斑点扩展并连成一线,形成长数厘米甚至10厘米以上的纵走条斑,条斑宽0.5~1.5毫米,横切面可见,条斑深入组织内部达2~6毫米。僵藕根状茎短小细瘦,顶芽脆而易断,带顶芽先端一节畸形,成三角形,发育差,翌年萌芽迟,衰老快。多项试验表明,僵藕病毒可通过带毒种藕和僵田土壤传播,未发现通过流水和昆虫媒介传播。影响僵藕发生轻重程度的栽培因素主要有:一是多年连作造成土壤有机质特别是活性物质腐殖质逐年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日益增多,长效性养分不断减少,这些都可能不利莲藕的生长发育,而有利僵藕病毒的繁殖。二是不重视选留良种,造成品种混杂退化,抗性降低。三是藕田施肥以化肥为主,少施或不施有机肥,使莲藕僵化程度逐年加重。

(3)防治方法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一是选用无僵化症状的健康子藕做种。二是缩短藕田连作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实行藕慈复种,藕蒲、藕茭、藕稻轮作,水旱轮作更佳。

三是藕田冬前全部淘尽,排水耕耖,冬耕冻垡,春耕晒垡,然后泡田种藕。四是使用莲藕包膜专用肥,提供全面营养,促进长势旺盛,防止早衰,提高抗病水平。

3.荷花褐纹病

(1)症状只危害荷叶,主要发生在立叶上。在缸盆栽培为主的荷圃里时有发生。初发病时,叶面上出现淡黄色针头大的斑点,渐渐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斑点外缘色泽较淡,继而病斑相互连接形成大的斑块,附近的叶肉褪绿变黄,仅叶缘和叶脉仍显淡绿色。发病严重时,远望呈一片焦黄衰败景象,完全丧失观赏价值。后期病斑上聚集许多黑褐色的霉点,这是褐纹病菌准备越冬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发病规律由真菌莲交链孢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藏在染病的枯荷叶中越冬,翌年5月随气温上升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待荷叶长出后,借雨水和气流传播侵染。

5~7月是发病高峰期,8月以后减缓。可见,高温高湿是传染褐纹病的重要气候条件。染病程度因品种、营养面积、植株健康状况而有差异。

(3)防治方法治本的办法是选育、推广抗病力较强的品种。在栽培技术上,加强水肥管理,促使植株健壮,以增强对褐纹病的抵抗力。曾经感染的枯梗败叶和潜沉缸盆内的腐叶是病菌的窝藏处,冬季要彻底清除集中烧毁,以减少来年的侵染源。初夏,发现个别叶片染病,可人工摘除烧掉。发病增多后使用药物防治,可适当控制病情扩展。方法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代森锌或托布津原粉,也可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混石灰粉(1颐10),早晚喷撒在叶面上,每隔15~20天1次,连喷2~3次,均可收到70%的效果。若使用药液喷雾,配药时,应加黏着剂,如洗衣粉等,以增加药水对荷叶的附着力。

4.荷花斑枯病

这是缸盆栽荷花圃里的常见病,危害荷叶,浮叶、立叶均染病,系由真菌叶点菌侵染所致。最初在叶面上出现疏密不均匀的褪绿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大大小小的不规则褐色或棕色斑块。一张立叶上多时可达30~50个斑块,对荷花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有损缸盆荷的商品质量。此病的发生,几乎与荷花褐纹病同期,在高温多湿的年份较重。其消长规律、传播方式均与褐纹病无别,防治措施亦相同。

(二)主要虫害

1.莲缢管蚜

此虫的无翅孤雌生殖蚜身体呈卵圆形,褐绿色至黑褐色,头部顶端有小圆突起。有翅孤雌生殖蚜为卵形,头部和胸部呈黑色,腹部褐色至褐绿色。

(1)危害作物该蚜虫危害多种水生蔬菜,如莲藕、慈姑、菱角、香蒲、芡实等。主要在这些水生蔬菜幼嫩的叶片上危害,以若虫、成虫群集叶芽、花蕾及叶背处,吸取汁液危害。受害的叶片出现皱缩、黄化等症状。一年发生20~25代。

(2)生活习性莲缢管蚜以卵在李属植物(如桃、李等)上过冬,翌年4月下旬孵化后产生有翅蚜重返第1寄主。该虫一般在4~5月危害重,7月以后随气温升高,虫量下降,8月中下旬蚜量再次回升。气温20~28益时繁殖最快,成蚜寿命长达15.5~24.3天。在田间,蚜虫在阴湿的地方危害,其中未张开的幼嫩叶片受害重,而在老黄叶片上的蚜虫数量很少。蚜虫在田间的扩散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有翅胎生雌蚜在田间飞行扩散,这种传播方式距离较远。二是以无翅胎生雌蚜或若蚜扩散,能在水面或通过浮萍等向外做短距离扩散。

在单位面积的虫口过大或叶片出现老化、黄化或失水时,蚜虫会自行扩散。该蚜虫还危害其他的水生杂草如浮萍、眼子菜、绿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