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特色莲藕
14453800000011

第11章 高效栽培模式(2)

这时常与莲藕换茬,翻蕻栽藕,可使蕻渣逐渐分解,有机质丰富,俗叫“蕻渣土”,是莲藕比较理想的前茬,产量高,品质好。

植藕6~8年,产量有一个从低到高再明显下降的过程,这时又可栽蒲草种芦苇。由蒲草、芦苇比较效益低,这种轮作仅限圩外浅水湖荡地区。

现将里下河地区植蒲技术作一简述。

1.做埂

把前茬藕淘尽,小满前耙地做埂,将田里杂草、根茎堆成埂,便腐烂,埂宽0.35米,两埂间距2米。

2.起苗

从丰产的母蒲荡中选取壮苗,用镰刀或蒲锹连土带根起苗,直径6~8厘米。

3.栽植

小满前后,栽苗两埂之间,行株距50~60厘米见方,水浅手栽,水深脚埋。

4.平埂

栽后半月平埂,将埂内腐烂草根作肥料施入行间。

5.除草

栽后1个月除草1次。

6.管水

开始宜浅水,随蒲生长逐渐加深,如以收蒲菜为目的,水深可淹没假茎。

7.收获

采收蒲菜,一般在栽植当年的6~7月和8~9月各收1次。次年5~6月间,手拔1次,6~7月和8~9月再各收1次。收割席草,1年1次,寒露时收割。第1年,收割时间要晚10天左右,割前要晒干,可做蒲包,割时要“齐芭割叶”,割下后叶子要散开,留下的部分从冬季至清明前10天都可割。

(六)藕、粮轮作栽培

莲藕连续生长数年,产量和品质均明显下降,在水利条件基本改善的荡滩地,改茬种植油菜-水稻或小麦-水稻两熟,4~5年后再改茬种藕。

(七)早藕-晚稻栽培

该模式在湖北汉中地区应用较早,面积较大,其投资小、效益稳定。莲藕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7月中旬采挖;晚稻6月中下旬播种,7月下旬移栽。

1.栽培技术要点

加强莲藕早熟栽培管理,促进莲藕膨大,确保早期产量与效益。晚稻实行常规管理。

2.莲藕管理要点

选用早中熟品种,如鄂莲1号、鄂莲5号及武植2号等。

合理密植,每亩常规用种量450千克左右。施足基肥并早施追肥,每亩施碳酸氢铵100千克、磷肥5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15千克,并尽量多施有机肥,开始出现立叶时每亩追施尿素15千克;由藕田基肥较足,晚稻可少施或不施基肥。

3.经济效益

莲藕7月中旬采挖,每亩平均产量900千克,按每千克2.6元计算,每亩产值2340元;晚稻每亩平均产量450千克,按每千克1.6元计算,产值720元。该模式每亩总产值3060元,扣除生产成本,年利润2300元,与一季中稻相比,每亩增收1500元。该模式用工少,操作简单,既解决了莲藕生产问题,又解决了粮食生产问题。

(八)早藕-藜蒿栽培

莲藕采用塑料棚保温栽培,3月上旬定植,6月上旬至7月上旬分期采挖。藜蒿8月上旬定植,10月下旬至翌年4月陆续采收(冬季覆盖保温)。该模式为近年来武汉蔡甸区推广应用的一种新模式,2006年推广面积达730公顷以上。

1.栽培技术要点

(1)大棚或中棚结构大棚采用钢架大棚,宽6.0米,高2.5米,长50米。中棚采用竹作棚架,宽3.0~3.5米,高1.5~1.7米,长20~30米。棚南北向,利通气。由大棚投资高,目前大部分采用中棚。

(2)莲藕栽培选择早熟及中熟品种鄂莲1号、鄂莲5号等;适时早栽,3月上旬定植,可比露地提早1个月采收;增加栽植密度,每亩用种量450千克;施足基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75千克;早施追肥,立叶出现时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及时采挖上市,通常分2次采挖。

(3)藜蒿栽培7月上旬,莲藕收获后排干田水,晒田20天,然后耕耙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起好围沟及厢沟,沟深25厘米,厢宽1.2厘米。8月上旬扦插,插条长8~10厘米,带2个未萌发的饱满腋芽。扦插后随即浇1次透水,并覆遮阳网。应经常灌水保持畦面湿润,宜沟灌,并结合灌水进行追肥。11月下旬覆棚膜保温,棚温18~20益,并注意揭膜通风降湿。一年可收5茬,至翌年4月采收结束。

2.经济效益

莲藕第1次采挖时间为6月上旬,每亩产量450千克,按每千克8.0元计算,产值3600元;第2次采挖时间为7月上旬,每亩产量400千克,按每千克3.0元计算,产值1200元。

藜蒿收5茬,每亩产量3000~4000千克,产值4100元。该模式每亩总产值8900元,扣除生产成本,年利润6570元,此模式与大棚莲藕-晚稻相比,每亩增收4270元。该模式需要一定的投资,用工较多,但效益高,可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九)双茬藕(莲藕-莲藕)栽培

双茬藕是湖北蔡甸区藕农探索出的莲藕一年两种两收的新模式,2001年获得了技术专利。该模式第2季藕具有藕身洁白圆润、藕节均匀、脆甜爽口的特点,很受市场欢迎。如果第2季采用抽行采挖,留一部分种苗在田间,并及时加强田间管理,莲藕翌年就可提早至6月中旬采挖上市,获得较高的效益。2006年该地区双茬藕栽培面积1200公顷。

1.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早熟品种鄂莲1号,可比中熟品种鄂莲5号提早15~20天采挖,第1季藕6月中旬采挖,取大藕上市,留小藕作第2季种苗并及时移栽田间。第2季每亩用种量900株,有效芽头1200个,11~12月抽行采挖。翌年及时加强田间管理,6月中旬再次采挖,逐年循环。

由第1季藕为上年秋藕原生种苗,故出苗速度比移栽的快,如及时加强水肥管理,5月下旬可膨大结藕。出苗前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碳酸氢铵100千克、磷肥50千克、钾肥20千克、硼肥2千克、锌肥1千克、多菌灵5千克,1~2片立叶时追施尿素20千克。第2季藕应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5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千克。第1片立叶出现时每亩施尿素15千克。

秋季重点防治斜纹夜蛾;冬季藕田保持10厘米以上水深,防冻害。

2.经济效益

第1季藕每亩平均产量750千克,产值3000元;第2季藕每亩平均产量450千克,产值1800元。两季合计每亩产值4800元,扣除成本,每亩利润3700元。该模式投资少,效益较高。

(十)早藕-荸荠栽培

早藕-荸荠栽培模式在湖北蔡甸区历史悠久,莲藕4月上旬栽植,7月中旬采挖;荸荠4月上旬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12月至翌年3月采挖。2006年该模式推广面积达1000公顷。

1.栽培技术要点

莲藕栽培可参照“早藕-晚稻栽培”模式。

荸荠栽培,4月上旬整地,品种可选用孝感、杭州果荠等。

每亩大田需要200~250个种用荸荠球茎,约3.5千克,可选择房前屋后的菜地催芽。荸荠芽长约6厘米时,转入寄秧田。

寄秧田按1.5米开厢,放掉明水,将带芽种荠按株距13厘米、行距17厘米栽植。5月中下旬进行分苗假植,分苗苗床每亩施三元复合肥50千克作基肥。栽后浅水管理,追施2次尿素,每次每亩施10千克。7月中下旬移栽大田定植,定植前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500千克,三元复合肥100千克。定植穴距0.5米、行距1.0米,每穴3~5株。早期宜浅水管理,促进发棵,水深以3~5厘米为宜,以后逐渐加深水层至5~10厘米,以控制分蘖,促进荸荠膨大。全生长期追肥3次,第1次在移栽后10天,每亩施尿素10千克,20天后进行第2次追肥,每亩施尿素10千克,第3次结球前,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5千克,促进荸荠膨大。

2.经济效益

前茬莲藕每亩产量800千克,产值1920元,后茬荸荠每亩产量2300千克,产值2760元。两茬合计每亩产值4680元,利润3700元。此模式效益较高,但用工较多,需要较多劳力。

(十一)无公害浅水藕-小白菜栽培

1.茬口安排

浅水藕4月中旬定植,8月至翌年4月收获;小白菜9月中下旬育苗,10月下旬定植到藕田,翌年1月上旬开始采收上市。小白菜采收结束后及时冬耕,熟化土壤,冻杀害虫越冬虫蛹。

2.浅水藕栽培技术要点

(1)藕田选择与清理选择符合种植浅水藕要求的田块,清除田间杂物,修整田埂,以防漏水、漏肥。

(2)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每亩施生石灰50千克进行土壤消毒,深耕2次。最后一次耕翻前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500~3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腐熟饼肥50千克或绿肥10000千克,翻入土中耙平,放水3~5厘米深。

3.种藕选择

选择熟期适宜、藕身长圆筒形、各节间藕段均较粗大、生熟食皆宜的品种。适宜的品种有鄂莲4号、宝应大紫红等。

种藕一般留田内越冬,春季种植前随挖、随栽,要求种藕芽旺、无病虫害、后把节较粗壮、具有完整的节两节以上、单支重量250克以上、藕身与藕节都没有破损。若从外地引种,种藕要稍带泥,层层理齐堆放,堆高不超过1米,用稻草或草袋覆盖,喷水,以免运输中伤害种芽和失水过多。

4.适期种植

一般4月上中旬,气温稳定在15益以上时种植。栽种前种藕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消毒处理,浸泡30分钟。栽植行距2.0~2.5米,穴距1.0~1.5米,每亩栽270~400穴,需种藕150~200千克。种植穴要隔行错开,边行藕头朝向田内。藕头稍向下斜插入土,顶芽入土8~12厘米深,后把节稍向上翘,与水平面成25度角。

5.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出苗后开始中耕除草,每20~30天进行1次,至封行为止。

(2)水层管理做到浅-深-浅。幼苗期以3~5厘米为宜。从出现立叶至结藕前的旺盛生长期,外界气温偏高,保持较深水位有利稳定土温,水位应逐渐加深至15~20厘米。开始结藕时,将水位降至10厘米左右。藕成熟期,水位逐渐放浅至5~10厘米。

(3)分期追肥当田间出现少数立叶挺出水面时,追施发棵肥,每亩施尿素20千克;立叶长满全田,形成馒头状叶群时,每亩施三元复合肥30千克。施肥后泼水冲洗叶片,以防化肥灼伤叶片。

(4)拨转藕梢和补苗对田间未长满植株的空地和朝向田埂外侧的植株,可以拨转藕梢,使植株向空白处和田埂内侧蔓延。对较大的空地,还可以取苗移栽,要求动作轻缓,防止折断根状茎或损伤顶芽。

6.小白菜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择产量高、品质好、适口性好、冬性较强的小白菜品种,如苏州青、上海青等。

(2)育苗9月中下旬育苗,苗床宜选择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收获后要早耕晒白,尤其是连作田块要注意清洁田园,深耕晒土,以减轻病虫危害。一般每亩施腐熟粪肥150~225千克作基肥。雨水多时,应注意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播种应掌握均播与适当稀播。苗期的水肥管理要看土、看苗、看天,灵活掌握,并注意轻浇、勤浇。苗龄随地区气候条件与季节而异。

(3)定植及田间管理10月下旬定植到藕田,株距25厘米,行距25厘米。在小白菜生长期适当施氮、磷、钾肥,一般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0千克左右,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保持土面湿润。

(4)采收8月中旬开始采收嫩藕,可采收至翌年3~4月。小白菜翌年1~3月采收。地上有小白菜,地下有藕时,可连同地上小白菜一起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