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特色莲藕
14453800000013

第13章 病虫害防治技术(2)

(3)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田间的水生杂草,特别是水生寄生植物。二是药剂防治。由莲缢管蚜繁殖快,数量大,常集中在荷卷、嫩柄、小花蕾上,难喷杀,除要求喷药时尽量细致周到外,可选择兼具触杀、内吸、熏蒸三重作用的农药,如抗蚜威2000~3000倍液对蚜虫有特效,对天敌如长突毛瓢虫、黑襟毛瓢虫、中华草蛉等以及益虫蜜蜂等均无害。其他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4000倍液或灭蚜松1500~2000倍液喷雾。

2.莲潜叶蚊

成虫与普通蚊虫近似,体长8~9毫米,淡绿色,头小。幼虫体长13~15毫米,淡绿色,柔软纤细。卵长椭圆形,乳黄色,数十至数百粒聚集成卵囊。蛹体长4~6毫米,翠绿色。

(1)危害作物此虫在莲藕的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危害,以幼虫危害浮叶。因幼虫赖水而存活,故不危害立叶。浮叶受害后,其上分布许多褐色虫道。虫道为不规则形,长短不一,一般5~10厘米。莲藕在前期受害使立叶生长缓慢,后期受害对莲藕的影响不大。

(2)生活习性该虫属专住寄生,在同一水体中的王莲、芡实、睡莲、荇菜、菱角等均不受害。4月份成虫产卵莲浮叶边水中,幼虫孵出后从浮叶背面侵入,随后在叶内掘穴匍匐前进。每一幼虫为一单独隧道,隧道宽0.5~1.0厘米,弯曲延伸,长短不一。危害盛期,一张浮叶有数十头幼虫交错蚕食,使各隧道相连,由线到面,使整片浮叶烂死。从叶面观察,每条隧道呈黑褐色,内部组织被食害,留下排泄物和蜕皮。将浮叶提起立面观察,各隧道为半透明的膜状体。幼虫从4~10月不断危害,秋后荷叶枯黄,幼虫多已羽化,少量幼虫随枯荷沉入水中越冬。成虫产卵后,其幼虫亦潜入水底越冬。

(3)防治方法少量发生时可摘除虫叶。大量发生时用药喷杀。用2.5%敌杀死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喷杀幼虫。也可每亩用晶体敌百虫25克撒入田内。

3.稻根叶甲

稻根叶甲又称食根金花虫、水蛆,幼虫危害莲的茎节,吸吮汁液,以致荷叶枯死,成虫也啃食荷叶。

(1)危害作物此虫危害莲藕的地下茎。

(2)生活习性在武汉地区一年发生1代,成虫和幼虫都可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危害莲藕。此时正值莲藕立叶初发期,地下茎迅速生长,食根金花虫幼虫以尾端小钩插入莲藕地下茎幼嫩部固定身体,再用口器将地下茎咬成小孔取食。

幼虫只取食幼嫩部位,并随地下茎生长而向前转移,在其端部危害。严重时,一条地下茎上有几十头幼虫。地下茎受害后,荷叶不能正常开展,由叶缘向中部逐渐枯死,全株形成一条枯死的立叶带。受危害的植株,生长缓慢,重者全株死亡。该虫在6月初至6月中旬主要危害莲藕,6月以后各种虫态先后出现,7月成虫渐多。成虫不危害莲藕,主要取食其他水生杂草,如眼子菜、鸭舌草等,其中眼子菜是其重要野生寄主。

(3)防治方法一是对发虫重的田块实行轮作,如藕慈复种、水旱轮作等,虫害重的相邻田块也不宜种藕。二是冬季排干积水,深耕冻垡,杀灭幼虫。三是清除田间野生寄主,尤其是眼子菜,可以减少成虫产卵机会和食料,减少成虫取食及产卵场所。四是藕田套养泥鳅、黄鳝等底栖鱼类吃食害虫。

五是药剂防治,在5月底至6月上中旬,每亩用菜籽饼20千克,耕入田中消灭幼虫,或每亩用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5~2.0千克加细土5千克,或5%锐劲特悬浮剂100~150毫升拌毒土撒施,如每亩再施石灰20~30千克,则效果更好。

4.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是大江南北食害荷叶的主要害虫。因成虫夜间才出来活动,前翅的前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纹,故而得名。成虫翅展37~42毫米,呈深褐色,胸部有白色丛毛,腹部背面中央具暗褐色丛毛。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后翅白色,无斑纹。

卵扁圆半球形,直径0.4~0.5毫米,初产时黄白色,后转暗绿,孵化前为紫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5~47毫米,头部黑褐色,胸腹部颜色随虫口密度而变化,虫口密度大时呈纯黑色,小时则为土黄色至暗绿色。蛹长15~20毫米,呈赭红色。

(1)危害作物该虫危害水生蔬菜中的莲藕、芋头、蕹菜和豆瓣菜,主要危害叶片,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和叶脉,使叶片呈纱网状。

(2)生活习性在长江流域此虫一年可繁殖4~5代,第1代幼虫大多发生6月上旬,7~8月为严重危害期,10月上旬仍可见第5代幼虫群集取食。斜纹夜蛾在多数地区以蛹在枯叶或土中越冬,翌春3月开始羽化。该虫成虫白天不活动,躲藏植物茂密处的叶丛中,黄昏后开始飞翔取食,以晚上8~12时为活动盛期,对黑光灯趋性强,喜在叶背脉纹交叉处产卵,常2~3层不规则重叠成卵块,偶有少量散产者,每块有卵数十粒至数百粒不等。该虫幼龄一般为6龄,也有7龄或8龄。初孵化的幼虫,群集在荷叶背面取食叶肉,仅残留叶表皮和叶脉,稍遇惊扰就四处爬散或吐丝飘散。2龄末期始爬开分散,3龄后更分散。4龄以上幼虫避光性和假死性更明显,白天躲在阴暗处,晚上爬至荷叶上取食。这时期食量增大,将荷叶咬成缺刻。虫口密度大时可将荷叶全吃光,并食害花蕾。5~6龄幼虫进入暴食阶段,食量占幼虫一生总食量的90%以上,将整株荷叶及花冠吃尽后,成群迁移他株危害。老熟幼虫能浮水到岸边化蛹。

(3)防治方法幼虫在幼龄时是群集危害,点片发生,可结合田间管理人工采捕卵块和幼虫,或摘除虫叶,集中消灭幼虫。3龄后主要用药喷杀。药剂种类与浓度分别为: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20%灭扫利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此虫迁移性较大,操作时可从藕田四边向中心喷杀。4龄后,应在傍晚喷药。此虫发生期长,虫龄又不整齐,当虫多时要连续喷药2~3次方可奏效。由成虫有趋光性,夜里设黑光灯诱杀收效极佳。

杂食性害虫如大蓑蛾、小蓑蛾、铜绿金龟子、黄刺蛾等都咬食荷叶或花朵。用90%晶体敌百虫1500~1800倍液,或用青虫菌剂(含100亿个孢子/克)500~800倍液,或用青虫菌粉剂0.5千克与0.2千克的90%晶体敌百虫混合配成500倍液喷杀,效果良好。

(三)主要敌害

1.克氏螯虾

克氏螯虾原产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传闻20世纪30年代末由日本人带入中国,亦说50年代南京市直接从日本引进。数十年来,由人工携带和自然繁衍,现广泛分布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各地。

(1)危害作物危害多种谷物、蔬菜,莲藕是其一,大螯剪断莲鞭(茎)和荷梗。它打洞穴居,危害堤防,已成敌害。

(2)生活习性克氏螯虾(以下简称螯虾)肉红色至深紫红色,全长4~12厘米,最大已见14.2厘米,整个体形外观近似普通河虾。雌雄异体,隔年性成熟交配产卵繁衍。它栖息静水湖泊、池塘、沟渠中,尤其是水草丛生的隐蔽物下。

螯虾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半穴居性动物,喜底栖爬行生活,白天藏在水草隐蔽处或洞穴里,晚上出来摄食、掘洞。它对各种作物、常见水生植物、小型动物(如蚯蚓)及饲料、豆饼等均摄食,尤喜摄食初生的莲苗、嫩茎、嫩叶柄、嫩花柄,严重时可以使它们致死。它善打洞,其挖洞行为常在繁殖期,洞口多位水平线上,洞径5~10厘米,深15~70厘米,最深可达100厘米,对堤防的破坏性大。凡水草多、底质肥的水沟边洞穴多;水草少、泥薄的沟侧洞穴较少。螯虾生命力强,温度在0~36益均适生。螯虾生活水体,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低氧有较强的适应性。当水体中溶氧不足或发生剧烈变化(如施农药)时,常浮至水体表层呼吸或出水面寻找另一水体。

(3)防治方法螯虾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荷池、荷塘发生的严重敌害。防治方法一是勤除荷池、藕田周边水草,保持水沟水流畅通,破坏其栖息地。二是设笼诱捕,垂钓捕捉。只要做到控制数量,就可化害为利,提高经济效益。

2.椎实螺

椎实螺又称椭圆萝卜螺,主要危害实生苗、莲苗幼叶,睡莲叶亦受其害。

防治方法是除人工诱杀外,用茶饼粉制成毒土撒入莲池药杀,每亩用量为1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