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14262600000027

第27章 挥笔作画斥权贵

1943年12月12日,陪伴齐白石生活二十多年的爱妻胡宝珠病逝,年仅42岁。

这是齐白石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想风烛残年,仗她护持,身后之事,由她料照,如今她却撒手而归,先他而去,齐白石不由得悲痛万分。

自此之后,齐白石闭门不出,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独自在思念中度过的。

1944年,齐白石84岁。面对横行霸道的日本侵略者,他满怀积忿,无可发泄,往往用诗与画寄托。这一年,他画了不少抒泄亡国之恨的画,并题了诗。

作为一个爱国的和富有正义感的艺术家,齐白石的作品向来是爱憎分明的,在这个时期,他曾多次画老鼠,如《灯鼠图》中,画一只老鼠鼓起两只豆粒般的眼睛,伸出前爪,正企图偷食灯油,他还在画中题诗道:

昨夜床前点灯早,待我解表未睡倒。

寒门只打一钱油,那能供得鼠子饱。

何时气得猫儿来,油尽灯枯天不晓。

齐白石虽闭门不出,但他知道敌人已经日暮途穷,在这一时期,他画了很多讽刺敌人的画,很多朋友都担心敌人借此事找他的麻烦,劝他明哲保身,但他却很固执地说:

“残年遭乱,死何足惜,拼着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这年6月7日,齐白石忽然接到他已经辞职的北平艺木专科学校通知,叫他去领配给煤。

北平沦陷后,这所学校的大权都操持在日本人手里,所聘的日本教员也很有权势,人们见了多视而不见。齐白石辞去艺校的职务已有七年,为什么还发给他这份配给煤呢?齐白石深知这是日伪在收买人,便当即就去信拒绝:

顷接艺术专科学校通知条,言配给门头沟煤事。白石非贵校之教职员,贵校之通知误矣。先生可查明作罢为是。

在此时的北平,物资奇缺,煤很不容易买到,齐白石的朋友听说此事后,问他:“现在的煤那么紧俏,你为什么送到手里都不要呢?”

齐白石回答说:“他们的用心,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齐白石怎么会是一个没有骨头和爱贪便宜的人呢?”

9月,朋友们为白石老人介绍了夏文珠女士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1945年8月15日,这是中国人民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人们受了八年的苦,终于拨开云雾,重见天日,大家奔走庆贺,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尽的欢乐之中。

这一天,几个好朋友侯且斋、董秋崖、余倜等人相约来到齐白石家,齐白石留他们在家吃饭,同享胜利的欢乐,并作诗道:

柴门常闭院生苔,多谢诸君慰此怀。

高士虑危曾骂贼,将军识字未为非。

受降旗上日无色,贺劳樽前鼓似雷。

莫道长年亦多难,太平看到眼中来。

抗日战争胜利,国土光复,齐白石又在琉璃厂挂起招牌,恢复了卖画刻印的生活。

1946年10月,香山红叶吸引着游客观赏,这是北平最美的季节。中华全国美术会为齐白石在首都南京举行了个人画展。

齐白石来到南京,他的作品得到人们的赞誉,带去的二百多幅画全部卖出。

之后,齐白石又到上海办画展。

同在南京时一样,上海画展的盛况是空前的,齐白石做梦也没有想到,南方人民对于他那洋溢着生命力的画是那样的喜爱,以至于画被抢购一空,他还时时不得不泼墨为他们临时作画。这样一天下来虽然很累,但精神很好。

国民党达官显贵,附庸风雅,时时前来请他吃饭,他能推就推,有时实在推不掉的,只好违心地前去应酬一下。

这期间,国民党上海浙沪警备司令宣铁吾生辰,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大事铺张。

宣铁吾虽然一介武夫,但他也多少知道齐白石的声望和地位,为了显示自己的风雅,他特别托人请齐白石前去赴宴。

齐白石起初没有理会,不置可否。宣铁吾见齐白石没有回应,又再三派人前来。

齐白石考虑再三,答应赴宴,但心里是十分不愿意的。

在宴席上,宣铁吾亲自走到白石老人的身边,死皮懒脸地要齐白石当场为他作画,他说:“今日承蒙齐老先生光临,不知大师能否尝一墨宝?兄弟将不胜感谢!”

来客中也有不少捧场的,帮腔说:“对对对,齐老先生,让我们也沾光,饱赏眼福!”

其他部分人也跟着附和说:“是啊,是啊,齐老先生您能让我们开开眼界,真是三生有幸!”

但在座的一些正直之士,深知齐白石一向蔑视权贵的秉性,不禁暗暗为老人捏了一把冷汗。

齐白石先是听而不闻,不予理睬,宣铁吾又死皮赖脸地要求:“先生,可要赏我脸哟!”

这时,老人捋捋他长长的银髯,沉思片刻,轻蔑地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说:“司令既然如此热中风雅,那就当众献丑了!”

宣铁吾一看齐白石同意了,乐得合不上嘴,忙说:“大师赏脸,我三生有幸!”

接着,他吩咐佣人道:“快,快,笔墨问侯!”

这使宣铁吾喜形于色,因为回到上海后,宣铁吾多少听到抗战八年,齐白石铮铮铁骨,公然以巧妙方式与日本侵略军斗争,终不为之所屈的事。这样置生死于度外、绝不与权势屈服的老头,竟然会欣然答应命笔,宣铁吾觉得自己的身价不知抬髙了多少倍。

佣人们赶快铺纸磨墨,只见白石走到中间一张画架前,宣纸是上等的,早已展现好了,他凝思了一下,几笔粗、细的泼洒、勾勒,一只斗大的大螃蟹,带着淋淋的水气,爬在纸上,跃然欲动。

当天来赴宴的,都是上海军界、政界的显要人物,以及新闻、文化界的名流。他们在前几天的画展里,看过齐白石的画,但是,却没有机会亲眼看他作画。今天的机会确是千载难逢,大家都放下手中的碗、筷,走过来,一睹一代丹青大师作画的丰采。

螃蟹图是齐白石的一绝,只见他画出的螃蟹似乎在爬动,人群里发出阵阵“啧啧”的称赞声,他们小声的议论着:

“呀,真是神手,妙笔!”

“简直是画活了!”

正当大家赞叹不绝的时候,齐白石又换了一枝小号的毛笔,看了一下宣铁吾踌躇满志的神气,暗暗发笑。提笔在右上方题写了“横行到几时”五个苍劲有力的字。

接着,又写了“铁吾将军”四个字样,尔后签字、用印。

围观的宾客一看“横行到几时”几个字,顿时面面相觑,大惊失色,立即为齐白石暗暗捏了一把汗。

他们有的吓得脸色灰白,偷偷离去,有的看了宣铁吾一眼,暗暗发笑,有的朝齐白石投以敬仰的目光。

那位想露一手的主人宣铁吾好像也悟出了其中的内涵,一瞬间,脸红得像猴屁股一样,无地自容。

白石对于这一切似乎毫无觉察、毫不理会,放下笔,向大家一拂手,朗朗地说:“老朽失陪了,就此告辞。”拂袖而去。

在这次画展上,齐白石还见到了神交已久的画家朱屺瞻。

朱屺瞻是驰名中外的艺术家,此人8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主攻中国画,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他创作继承传统,融会中西,致力创新,所作笔墨雄劲,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

多年前,朱屺瞻前去拜访自己的一位朋友。在朋友的画室里,他见到一幅马图的右下角,有一方朱红的名章,刚健粗犷,气满力雄。好画名印,深深地吸引着年轻的朱屺瞻。

他凝视着这方印章,从布局、章法、进刀,都一一仔细地观看了好久、好久。当他的目光转移到室内挂的其他几张画时,也见到了图上同样风格的印章。

朱屺瞻不仅惊讶地询问朋友画和印是出自谁人之手。

朋友告诉他,这些画和印章都是出自湖南画家齐白石之手。

朋友还告诉朱屺瞻,齐白石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大师,虽然初到北京城时并不得志,但其人真正的成就却是在绘画大师吴昌硕先生之上。

为此,朱屺瞻早就仰慕齐白石的才华,很想见上一面。

在上海开办画展的第五天,齐白石终于和朱屺瞻聚到了一起。

这天,上海美专教授兼教务主任汪亚尘代表上海画界邀请齐白石参加专为他祝贺画展成功举办的宴会。

朱屺瞻先齐白石到来宴会现场,随后梅兰芳也来了。

朱屺瞻的心情很不平静,他不时透过明亮的窗子,凝视着门口。忽然,一位老者,神采飞扬,拄着拐杖来了,他知道这就是齐白石,马上迎了出去,双手紧紧地拉着白石的手,久久凝视着。

一旁的梅兰芳立即迎了上来,为齐白石介绍说:“齐老师,这位就是朱屺瞻先生。”

齐白石点点头,感叹地说:“贤弟啊,想不到今天我们在这里见面了。”

朱屺瞻兴奋地搀扶着老人往里走:“是啊,我盼了十多年,就望着这一天啦?”

他把齐白石请上上座,热情地问:“您老人家近来身体可好啊!”

齐白石笑眯眯地回答:“嗯,好啊好啊!”

听二人高兴地聊着,梅兰芳风雅地说:“你们一老一少,一北一南,十载神交,今日见面,必将传为画坛佳话。我可以为你们编成戏,到时候给你们唱上一段啊!”

齐白石和朱屺瞻哈哈大笑了起来。

宴席是丰盛的。他们畅怀痛饮,从八年抗战,绘画艺术,京剧流派,梅兰芳拜师,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尽欢而散。

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渴望过上安宁幸福的日子。但国民党政府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又发动了内战。

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全国各地。国民党政府为进行内战,对百姓进行搜刮,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齐白石从南京回来,带回了一捆一捆的“法币”,数目十分可观,可是拿到市场上去买东西时,竟连一袋面粉都买不到。齐白石非常气愤,他只好在门口再次挂出“暂停卖画”的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