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14262600000028

第28章 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

齐白石正在家里闲居的时候,中国美术界另一位重磅级人物又出现在他的家中。

原来,早在齐白石去南京办画展的途中,他曾机缘巧合地遇上了交结多年的莫逆挚友徐悲鸿。

徐悲鸿是中国画坛上一位中西合璧的创新派大师,他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也是美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人物,在中国美术界影响极大。

徐悲鸿在当时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这在美术界是无人可比的。

此时,徐悲鸿刚从欧洲回国,他看到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的追求与突破,对齐白石极其赞赏。

徐悲鸿回国后,已应聘为北平艺专的校长,他对齐白石深厚的写意状物功力青睐有加,顾及到教授传统中国画时的特殊性,因此决定请齐白石再次出任北平艺专的名誉教授。

徐悲鸿这次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就是为了此事。

双方问候过后,徐悲鸿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我来是想请您到艺术学院任教。”

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你的心意我领了。”

徐悲鸿说:“在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的人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

求贤若渴的悲鸿不愿就此放弃,他在百忙中又第三次来到齐家,而且这次是顶风冒雨而来。

齐白石深深地被徐悲鸿的举动所感动了,他坦率地告诉悲鸿:

“徐先生,我不是不愿意,我很愿意和你共事,帮你办学。我对你的人品和画品都很看重,但是我已经年老了,不想多走动了,遇上学生纠缠,我这样大岁数了,真不想再费那样多口舌。”

徐悲鸿对齐白石说:“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齐先生上课时,不必作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

齐白石不好意思再次拒绝,终于点了点头说:“那就试一试吧。”

第二天清晨,徐悲鸿亲自坐了马车来迎接齐白石。

那天,齐白石穿了一件宽大的缎子长袍,拄着手杖,和徐悲鸿一同登上马车。

马车穿过宽阔的大街,停在北平艺术学院的门前。在学生们的簇拥下,齐白石和徐悲鸿来到教室里。

画案上已经摆放好笔墨纸砚,但齐白石却拿出他自己带来的几支画笔。他慎重地、沉思地举起画笔,运笔非常缓慢,仿佛每一笔都在精雕细琢,笔墨异常精练。学生们的眼睛都跟随着他的画笔在移动。

齐白石巧妙地运用笔锋的变化和墨色的枯湿浓淡,达到了徐悲鸿所说的“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效果。

画完以后,在徐悲鸿的引导下,齐白石正式向同学生开始了授课。

“不要死学死仿,我有我法,贵在自然……”

齐白石的这些教诲说明在学习别人长处,特别是在学习前辈艺术家时,决不能食而不化,而是要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不断发展,只有博综而约取,才会赋予艺术新鲜的生命。

齐白石环顾学生说,“花未开色浓,花谢色淡,画梅花不可画圈,画圈者匠气……”

一堂生动的课在“铛铛”的下课铃中结束。学生们很满意,徐悲鸿和白石先生也很满意。

然后,徐悲鸿又坐了马车送齐白石回家。

在齐家门口,齐白石用激动得有点发抖的声音对悲鸿说:

“徐先生,你真好,没有骗我,我以后又可以在大学里教书了。我应当拜谢你。”话音未落,他便双膝下屈。

徐悲鸿慌忙扶住了齐白石,泪水涌到了徐悲鸿的眼眶里。从此,这两位在当时享有盛名的艺术巨匠便成了莫逆之交,他们的友谊终身不渝。

1948年底,平津战役快要打响了,国民党官员纷纷逃离北平,南京政府教育部急电北平各大专院校南迁,城里出现一片惊慌和混乱。

许多朋友劝齐白石南下,齐白石都婉言谢绝了,他说:“北房南屋少安居,何处清平著老夫?”

战火一天天逼近,京城谣传,共产党首批要杀的黑名单就有齐白石,为此,齐白石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正当他举棋不定的时候,徐悲鸿夫妇再次来到了他的家中。

徐悲鸿用温和的语调劝齐白石说:“老先生,你就别担心害怕了,那些纯属谣言,你不要听信他们。”

齐白石半信半疑地问:“悲鸿先生,你真的不走吗?”

徐悲鸿坚定地说:“当然不走,我们全家都不走,北平艺专也不搬迁,许多先生都在学校等待解放。”

齐白石听了,脸上逐渐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朋友是一个诚实的人,是不会欺骗他的。

徐悲鸿又说:“不过,这几天,北平城里乱得很,兵痞和特务横行,你老人家还是注意一些好。”

齐白石感激地点点头,他指着桌上的一叠信说:

“南京和上海都来了信,劝我南迁。我想了很久,还是这里好。跟着国民党,哪有安定的日子。几十年了,从辛亥革命以来,哪一天没有战争!”

徐悲鸿也向齐白石会意的点点头,小声地说:“告诉你,北平和平解放的可能性极大。我得到可靠消息,共产党不愿战火破坏这文化古都。他们正在谈判呢!”

齐白石一边点头一边说:“嗯,这真是太好了”。

接着,徐悲鸿又告诉他,北平艺专的学生都组织起来了,决心保护学校。如果齐白石觉得在家住着不安全,可以到学校那里去,如果有紧急情况,他们也一定会来接齐白石的。

徐悲鸿还说:“解放了,一切就好了。你的画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这一天也不会远了。”

由于这时的齐白石已近九旬高龄,听力很差,徐悲鸿只好附在他耳边,一字一句、大声且不厌其烦地把话都说清楚。

齐白石听了徐悲鸿的这一番劝说,终于打消了心中的重重疑虑。

齐白石热心地挽留徐悲鸿夫妇,一同品尝了湖南风味的午餐。当徐悲鸿夫妇俩起身告辞的时候,齐白石又恢复了以往的神情,他安详地拄着手杖,依依不舍地一直将徐悲鸿夫妇送到了大门口。

此时,齐白石的心情平静极了,他所盼望的好日子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