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江山的来历
12903600000016

第16章 西汉:提剑三尺赋风行(2)

刘邦来到沛县城外,得知情况生变。他根本就没想要撤退,而是向城内射进许多书帛,告诉沛县的家乡父老说:“天下苦于秦国的暴政已经很久了。现在父老乡亲们替沛县县令守城,但城外诸侯并起,难免会有遭到屠城的命运。我们不如一起诛杀县令,挑选贤德的人立为首领,响应诸侯。这样做就可以保全家室了。不然的话,父子都遭屠杀,无能为力了。”城里的百姓觉得很有道理,就攻杀了不得人心的沛县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入城。

造反后,大家都推举刘邦为沛令。刘邦说:“天下方扰,诸侯并起。如果挑选首领失误,就可能一败涂地。我不是不想做大家的首领,只是怕自己能力浅薄,不能保全父老乡亲。这样的大事,还是请大家挑选更合适的人吧。”当时萧何、曹参等人都是文吏出身,退却不前。他们怕起事失败后,秦朝诛灭了他们的家族,因此一致推举刘邦出头。因为刘邦本来就是逃亡的小干部,有罪在身,也不怕再多加一条杀头的罪。加上刘邦在沛县百姓心目中本来就有机灵不羁、为人仗义的印象,因此大家强烈推举刘邦:“我们都知道刘季相貌奇特,是大富大贵的样;我们去卜筮,上天也说刘季最适合做沛县的首领。”刘邦在形式上退让了好几次,其它人都不同意。最后刘邦被推举为沛公。

刘邦便设祭坛,祭祀黄帝、蚩尤,高调起事。因为刘邦之前以赤帝之子自居,所以将旗帜都换成赤色。在反秦的红旗下,刘、萧、曹、樊等人招收沛县子弟,聚集了三千人的武装力量。

当时是秦二世元年的9月,刘邦四十八岁。

陈胜吴广这支农民起义军的主力,却在不断壮大的同时走向了衰败。

陈胜吴广这支起义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首义”的优势。天下对秦朝的不满积压很久了,现在有人挑头造反,就呼啦啦地都涌去支持。但是军事上的成功不能掩盖陈胜吴广等人在政治上的致命缺陷。张楚政权的领袖们都是贫农出身,苦大仇深有干劲,但对于政治缺乏严密的思考和规划,本身也缺乏良好的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起义军的弱点和内部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作为“革命领袖”的陈胜变得骄傲、腐败,渐渐脱离了群众。在政治上,陈胜听信谗言,诛杀将领,导致政权内部上下离心。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中央的节制。围攻荥阳的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然假借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而进军关中的周文所部因为孤军深入缺乏支援,被秦朝大将章邯消灭。章邯继续在荥阳获胜,率秦朝主力扑向陈胜。陈胜战败,突围逃到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的时候被叛徒杀害。至此,陈胜、吴广起义发生不到一年就失败了。

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军的余部之后还在坚持战斗,但起义的主导权被六国的旧贵族所窃取了。在吴中起义的楚国旧贵族项梁、项羽叔侄力量最为强大,拥立了楚国王室为新的楚怀王,恢复了楚国,成为名义上的领袖。其他夺取起义领导权的贵族也纷纷自立为王。沛县的刘邦力量尚小,就加入了楚怀王的阵营。

农民起义打碎了秦朝残暴的统治,却造成了贵族割据一方,反秦争霸的局面。

虽然秦王朝分崩离析,还保有相当强大的实力。章邯大军打败了项梁的军队,杀死项梁,又北上进攻赵国,包围了都城巨鹿。楚怀王调兵遣将,出师救赵。同时派出一支部队向西进攻关中地区,命刘邦为主将。但是项羽也坚持要求出兵关中。于是楚怀王规定双方兵分两路,各自进攻,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

宋义、项羽在黄河流域遭遇秦朝主力。当时虽然增援赵国的军队很多,但是各军慑于秦军的威势,不敢进攻。宋义也只是驻军黄河南岸,畏缩不前。项羽怒而杀死宋义,率军渡过黄河,挑起了巨鹿之战。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与章邯的大军进行了决战。项羽破釜沉舟,以惊人的勇气,创造了战争奇迹,以绝对劣势的军队打败了秦军主力。章邯率残余部队向项羽投降。其他各增援军队都被项羽的战功所震慑,主将们战后求见项羽时都匍匐前进。项羽俨然成为了起义各军事实上的首领。

因为有项羽的掩护,刘邦兵出河南,在西进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遭遇大的战斗,进展迅速。刘邦攻下陈留,还获得了秦朝囤积的大量物资,壮大了力量。最后,他选择秦军防守薄弱的武关进入关中,兵临咸阳城下。咸阳城内的秦朝朝廷发生了内乱,秦二世被赵高杀死,赵高又被子婴杀死。仓促即位的秦朝第三位皇帝子婴最后向刘邦的军队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关中地区。

刘邦刚进入咸阳城的时候曾经一度飘飘然起来。他以“关中王”自居,流连于秦朝富丽堂皇的宫殿和百花争艳的后宫。刘邦准备在关中常住下来,享受胜利果实。樊哙劝他天下尚未平定,提醒刘邦不要忘了秦亡的前车之鉴。但是刘邦根本听不进去。他本来就是好色贪玩之人,现在面对着秦朝奴役天下多年所聚敛的财物,怎么能不怦然心动呢?谋士张良也来劝刘邦以事业为重。不知道是张良的口才比较好,还是刘邦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刘邦随即将秦朝府库封存,率领军队撤退到咸阳郊外的灞上。在这里,刘邦避免了变成“第二个陈胜”。他面对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中能够不动声色、秋毫无犯,可见他的自制力之强,志向之大。他的志向不是“关中王”之流的割据君主,而是当年秦始皇那样的九五之尊。这不是一辈子小心谨慎、勤勤恳恳的刘太公教给刘邦的,而是刘邦从几十年闯荡社会、半盗半侠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马上召集关中名士,和大家约法三章。第一,杀人者死;第二,伤人及盗抵罪;第三,其它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苦于秦末暴政的关中百姓欢呼雀跃,民心一下子就支持刘邦了。许多百姓都惟恐刘邦不做关中王,离开他们。刘邦一正一反的这两步棋,是他在争霸天下过程中的关键招数。

尽管如此,刘邦现在的实力依然远远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项羽。

项羽打败章邯,收编了秦朝军队,立刻就气势汹汹地领兵四十多万人直奔关中而来。到函谷关的时候,项羽吃惊地发现刘邦已经平定了关中,还派兵拒守函谷关。他在盛怒之余,立即领兵攻下了函谷关,冲向咸阳,寻找刘邦来了。项羽大军驻扎在戏下(今陕西临潼东北戏水西岸)。一场争夺天下的大战在关中地区展开。

刘邦此时只有十万军队,士兵的战斗力也远远比不上项羽的得胜之军。即将开始的战争其胜负一目了然。

刘邦阵营内有人在悬殊的实力对比面前,向项羽投诚,告密说刘邦有做关中王、收取秦朝天下的志向。项羽也志在天下,下定决心要起兵歼灭刘邦。他的谋主范曾也劝他除掉刘邦要趁早。项羽于是开始整军备战,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发起进攻。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项羽的叔叔项伯改写了历史。项伯和张良是好朋友。他看到张良在敌方阵营中,即将成为刘邦的殉葬品,于心不忍,连夜潜入刘邦营中找到张良,要他赶紧逃走。张良很忠心,立即将消息透露给刘邦,并建议刘邦赶紧拉拢项伯,先解释自己没有和项羽争夺王位的野心。于是,刘邦设盛宴招待项伯,还和他约定为亲家。刘邦对项伯说:“我进入关中后,把吏民登记造册,把府库封存起来,就是等着项将军来的。我派兵把守函谷关,不是要阻止项将军入关,而是替项将军防守好关中地区,以防止外人侵占。我和将士们日夜都盼望将军你们能早点来,没有丝毫私心,怎么会有造反之心呢?”说完,刘邦请项伯替自己向项羽将军说情,消除误会。项伯轻信了刘邦,不仅答应充当刘邦的说客,还建议刘邦第二天赶早去项羽营帐亲自说明情况,当面赔礼。刘邦也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