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毛泽东瞩目的著名战役
12732000000039

第39章 内部分裂:柳子之战(公元869年)

庞勋,唐时义军首领,当过朝廷粮料判官。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桂林守军士卒因朝廷延期三年不让他们回乡,哗变起义,共推庞勋为首领。起义军一路斩关夺隘,队伍迅速发展至20万人。翌年正月,唐朝将领康承训奉命率部联合沙陀、吐谷浑军队镇压起义军,义军损失巨大。四月下旬,庞勋率义军主力7万人攻击柳子——唐军大本营,康承训调集各路援军包围庞勋义军,大败义军于柳子。毛泽东称义军“内部分裂,因而败亡”。

【毛泽东评点柳子之战】

徐州兵七百戍桂州,六岁不得代。

内部分裂,因而败亡。

——摘自毛泽东读《新唐书》卷148《康承训传》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4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柳子之战概要】

柳子之战,是唐朝末年唐政府军镇压庞勋起义军的一场战役。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民怨沸腾。唐懿宗即位不到四个月,浙东就爆发了裘甫起义,后被镇压。翌年,即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十一月,唐朝与云南的南诏政权发生了战争。两年后,徐州(今属江苏省)武宁军节度使手下的军队发生兵变,领导兵变的邵泽等数千人被斩首。频繁的起义、战争和兵变,让唐朝统治者感到坐立不安。

为了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唐政府下令在徐州招募数千士兵,南下进攻南诏政权。其中,选派800士兵驻守桂林(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行前,唐政府向这些应征士兵许诺:三年后换防,重回徐州。

但是,唐政府违背了诺言。三年期满,这些驻守桂林的士兵请求返回徐州,与家人团聚,遭到拒绝。他们被告知原因:军费不足,换防困难。士兵们只得暂时忍耐。又过去了三年,到了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唐政府仍然不让他们回家。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一年的七月,都虞侯许佶联络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王幼诚、刘景、傅寂、王弘立、孟敬文等9人,杀死都将王仲甫,策动驻守桂林的徐州藉戍卒、泗州(治今江苏省泗洪东南)戍卒发动哗变。他们一致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首领,率领起义士兵返回徐州。许佶原本是徐州农民起义军领袖,后被唐政府招抚为牙将。

起义军一路向北杀将过去,所向无敌。而且很快,起义军的人数达到20万之众。

翌年(公元869年)正月,唐军将领康承训督促各路人马完成了对庞勋之军的包围。他率领7万精兵驻守柳子(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之西,连营30里。

这个康承训,是唐朝将领,字敬辞,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人。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其任岭南西道节度使,率领军队进攻南诏之军,在邕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南)兵败。但他谎报胜利,被告发,贬右武卫将军,闲居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四年后,他被重新启用,任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率领沙陀兵、吐谷浑兵镇压庞勋起义军。

二月,义军将领王弘立向庞勋主动请战,率领3万人马渡过濉水,夜袭唐军。结果,唐军被打得昏头转向。天明之后,王弘立的部队却遭到沙陀骑兵的突然进攻,唐军重振旗鼓,与沙陀兵夹击义军。王弘立单骑逃回徐州,所率军队全军覆没。

三月,康承训下令唐军乘胜进攻柳子。义军将领姚周率军抵抗,一月之中,双方交战数十回合,不分高下。唐军改用火攻,突破了姚周的兵营。姚周率部撤退途中,遭到沙陀骑兵的追杀,损失惨重。

四月,庞勋自称“天册将军”,下令将活捉的唐朝观察使崔彦增、监军张道谨、宣慰使仇大夫等人及其亲属全部斩首,表示誓与唐朝斗争到底。与此同时,庞勋任命父亲庞举直为大司马,与许佶一起率军驻守徐州。自己率精兵北上,击败了围攻丰县的唐军。

上次王弘立全军覆没,一直羞愧难当。这时,他再次请战,率领军队进攻泗州的唐军,打算将功补过。但泗州守军死守不降,于是,王弘立下令将泗州团团围住。唐将马举率精兵3万,分三路渡过淮河,前来救援。王弘立率军与马举交战,互有胜负。后来,马举用火攻,大败王弘立所部,王弘立英勇战死。

听到王弘立战死的消息,庞勋感到无限悲愤,他当即决定向西进军,直击康承训的主力部队,以扭转整个战局。庞勋集中了襄城、留武、小睢等各路义军,约有7万人马,议定4月29日黎明时分,对驻柳子的康承训所率主力发起总攻。

但唐军的探子得到了庞勋的行动计划,密报康承训。

康承训大笑,对手下人说:

“这个庞勋,真是胆大包天。这一次,我一定让他有来无回。”

于是,康承训调兵遣将,在柳子做好了准备。庞勋的大军先是受到伏兵的袭击,但他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小股敌人。不料,康承训的大军忽从天降,将庞勋所部围得水泄不通。庞勋这才知道,自己的军事部署早已泄漏。这时,唐军已发起进攻,庞勋督军迎战,双方杀得难解难分。

最终,庞勋之军不敌康承训之军。义军被杀数万,庞勋化装成农民,率3千人马退回徐州。

柳子战役,大伤庞勋义军的元气。五个月后,庞勋在与唐军的激战中英勇战死。

【作者点评】

毛泽东读《新唐书》卷148《康承训传》时,注意到庞勋领导的这次起义。他看得很认真,分析了庞勋起义的原因,总结了庞勋失败的教训。

毛泽东说:“徐州兵七百戍桂州,六岁不得代。”这是起义的原因。问题是,这场起义的准备工作并不到位。起义者只是一时性起,率领数百戍卒杀人放火,一路抢掠过去。因到徐州城下,唐朝却指示徐泗观察使崔彦曾招安他们。面对朝廷的“抚慰戍卒擅归者,勿使犹疑”的招安政策,义军内部发生了重大分裂。赵武等12名将士打算接受招安,结果被庞勋处死。这一义军内部的血腥事件,为庞勋日后与唐军的殊死搏斗蒙上了阴影。

随着义军势力的壮大,内部的分裂也日益扩大。

义军将领孟敬文拥有重兵,他野心很大,攻占丰县后,便想背离庞勋,自谋发展。孟敬文派人四处散布谶语,说自己是有天命之人。孟敬文的异常举动引起庞勋的关切,他派亲信率兵前往丰县,名义上是协同孟敬文击败唐将薛尤所率魏博军,实际上是监视孟敬文。孟敬文对此了然于心,但他不露声色。与敌交战时,孟敬文让庞勋的亲信担任前锋,自己却率兵逃走,致使庞勋亲信的人马全军覆没。

庞勋闻讯,决定除掉孟敬文。他派人通知孟敬文,说自己打算前往淮南作战,想派一员猛将驻守徐州,最好的人选当然是孟敬文。孟敬文一听,喜出望外,因为据守徐州就拥有了重要的政治资本。他当即启程,刚到徐州,就被庞勋捉拿,立即斩首。孟敬文事件,加大了义军分裂的裂痕。

姚周也是义军的将领,功劳很大。但他一向不满另一将领梁丕。柳子之战时,姚周率领部队与康承训血战,力不能支,但驻守宿州的周丕却按兵不动,见死不救。柳子战败,姚周率数十人杀出重围,逃往宿州。梁丕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去,然后派人杀掉了姚周。事后,庞勋将梁丕贬职,改派张玄稔驻守宿州。这是一起严重的分裂事件,但庞勋的处理却有严重失误。

再看张玄稔。此人原是唐朝徐州的将领,义军攻占徐州后,他被迫参加了义军。当康承训率领唐军进攻宿州时,派人暗中招降了张玄稔。张玄稔射帛书于城外,帛书上表明:愿杀掉庞勋后归附唐朝。张玄稔杀死了义军将领刘景、张儒等人,将宿州拱手让给唐军。然后,“玄稔率诸将肉袒见参训,自陈陷贼,不早奋,久暴王师,愿禽贼赎死。”得到康承训的同意后,他率领人马来到符离,谎称从宿州突围,使唐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符离。紧接着,他又引导唐军进攻徐州,致使徐州失陷。当庞举直、许佶率领义军从徐州突围后,张玄稔率领人马在后追杀,杀死了庞举直和许佶。

惨痛的历史教训,使毛泽东挥毫写下了“内部分裂,因而败亡”的批语。历史再次证明,只有团结一致,一切革命的军队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葛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