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毛泽东瞩目的著名战役
12732000000038

第38章 能征贯战:洛阳之战(公元621年)

李世民,唐朝开国皇帝。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次年春,李世民与屈突通率军两面夹击王世充所部,歼敌7000余人。五月初,李世民率军大破窦建德10万援军,俘敌5万人,王世充旋即开城投降。毛泽东称“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毛泽东评点洛阳之战】

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摘自毛泽东读《智囊》卷22《兵智部·制胜》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6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洛阳之战概要】

洛阳之战,是唐朝初年唐军进攻洛阳王世充军队的一场著名战役。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夏,秦王李世民率领大军攻打割据洛阳的王世充军队,两军交战,互有损伤。

这个王世充,是隋末地方军阀,字行满,新丰(今陕西省临潼东北)人,本姓支,祖籍西域。其父是王粲养子,因姓王。隋文帝时,王世充因军功拜仪同。隋炀帝时,其任江都郡丞,因镇压江淮地区刘元进等农民起义军有功,升江都通守。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李密兵进东都(今河南省洛阳),隋炀帝派其率领军队前往救援,被打得大败,遂收拾残部逃入东都。隋炀帝死后,王世充与元文都等人拥护越王杨侗为帝,任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受命统率东都军队长期抗衡瓦岗军,后杀死元文都等人,任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执掌杨侗朝政。同年九月,王世充率军大败李密瓦岗军。翌年,他废除杨侗,自立为帝,年号开明,国号郑,成为割据河南地区的军阀。

至于秦王李世民,即大名鼎鼎的唐太宗。他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应募从军。后积极谋划起兵反隋,是李渊晋阳军事集团的中坚分子。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起兵后,李世民与兄长李建成率领军队攻占西河城(今山西省汾阳),任右领军大都督。紧接着,其在霍邑之战中大败隋将宋老生所率3万精兵,率军从渭水西进,配合李渊攻占长安(今陕西省西安)。李渊登基后,李世民任尚书令,受封秦王。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开始,李世民率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的战役,进攻王世充之役,就是其中之一。

再回到洛阳之战。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李世民率领军队突入洛阳西青城宫,准备攻城。王世充率领2万人马迎战唐军,李世民命将领屈突通率步兵5000正面与敌交锋。并约定,一旦与敌交锋,就马上放出烟火。

当李世民看见烟火时,亲率骑兵南进,直接攻击王世充部队的背面,并与突通合兵夹击,杀敌无数。王世充的军队被迫撤退,唐军追赶到城下,歼灭敌人7000余人。

二月下旬,唐军开始进攻洛阳城,王世充督军死守,等待窦建德的援军。

李世民看见唐军对洛阳城久攻不下,遂下令士兵开始挖掘堑壕、修筑营垒,改变攻城战略为围城打援。

三月,李世民分兵包围洛阳,亲自率领3000精锐骑兵进抵洛阳东面的虎牢关(在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阻挡窦建德的军队。

由于李世民极善用兵,有勇有谋,故窦建德率10万大军在虎牢关被阻长达一个多月,虽然多次发动进攻,但均被李世民的军队打退。

五月初二,窦建德指挥军队拼命进攻虎牢关,李世民督军奋战。到中午时,窦军士兵饥渴难当,疲劳不堪,士气下挫。李世民抓住有利战机,下令全军出击,并亲率骑兵扑向敌军大营,同时分兵绕到敌人的后面展开攻势。窦建德军队被唐军的气势所吓倒,迅速崩溃。李世民挥师追击30余里,活捉敌军5万余人。窦建德负伤坠马,被唐兵俘获。他的军队四散逃命,其妻与数百骑逃回河北。

李世民战胜窦建德后,回师洛阳。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好打开城门,带领群臣投降唐军。

【作者点评】

毛泽东读《智囊》卷22《兵智部·制胜》时,看到了李世民的一段话。原文如下:

唐太宗尝言:“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败。盖用孙子之术也。”

李世民的这番话,引起毛泽东的关注,他完全同意李世民的军事见解,并对李世民的军事指挥才能作出了很高的评价,说:“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洛阳之战,典型地体现了李世民的军事谋略。战役刚开始时,李世民先以5000人马与王世充2万人马交战,自己则率领主力绕到敌军的背面,“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杀退敌人。后来,在虎牢关,李世民以3000人马阻挡窦建德10万援军,体现了“常以吾弱当其强”的战略。等到窦军精疲力竭之时,李世民对窦军主力发动总攻,并分兵抄袭敌军的后路,再次实践了“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的军事策略,结果大败敌军。

从毛泽东的批语看,显然毛泽东对李世民的军事谋略作了很大的发挥。其中,有毛泽东自己的军事思想。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曾说过: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见林克的《毛主席和我谈学习的片断回忆》第227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参见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下册第1733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可见,毛泽东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很高的,对这位有作为的帝王是佩服的。“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李世民、朱元璋都是能征惯战的杰出的军事统帅,后来成为杰出的一国之君。作为军事家的毛泽东,对李、朱的看重似乎更在于他们的军事才能和辉煌战绩。

(李瑞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