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毛泽东瞩目的著名战役
12732000000022

第22章 以少击众:官渡之战(公元200年)(1)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23岁被举为孝廉,历任洛阳北部都尉、顿丘令、议郎、东郡太守、典军校尉。董卓乱起,曹操回到陈留举兵击董,迎汉献帝自洛阳都许(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率军与袁绍之军决战于官渡,以少击众,劫袁军粮草,大败袁绍,遂统一北方。毛泽东称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

【毛泽东评点官渡之战】

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战略防御原则——引者)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摘自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88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官渡之战概要】

官渡,古地名。其地约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因旁临官渡水而得名。官渡,更因曹操在此以少击众,大败袁绍主力而名扬天下。

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的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后汉书·袁绍列传》、《资治通鉴·汉纪》等历史文献均有记载。

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为了巩固后方,袁绍率领大军,再度进攻盘踞幽州(今河北北部)的军阀公孙瓒。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西南)人,是东汉末期的地方军阀。此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官宦世家,家族的荣耀使袁绍傲睨一切,雄心勃勃。袁绍少年时为郎,后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迁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典领禁军。时值天下大乱,董卓把持朝政,袁绍遂在冀州起兵,讨伐董卓。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袁绍消灭了公孙瓒的军队,占据冀(今河北省中南部)、兖(今山东省西南部)、幽、并(今山西省)四州。这个公孙瓒,是东汉末期的地方军阀,字伯,辽西令支(今河北省迁安西)人。他初以孝廉为郎,旋任辽东属国长史,因抗击鲜卑有功,迁为涿令,后迁中郎将,封都亭侯,曾率兵镇压青(今山东省东北部)、徐(今山东省南部、江苏省北部)黄巾军,继为幽州牧,割据幽州,镇守易京(今河北省雄县西北),围堑十重,与袁绍连年交战,最后败于敌手,城破之日自焚而亡。

灭掉公孙瓒之后,袁绍想进攻曹操所在的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便问计于身边的众多谋士。谋士田丰劝阻道:

“曹操在下邳(今江苏邳县东)打败了与我们联合的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逼迫刘备的大将关羽投降,解除了后顾之忧。曹操现已回师官渡,许都已经不再空虚了。那曹操极善用兵,诡谲多端,他的军队虽少,但却不可轻敌啊!现在,您不如暂不出兵,与曹操对峙,以等待战机。您已占据山川险峻之地,拥有四个州的财力和人力,曹操不敢轻举妄动。应该对外广交英雄豪杰,对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同时训练军队,挑选精兵强将,分为奇兵劲旅,乘虚而入,不断地扰乱河南。曹操救援右边,您就进攻他的左边;他如果救左边,您就攻击他的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我未疲劳而敌已困乏。这样下去,不出三年,可坐着打败曹操。如果您现在放弃胜利的计策,而急于求成,将全部人马赌在一场战役上,假如失败,您将后悔莫及啊!”

田丰当时是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冀州别驾,即刺史的辅佐官。他的这番话袁绍根本听不进去。田丰强行进谏,惹恼了袁绍。袁绍大发雷霆:

“你这小人,分明是想动摇我的军心,挫伤我的士气。来人啦,将他关押起来!”

只见两个健壮士兵冲上前,将田丰五花大绑押了下去。

于是,袁绍颁发讨伐曹操的檄文,历数曹操的罪恶,并将讨曹檄文张贴到各地州郡。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率领10万精兵,从邺都(今河北省临漳西)挥师南下,讨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曹操在许都北面的官渡设防,以堵截来犯之敌。

袁绍的军队进抵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受袁绍的指派,大将颜良率军前往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攻打曹操所属东郡太守刘延所部。

四月,曹操从官渡出发,率领军队北上援救刘延。

这时,曹操的谋士荀攸说:“您现在的兵马少于袁绍,不能够与强敌硬拼,应该把敌人的兵力分开才行。您到了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假装要渡河截断袁绍后路的样子,袁绍肯定往西边来。这时,您就用轻骑兵袭击白马的袁绍军队,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就可以活捉颜良了。”

曹操用手摸着胡须说:

“荀攸此计甚妙!”

袁绍听说曹兵正在渡河,便派兵往西狂奔而来,打算击败曹兵。

与此同时,曹操带领军队马不停蹄地赶往白马,离白马还有十余里时,有探马报告颜良:

“将军,曹兵杀来了!”

颜良大惊失色,赶忙披挂上马,迎战曹兵。

曹操派张辽、关羽领兵出击。关羽一眼看见颜良的帅旗,策马冲入敌人千军万马之中,手起刀落,砍掉了颜良的脑袋。顿时,颜良的军队吓得目瞪口呆,等他们回过神来,关羽早已回到了曹营。

袁绍的军队在张辽、关羽的进攻下抱头鼠窜,曹操迅速解除了白马之围,率领军队沿着黄河向西迁移。

颜良兵败,袁绍很是懊恼,想渡河追击曹兵。谋士沮授进谏道:

“战争胜负的变化情况,不可不察呀!如今应该将主力留在延津,然后分出一部分兵力进军官渡,如果官渡被曹兵占据,再增兵出击不迟。您如此铤而走险,万一有个闪失,就会全军覆没啊!”

袁绍不听,说:

“我已作出了决定,不要再嗦了。”

沮授感到非常失望,快到渡河时,他叹息道:

“东逝的黄河啊,我到底应不应该渡过?”

他向袁绍称病,提出离开部队,回家种田。袁绍一听就火了,非但驳回了他的要求,而且对手下的人说:

“此人可恨!我真想剐了他!”于是,袁绍将原先由沮授统领的部队,交给谋士郭图指挥。

袁绍率军渡河后,进抵延津以南。曹操的军队就驻扎在南山坡下。

曹操派人在营垒的上方观察敌军,不一会儿,只听到有人报告说:

“敌人大约有五六百骑兵。”

过了一会儿,又听见报告:

“敌骑兵较多,步兵不可胜数。”

曹操说:

“不用再报告了。”

说罢,曹操便下令士兵解开战马的鞍甲,让马驮着辎重在道上行进。将领们认为袁绍骑兵很多,曹操不敢作战,于是都想撤回军营。谋士荀攸说:

“这是曹公引诱敌人的计策,怎么能撤退呢?”

曹操看着荀攸,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少时,袁绍的大将文丑和刘备,带着6000骑兵相继赶来。曹操手下的将领们纷纷请战,问道:

“我们可以上马了吗?”

曹操说:

“还不到时候。”

过了一会儿,敌人的骑兵又增加了一些,都去抢曹兵的辎重。曹操说:

“可以上马了。”

将领们翻身上马,率领不到600人的骑兵冲向敌人。将士们英勇杀敌,大破敌军。混乱之中,敌将文丑被斩,杀死及俘获敌骑5000余人。这一场战斗,挫伤了袁军的士气。

八月,袁绍率领军队进至官渡以北的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依沙丘安营扎寨,东西连绵几十里,曹操也安营扎寨,两军形成对峙局面。

这时,谋士沮授劝阻袁绍:“我们北方的军队虽然人数多,但是勇敢的程度不及曹操南方的军队。不过,南方的军队粮食少,军事储备不如北方军队。因此,南方军队希望速战速决,北方军队则应稳扎稳打,我们应该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多坚持一段时间才是。”

袁绍不听,急于与曹兵交战。

九月,曹操出兵进攻袁绍,战斗打得不够理想,遂撤回军营,坚守不出。袁绍使用楼车(即高撸),堆起土山,向曹营射箭,顿时箭如雨下,曹营士兵都用盾牌挡着走路。

于是,曹操派工匠制造霹雳车。这种霹雳车可以发射石块,结果把袁绍的楼车全都打垮了。

袁绍又下令挖地道进攻曹操,曹操就命令在军营内构筑很长的堑壕来对付敌人的地道战。

当时,曹操军队的人马很少,粮食不足,将士困乏,百姓苦于兵役和苛重的赋税,大多数跑到袁绍那边去了。面对这种情况,曹操很担忧,便给谋士荀写了一封信,商议回军许都,不想与袁绍的军队抗衡。

荀在回信中说:“袁绍将全部的人马集中在官渡,很想与您决出高下。您现在用弱势之兵抵抗强势之兵,如果不能打赢这场战役,肯定会受制于袁绍,将来的日子可不好过啊。目前正是天下所关注的重大时刻啊!袁绍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布衣英雄,能够招揽人才,却又不能重用他们。您是天下的豪杰之士,聪明绝顶,英武过人,加上天子就在您的身边,可以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这是您的优势啊!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呢?现在粮食虽少,也与楚汉战争中荥阳之战、成皋之战的情况大不一样了。当时,刘邦、项羽都不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一步就是被动。现在,您用不到敌人十分之一的兵力,固守防线,扼住了敌人的咽喉要道,使敌人不能前进,这种局面已有半年了。在我看来,这种局面一定会改变的。这正是使用奇谋妙计的大好时机,千万不可丧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