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庄人生
998900000041

第41章 本能即固有之道 (1)

人不但要战胜坏事,更要战胜好事。

好事让人乱性,危害甚大,因此我们不可以一心想着好事,实际上却是坏事给我们的益处较大。当然我们不会傻到盼望坏事,我只是想说人被好事坏事轮番折腾,应看淡之!

人毁于事,而成于人。

严格地说,我们要做“人”,不能做“事”。

我们做人成功靠的不是进取,而是坚守固有之道,发扬一颗本心。所谓固有之道,就是本来就好,而非因你而好。如果你想真的好,就要回到最初的状态。

雾中行走,越走越远。

雾里看花,目迷五色。

你不如退回去,重见旧日光明胜似赶赴未来黑暗。雾中前进,恐有深渊。你退你让,才是平原。

有一个人,从上帝那里来,名叫耶稣,他的心装着世人,甘愿为他们上十字架。但直到如今,世人依然迷惑。

如不能明心悟道,每天的生活就够你受的,更不要妄谈拯救了。

我们的本能是可以相信的,因为它是上帝放在我们心中的灵光。一次次,我们从死亡中走出,靠的难道是什么外在的东西?

本能即固有之道。

但本能本身不能成为本能,需要经验激发。

经验激发本能。

就像自由本身不能成为自由,需要枷锁激发。

我问庄子:“支离疏为什么能得自由?”

庄子说:“因为他敢作出重大牺牲,并且丝毫不怕这个世界。”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卫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足以糊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庄子这个故事不是说人会因祸得福,而是说会因祸得祸,因福得福,世上的事全是伴生,好事一连串,坏事也一连串,无有不爽!

因此开头很重要。支离疏之所以开头开得好,是因为他天生残疾。他已无条件接受造物主的任何创造,因此上帝嘉奖他,因他是一个在自然面前顺服的人。

人得福,绝非自己有什么美德,而是有一颗顺服自然的心。

“弱者”制强人

柔弱胜刚强。

勉强做不了强者。有时,甘做“弱者”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不与强者较劲,可以保存自身。强者不会太久,他有衰败日,而我无强盛时,因此我以我之弱胜他之强。柔者有韧性,生长之势无穷;刚者嘎嘣脆,当然容易折断。

西晋司马师东征,聘请了上党人李喜为从事中。

司马师就取笑李喜说:“我听说原先我父亲(指司马懿)聘请你你不肯俯就,如今我聘请你你却来了,这是为什么呀?”

李喜说:“你父亲对我以礼,我就以礼却之。如今你对我下了命令,我是一介草民,焉敢不从!”

李喜的话十分耐人寻味。表现上是服从,实际上是以完全的不抵抗表示完全的不服从。甘地的“不抵抗”、“非暴力运动”也即此也。

司马氏不仁,杀人无数,比如我心仪的“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就是见杀于司马昭、司马师兄弟。如果李喜以死相抗,那么就真的只有死了。

龙性难驯,这是嵇康的死因。

但天底下的人有几个是龙?哪怕是龙也要做一条潜龙。或者,你索性不做龙,就做一条狗又何妨?世上哪有狗?最终你还是一条狼!

龙性难驯,狼性也难驯。龙与狼实无高下之分,有的只是相同的野性!

但野狼也知道躲避猎人,暂时还做不了野狼的你因此暂时委屈自己,也不是不可以。忍辱负重,是为大丈夫也。

魔鬼说——

除了上帝我谁也不怕,但上帝也要听我的,因为上帝靠我大行其道。

天使说——

世上无绝对的强者。敬畏上帝,博爱世人,你才能真正强大。要爱你的仇敌。一点微弱的光照亮黑暗,一颗微弱的心同样可以照亮世界。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想要抓到手,先要张开手。想要削弱他,先让他强大。想要废了他,先让他兴盛。想要夺他权,先要给他利。这就叫微小处的功夫。柔的胜刚的,弱的胜强的。鱼儿不能没有水,国王的宝座不能随便给人看。

“翕”,音xī,收缩,引申为抓到手。

“微明”,细微处的光亮,指心谋大事者的微妙手段。太阳升起,从微明到大亮。智者成事,也是从微明到大亮。

“柔”,软。软的才能充满。民间故事中那个老人问他的三个儿子:“什么东西‘一粒谷、撒满屋’呀?”他最小的儿子答道:“阿爸,是灯!”对了,一粒柔光,撒满整个屋子。光不柔,断不能刺入万物。智慧的剑锋不柔,断不能刺入空虚。

“刚”,硬。太硬了就折断。又软又硬就折不断。如果是刚刚好的“刚”,就是完美的境界。

“弱”,虚。根据“无可以有,少可以多”的宇宙法则,虚的可以实,弱的可以强。削弱是自保,示弱是自强。

“强”,大。所有的强都是逞强,在整个天地面前你有多强?强中更有强中手。即使已经强大,也不逞强、称强,这才是真正强者的做法。

“渊”,深水。水有多深,鱼有多大。

“利器”。利器原指宝刀,老子在此借指国君的权杖。引申为致命武器。玩枪即玩水,枪手无枪,剑客无剑,才能以自身为利器。

老子这段话全篇讲谋略,一句话概括:以柔克刚。

关键在于:柔者可以变形,因此敌不能伤、不能阻。水遇凹则满,遇凸则绕道而过。

关键在于:柔者可以无形。香气入鼻无形,毒气入鼻也无形,最好的与最坏的都是无形的。

关键在于:柔者可以穿越万物。你虽用塞子塞好酒瓶,空气穿瓶而入。以石为坝挡水,水滴穿石而下,而泻,而崩。暴君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心无形而夺之。

蒲衣子很高兴被称做牛马

啮缺问王倪,一连四次都得不到回答,啮缺高兴得跳跃起来,去蒲衣子那里把情况告诉了他。

蒲衣子说:“你如今知道了吗?虞舜不如伏羲氏。虞舜心怀仁义以结人心,虽然也能得到百姓拥戴,但还不曾超脱外物的牵累。伏羲睡卧时安稳舒服,醒来时悠闲自在,任人把自己称为马,任人把自己称为牛,他的智慧真实无为,德行真实可信,从不为外物牵累。如今我也很高兴被称做牛马!”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十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庄子这个故事借把虞舜与伏羲氏的两种做人之道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就是:做人要不累,关键在于不被外界牵累。人家说你是牛马你就是牛马,你越辩解越无用,不如承认,并且自得其乐。人情品人生当以有情始,绝情终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去见心里想见的,强行使自己心不乱。再揪心的事,眼不见心不烦。不见、不理、不管、不在乎,这“四不主义”实是做人绝学!绝情是残酷的,但比起陷入情中不能自拔就轻得多。人生当以有情始,绝情终。这样你才能解救自己,成全他人。

苏舜钦《宿华严寺诗》:“危构崔嵬出太虚,坐看斜日堕平芜。白烟覆地澄江阔,皎月当天尺璧孤。疏磬悲吟来竹阁,青灯寂寞照吟躯。老僧怪我何为者,说尽兴亡涕泪俱。”

我又看见一个古人在我面前流泪了,但这又有什么稀奇?古人的泪是泪,难道今人的泪不是泪?阅尽今人泪,还笑古人痴。

古人给我最大的教益是“情”,给我最大的麻烦也是情。我曾在很多文章上、很多书上、很多场合中推销过中国的“性情传统”,鼓吹不已,人莫不烦,而我自以为有意思。

其实误矣。

有情不如无情。

多情不如绝情。

正好比一束花不如一块石头长久。

日本有个搞建筑的人在一片繁花茂盛的樱花林中建了一座房子,里面有庭院,却绝无花木,也无草坪,有的是一片沙石,明净空灵,人一到此地,立刻由繁华入冷清,大有情趣。这座房子被日本人评为该年度建筑设计之冠,日本人的禅学修为毕竟不浅。

我的老家原名“破桥”,这个名字怪吧?其实也不怪,因为那里本来就有一座残破的大石桥。也不是古桥,反正就是一座天天被人踩的破石桥。

我甚爱这破石桥,甚爱那桥下之水,桥边之竹,还有那桥头的一棵大黄桷树。那棵大黄桷树也不是古树,反正就是一棵树。你要问有多大?桌子那么大;多高?梯子那么高。很多小孩都拜记给这棵树当干儿子,小名就叫“黄桷”。

我甚爱那黄桷树,但后来它被砍时我竟也没有多大惋惜。这是无情,还是有情极了,以至并不在乎它的存在。

陕北民歌有一句:“面对面还想你。”“想你”,说明你并不在我面前。那在我面前的是什么?是你。虽然是你,但还想你。这是不是很怪?一点都不怪。怪只怪你没经历过这种事情。

正因为有情极了,以至并不当她存在!

有情的至极是无情。

多情的最高境界是绝情。

绝情是残酷的,但比起陷入情中不能自拔就轻得多。

人生当以有情始,绝情终。这样你才能解救自己,成全他人。

画中的黄桷树已被砍掉,破桥已经冷落,马溪河里的船已稀少。这就是我的家乡破桥。

我爱家乡的回忆胜于爱家乡,我爱自己又胜于爱回忆。因此我得出的结论竟是:最好的东西都可有可无。从根本上讲,没有比有好。

老子说:“善行无辙迹。”即此。

魔鬼说——

我只要你的肉体就可以了,高贵的灵魂留给你吧!

天使说——

就像芳草守望斜阳,我永远守望你的美丽。我知道你并不因我而存在,我还是不能没有你。但你是永恒的,我是短暂的,因此我只有先离开你,通过死亡的方式与你同赴永恒。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崇尚会做事的贤人,人们就不相争。不看重难得的货财,人们就不做强盗。关键在于,不乱展示人们想要的东西,就可以使他们的心不乱,因此所谓圣人之治就是让人没那么多心思,而应该让人吃饱。不要让人胸怀大志,身体健康就行了。常使人无知无欲,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乱来。只做无为之事,那么没有治不好的人。所谓无为之事,就是不搞事,只做开心的事,只做让人轻松自在的事。

“贤”,贤人。贤人指会做事的人,圣人指有极高修养的人。

“不见可欲”,见通现,显现、展示。解释为看见也通。“可欲”,心里所想的,可欲即所欲,可通所。“不见可欲”就是见不到心里想见的。

“虚其心”,把心思搞空,去掉杂念,回到自然状态。

“实其腹”,把肚子填饱。

“弱其志”,削弱他的志向。

“强其骨”,强壮他的身体。

“知者”,不是智者,而是指自作聪明、以为什么都知道的人。

老子这段话主要讲“使心不乱”的具体办法,也就是眼不见心不烦,不搞事,不搞人,那么干什么呢?把肚子吃饱,把身子搞好,无欲无求,反而有作为。

这个作为不是做出来的、为出来的,刚好是不作不为才有的。

鱼不想跃出水,鸟不想飞出天,才会做好自己。

天外有天,与我无关。人上有人,让他统治自己去。

忘情七问

一、忘情忘情,忘什么情?

忘一切情。

忘情者有情,忘情者多情,这是因为忘情者无情之后,人是空的,人是透明的,可以看清一切,可以真正地开始爱与生活,当然很好。《圣经》上讲有两个女人相依为命,那就是青年守寡的路得和婆婆俄米。路得有一天在田中拾麦穗,遇到了好人波阿斯。波阿斯看上了路得,路得回家与婆婆商量。婆婆很支持,路得于是忘掉了前夫,嫁给了波阿斯。《圣经》称赞了路得的行为,认为是美德。那位最著名的阿拉伯寡妇也是因为忘了前夫,嫁给了穆罕默德,因此才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宗教。

二、忘情一时,还是忘情一世?

当然是忘情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