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庄人生
998900000030

第30章 就当自己是死人,才能活出个样子 (1)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

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庄子这个故事借子桑之口追问人的命运:既然一切都安排好了,还要我做什么?

人生贵在参与,你明知无望,还积极去做,也不会成功,但可以在做的过程中做出意想之外的事情。如果什么也不做,就只能真的任人宰割了。

死过一次的人特别能打拼

就当自己是死人,才能活出个样子。

老子说“出生入死”。

这句话指人必生必死,必然复活。“入死”是主动的,进入死之后才能战胜死亡,不进入死亡必不能亲历诸多决斗。

《圣经》上耶稣说:“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你要当自己是死人,才能活出个样子。

古往今来干出大事的人多半都死过。死过一次的人特别能打拼。

唐伯虎少年时空有一身文才与好长相,功名失利,情场也失利,灰心得要死。

有一次文征明与祝枝山跑来看他,见他一个人在床上自言自语,二人躲了起来,听他说什么。

唐伯虎问自己:“我是不是死了?”

他回答自己:“我还没死。(又摇了摇头)不,我已经死了。”

“你死了怎么还在这里?”

“躯壳罢了!”

“知道自己是躯壳说明还有感觉。”

“我已麻木,就像水边石头,山上积雪。”

“水边石头要长草,山上积雪要化了。”

“真的吗?”

“真的。”

唐伯虎喃喃自语:“我要用这融化的积雪,浇灌那石头上的青草。”

祝枝山和文征明听到这里走了出来,向唐伯虎相与庆贺,庆贺他获得新生。

唐伯虎见他们俩一下子冒出来,吓了一跳。三个人拥抱在一起,非常的开心。唐伯虎心中若去块垒,建议大家去喝酒,自然是一番开心的大醉。从那以后,唐伯虎功名也得意,情场也得意,成了天下闻名的江南第一才子。

世界如炼狱

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

自然之道是公平的,有所得必有所失。小福可以变大福,暂时的福变永久的福。老子说:“福兮祸兮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讲的是祸与福可以互相转换,既有福变成祸,也有因祸得福。因此,一个人懂这些就应该做到:

一、有福时要谨慎,不要太张扬,避免福变为祸。

二、有祸时要乐观,更要达观。要看到祸有好的一面,并且将很快转化为福。

关于第二个问题,《圣经》上有极好的论述,那就是著名的“山上宝训”中的一段,出自耶稣基督之口。

耶稣在山上说: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自然之道是公平的,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样你才会珍惜即有,而追求未有。如即有之物你不珍惜,必将连本带利全失去。

因世人贪婪,圣城将全毁,耶稣为耶路撒冷哀哭。他走出了圣殿,对门徒说:

“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了吗?我实话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将不被拆毁。”

然后耶稣在橄榄山上坐着说: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人本赤裸,但连赤裸之身也夺去,便只有将灵魂下地狱的份。佛经上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的命运都是自找的,一切的祸都是自找的,我们只有心怀恩义,才能自求多福,不至于早早就完蛋。

《圣经》上说下地狱的门是宽的,去的人很多,进天国的门是窄的,去的人很少。我们当然要去天国,不可自寻死路,随尘世的恶俗沉浮,必无出路。

庄子说:“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是的,这个世界犹如炼狱,这是不可避免的熬煎,唯有真金不怕火烧,待火熄灭时,自会大放光彩。借死亡的力量反弹重生,就像蝙蝠热爱黑暗,我热爱死亡这股洪水把我冲到了新大陆。

子贡看书看累了,就对孔子说:“让我歇会儿吧!”

孔子说:“人活着没有歇的。”

子贡说:“那我就没办法休息了?”

孔子说:“有的。你看见外面的荒地没有?那山多高呀,像房子,像城墙,像台阶,像院子,你可以在那里休息。”

子贡明白了,就赞叹说:“伟大啊死亡,君子在这儿休息,小人在这儿落户。”

孔子点头说:“子贡,你也明白啦。人都知道活着好,不知活着是一件苦差事。人都知道老了麻烦大,却不知老了好舒服。人都知道死了不好,却不知死了是休息。晏子说过一句话:‘好啊,远古时代就有死亡了!让仁者安息,不仁者闭嘴。’死亡是大道境界。古时候说死人是归人,如果说死人是归人,那么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就是行人了。行走却不知道回头,这是失去了家园的人。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全世界都知道他错了。现在天下人都失去了家园,却没人知道这错得更远。从前有个人离开家乡与亲人,荒废了家业,到处游荡不回来,世人都说他是浪荡子。从前又有个人有贤明在世,本事大,心眼活,张扬处世迷失自己,这是谁呀?世上人都说他是智谋之士。这两种人都迷失了自己。但世人跟随他们中的一种人,不跟随另一种人,只有圣人知道什么人才可以真正地相处,什么人必须远离。”

孔子说死亡是大道境界,不虚!

如果有人问我:“你又没死过,你怎么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

我会告诉他:“你怎么知道我没死过?过去的我已经死亡,这叫不叫死?现在的我正在死去,这叫不叫死?当然叫死,我真的死过,我真的曾经死亡。我之所以还活着,正是我借死亡之力反弹为生。我在《禅的哲理》一书中写道:‘死亡牵动着我’,是的,死亡是我的线,我是死亡的木偶。我不由自己操纵,这样正好,我可以省心了。落入洪水的浮瓶随水西东,投生为人的我随命漂流。我已失我爱,我已失我家乡,但我就是我的爱,我就是我的家乡,只要我不自己迷失,则洪水把我带到哪里我就热爱哪里,并且我爱这洪水。就像蝙蝠热爱黑暗,我这个投靠死荫的人当然热爱死亡。孔子视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行人不归,他的行走将丧失意义,并且走不远。行人知归,则行走有意义,并且走得远。——我将跟随死亡去任何一个地方!”

死与生

死是生的老师。

死对生说:“你会了吗?”

生说:“我会了。你教我的学问很好。”

死说:“说说看!”

生说:“你教我明白你为大,因此我畏死,我珍惜光阴,我奋斗,我成功。”

死是生的朋友。

死对生说:“走,我们一起玩玩去。”

生说:“我还没准备好呢。”

死说:“没关系,你想要的我那里都有:衣服,伴侣,名誉,快乐。”

生说:“我还是不要吧!我没你那么富有,我现在还不能玩。朋友,离我远点!”

死是生的兄弟。

死对生说:“弟弟!”

生说:“谁喊我?”

死说:“我在这里。”

生说:“什么事?”

死说:“我们找妈妈去吧!”

生说:“她在哪里?”

死说:“她在天上。”

于是兄弟俩手拉手一起消失。

精通一样就会一通百通

会游泳就会划船,会划船就会自己造船。会造船就会造房子,就有家。

颜回问孔子:“我曾经渡过一个深渊,看到划船的人如有神助。我问他:‘划船可以学吗?’他说:‘可以。会游泳的人就可以教他划船,精通游泳的人有很多能耐。你看那些会水的人,即使从来没见过船,也能拿起桨来就划。’我问他怎么会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