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铜雀春深
9811200000033

第33章 那一刻他们都想俘获对方(1)

林铁军越来越频繁地光顾未央工作室。作为出版社体制改革中最前沿的试点,社长当然要亲自督阵。这虽是一个领导者天经地义的责任,但在外人看来却是在扶持廖也夫的党羽,如此不计前嫌,一视同仁,让他不经意间显示出宽宏大度的气魄。

但让他觉得不舒服的是,在未央的工作室总能碰到廖也夫。无疑老廖是林铁军在社里最不愿见到的人,但他又不能把这个不识时务的家伙赶出去,更不想在老廖面前泄露他和未央的恋情。他深知老廖和未央的关系扑朔迷离,传言不断,但他宁可相信未央是清白的。他们所以能将忘年之交持续那么久,在某种意义上也就证明了二人只是君子之交。

老廖对林铁军的企图早已心明眼亮。他就像狡猾的老狐狸始终窥测着林铁军的动向。自从老社长退休,林铁军上任,廖也夫就被边缘化,不仅不能如愿以偿地捞到社长或总编一职,甚至连一个所谓的编委都只是徒有虚名。自林铁军上任后就再没有开过社委会,社里所有的方针大计只体现他一个人的意志。他想放任自流就放任自流,他想体制改革就体制改革,他想提拔谁就提拔谁,他想干掉谁就干掉谁,总之从容潇洒,如入无人之境。

事实上林铁军上任之初,老廖也想过要追随他,寄望于新上司能给他一官半职。为此他不计成本地将霏霏献给林铁军,而这个漂亮女孩也确实不辱使命,没有几天就成了林铁军须臾不可离开的红颜知己。关于霏霏,老廖最初的设想是,让她成为埋藏在林铁军身边的一个卧底,一个能对廖也夫未来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棋子。然而让老廖没有料到的是,没有几天,这个花枝招展的贱女人就假戏真做,卧底卧到了林铁军怀中,进而彻底粉碎了老廖的升迁梦。

伴随着林铁军的“一言堂”,自然不再把任何其他领导放在眼里,更不要说老廖这种无足轻重的角色了。他变得越来越自负,越来越跋扈,以至于社里人人自危,更不要说自由表述个人的意见了。于是人们想方设法地避开他,即或迎面碰上也只是送上笑脸而三缄其口。慢慢地出版社变得就像一座集中营,而林铁军就是那个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很快,林铁军就蜕变成一个刚愎自用的官僚,泯灭了所谓知识分子的所有良知。这种由一个人统治的单位就像一块铁板,压得大家都透不过气来。于是人们私下里议论,一致认为这是“四季”有史以来最恐怖的时期。

于是当霏霏突然调离社长办公室,自然引出一阵大哗。人们首先猜测林社长和郁霏霏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进而对他们的内讧和厮杀幸灾乐祸。随之郁霏霏成为众矢之的,那种天上地下的感觉可想而知。然后是兵败如山倒,破鼓乱人捶。紧接着又传出郁霏霏扬言举报林铁军的消息,一时间出版社沸沸扬扬。而这恰好是一些人“乐观其成”的景象,尤其是一直心怀不满的廖也夫。

接下来人们开始关注郁霏霏的行踪,看这个昔日“宠妃”怎样挑战林铁军。她真的和他上过床吗?抑或,她真的握有置林铁军于死地的证据吗?人们在静观其变的同时又充满期待,他们相信,郁霏霏是拿得出莱温斯基那条沾满了克林顿精液的裙子的。同样,只要郁霏霏有勇气,有作为,她就一定能把这个恶贯满盈的暴君拉下马。

人们都以为好戏就要开场了,于是寄望于枕戈待旦的郁霏霏。他们希望这场好戏演得越酣畅淋漓、越惊心动魄,进而,越致命越好。为此他们不惜早来晚走,生怕错过那个兵戎相见的时刻。甚而有好事者开始不怀好意地安慰霏霏,怂恿这个被抛弃的女孩揭发林铁军。只是霏霏尽管年少轻狂,却并非无知,她当然知道那些假惺惺的慰藉是为了什么。于是她愈加不温不火,少言寡语,特别生气的时候才会说,那你们干什么去了?以为靠我就能改变你们的命运么?

尤其林铁军在法兰克福期间,人们愈加对霏霏狂轰滥炸。大致的意思是,你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呢?你为他鞍前马后,做牛做马,甚至不惜耽误自己的终身,到头来他一脚就把你踹到了发行科。典型的贬官发配,你又不是什么苏东坡、柳宗元,明月几时有,干吗要无端地惹来这身臊,值得吗?你若当断不断,说不定还会引火烧身呢!所以下手要及早啊,不然一旦林社长回来……

总之,林铁军远赴法兰克福期间,郁霏霏被那些幸灾乐祸者忽悠得几乎要爆炸。她当然知道那些人别有用心,也确实对林铁军的不仁不义怒火中烧。但她却始终我行我素,按兵不动,而是把电话打给了林铁军的妻子,这是任何人都不知道的。

当然,她们最终怎样达成的和解也不为人所知,甚至远在法兰克福、终日忧心忡忡的林铁军都被蒙在鼓里。他只是比预期时间提前从德国回来,尽管依旧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却还是在全社大会上宣布了郁霏霏升任发行科长的任命。如此怀柔之举,让所有甚嚣尘上的舆论一下子调转了方向。

无所遵循的人们愈加飞短流长,那嗡嗡嘤嘤的萦绕,就仿佛那首着名的钢琴曲《野蜂狂舞》。但人们最终还是从蛛丝马迹中得出了结论,那就是,无论霏霏逼宫还是妥协,她的升迁,都坐实了她是握有林铁军把柄的。而以林铁军一向说一不二的铁腕性格,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败给一个被他唾弃的女人呢?

林铁军不知沈远已为他摆平了这段恩怨。为此她不顾搬出老情人作为交换。如此优厚的条件,但凡有起码判断力的女人都不会拒绝,何况霏霏一看到康铮,就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这个优雅而深沉的长笛手。于是霏霏不再纠缠林铁军,毕竟她是那种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如果沈远能及时将她的亡羊补牢告知林铁军,他或者就不必在众目睽睽下屈辱地宣布对郁霏霏的任命了。他当然知道此举无疑大大折损了他的威望,但为了自保,似乎也只能出此下策了。他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丈夫能伸能屈,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哪怕仅仅是为了避免多年的奋斗前功尽弃,也必须要忍下这“胯下之辱”。

只是他们夫妻所做的双重努力,却在无形中相互抵消了。在林铁军生死存亡的关头她不遗余力,可谓倾其所有。而她的只做不说,又让霏霏钻了空子。她在痛苦中所付出的这些,显然已满足甚至超出了霏霏的预期。林铁军干吗还要让那个已经偃旗息鼓并置身于爱情中的霏霏,去当什么发行科长呢?只是,在前往法兰克福的飞机上就开始不安的林铁军怎么可能知道,这颗他原以为必定会引爆的炸弹早已经被沈远清除。

郁霏霏想到了林铁军会提前回国,却想不到他会如此慷慨地让她晋升。她以为她和林铁军的恩怨已经摆平,却不知沈远并没有将她所做的补救告知林铁军,让人难以理解。大凡夫妻间出现如此事端女方都会歇斯底里,但沈远却选择了默默承受。她容忍并怂恿他在家中的至高无上,让他觉得任何事情在他们之间,都只是流水浮云。

总之,郁霏霏的晋升让出版社再度哗然,就连霏霏本人得知这个可笑的决定后都不禁哑然失笑。他脑子进水了吧?就为了证明此地无银三百两?她郁霏霏要什么发行科长呀?有了康铮,她已别无他求。对霏霏来说,她已经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美好也最宝贵的东西。见面伊始就心心相印,她和康铮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一见钟情。原来爱情也可以是这样美好的,霏霏第一次觉出自己的幸运。由此她甚至感谢林铁军,如若没有他毅然决然地将她抛弃,她又怎么可能享受到人间的这番美景呢?

是的,她还要什么呢?

尽管霏霏眼下还在发行科,但她的魂魄,早就融进了康铮的长笛。所以,对林铁军,她只剩下了鄙夷,甚至怜悯。总之,无论是将她从办公室主任的位子上一脚踢开,还是落井下石地将她贬谪到发行科,抑或如此愚蠢地让她掌管社里的发行大权,对郁霏霏来说都无所谓了,她甚至都懒得怨恨他。

然而霏霏知道对她的提拔,于林铁军来说意义非凡。他所以如此,就是想证明他的勇气。而所谓的勇气又是什么呢?无非让大家窥见了他的恐惧。或者把他想象得更高尚一些,他的举动无疑证明了他是敢于否定自己的。他想告诉大家其实他并没有那么冷酷,他也是会忏悔、会改过的,所以不要对他失去希望。只是他反反复复的举动已不再能打动人心,甚至让人觉得可笑抑或可怜。

于是霏霏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神马都是浮云”、“哥只是个传说”这类真知灼见的网络用语。她觉得如此高妙的比喻简直就是至理名言,尤其用在她身上。总之她不爱林铁军了,也不想再和他有任何瓜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霏霏有了一重很高的境界,她觉得自己有了长笛手后,就像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了。

所以无论林铁军对她做什么,对郁霏霏来说都不再有意义。他不过是循着自己的思路,并且,他们很快就淡出了各自的视野,不再回头。既然有了林铁军的一纸“诏书”,郁霏霏自然在发行科独断专行。其实她和一门心思努力工作的刘和平没有什么恩怨,之所以将发行科搅得鸡犬不宁,不过是为了让林铁军晓以利害罢了。

林铁军表现出不想在未央工作室见到老廖的神情。于是大凡林铁军出现,老廖都会识时务地转身离开。但这样的感觉还是让林铁军不舒服,又不能对未央明说,只是隐讳地问着未央,你报答他的还不够吗?未央投过来质疑的目光,他便不再纠缠这个话题。为此他不想再频繁出入未央的办公室了,但看不到这个女人又让他魂不守舍。

既然已经有了电梯中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