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那么遵守诺言准时上路,分秒不差?或许只是简单的喜欢、简单的微笑,就像路边的野花相约开放那样。背着笨重的行李奔走着,执著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呼吸,忘记了所有。
怀念炫舞
怀念炫舞,用“怀念”未免有些凄美,但不久之后我们或许可以久别重逢。以学习为使命的我,不得不无数次放弃心中的最爱。
竹林的灯火,遥远的沙漠,梦幻里金色的国度飘逸在风中,有一个无形的神秘的黑色旋涡,席卷我坠入迷雾,看不清花朵盛开时留下的伤口。我只能用此时的双眼回望曾经稚嫩的舞步,或许花季的时光本不该如此虚度。
雏菊
不要感到不屑,不要厌倦,不要带有任何感情,因为越简单就会越幸福。而我也会模仿那个杀手偷偷地采一把雏菊,看着小小的花瓣静静地绽开,以一种与世无争的姿态轻轻地诉说着淡淡的寂寞与欢爱。
用手指把它们轻轻折下,小心翼翼地捏成一束,放在那个孤傲的藏红色玻璃花瓶里,滴满清澈的水。它们彼此紧紧相拥或许就不会感到寒冷和孤寂……课桌前拥有这样一抹淡雅和暗香,心底或许会升华出一股柔柔的暖意,即使天阴,也无所谓。因为它是那样纯粹和洁净,会悄悄地为你把心底的乌云扫开,安静地让你入睡在它的花语里。
出行
要外出集训了,期待和向往布满了周遭,出走的一瞬,是否就意味着自由?
不管结局如何,这一刻我们毕竟等待得太久,太久……
网络语言
文 / 皮 芃
“稀饭”(喜欢)、“我晕”(看不懂)、“+U”(加油)、“杯具”(悲剧)……时下,一些传统规范的词句正逐渐地被网络用语所替代,不少学生已经不自觉地把网络用语带进了日常生活,不但口语中频繁使用,而且还把网络语言写进了日记、作文中。
有一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语文笔试有一道题,是要求考生解释“酷”“粉丝”“IT”等网络流行用语,而在此前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笔试题中,则是让考生曲解成语(这在网上可是大行其道),给出的例子是把“度日如年”曲解为日子过得快乐,和过年一样。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内地高校对网络语言不排斥的态度吧。
其实我所知道更早将网络用语引入正规考试的,是2006年的台湾大学联考,在国文科考题里,有一部分的试题引用了夹杂网络用语的“非标准化的中文文章”作为题目,要求考生将文章改写成(修正成)“标准化”的中文。给出的例子是“3Q得Orz→(修正成)感谢得五体投地”。看到此题目,肯定有很多语文老师“抓狂”了吧?
3Q=Thank you,Orz把这3个字母组合起来看,是一个像跪伏在地上的人的图像,“感谢得五体投地”,哇卡卡卡,还真是简单传神。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生活中运用的标准现代汉语,是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而来的,其语素、词汇以及语法结构,有很好的传承性和一致性,很多词语甚至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以流传。而网络用语,是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来自谐音、错别字,也有象形字词,以及在论坛上引起流行的“经典语录”。毋庸讳言,网络语言具有简洁、幽默的特点,有时因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网友的心情,甚至有如睹其人的效果,因而能风行一时。
与清华北大出题引领的文化新潮所对应的,现在有一种倾向,一些本应承担教育职能的专家学者“与时俱进”,采取了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贴近年轻网民、青年学生的表达方式,大量运用网络语言,和年轻网民、青年学生打成一片。而且似乎能熟练地把网络语言运用在自己作品中间,便能证明自身是年轻有活力的,是时髦而不落伍的。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微博上还发起了让大家都来用网络语言为自己写简历的活动,令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
面对这种网络语言的泛化,对汉语言文字、词汇、意义的改变甚至是颠覆,有人反对,有人支持,有人欢喜,有人忧虑。我看到这样一项调查结果,对网络用语的过多使用,不同的调查对象持有不同的态度——学生:乐此不疲;老师:喜忧参半;家长:担心而无奈。
我试着分析之,学生们在平时写日记、作文时对网络语言有所偏爱,这是因为网络用语在学生的生活中早已大行其道,是自然流露。在交流中,很多同学认为,网络语言生动有趣,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一种时尚、有个性的表达方式,如果不用,或不懂使用,反而是out了。在我接触的老师中,支持者认为,对网络语言应持积极扶持的态度;反对者,忧虑的是网络用语跟规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使汉语言失去了文学味,失其雅致。有偏激者斥之为“文化垃圾”,是对传统汉语言的糟蹋和破坏。甚至有人提出要屏蔽网络不良用语,如“NC”(脑残)、“BT”(变态),还有“囧”“槑”等被曲解的字。家长的担心在于孩子语言学习不规范,进而影响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对网络语言的广泛流行又很无奈,担心孩子不能够“有话好好说”,由于基础不扎实,在考试中失分,影响语文成绩。
老师们在喜忧之余,也有人认为网络语言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传,但没有必要倡导推广,对网络语言应当持宽容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漠视、纵容不良网络语言的传播。
我基本认同上面的观点。语言是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会有新词语涌现,所谓规范不规范,其实是相对而言的。一个新生事物,现在看起来不规范,但谁又敢说十年、二十年之后,它不会成为主流?就汉语言本身而言,每一个时代也都有发展,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从夏商周、秦两汉到唐宋元明清,其实文字并不相同。就以白话文来说,在五四运动时期,也曾被遗老遗少嘲讽为不规范、野狐禅,可今天却成了文化主流。其实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和规范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新词新语,自然会被吸收,纳入到语言体系中,进一步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反之,则只会短期内或在小范围内流传,终将被淘汰。网络语言亦是如此。
在写作中注意吸收运用网络语言,会为自己的文章增添“新奇”和“时尚”的色彩。《人民日报》头条标题使用网络热词“给力”之后,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便都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给力风”。还有像“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蚁族”“神马都是浮云”“鸭梨”等都曾风行一时。在此摘录一个小段子,奇文共赏,以博诸君一笑: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不蛋定、药你病、苹什么、糖高宗、油他去。铜心协力,铝创新高,金金有味,锌锌向荣,锂直气壮,锡已为常,钨所不能,钼空一切,钛厉害了,碳为观止,钾戏真做,煤完没了,市场他爸叫锂钢!
就此打住,面对这种网络语言的泛化,见仁见智,提一点儿小小希望,希望少一些“知乎者野(也)”的伪知识分子,以免搅得老师、家长、学生惶惶不可终日。就3Q得Orz了!
转角,静赏青春
文 / 瑾 瑜
风信子
风,吹过,天地悠悠,留下,一片簌簌的叶落声。
小草飘摇,嫩绿的草尖,还有露珠的痕,湿润的眼眸,缱绻的神情,却无形之中充斥着一种莫名的无奈。
紫色的风信,带着特殊的香味气息,弥漫于整个空间,发际,耳际,心迹。宛若一缕青丝,纤长的刘海儿,一直遮挡住了半个眼眸,却挡不住它的晶莹。
阳光下各种树木的影子纷相呈映,争相向人们展示自己别具心裁的涂鸦。
很安静地坐在书桌旁,似乎有点儿不像往日的我,毕竟,安安静静地坐了下来,连自己都感觉很难得。
“风信子,风信子”口中无数次地呼唤这神奇而充满幻想的名字,仔细端详,这株梦的追寻者——风信子,六个花瓣儿端坐在花盘中央,稳稳地,对应六只小花蕊,稍微靠近,香味飞飘,沁人心脾。
我在幻想,广阔的田野上,全是随风摇曳的风信,多美啊!望着手中这株风信,心中,一种莫名的崇敬与膜拜,它弱小、瘦弱,面对风吹雨打,面对沙砾侵蚀,它完全可以逃避,但它没有。伴随风声,我仿佛听到了它铿锵有力的回答:“寻梦者的天空,可以永远看不到星月,但一定会存在光芒!”是的,事实即为如此,面对种种逆境,它没有选择逃避,没有选择放弃,没有选择后退,而是选择了面对,选择了坚强,选择了,义无返顾的向前,一步步,迈向前去……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我相信,花香是有情有意的。“踏花归去马蹄香”,辽阔无际,一片茫茫中,芳香弥漫,无语之中,天、地、山、水,与这花,融合在了一起。
风信子,这一天地间花的小精灵,或许,它平庸,它并不那么惹人眼,但,它向往平凡而不平庸的生活。这,是它本该遵循的生活步调。它不会同牡丹争艳,不会同菊花争逸,不会同世间万物相争。平凡,而又不那么刻意,为自己活着,那么自然,那么真切,那么潇洒。
初秋
几经坎坷,几经波折,无数次的寻觅之后,终于迎来了这场秋季小雨。初秋的天,变幻无常,就像小孩子般,适才晴空万里,一会儿却又阴云聚集,是啊,小孩子是无忧无愁的,怎奈天气竟也会如此多愁善感,凸显与众不同?青丝变为华发,滚滚东水前,静静地站着,久久,酹去逝去的韶华吧!
从无边无际的大海滚滚而来,时而宏大,时而渺小,将身躯巧妙地遮挡起来,乘人不备时,不期而至,给即将收获的大地一丝雨露的滋润。来时,安静,走时,轻快。不留下一个脚印,却留下一道弯弯的虹。
久久地凝视这满积雨水的院落,中心凹陷,使它形成了一个小潭。“觞满,久积泪的浊。”人生浮游宛若梦幻泡影,又怎会体知这静寂的深沉呢?广袤的大地,镶嵌一颗水晶石,远望近观,水中,或许还会出现一个似熟悉似陌生的你。
生活,时光,生命,江水。
光阴交织着每一个角落,使得生活变成了一块记忆的琥珀。数十载光阴转身之后,当蓦然回首的那一刻,才会惊奇地发现,真实,原来可以保存下来。琥珀里所尘封的实物,恰是你的记忆。
几近初秋,雨水,冲刷了梦来过的痕迹,带走了蝉声的聒噪。翻新了每个,秋叶飘落时的心情。
一波碧潭迎初秋。
追忆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习惯在每个炊烟缭绕的早晨,乘着那和煦的微风,依靠在阳台上,仔细欣赏那似真似幻的朝阳,时而白色,时而红色,令人好生敬畏。旁边,是衬托它的朵朵白云,在天空中,飘得那么悠然,那么安闲。
忙碌了整整一个上午,来打扫凌乱的房间。看着那一排排整齐的桌凳与碗筷。轻轻挥下额头的汗滴,手上还留下它的痕迹。它调皮地跳到了挂历上,犹如鲜血坠地,散成了一朵花。
累了,坐下来,倒上一杯龙井茶,慢慢品味,展开的茶叶在杯中打着旋儿,一圈一圈地转着。窗外的影子晃动,是梧桐树偶尔的摇摆。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然。
心境,随着双眸看到的景物,而不断变化。手中的笔,随着思绪的迁移,而时起时落。
渐渐地,眼中的景物开始变得模糊,清晰的世界不再清晰,间隔了水幕;而我,却放开此时的心扉,任凭它自由飞飘,飘回那已逝去的时光中。一切,其实还是那么清晰。在脑海中,仿佛所有都回到了从前,那些往事,记忆犹新,一幕幕,都那么真切地刻在了成长的心迹里,所有的快乐,都那么令人向往。然而,就当我要伸手去触摸时,却什么都没有了。我又回到了现实世界中,两只顽皮的小猫打闹着,天空仍明朗着,不过,它们却没有人复杂的心绪。慢慢地,视野又清晰了起来,一切,都不过是一场真实的梦,已经不再可能回来,留下来的,只有回忆,只有回忆。
时光,不等候停滞不前的人。它就是那么残酷,那么无情。它最多只会给你些许无声的回忆,像一张张字画的碎片,任凭时间再细腻,却再也拼凑不完整,永远藏在心底,刺得人心痛。
凤栖梧桐,秋蝉鸣娟
听父亲说,凤凰是栖息在梧桐树上的,或许,这也是父亲在并不宽裕的小院栽种梧桐的缘故吧。
立秋节气已然溜走,就像手中捧着的细沙,越想挽留,它却走得越发匆忙。又一季秋凉,前段时间雨落也稍有些时日,现在,应是天晴了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望月寄情愫情思,望秋水,轻声呼唤,燕雀不舍,离去时望巢而歌,绕巢多匝,空落落,只剩蝉虫死死地憋着声响长鸣。夜在眼眸里飘零,挥洒着千年离人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