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妆点三国:倾城多为英雄误
9809500000011

第11章 爱与怨的轮回 (2)

有求,无应,夫人没有回首,没有答语,手中依然穿梭织布,梭声衬着室内的静谧,似乎说着“哀莫大于心死”那句老话。曹操伫立良久,他深深了解妻子的秉性,知道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

丁夫人静静听着身后传来的叹息,静静听着曹操徘徊的脚步声。

“你是下定决心要与我断绝夫妻之情吗?”

“你是真的……?”

重复再三,曹操终于转身离开了,带着愧疚与不舍,丁夫人依旧面色淡然,并非铁石心肠,她心中又何尝没有荡起波澜,只不过,情感的伤害已经留下了伤疤,永难平复。

情缘犹在,奈何心意已绝,丁夫人以自己的决绝印证了那阕悠远流长的乐府诗: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

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回到王宫,曹操派人传话给丁家,说既然自己已经无法挽回丁夫人之心,那么任凭夫人改嫁他人。这个变相的离异妥协,为两人的夫妻关系画上了句号,因为曹操那时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相,正室之位不能悬空,因此,卞夫人便转正成为了正室。

丁夫人无惧曹操,丁家父母兄弟却寝食难安,他们原本担心曹操因此事而迁怒于丁家,不想曹操非但没有发难,反而对丁夫人的家人们十分照顾。

相比较而言,卞夫人的兄弟却是被严格要求的对象,卞秉一直追随曹操南征北战,也颇有战功,然而曹操为了杜绝悠悠众口,只封其为别部司马,一些军功逊于卞秉的人却都封侯升官。对此,一向低调的卞王后终于有些不满了。

曹操对此解释,正因为卞秉的特殊身份,所以不能封他太大的官爵,卞夫人无奈,转求丈夫多赏赐弟弟一些财物,但曹操却提出卞夫人可以暗地接济,但决不能公开赏赐。

卞夫人聪慧过人,此言一出,她便不再要求什么了。

想当初卞夫人为侧室之时,丁夫人颇有些看不上她,由于养子曹昂的关系,丁夫人对曹丕等人也说不上热络,然而,卞夫人转正后,却依旧对丁夫人恭敬如初。逢着曹操出行的时候,卞夫人便会派人送去许多财物,还时常邀请丁夫人回王府赴宴,并且把与曹操并排的嫡妻座位留给丁夫人,自己退居妾位。

看着对自己低眉顺目的卞夫人,丁夫人有些过意不去,曾言自己已是离异之人,让卞夫人大可不必如此。不过,三人心中明了,卞夫人的种种做法其实是为了迎合曹操未能说出口的心意,对此,丁夫人领了卞夫人的情,却依旧对曹操形同陌路。

几年后,丁家传来丁夫人病逝的消息,至此,曹操的悔痛之心更是无以复加。善解人意的卞夫人主动提出由自己来操办丁夫人的丧事,事无巨细,都亲自打点。曹操亲自为其选择了墓地,将自己的发妻安葬在许昌城南。

曹操身边姬妾如云,但对于结发妻子的情感却是十分特殊的,她恨他的风流,恨他的薄情,恨他害儿子丢了性命,她敢于当面责难,她无惧世俗威严,她以自己的决绝证明了这个世上能够与曹操并肩匹敌的女人只有她一个而已。

后来,当曹丕被立为太子时,左右侍从向卞王后道贺,请王后赏赐众人,对于众人透着谄媚的贺语,卞王后淡然处之,年长为嗣,做母亲的没有教导无方的失职就已是幸事了,又何必因此而赏赐众人?

侍从将卞王后的话转述于曹操,曹操送了妻子两句话:怒不变容,喜不失节。这赞赏中有对卞夫人的认同与喜悦,背后却有着淡淡的苦楚,儿子和妻子,真正的情不是相敬如宾,恭敬遵从,而是真实的情感宣泄。

时光如水,当曹操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说出了内心深处一直藏着的情感:“想我一生之中,最放不下的人就是丁夫人,我对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负心,只不过我做错了事,让一切都无法挽回,以致夫人与我决裂。如果人死之后,真的有灵魂,有另一个世界,如果我遇到昂儿,他质问我:‘我的母亲在何处?’我该如何作答?”

一生情,一身恨,她和他至死都无法释怀。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戚夫人歌的反面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首乐府诗为戚夫人舂米时所吟唱的歌。戚夫人为高祖刘邦宠爱的姬妾,也是赵王如意的母亲,刘邦死后,惠帝即位,皇太后吕雉命令永巷囚禁了戚夫人。戚夫人被施以髠钳之刑,剃去头发,铁圈束颈,身着赭衣,日夜舂米。

吕雉听到了这首歌,勃然大怒:“原来你还想倚靠自己的儿子!”歌声的代价便是赵王如意被毒杀,戚夫人则成为了人彘。

嫡妻正室或母位尊贵的,子以母为贵;姬妾侧室或地位卑下的,母以子为贵。母亲与儿子,如同一杆天平,富贵平安相互倚重。虽然也有如钩弋夫人一般因儿子被立而招来杀身之祸的特例,但大多数女人总还是将儿子视作后半生的倚靠。

戚夫人歌是因为不甘心,是因为存希望,是因为成年儿子在母亲心中是一个高大的精神寄托,只可惜吕雉太过凶狠,只可惜儿子不够强势。

这歌声的反面便是曹叡的心声,虽然年少时的自己无法庇护母亲的平安,但终有一天,他要为母亲讨回一个公道。

甄洛服毒自尽的那一年,曹叡已经十六岁,被封为平原王,是魏文帝曹丕的长子。郭女王被册封为皇后时,已四十岁,虽然风韵犹存,但生育却已无力,膝下无子的郭皇后顺势便将曹叡收为养子。

郭女王对于曹叡,可谓是慈爱有加,虽然对于亲母的非常之死曹叡心中有诸多疑惑,但他依旧对郭后恭敬孝顺,尽到了身为人子应该尽的孝道。

不过,由于曹丕对于甄洛之死一直无法释怀,对于立储君之事,他一直犹豫不决。除了曹叡之外,其他姬妾所生的儿子,还有曹协、曹蕤、曹鉴、曹霖、曹礼、曹邕、曹贡、曹俨。

某日,曹丕外出打猎,曹叡随行,恰巧碰到一对母子鹿,曹丕射杀了母鹿,命曹叡射杀子鹿,曹叡泪流不止。曹丕问其缘由,曹叡解释说:“陛下已杀死了小鹿的母亲,儿臣实在不忍再杀掉年幼的鹿子!所以,忍不住涕泣。”

这番话触动了曹丕的心弦,甄洛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如今儿子的泪语更让他唏嘘不已。从那一刻起,立曹叡为储的心意便有些坚定了。

在立储这件事上,郭女王也为曹叡说了不少好话,想当年甄夫人之死在宫中传得沸沸扬扬,许多人都将矛头指向了她,毕竟她是此事最大的受益者。也曾有贴身近侍劝说她不要让甄洛之子被立为储君,以防日后不测。

对于这个问题,她不是没有想过,但思虑再三,她依旧凭着自己的本心来做,对于甄洛,自己问心无愧,如果在储君一事上动些手脚,反而给自己的清白泼上了浑水。对于曹叡,自己视他如亲生,她相信他能感受到她的慈母之心,她相信他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丕病重,最终决定册立甄洛的儿子曹叡为继承人。曹叡即位后,尊祖母卞太后为太皇太后,养母郭皇后为永安宫皇太后,十几天后,他又追封生母甄洛为文昭皇后。

一开始,他对养母始终怀有感恩之心,对郭家屡加封赏,母子共享天伦富贵。然而,此时,一位先帝旧人走到了幕前,她是曹丕的姬妾李夫人。当年,李夫人与甄洛私交厚密,甄洛被丈夫赐毒酒自尽之前,还曾经将曹叡托付与李夫人照料。

对于李夫人,曹叡有着不同于郭女王的深厚情感,因为李夫人身上带着自己生母的影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当年的冤死如同一只小虫,日日蚕食着他的心,无论是自己的揣测,还是李夫人似有若无的讲述,似乎总围绕着郭女王。

曹叡开始向郭太后询问此事,随着两人的情绪变化,询问渐渐变成质问,郭女王终于无法忍受了。她义正词严地最后给了曹叡一个说法:“你的母亲甄洛,是被先皇帝所杀的,你要问罪便去质问先帝好了。你身为人子,父亲又将帝位传与你,难道你还要追究亡父的过失?是不是你的生母冤死了,你就必须让后母也冤死你才能心理平衡吗?”

这番话没有消除曹叡的疑惑,反而激起了他的杀心。

因为我的母亲被毒杀,所以你才成为了皇后,成为了太后,我的确没有办法去向父亲兴师问罪,但我总要为母亲讨回公道。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三月,郭女王在自己养子曹叡的逼迫下,自杀身亡,时年五十一岁。

自曹操而起,曹魏一直奉行节俭,郭女王被封为太后之后,其姐去世后,当年欲娶美妾而不得的外甥孟武希望厚葬母亲,郭太后说:“坟墓过于富贵奢侈,日后就难逃被挖掘的厄运,所以还是薄葬吧,只求身后安稳便是了。”

只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即便是薄葬的安然她也未曾享受。由于甄洛当初深受谗言所害,曹丕将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一想到此,曹叡便心如刀割,他传下命令,将郭太后也照“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模样殓葬。

曹叡对养母的兴师问罪只能藏在史书的背面,史册的正面依旧是冠冕堂皇、郑重其事的孝子哀诏:

维青龙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宫启殡,将葬于首阳之西陵。哀子皇帝叡亲奉册祖载,遂亲遣奠,叩心擗踊,号咷仰诉,痛灵魂之迁幸,悲容车之向路,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呜呼哀哉!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嫔周,圣善弥光,既多受祉,享国延长。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愍予小子,茕茕摧伤,魂虽永逝,定省曷望?呜呼哀哉!

无愧于心,所以我抚养长大她的孩子;心碎如斯,因为我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

洛水佳人,相士口中“贵不可言”的预测最终让她的儿子为她实现;女中之王,赢了后位,赢了尊崇,最终却从天上跌落尘埃,或许只因为她没有儿子。

不管在母亲甄洛的事情上,明帝曹叡有多么怨恨自己的父亲与养母,而在他即位后,他依然走了父亲的老路,不肯立他的正室王妃虞氏为皇后,恩宠另一位贵嫔毛氏。

当时仍健在的太皇后卞太后好心慰勉自己的嫡孙媳,不想换来虞氏一番一针见血地评断:“曹家人就是喜欢立微贱之人,不以义为先,不立名正言顺之人。皇后职内事,君主听外政,相辅相成,如果不能以善始,又怎么可能有善终。亡国丧祀必然由此开始!”

虞氏的这番狠话正刺到了卞太后的痛处,出身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事,侧室是自己内心的卑微,此话一出,卞太后对虞氏原本的怜爱瞬间顿失。当这番大逆不道的话传入曹叡耳中,虞氏便像当年的甄洛一样被黜还邺宫,而毛氏则由贵嫔当上了皇后。

世事总有奇妙的轮回,走来走去,便会回到当初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