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无数次死里逃生:暗访十年.3
979700000015

第15章 盗墓前的婚礼 (2)

独眼问:“我老哥呢?咋不见我老哥?”他在人们惊愕的眼光中,在一间间房屋里寻找,人们自发地跟在他的身后,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这一户人家生活应该比较殷实,院子宽敞,有房有窑。槽头拴着骡马,窝里蹲着鸡群。独眼走进了窑洞里,看到放在柜盖上的一张放大了的黑白照片,就扑通一声跪下了,泪流满面。他哭道:“老哥,我来晚了,你走了咋不给兄弟说一声?”

直到这时候,人们才明白,这个一只眼睛的人找的是这户人家去世的主人。北方农村的堂屋里,都会供着死者的照片,照片一般都是黑白的,这样的照片要供奉三年。所以,独眼一看到这张放大了的黑白照片,再加上刚才在村口听到的孩子的讲述,他就冒充死者的生前好友带着我们混进来了。

相户头赶紧扶起了独眼,把我们让坐在了院子里。独眼看着窑门口和房门口的红对联,装着惊讶地说:“我侄儿今儿个结婚了?我侄儿呢?”

相户头又赶紧把新郎和新娘叫了过来。一对新人穿着新衣服,羞怯地站在我们面前。独眼用亲切的目光望着新郎,惊讶地说:“啊呀呀,我侄儿都长这么高了,那时节见你的时候刚刚学会走路,现在都结婚了。我老哥有福啊。”新郎陪着笑,神情很尴尬。独眼说:“那时节你爹带着你,我见过你。”新郎赶紧点头。

独眼抽着相户头点给自己的香烟,对着围坐了一圈的人说:“那时节,我来到你们这里的镇子上做生意,丢了本钱,又累又饿,倒在了沟里,是我老哥发现了,把我送到医院里,掏钱交了药钱,救活了我。这些年都再没有见过我老哥……”他突然又像想起一件事情似的,“我嫂子呢?嫂子——”

一个穿着新衣服的妇女走进了圈子里,年龄大约50多岁,也是羞怯地看着独眼。独眼说:“嫂子,我老哥给你说我的事没有?”

妇女摇摇头。

独眼感叹地说:“啊呀呀,我老哥真是大好人,做了这么大的好事,都不给人说。啥是雷锋,这就是雷锋啊。”

旁边的人也跟着一起感叹。

独眼又问:“礼房在哪里?”有人指了指最外面的一间房屋。独眼走过去,掏出了100元,交给了礼房。院子里所有人都发出一片惊呼。在老家,遇到红白喜事,一般都是行5元钱的“门户钱”,也有2元钱的。而独眼一出手就是100元,让人震惊。100元,这是非常重的“门户钱”,只有特别重要的亲戚,或者回报大恩大德的人,才会这样做。

现在,没有人再怀疑独眼的身份了,也没有人再怀疑独眼刚才所说的故事了。

现在,留在这个院子里的,都是这个村庄的人。

按照北方农村的风俗,结婚当天,新娘家的亲戚早早在新娘家聚集,然后在新郎接新娘的时候,跟着一起来到新郎家,这已经到了当天中午。然后,在新郎家坐席,坐完席后,各回各家,新娘的父母也要回去,只把新娘留下来,此后,新娘就是这家的人了。到了晚上,全村每户人家派一名男人,来到新郎家坐席。有的家庭派来的是一家之主的大人,有的家庭派来的则是孩子,而孩子则表示已经长大成人,以后不容小觑。坐席,这是乡村孩子的成人礼,表示他以后就和别人平起平坐了。

我是在13岁的时候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那天晚上我喝得大醉,不知道怎么被送回了家。男孩坐席的时候,不能不喝酒;不喝酒,就不能和那些成年男人坐在一张桌子旁,就表示你还是个孩子。

同村的男人,只能在夜晚,新客人走了以后,才能坐席。

我们和同村的人一起坐在了桌子旁边。桌子是那种用实木做的一看就异常沉重的方桌,一边坐两个人;凳子是那种长条凳,一条凳子上也坐两个人。桌子被无数次的油腻覆盖清洗,清洗覆盖,被菜油浸泡成了明黄色;凳子被无数的大小屁股磨得锃亮,露出了木头固有的颜色。坐席的人老的老、小的小,年轻的都出外打工去了。

端盘的来了,盘是那种实木做成的木盘,四面有檐。木盘里放着碗碟,碗碟里盛着菜肴。菜肴只有一种。厨师做好一种,端盘的就上一种。为了显示自己是个老端盘的,他们岔开五指,顶在木盘底部,将放着碗碟菜肴的木盘高高托起,跑出了一溜小风。端盘的都是男的,女子没有那么大的手劲,无法将木盘高高举过头顶。

桌子上有了八道凉菜,酒席就开始了。孩子们看着碟子里的肉片,吞咽着口水,不敢摸筷子,他们要等着这桌年龄最大的老者发话,老者说:“吃呀,吃呀。”把筷子点向那道菜,先夹一口,孩子们才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

桌子的旁边都站着女人,一桌一个,这就是知客。她们专门负责这个桌子的服务工作,没有酒了,添酒;没有馍了,上馍;没有茶水了,端茶倒水。

那天晚上,独眼大出风头。相信很多年后,村子里的人都还能记得这个“一目了然”的人。

北方男人只要在红白喜事上喝酒,则一定就要划拳。划拳成为男人们比拼胆识和胸襟的方式,而红白喜事则是男人们张扬个性的舞台。

这天晚上,独眼大出风头。

独眼声音高亢,斩钉截铁,几乎立于不败之地,即使偶尔输酒,也会高喊一声“好酒”,然后一饮而尽。几轮过后,满桌男子皆已趴在桌底。有旁桌男子不服气,立志为村争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独眼站起身来,一条腿踩在凳子上,气势逼人,独眼炯炯。双方交战,声势威吓,端盘的,看客的,准备前来闹洞房的,甚至帮厨的,都来围观。独眼以一当十,所向披靡,几轮过后,满院再无人迎战。

独眼左右环顾,神情萧索,他像再无敌手的武林高手一样,突然落寞而悲伤,泪流半面。

后来我才知道,独眼喝酒不能喝多,一喝多就会气血上涌,流下眼泪。

独眼那晚出尽了风头,然而,他的风头在于他会赖拳。三百六十行,行行能耍赖。

独眼的耍赖在于他眼疾手快、一目了然,他总是比别人出拳慢半拍,为了掩饰,他在喊出酒令的时候,前面先会加上一声短促的“哎”,当他喊哎的时候,别人的酒令和手势已经出来了,他看得清清楚楚,然后后发先至,手势伸出的同时,也会响亮地喊出自己的酒令。

北方乡村的酒令有一个特点。每句酒令都很吉祥,都是把数字放在前面,“一心敬你,二人同行,三足不动,四季发财,五福同寿,六六大顺,七巧齐到,八台大轿,九九长寿,十全十美。”这样的规矩就让独眼这样的人钻了空子。

喝酒和打牌是一个道理,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对等的。如果有人只赢不输,那一定就是在捣鬼。

那一天晚上,狗剩叔、才娃叔,还有那个敦敦实实的司机,都很少喝酒,他们心中有事,他们接下来就要挖墓子。

我也只喝了少量的几杯。北方乡村的这种酒非常冲,喝到嘴巴里像火一样灼热辛辣。这是在集市上买到的散酒,高粱酿造,一瓢2元,这也可能是世界上最便宜的酒。劣质酒入口辛辣,而高档酒味道绵厚。

吃席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看到司机去了厕所,再回来的时候,他显得很神秘,他趴在独眼的耳边说着什么。独眼的神色突然变得非常凝重,然后又马上故作轻松起来。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独眼也去了厕所,几分钟后,他回来了,脸上不动声色。他掰开蒸馍,夹着油辣子吃了起来。今晚,他一直在喝酒,顾不上吃饭,现在才感觉饿了。

月亮西斜,坐席结束,酒酣人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独眼的目的终于达到了。他就是要这座村子的人放松警惕,然后他好趁机盗墓。

面包车发动了,我们钻了进去,相户头和一对新人,还有那个盲目乐观的嫂子,一直把我们送到了门口。面包车一声轰鸣,我们穿村而过,村道寂然无人,家家都熄灭了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