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趣味心理学
9765100000010

第10章 不堪承受的脆弱心灵(2)

【5】烧死吃人者

在马孔地区,有一个类似吃人妖魔的“野人”。他把他的住所建在一座偏僻的教堂旁边,但表面上看上去经常有人出入。凡是那些走进他家歇息的客人,或仅仅是从他门口路过的人,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失踪,他就这样接连吃掉了48个人。这些无辜牺牲者的头被砍下来,丢在屋后的草棚里腐烂发臭,只有一位体魄强壮的游客幸运地逃脱了他的魔掌。秘密被这位死里逃生的人发现之后,奥托伯爵立即带领了一大批精干的人员前去抓捕。这位残忍的食人者被抓起来,带到了马孔,捆绑在一个仓库的柱子上,克吕尼修道院及其邻居亲眼看到了此人被放在一堆劈柴上烧烤。

心理学感悟:人们容易对残忍的行为也采取极端的手段,这种以暴治暴表面上看来是勇敢的,其实是因为大部分人在心理上都对残暴感到恐惧。

【6】儿童犯

1833年,一位作家说过:“再没有什么比把不满14岁的小有过错的男孩判处死刑更荒谬的了。据我所知,某一次庭审时五个孩子面临这种可怕的情形,其中一个偷了一把几乎一文不值的梳子,两个偷了别人家孩子的一本价值六便士的书,还有一个偷了一个人的手杖,第五个是把母亲的披肩拿去典当了。”

心理学感悟:惩罚对于孩子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在心智尚不健全的幼年,严酷的生活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也难以走出的阴影。

【7】狱中少儿

有一些儿童进入监狱不是因为父母,而是因为自己的行为。有的少年犯甚至上了绞刑架。1833年,还发生过一个九岁男孩在老伯雷被判死刑的事情。这个男孩偷了价值两便士的东西。等到缓刑令下达时,关在纽盖特死牢里的他已奄奄一息。

少年犯像成年人一样忍受监狱里的各种痛苦。除此之外,他们还更多地遭受到看守和其他犯人的欺压和奴役。据估计,少年犯受罪的次数比成年犯人多一倍,监狱里的这段时间决定了这些少年的未来。因为在这里学到的种种犯罪技巧足够他们一生与法律作对。

心理学感悟:那个时代,不健全的监狱体制成了摧残罪犯的地狱,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

【8】为头颅而狂欢

在法国大革命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斩首。

一个年轻卫兵立即抓住了被砍下的头颅,并带着头颅在平台上绕行一周。亨利·艾塞克斯描述这个场景:“起初,到处都是可怕的沉默,最后终于听到有一些人在喊:‘共和国万岁!’不论年少的,还是年老的,所有的喊声交织一起,一直持续了10多分钟。上千次地重复着,后来变成了全体民众的呼喊声,帽子都被抛到了空中。”

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在1793年10月16日尾随路易十六走上断头台。她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缺乏对贫困的认识。玛丽·安托瓦内特曾就农民没有面包吃的问题发表议论说:“他们怎么不吃蛋糕呢?”所以当反叛分子取得控制权时,她一点也没有赢得人们的同情。当她走向断头台时,由于过度忧虑,头发全变白了,身体也极度虚弱。

心理学感悟:当人处于等待死亡的日子里时,心理上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以至于在执行死刑之前,这个人的意志就可能完全崩溃了。

【9】犹太教徒与旋风

公元1012年,在罗马教皇本尼狄克八世在职期间,在耶稣受难日这一天,罗马城遭到了一场地震和可怕的旋风的浩劫。大家从教皇那里得知,就在同一时间,犹太教徒们正集中在犹太教堂嘲笑耶稣基督像。经过审讯,传言得到了确认,罗马大祭祀将犯罪分子处以死刑,当他们被押赴刑场斩首之后,狂怒的旋风平息了。

心理学感悟:巧合更能坚定人们固有的迷信心理。因为一些巧合现象的出现,最能迎合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想象。

第三、人类终极的痛苦倾诉

本节导读:死亡代表了肉体与意志的双重毁灭,在无数的文学作品中,人们都表达着对于死亡的恐惧。当生命临近结束的时候,人类就会陷入迷乱的叙述中,甚至连最聪慧的智者,也无法帮助人类、教导人类该怎样了解死亡。

【1】斯巴达克

奴隶起义是很少见的,奴隶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残酷镇压。最著名的奴隶起义是斯巴达克领导的。他是罗马帝国时代的一名角斗士,像其他奴隶一样受主人的奴役。公元前73年,他聚集起一支起义军,五次击败了罗马军队,最后在与马库斯·利西尼斯·克拉苏的军队交战时失败。在通往罗马的道路沿线,起义者们被钉死在十字架或吊死在绞架上。

心理学感悟:死亡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其巨大威力体现在带给活人心理的威慑力上。

【2】身体的忍耐力

英国的爱德华三世曾经法外开恩,宽恕杀人嫌疑犯凯西丽娅·雷格西,人们认为她谋杀了丈夫约翰。没有认罪的她在诺丁汉监狱熬过了40天的重压后得到了这一宽恕。在接受重压期间她甚至被剥夺了通常给予的面包和水。国王在做出宽恕的决定时说:“她的幸存不符合人类的特点,实在应该理解为神力创造的奇迹。”

心理学感悟: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人的内心会促使身体中埋藏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创造奇迹。

【3】金钱的作用

在近代英国,犯人可以把妻子、孩子甚至宠物带来居住。在英国,1872年之前犯人一直可以养狗。直到1814年,监狱里犯人养猪和家禽才被禁止。

像以往任何时候一样,能够拿得出钱的人就可以逃脱可怕的命运。早在中世纪时,富有的英国罪犯就可以花钱从国王那里买来赦免,而不用再接受刑罚。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有钱人犯罪虽然也要受监禁,但可以花钱换取舒适的居住条件。

心理学感悟:金钱可以帮助罪犯逃避法律的制裁,这种情况只会引导人们为了金钱去铤而走险,让人们在心理上更加堕落,从而导致更多犯罪的发生。

【4】雨果的评论

约瑟夫·伊格内斯·吉勒汀是多数人公认的断头台创造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堂弟--另一位约瑟夫·吉勒汀医生是主要的提议者。后者是一位监狱医生,曾经到英格兰和苏格兰考察监狱政体。无疑,他曾见到过哈利法克斯断头台,还见到过著名的“苏格兰少女”。

他曾是一个忠诚的革命者,直到他目睹自己心爱的女人被斩首为止。从那以后他就秘密地帮助保皇党人,甚至在革命已经平息后依然如此。1824年,他被当做叛徒受到审判,踏上了断头台的阶梯。如果断头台真的是他创造的话,那么他真的成了自己可怕发明的牺牲品。

维克多·雨果对此发表评论道:“有些人真是不幸!哥伦布无法将他的地理发现冠以自己的名字,而吉勒汀医生也无法阻止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断头台。”

心理学感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你以某种方式强加于人的时候,你也必须要承担同样的后果。

【5】对修道者的优待

中世纪刑罚的核心是痛苦,而且是让人看得见的强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使犯人痛苦。一方面表示出社会的义愤,一方面是对其他人的震慑。上法庭的人面临着如此可怕的命运,难怪他们要设法钻法律程序的空子。如果你有钱,那么只要找个贪财的法官或证人就行了。贿赂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如果你想用更谨慎的办法或者没钱行贿,那你的最佳选择就是通过阅读测试。

假如你识字,或者你的记忆力超常,那么,即使你犯下滔天大罪,也有机会逃脱绞刑吏的套索。哪怕只受过一点教育,情况也大不一样。识字的人被指控某些罪名时,可以要求“对修道者的优待”。这个过程很简单,如果被告把第五十一首赞美诗背诵下来,就能得到赦免。那首赞美诗被称为“脖颈赞美诗”,因为它保住了很多人的脖颈上的头颅。为严密起见,被告的拇指要被烙上印记,以保证一个人不能第二次用背诵的方法求得赦免。

“对修道者的优待”是法律规定的例外条件,因为在中世纪,神职人员要按照世俗和宗教两种社会规范行事,这太不容易了。于是修道士得到特权免受世俗政府的约束,只有教廷有权处罚他们。当时,宗教人士几乎是社会上唯一能读会写的人,阅读测试似乎是区分修道者和窃贼的理想方法。

后来随着教育的推广,这种测试变得过时了。脑子灵的坏人能把赞美诗记在心里,即使不认识书中的字,也能把它背出来。

随着时间推移,后来的法律条例中废除了对教士的优待。但这种阅读测验的方法直至1706年才被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