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汇丰帝国
9709900000034

第34章 庞约翰的汇丰版图:全球并购【上】(2)

汇丰控股除了在成熟市场大手收购外,一直注意在新兴市场物色收购目标。1999年,庞约翰已先后在亚洲的韩国、南美洲的阿根廷以及欧洲的马耳他收购合适的目标。2000年,庞约翰成功收购了美国大通银行巴拿马分行和菲律宾PCIB Savings Bank,并将以前持有埃及英国银行40%的股权增至90%【埃及英国银行后改名为埃及汇丰银行】,使汇丰在新兴市场的据点进一步加强。

虽然如此,汇丰在1999年收购美国利宝银行和2000年收购法国商业银行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平衡发展的策略依然有所打破。对此,庞约翰在汇丰控股2000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要维持此种平衡,某种程度须视市场的现实情况而定。”

在庞约翰看来,墨西哥和巴西这两个新兴市场国家,属于拉丁美洲最具潜力的发展区域。庞约翰一直想提高汇丰在拉丁美洲的业务比重。

2001年,机会在墨西哥???场降临。这年11月,汇丰控股正式提出收购Bital金融集团【简称GF Bital】。作为墨西哥第五大银行,GF Bital总资产达220亿美元,拥有1400家分行和4000部自动柜员机,服务近550万名个人客户。一年后的2002年11月26日,汇丰宣布收购完成。收购并重新注资共花费19亿美元。

GF Bital在2003年的发展让庞约翰欣喜不已。其成功并入汇丰这个大家庭的进度也超出了汇丰高层的预期,“比原定的业务计划提前取得协同效益和整体成绩”。这一年的汇丰集团年度报告浓墨重彩地描绘了GF Bital的业绩:“年内【2003年】,新业务的合并带来了效益,其中最突出的是墨西哥的GF Bital,其主要附属公司于2004年1月正式命名为墨西哥汇丰银行。GF Bital个人理财业务在加入集团首年,即带来3.5亿美元的除税前利润【不包括商誉摊销】,超越我们的业绩目标。当地业务录得存款增长18%、消费贷款增长逾20%,以及双位数字的费用和佣金增长率。经清理贷款组合后,不履约贷款减少61%,投入资金的现金回报率达20%。这些成果为我们日后在墨西哥的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

墨西哥业务带来的欣喜,冲淡了汇丰高层对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忧虑,因为2002年在阿根廷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不仅没让汇丰赚着钱,而且几乎要了阿根廷汇丰银行高层人士的性命。

“我中了枪……但不是最坏的一天。”2005年6月,时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行政总裁的邵铭高回忆自己3年前在阿根廷的经历时说道。

2003年11月来香港就职前,邵铭高于1997年至2002年获派驻阿根廷,担任阿根廷汇丰银行行政总裁。当全世界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还在视阿根廷为“经济改革”的榜样时,几年之后的2001年年底至2002年年初,它呈现给世人的面貌却是银行及金融体系崩溃以及在银行外等候取款的“长龙”取不到钱的场景。金融危机进而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从2001年12月20日费尔南多·德拉鲁阿【Fernando De La Rua】总统向国会提交辞呈,阿根廷创造了在此后半个月内更换5位总统的历史。当时外资银行被认为是造成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而汇丰作为当地最大的外资银行之一自然成为众矢之的,邵铭高甚至被激进者列入暗杀名单。他说,有一次,自己曾在公路上遭遇数名枪手袭击,幸而仅大腿中枪。另一次,大批愤怒的人群包围阿根廷汇丰银行大楼,一些汇丰员工被困。趁警察与人群在前门交涉之机,他安排员工从后门分乘多辆防弹汽车逃离。

还在浦伟士时代的1997年,汇丰集团根据对拉丁美洲经济前景的分析作出了两项策略性投资。一项投资在巴西,另一项投资即在阿根廷。米特兰银行自1988年起已持有阿根廷Banco Roberts Group 29.9%的股权,汇丰鉴于其在拉丁美洲的发展日益重要,于1997年8月购入其余70.1%的股权,组成阿根廷汇丰银行,邵铭高等人进驻打理。

“阿根廷在年内为集团带来重大困扰。”庞约翰在2001年汇丰年报的“主席报告”中忧虑地说,“在阿根廷,汇丰在扩大业务方面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业绩至今仍极不理想。”

在2001年的汇丰股东大会上,庞约翰没有了在2000年大会上的意气风发。汇丰的盈利不仅没有比上一年增长,反而大幅下降。这一年,汇丰虽然作出了38项收购及投资,但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大型收购,而且在世界各地的业务屡受挑战,其中最严峻的挑战即发生在阿根廷。

汇丰集团在2001年的盈利较上一年大幅减少12亿美元,仅在阿根廷的贷款提拨特殊准备即达11.2亿美元。好在汇丰在阿根廷的业务仅占集团总资产的0.5%,对庞大的汇丰金融帝国整体而言,不曾受到特别的影响。

“然而,阿根廷情况仍然未见稳定,实在令人忧虑。目睹众多客户和员工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我们深感难过。”庞约翰在2002年5月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说。2002年,汇丰再注资4.46亿美元于阿根廷业务。

阿根廷汇丰银行的困局和巨额亏损让庞约翰大为苦恼。“我当时甚至想辞职。”几年过去了,庞约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但我不能以失败者的姿态退出。”

汇丰在阿根廷外资银行中的命运其实并不算最惨的。自从阿根廷陷入金融危机后,多家外资银行已停止对当地分行注资,或者干脆在大幅亏损后关门大吉。

令庞约翰庆幸的是,阿根廷出现的这种状况没有波及另一个他看好的南美大国--巴西。巴西经济状况稳定,相对于阿根廷经济的崩溃,这个南美大国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庞约翰再一次感受到经营范畴与地域多元化给汇丰带来的好处。

1997年3月,汇丰集团在巴西设立汇丰巴马兰特银行,以接管Banco Bamerindus do Brasil S.A.的资产、负债及附属公司,一举成为汇丰在南美洲最大型的业务中心。创立于1952年的Banco Bamerindus do Brasil S.A.,被汇丰收购时分行接近1300家,并有庞大的保险、租赁和证券业务。1999年,汇丰巴马兰特银行在庞约翰统一品牌的行动中,改名巴西汇丰银行。

2003年12月,汇丰再度以8.15亿美元的价格,向英国莱斯银行购入其旗下巴西最大的消费信贷机构Losango Promotora de Vendas Ltda以及其他位于巴西的资产。

此外,汇丰还通过其他多项收购,加强拓展南美洲市场,使集团在拉丁美洲的业务进一步多元化。

在汇丰的市场结构中,墨西哥属于北美洲地区的业务网络。至2006年,墨西哥与同属北美地区业绩的巴拿马一道,重新归入拉丁美洲地区。

“I was shot… but that was not the worst day。”2005年6月8日,邵铭高接受香港媒体采访,回忆当时在阿根廷的情景时这样说道。

5 梅开二度:再购美国“巨无霸”

对汇丰来说,一起起巨额收购案不断地修改着它的历史,昨天创下的纪录,明天可能就会被超越。

2002年8月5日,汇丰高层在香港宣布集团过去一年的业绩。也许是成绩振奋人心,庞约翰情绪高涨,并在业绩发布会上罕见地谈及汇丰收购情况的最新进展和并购意向。他透露,汇丰集团收到了比以往更多的收购项目建议书,不过能达到收购要求的却很少,预期未来会收到更多建议书。至于在美国,目前有10~15家美国公司入选名单,从中可能会找到有兴趣的对象,目前正在留意中。

庞约翰有点闪烁其词。事实上,他已经大致有了目标。汇丰历史上最大的收购案即将展开。这一次,汇丰瞄准的是美国消费金融领域的“巨无霸”--美国家庭消费信贷公司【HI,后改名为美国汇丰融资】。

正如庞约翰所说,美国经济占全球生产总值1/3,而消费开支则占美国本地生产总值近七成。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消费市场是汇丰的必争之地。

创立于1878年的美国家庭消费信贷公司【HI】,在欧美拥有5000多万名客户,管理资产总值约8080亿港元,业务遍及消费信贷、信用卡、汽车贷款、信贷保险、物业按揭等方面,在美国消费信贷、信用卡及信贷保险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不过,这家机构的贷款素质远逊于美国的大银行。其资金来源要在同业中拆入【向银行借入】,受经济环境影响极大。2000年美国科网股泡沫破灭后,加上“9·11”恐怖袭击事件,令美国经济逆转,HI的坏账率上升,因此借入资金的成本上涨。恶性循环由此形成--坏账上升,溢利下降,资金成本上涨,迫使溢利再下降。为了维持溢利,于是HI对贷款素质要求下降,希望谈成更多生意,这样一来坏账更多,需要大量融资才能扭转,同时也需要作出大量坏账拨备。

此时的汇丰集团在环球业务上正出现资金过剩,更想借势进一步打入美国市场。在庞约翰看来,HI在美国四十多个州拥有1300多家分行,若成功收购HI,汇丰便可以在北美洲建立起一个更为强大的金融网络。

11月14日,汇丰集团宣布,以2.675股汇控股份换取一股HI股份,即以每股30.04美元的代价进行收购,较HI停牌前溢价35%,同时是HI账面值的1.7倍。完成收购后,HI将成为汇丰全资拥有公司,这宗涉及148亿美元的收购预计在第二年3月完成。

汇丰控股当时大举进入美国消费金融领域,并没有被市场普遍看好。但是,庞约翰认为两者合并是“天作之合”,虽然HI债务缠身,但美国经济前景乐观,特别是楼宇按揭业务方面。在随后举行的伦敦记者会上,庞约翰语气坚定地说:“收购HI的计划约于三个月前进行,并购撮合了全球最成功的存款机构之一与全球最大的资产创造者之一的结盟,也达到了汇丰增加消费融资资产的既定目标,建立起全球最大信用卡机构之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让汇控一下子获得5000万名新客户。”

2003年3月,汇丰完成收购。随即对HI进行一系列“手术”,并对双方的资源进行整合。HI转用汇丰在印度的处理中心,以降低其消费贷款与汽车融资业务的处理成本;整合汇丰与HI两家公司的采购、人力资源与设施管理等多个职能,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为推广HI在消费融资业务方面的专业技巧,HI与墨西哥等国的汇丰人员合作,全面发掘美国与墨西哥两国之间每年上百亿美元双边汇款的巨大商机。

2004??8月,庞约翰在汇丰集团2004年上半年的业绩公告中表示,HI和汇丰的整合已大体完成。

庞约翰不断地创造着金融界的并购神话。这项涉及约1100亿港元对HI的大胆收购,无疑提升了汇丰在美国消费借贷、按揭融资、信用卡和信贷保险等市场的覆盖面,但是消费融资深受经济周期影响,作为汇丰集团十多年来最大转变的一项收购行动,HI的发展也许不会一帆风顺,还要经受考验。

事实上,几年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彻底击碎了汇丰的美好愿望,并为汇丰埋下了一颗危险的定时炸弹。

6 印度的大好“钱”景

完成收购HI后,汇丰在亚洲及中东的业务约占集团资产的30%,美洲的业务比重增加到30%,欧洲业务占40%,集团业务大致达到了独特的三足鼎立式地域性平衡。但在发达国家的比重大幅提高,与汇丰定下的“一半收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原则有着相当的距离。庞约翰在2003年、2004年年报的集团主席报告中一再强调,未来1/4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域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洲及南美洲新兴市场。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葛霖也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集团的方向没有改变,汇丰控股会继续本着一半收入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原则,继续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合适的收购机会。

在拉丁美洲,墨西哥和巴西是汇丰最看好并不断开拓的地区。而在亚洲,具有相当潜力且在不断加大市场开放度的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则是区域内的主要目标。

其实,不只是汇丰控股,几乎所有西方的大型金融机构都看好这些新兴市场。2003年10月,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发表名为“与BRIC寻梦:迈向2050之路”的研究报告。其中,BRIC即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报告预期,到2015年,上述“金砖四国”的中产阶级将达到10亿,超越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总和。四国将成为“明日之星”,投资价值当然不容忽视和错过。

印度是全球第七大国,按人口则排名第二。印度政府近年来积极改善对外关系,致力于发展经济,大力吸引外资,推动各项制度与国际接轨。因经济改革卓有成效,1993至2003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6.8%,2004年达8.2%,2005年更高达9%。印度已成为全球最大且成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根据高盛集团的评估,在未来20年内,印度有机会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就在高盛集团的这份报告出炉两个月后,2003年12月3日,汇丰银行宣布,以30.6亿印度卢布【约6642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印度零售银行UTI Bank14.62%的股权。

1994年成立的UTI银行,是印度第二大私营零售银行,分行和特约柜台超过250个,并在全国设有1000部自动柜员机,提供全面的企业银行、零售贷款和存款服务以及网上银行服务,客户达100万名。

汇丰在印度通过设立分行实现自然扩张的同时,开始迈开收购兼并的步伐。时任汇丰集团亚太地区主席的艾尔敦表示,相对于欧洲、北美洲以及政治上比较欠稳定的南美洲,亚太地区是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而中国和印度的增长空间尤其明显。同时,其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在进一步加强。像汇丰宣布参股的印度UTI银行,“两三年前是无法想象可以进行的投资”。

艾尔敦满怀期待地说:“汇丰在印度已有超过150年的长远历史,我们借着这次新投资,可望在这个进展一日千里的地区内,扩大经营规模。”

2004年6月10日,汇丰宣布,已获得印度储备银行批准,完成收购UTI银行14.62%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