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十诫
9706100000010

第10章 第五诫 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1)

在我出生3年后,家里的房子毁于火灾,我们几乎变得一无所有了。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地方住,雪上加霜的是,大萧条降临了。我父亲利奥当年已经42岁了,但在事业上几乎得重起炉灶。不过他有能力重建我们的生活。我们离开了原来的农场,来到了艾奥瓦州苏城,他在当地的牧场找到了一份工作,那家牧场是大宗牲畜买卖的集散地。因为努力工作,父亲逐渐成为当地买卖牛最出色的经纪人之一。他能做到看一眼就估出牛的价格。到后来,父亲练就了火眼金睛,他敢跟任何人打赌,看到一栏50多头牛,他马上就能估出每头牛的平均重量,和实际情况相差不超过10磅,如果他输了,他愿意给对方一顶斯泰森毡帽。我十多岁的时候,暑假里会给他帮忙,我从来都没见过谁打赌能赢他的,我也认为他永远都不会输掉一顶斯泰森毡帽。

多年的摸爬滚打除了让父亲练就了好眼力之外,还让他具有一种更加可贵的品质。很多人都觉得做我父亲这行无异于诈骗集团,但父亲却赢得了做事光明磊落的好口碑。西内布拉斯加州、怀俄明州和南达科他州的牧场主们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积蓄都压在了牛群身上,风餐露宿地把这些牛犊养大,但是当他们把牛群送上火车时,跟我父亲说的话却非常洒脱简单:“利奥,给我卖个最好的价钱啊!”

他们对我父亲的信任是发自内心的,这也是我想拥有的素质--受到别人的信任。不是让人害怕,也不是让人爱戴,而是要得到别人的信任。别人相信你是坦荡无私的,相信你是公正不阿的,相信你会做正确的事。

但是,如果你做事总是鬼鬼祟祟的话,那么你就很难得到顾客或雇员的充分信任,你注定也会失败。

“如果你取得成功而又不违背原则,那么这种成功就会更持久。”

--沃尔特·克朗凯特

之前,我就提到过在罗伯特·伍德拉夫创立可口可乐的过程中,信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信任都是任何公司基业长青的重要养料。尽管现在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尽管企业管理的方法和营销手段一再更新,但归根结底,所有公司最后的生命线都是信任问题:顾客要相信企业生产的产品正如它所许诺的那样好,投资者要相信公司的管理层是有能力的,员工要相信公司的管理者能够兑现承诺。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有一些自以为聪明、精力过人的企业家对这种简单而又正确的观点在理解上存在着偏差。

归根结底,所有公司最后的生命线都是信任问题:顾客要相信企业生产的产品正如它所许诺的那样好,投资者要相信公司的管理层是有能力的,员工要相信公司的管理者能够兑现承诺。

凯马特(Kmart)和沃尔玛都成立于1962年,但是凯马特喜欢剑走偏锋,最终导致公司在2002年破产。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市场上有传言称凯马特公司存在着腐败和高管私下交易的问题,公司也因此受到指责。公司负责房产业务的一名高管涉嫌受贿。事实上,凯马特公司经常触及此类问题,法庭好几次指出它违规了。

腐败之所以在我们的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普遍,是因为整个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不文明,大家对于别人糟糕的行径也见怪不怪了。已故的美国参议员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曾经把这种局面描述为“世风日下”。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金巴多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两辆同样的敞篷跑车没有盖上顶篷,也没有车牌,一辆停在了杂乱的纽约市布鲁克斯区,另一辆停在了富足的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结果,在布鲁克斯区,没过几分钟,车就被人划了痕,惨遭“毁容”。

而在帕洛阿尔托,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光景。整整一周过去了,停在路边的跑车依旧安然无恙。不过,有一天,这位心理学家自己抡起大锤子开始砸车。很快,驻足的过路人也加入了砸车的行列,没用几小时,这辆车就完全报废了。这一实验催生了犯罪学上的“破窗理论”--如果一座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被打破了,过了很久也没有人来把它修好,行人就会据此推断,这是个无人关心、无人管理的地方,于是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这里没人在乎,打破一个窗户也不会有人说你什么,多打破几块玻璃也没事,没关系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几年前的商界环境也在经历与玻璃窗同样的命运。人们往往忽视了道义上的小漏洞。

腐败变得更加猖獗还有另一个推波助澜的因素,那就是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来讨好“塑造了市场”的华尔街分析师们。

在可口可乐创业后的头120年的历史中,公司和华尔街几乎不打什么交道。公司每年业绩喜人的年报只有短短8页纸,上面也不带任何图表。公司的态度就是:“你想要了解的信息都在年报上了,自己看年报吧。”

公司的领导层很少和华尔街进行谈话。公司公关部的员工所要做的是尽量不让高管的名字见诸报端。人们最关注的是公司的产品,而非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或是首席财务官。

但是渐渐地,可口可乐公司和其他所有公司的年报都变了味。它更像一台公关机器,而非仅仅是向投资者汇报公司的表现。现在,大多数公司的年报中一页接一页的彩色图片和关于各个人种、各种信仰和各类文化的宣传让你目不暇接。你甚至会看到双页印制的缅因州郁郁葱葱的森林的图片,年报还要告诉你印刷这些年报所用的纸张是环保纸,制造这些纸张并没有砍掉这些树。在绿树丛中的某个角落,你要用心找才能发现公司的运营数字。

1982年,股市有史以来最长的牛市格局展开了。除了在1987年略有下挫外,股市18年中一直涨势如虹。就在这段时期,很多公司开始让分析师进入公司的前院,又进入大厅、厨房,甚至还来到了私密的起居室。有一天,公司的高管突然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把分析师引入了卧室。

这些分析师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被动地观察公司的表现了。他们进入了公司的腹地后也带来了很多甜言蜜语,给公司的高管提出了各种建议。

在那轮牛市开始之前,评价一个首席财务官的优劣,看的并不是他多么富有创造力。首席财务官往往很聪明、强硬,甚至有些抠门。他们主要的职责就是看管好企业的现金流。如果现在进行交易使用的不是纸钞而是金币的话,他们甚至会用牙来咬一咬,看看是不是真金。让人听到好消息并不是首席财务官的职责,他们不会美化任何人和事。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无论消息好坏,首席财务官总会一五一十地把情况汇报给首席执行官。

但是,到了这一轮牛市,由于公司的高管已经把华尔街引入了公司后院,因此首席财务官的办公室也慢慢变成了一个利润中心,而且是很重要的利润中心。“这季度我还需要5美分的每股收益。快去给我找出来!”一些心绪不宁的首席执行官会向首席财务官这样咆哮。

长此以往,很多首席财务官就不再是公司透明化和严格财务制度的守护神了,他们倒成了商界耀眼的明星。华尔街上的分析师也成了名人,他们对于投资银行的健康运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因为差不多每家上市公司都在和华尔街保持沟通,所以要求公司创造短期业绩的需求就一直存在。这种需求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转化成了让公司创造短期业绩的巨大压力。

一些公司的高管发现他们不再关心“这样做对吗”的问题,而是关心“这样做合法吗”。倘若果真如此,那么他们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犯错了能不被逮着吗?”

这些公司最后的结局是很悲惨的。公司里的人篡改数字或是伪造账簿给负债蒙上遮羞布,虚报收入,竭尽所能去避税,更有甚者,上述三种伎俩都同时使用。

对于那些卷入这种旋涡的人,最终的结局就是颜面丢尽甚至锒铛入狱。有些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根本无须接受道义和法律的束缚。阿德菲尔(Adelphia)公司在上市之后,创始人约翰·里加斯和他的儿子还是把公司当做自家的聚宝盆一样管理。安然、泰科等企业帝国轰然倒塌,而从它们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们根本没有把公司的股东和雇员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