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冯仑管理日志
9703800000042

第42章 十二月:探寻商业文明 (3)

所以,“整合产业”实际上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无边际的事业。然而,他们为什么会相信并且深陷于这种幻想呢?据说是因为发现了巨大的机会。德隆幻想“整合产业”,其实是5岁男孩想要媳妇的美梦。

段子原声

5岁的男孩看见美女,她对他即便是机会,他也无力娶她为妻;15岁的男人能生儿子,未必会当爹;25岁会当爹,也未必就是教育家。

行动指南

民营企业往往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必胜的逻辑,过多地看重机会,而忽视自身能力与机会的匹配性,捡了一次钱,就以为可以天天站在那儿弯腰捡钱,结果难免一次次落空,贻为笑柄。

12月22日 生意场上的挣钱和分钱

有两件事在生意场上永远都得做好,第一是你能不能挣钱,这是经营问题;第二就是挣了钱给不给别人,这是商业道德问题。

--摘自冯仑文章《商业伙伴:万通的选择与思考》

背景分析

在过去19年里,冯仑大概有10年左右是在资产负数下生活,那时候他只能讲创造,不能讲分享,分享痛苦是没有人愿意的,所以他讲得更多的是承担责任。

但是今天万通已经发展得比较顺利了,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他需要更多地研究的问题是如何与同事、商业伙伴创造财富和分享财富。冯仑说过,“挣钱要从最近处着想,分钱要从最远处着想”。

这是什么意思呢?假如说今天万通挣钱了,冯仑首先想他要多出钱,多出力,多冒风险,多承担责任,这是最近的。分钱要从最远处着想,就是说赚钱了,他得想分钱有没有遗漏,是不是忘掉谁了,先把最远的都分了,把每一个层级都分完,最后剩下的钱才是他的。只有这样,创造和分享的两个过程才能够完善。

公司不能光是创造财富、为股东创造价值,另外还需要分享。

行动指南

别的商业伙伴与你合作,不知道你的经营能力怎么样,人家冒的是经营风险;挣了钱你给不给别人,别人冒的是道德风险,是对你道德原则的考量。所以合作要成功,这两件事都很重要。

12月23日 挣钱的最高境界是“让”

挣钱的最高境界,不是“争”,而是“让”。赚钱的过程中,人的本能都是争,讨价还价,杀价抬价……“让”的学问在中国尤其重要,因为中国人讲面子。但美国人不讲,他会当真。我们世贸的项目现在都是1美元、5美分地争,谈判的律师费却是每小时800美元。

--摘自2007年12月13日新浪读书频道冯仑文章

背景分析

想要运作资金,想要懂得如何让别人支持你,让钱为你的公司创造效益,就得懂人心。怎样打动对方呢?要研究人心,要懂人情世故,包括怎么给别人面子,怎么让人放心,怎么让别人相信你是好人。

在不同的民族、社会、文化背景下,钱必须按照当地的伦理、风俗、习惯、人际关系运作。只有取得别人的信任,才能让钱走到你这边。

有一个故事为证。“非典”时期,冯仑卖了一家公司的股权给一家私人企业,是一项价值好几亿元的项目。冯仑和那家企业的老板是非常好的朋友,冯仑和那个朋友商量说,我们太熟了,不好意思谈,不如先让下面的人谈,如果谈不拢我们俩再出面。之后下面人谈啊谈,最后冯仑他们要的和对方愿意给的还差4000万元。他们就商量在上海见个面,吃个饭,把这个事情说道说道。冯仑一直在想怎么说,如果让朋友妥协,确实不给他面子,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对半掰,他多出2000万元,冯仑少要2000万元。

后来冯仑想了个办法,他跟对方说:“哥们儿,这4000万元我要是不写到合同里,董事会上交代不过去,因为董事会授权的底价就是这么多。你现在不太能接受,那么你就付4000万之前的钱,我给你办过户,这4000万元你爱什么时候给就什么时候给,但是你得给我写上。对我而言是长期应收账款,反正也不是坏账。”这算是冯仑“让”了。

那位朋友没多久给冯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觉得占了你的便宜,我付一半,你先给我过户,完了我再拿它抵押银行贷款,再贷4000万元一块儿给你。”后来一分钱没少给万通。因为冯仑卖的时候整个价格还是低的,所以现在对方光这个项目就赚了几十亿元。这个交易过后,双方的关系仍然非常好。

段子原声

谋人钱财其难度仅次于夺人贞操,从别人口袋掏钱忒难。

行动指南

在生意合作、人际交往中该让多少呢?这是一门学问。面子尊严很难拿捏,让到他有面子你有尊严,就比较好。在人生过程中,“让”的学问远远高于“争”的学问。

12月24日 评李嘉诚:“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一个成功的人对生活的态度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人,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有点成功,他的自我就会让别人不舒服,他的存在让你感到压力,他的行为让你感到自卑,他的言论让你感到渺小,他的财富让你感到恶心,最后他的自我使别人无处藏身。但李嘉诚先生不一样,他在建立自我的同时又在追求无我,这是他的一种生活态度。

--摘自冯仑《万通·生活家》悦读俱乐部“哲学与生活”活动讲话稿

背景分析

2006年,冯仑和我国内地的一些企业家去香港拜访李嘉诚,和李嘉诚吃了一顿饭,感触非常大。

当时李先生76岁,是华人世界的财富状元,也是大陆商人的偶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人会怎样和冯仑他们见面。一般会想,“李大爷”这样的大人物,会等大家都到了,坐好了,然后才会缓缓地过来,讲几句话。如果要吃饭,“李大爷”一定会坐在主桌,有个名签,内地企业界20多人中相对伟大的人会坐在他边上,其余人坐在其他桌,饭还没有吃完,“李大爷”就应该走了。如果他是这样,在座的人也不会怪他,因为他是伟大的人。

但是让冯仑非常感动的是,等到内地的企业家到达的时候,李嘉诚先生已经在电梯门口等他们了,然后给他们发名片,这个小小的细节出乎他们意料--以李先生的身家和地位而论,已经不需要用名片了!发完名片后,内地的企业家们一个人抽了一个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就是他们照相站的位置,是随便抽的。冯仑当时还想为什么照相还要抽签,后来才明白这是用心良苦,是为了大家都舒服,否则怎么站呢?

抽号照相后又抽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又为大家舒服。最后大家让李先生说几句,他说也没有什么讲的,主要和大家见面。后来大家鼓掌让他讲,他就说“我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吧”。然后看着几个老外,用英语讲了几句,又用粤语讲了几句,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了。

吃饭时,冯仑抽到的正好是挨着李嘉诚隔一个人的位子,冯仑以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会儿,李先生起来了,说抱歉他要到其他桌子坐一会儿。后来,冯仑发现他们安排李先生在每一个桌子坐15分钟,总共4桌,每桌都只坐15分钟,正好一小时。临走的时候,他说一定要与大家握手告别,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又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

行动指南

如果一位企业家想让自己强大起来,就要像李嘉诚追求的“建立自我,追求无我”那样,把自己融入生活和社会当中,不要给大家压力,以此来接纳你、喜欢你、认可你。

12月25日 评王永庆: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

人一生总有一次成功的机会,这个机会不是你自己创造的,而是你生活的时代赋予你的,但这个机会只有一次。

--摘自冯仑《万通·生活家》悦读俱乐部“哲学与生活”活动讲话稿

背景分析

冯仑第一次见到台塑集团的创始人、前董事长王永庆,是在我国台湾地区。

到达会议室以后,王永庆一开头就讲人的成功和时代的关系。他说我国台湾地区“二战”后的经济复兴是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就一次,他正好赶上了,但是很多人不认为这是机会,而认为“二战”后的我国台湾地区是一片废墟,是悲惨的经历,是含辛茹苦的故事。这就是差别,同样的时代,他认为这是机遇,而别人却不这么想。

大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每个人对这个时代的感觉不一样,也就是看法不一样,眼光不一样。

行动指南

大家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存在很多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引导着人们采取了不同的行为方式,而这些行为方式的不同就决定了人们做事方法的不同,而做事方法的不同又决定了天下的人才、资源、眼前的机会与每个人的关系。

12月26日 评柳传志:“拐大弯”

柳传志抓住了近20年中体制转轨的每一个时机,他火候把握得特别好。在产权、体制等问题上,他比较有耐心,到最后,分红权、认股权、股权全都有了,这就是他今天经常讲的“拐大弯”。

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体制没变的时候,先做的就会成褚时健,体制有松动的时候,就水到渠成了。

--摘自《知识经济》杂志2002年第7期专访冯仑文章

很久以前,柳传志不是联想股东,没有钱,当时很多人让他改制。一般人都会认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但是柳传志认为,所有的事情都要拐大弯。这是他的生活态度,就是所有事情不是90度的急转弯,急转弯会翻车。所以,他说拐大弯,事情要顺着走,该得到的都会得到。

--摘自冯仑《生活家》悦读俱乐部“哲学与生活”活动讲话稿

背景分析

2009年9月,中国商业界最大的新闻是联想控股的股权转让事件。据北京产权交易所透露,这家曾经在2008年进入《财富》全球500强的著名企业将29%的股权挂牌出售,价格为27.55亿元人民币,最终,泛海集团成为唯一一家符合条件的受让方。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柳传志式”的转让。对于65岁的柳传志而言,联想的产权改造是他终生最大的一件事情,而且他必须在未来的5年内彻底地解决它。而联想的产权改造会遭遇很多困难:第一,规模太???,出让价格的高低,非常容易引起大的争议;第二,进来的那个民营资本,不能够干扰到现在联想业已形成的经理人治理结构,所以时机和人选的选择变得非常的关键。

在柳传志的经营管理思想中,有一条很出名的表述是“看中目标拐大弯”。现在看来,在他拐过的所有大弯中,产权改造无疑是最大、次数最多、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

除了联想的产权改造之外,柳传志在交接班、贸工技、企业业务拓展等方面都奉行“拐大弯”的原则。联想已经从25年前的一间小平房发展成了联想控股公司以及旗下的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弘毅投资和融科置地,形成了现在的联想“1+5”事业群体。

行动指南

在中国做企业的特殊性在于背景和环境,从过去僵化的计划经济的社会体制逐步转化到一个开放的、充分竞争的市场体制,中国无疑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但中国的路径也非常不容易,生存在其中的中国企业更加不容易,企业家从复杂的渐变环境中寻找规律需要极大的耐心。

12月29日 评王石:取名不取利

谈到对钱的态度,王石说人生就是名利,在中国你要利那就别要名,要名就不要要利,因为在中国你活得好就是对别人的摧残。所以王石说,在商场,我决定要名不要利。于是他做了职业经理人。他的工资在前年(2004年)以前还不如我们公司经理,但是万科创造的利润是我们万通公司的数倍。他离钱的距离很远。

--摘自冯仑《万通·生活家》悦读俱乐部“哲学与生活”活动讲话稿

王石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我认为他的成功还没有到头,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他的成功是我们许多人不能企及的。王石是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一位企业家,也是我非常推崇的企业家。

王石是企业领袖中接近完美的一个典型……他现在从企业家这个角色又升华了,成了社会企业家,也就是说他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公益和社会进步作出很大的贡献。所以我老跟他开玩笑说:“再往下发展,基本上只有一个前途,那就是贴墙上了。”所谓贴墙上就是说成神了,没有缺点了。

--摘自2007年12月13日新浪读书频道冯仑文章

背景分析

王石是冯仑的同行,也是冯仑的良师益友。冯仑和王石从1993年开始认识,已经有16年的交情了。

作为企业领袖,王石已几近神话;他领导的万科已走过25年,成为国内最大的住宅企业,并有望进入世界500强。万科的成功或者王石的成功,究竟反映出一位企业家身上哪种特别的力量?对照其他类似的企业家,冯仑发现王石身上有一些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