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头三年
962600000029

第29章 俞敏洪的“同学经济”:新名词,老方法

我希望找合作者,结果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俞敏洪俞敏洪开创新东方之后,就开始网罗人才,当时,他的人脉一定没有当下这么广泛,但是,他需要合作者,怎么办?俞敏洪想到了自己的同学。实际上,同学是俞敏洪很重要的一笔财富。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俞敏洪一直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他从小就热爱劳动,希望通过勤奋的劳动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到了北大以后他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是四年。俞敏洪所在的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而且,俞敏洪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他打水习惯了,最后甚至有的时候他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俞敏洪从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在一起的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当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他想找合作者的时候,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他的那些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他生活的榜样。为了诱惑他们回来,俞敏洪还带了一大笔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心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了。后来同学们果然回来了,但是却给了俞敏洪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大家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经过在海外多年的打拼,这些海归身上都积聚起了巨大的能量。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俞敏洪笑言自己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回忆当年,俞敏洪都记得同学们当时所说的:“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这样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俞敏洪说,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他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他犯了错误而放过他。曾经,他还笑称自己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让自己有时候尴尬。

但是,他真心地为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他感觉自己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也明显地进步了。俞敏洪说如果没有那批同学,到今天他可能还是个目光短浅的个体户,没有他们,新东方到今天还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是的,对于职场人来说,也同样如此,人脉是成就事业的很重要的保证,成功并不仅仅是你的成绩所决定的,最重要的是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在各种混乱的人际关系中,寻找机会的能力。但是,初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人脉网尚未建立,那么就试着开启你的同学资源吧,这也是一种能量。虽然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但机会来了,也不会有人排斥的。同学,也许这是一个潜在了无限能量的词语。当然,也不要整天忙着计算别人的利用价值,这样的功利心相当令人讨厌。你占过别人一次便宜,便再也占不到第二次,况且别人会把你的“功利心”传给每一个他认识的人。这样的人脉,就难以扩大和长久。兰小芬是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她平常不喜社交,好多同事聚会及同学聚会,她都以有事为由推掉了。

后来单位搞竞争上岗,偶然的机会,她竟然竞聘上了。惊喜过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作为客户经理,单位要根据她管理的VIP客户的新增量以及存量客户的存款量等系列指标来进行考核,也就是说客户越多,存款越多,业绩肯定就越好。可由于兰小芬以前生活圈子小,上任后的大半年时间,业绩都是倒数第一,一个偶然的机会,小芬的办公室来了一位客户来办理业务。他观察了小芬好长时间,终于引起了小芬的注意,过了几分钟,两个人终于同时认出了对方,原来他们是大学同学。小芬的这位同学发展得很顺利,自己开了个公司,正巧有一个同学会,于是就邀请小芬参加,正巧没事,小芬就去了。那晚的聚会上,小芬受到了热烈欢迎,知道小芬的烦恼后,同学们当即高举酒杯,表示有困难大家要相互帮助,并且承诺把存在其他银行的钱,都转存到小芬那儿去。小芬感动得说不出一句话,端着酒杯一饮而尽。从那以后,小芬的业绩开始突飞猛进,短短半年里,从倒第一变成第一,在她名下管理的VIP客户就达几百人,存款新增更是过亿元,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她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