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微博改变一切
962200000003

第3章 从微博菜鸟到拥有百万粉丝 (1)

现在回想起来,我从2009年开始使用微博,到今天拥有百万粉丝,是一个慢慢熟悉,慢慢总结规律并逐渐得心应手的过程。一开始,我根据自己使用Twitter的经验,仿照许多Twitter名人的例子,在微博上主要记录我自己生活中新鲜或者感人的事情,主要写“我在做什么”。比如,刚开设新浪微博的时候,正赶上我送女儿到美国去读大学,我就发了一系列陪女儿在美国吃好吃的,挑选手机,为大学生活做准备之类的微博。

李开复:下了飞机,小女儿就吵着要吃International House of Pancakes。这是种很普遍的美国早餐,是一种面饼,但是里面加了很多蛋,煎得比较厚,上面可以放糖浆和水果。在美国到处都是,不知为什么还没有进入中国。下飞机已经晚上了,所以吃了pancake晚餐……

李开复:给女儿定了AT&T的手机,真贵,大学新生打了八折,还要接近100美元一个月,不过可以随便用Internet,还有GPS。最后女儿选了Blackberry Pearl,而不是iPhone 或者Android。Pearl设计得很漂亮,充分考虑到对不少女孩子来说,时尚比功能更重要。

李开复:其实没有那么闲情逸致,整天在纽约吃喝玩乐也是有意义的。我太太不放心我女儿一个人在纽约,所以要我介绍所有我住在纽约的朋友给她,所以就一天两餐地介绍下去,吃下去……现在已经有四个朋友请女儿感恩节去他们家(这是美国的重要家庭聚会),看来女儿不会太孤单了。

我的微博粉丝很喜欢在微博上读这些富有家庭温情的故事,也很喜欢知道我日常做了什么,看见了哪些逸闻趣事。但我很快发现,粉丝们的兴趣远远不止于此。很多人更愿意知道,我对某个新闻事件的看法,我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我对青年人学习、工作、创业的指导意见,我对如何学好知识乃至如何写好微博的建议,等等。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归类为“我在想什么”。与“我在做什么”相比,“我在想什么”对其他人更有帮助,也更有影响力。

于是,我开始有意增加微博中分析、评论的比例,除了讲有趣的故事以外,也更多地把我是如何想、如何分析的告诉别人。例如,针对2010年团购网站的火热,我在微博上发布了以下分析:

李开复:从团购看中美互联网的不同:1)中国抄袭速度太快,美国可以一家独大,中国一下就1000+家,2)美国巨鳄较专注,中国巨鳄以量迅速占地盘,3)美国较重视用户体验,中国投诉较多,4)美国平衡商家利益,中国以量为王,5)美国很多稀奇古怪deals,中国大都是餐饮。6)中国竞争恶劣,但可能产生新模式创新。

关于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的成功,我在微博上发布过下面这样的观点:

李开复:Android的成功来自:1)战略眼光:发掘Windows Mobile的弱点(昂贵和不开源);理解欧美产业链中运营商的重要角色和对苹果的严重不满(昂贵和抢走客户关系)。看到手机商的无奈(自己做或用微软)。2)基于战略分析,提供开源、免费、分成给运营商和手机商,3)很棒的技术,和迅速的更新。

类似这样的,有“真材实料”的原创分析、论断,可以在微博上很快获得几千条转发和评论。此外,我在转载别人的有价值微博时,也经常会加上自己的点评。这样一来,我的微博对粉丝们的作用就越来越大,转发和评论数量也越来越多。

从谷歌离职后,我日渐意识到微博这个平台的神奇,它不仅可以让我更容易地处理自己与媒体、公众的沟通(比如在离开谷歌前后,谷歌宣布停止内容审查和过滤前后,我利用微博澄清不实的报道和言论),而且可以用超乎寻常的传播速度,帮助我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迅速传递给千千万万的网友。我注意到,微博排行榜上的许多著名微博主拥有数百万的粉丝,他们都非常认真地保持微博更新的频率,并使用各种技巧扩大影响力。比如,互联网投资人蔡文胜的新浪微博在粉丝中非常火热。蔡文胜在很短时间内,从零发展到百万粉丝大军,除了虚心研究名家微博,探索最佳发微博时间,学习如何写好140个字以外,还使用了不少传统市场推广的方法,比如通过在微博上开展投票、抽奖等网友互动活动来提高关注程度等等。

与蔡文胜的交流让我坚定了使用微博作为传播平台,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决心。从那时起,我觉得,微博真正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每天工作之余,如果不更新几条微博,我总会觉得,今天是不是还有哪项工作没有做完?

为了在微博上更好地展示和发布自我,影响更多的粉丝,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分析微博写作以及吸引粉丝关注的技巧。例如,如何在140个字的开头就引人注目,如何为微博配上有趣的图片,如何转发,如何回复,如何把握最好的发微博时间,等等。这些学习和积累,都为我写好微博,用好微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本书后面的章节里,大家将会看到我对如何写好微博、如何吸引关注的技巧总结与经验分享。

2010年11月16日,我应邀参加新浪举办的中国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并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大会的气氛非常热烈,听众有一千多人,会议入场券一票难求。许多业界专家都到会做了精彩的发言。这次大会让我对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全面也更加深入的思考。通过与参会专家、开发者的交流,我发现,关注微博现象的人越来越多,参与微博相关应用开发的研发者数量也飞速增长。微博也已经从小众、高端用户或重度互联网使用者的发布和交流工具,逐渐演变成深入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信息发布与传播的认识。

如果说,今天的微博已经显示了它扎根于网民,服务于网民的巨大影响力,那么,谁又能设想未来的微博会是怎样一种繁荣景象呢?现在,我的工作和生活已经离不开微博了,相信在未来的一年里,大家会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更加活跃、更加真实的李开复。

我的微博故事

回过头翻看我过去一年多来的微博,真的感觉就像翻看自己的日记一样,过往的情感和故事,熟悉的朋友与同事,一切都有如电影重现一般历历在目。挑几段感人或者有趣的事情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从谷歌离职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