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百万理财计划
9552100000020

第20章 把钱传给下一代(1)

巴菲特说:“我希望给孩子们足够多的钱,让他们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多到他们可以什么也不做。”

“富不过三代”的迷局

前几年遇到一位英国金融界的官员,聊起中国的古话--“富不过三代”。他说英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有趣的是存在地区差异。在传统贵族势力较强的约克郡,到现在为止,仍有很多富裕家族,他们不是企业主,也不到大公司谋职位,有的人可能还有个世袭爵位,他们从不愁生计,家里挂着几代祖先的画像,甚至两三代人都在同一个古堡举办奢华婚礼。他们的财富从工业革命以前就开始传承,有的已经传了快10代。最近100年来那个地区诞生的新贵很少,但很多传统家族似乎总能维持上百年来较高的生活水平,可以说是个“富过10代”的地区。

而伦敦则恰恰相反,在美国纽约崛起前,伦敦长期是全球的梦工厂,催生了无数富豪和新贵。但伦敦的遗憾是没有“财富世家”,除了王室,很少有能将财富逐代传承的家族,很多甚至到第二代就没落了,是个“富不过二代”的地方。

同属英国,两地不过几小时车程,为何差异如此之大?那位官员告诉我,就是因为伦敦人赚钱太快,不好好珍惜,也不好好管理,很多人只知道大把花钱;但约克人却不一样,那些传统贵族聚居区很重视家规和理财传统,子女不但被送到名校接受很好的教育,还得接受家族的很多习惯约束。一方面他们不需要买大把的奢侈品来显示身家,不会挥霍败家;另一方面他们所作投资的安全度很高,这些投资虽不会让他们暴富,但也避免了一夜亏空的风险。

“打江山”和“守江山”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但由于中国的富裕人群主要是直接打拼的“富一代”,“财产传承”在理财目的中似乎不是很重要的部分,而欧美日本等国的富裕人群却对此极其重视,因为在这些国家,财产继承已经成为主要的财富来源之一。

中国多数“富一代”的年龄多在45~55岁之间,如果按60岁退休为界,意味着在未来5~15年,对很多富裕家庭来说,“财富传承”可能是比“财富创造”更迫切的理财目的。接下来我们要面临的问题难度将更大--如何让下一代人继承财富,甚至继续创造财富。我们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

东西方家族的财富故事

西方家族的财富故事

洛克菲勒家族--家族的荣耀

纵观不同机构的各项排名,洛克菲勒家族几乎都曾是世界首富。洛克菲勒开创了人类最大的商业帝国,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兰等公司。洛克菲勒自己节俭成性,却是美国史上伟大的慈善家,他捐助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创立了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中心等机构。

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由其儿子小洛克菲勒担任第一代会长,现在由其家族第六代成员主持,关注点始终是医疗、教育和农业,目前已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基金会之一。该基金会为中国也作出了杰出贡献,最大善举就是建立今天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的影响力延续至今。纽约市中心的洛克菲勒中心,成为美国的象征之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最强时期,在美国大肆收购地产。对多数地产买卖行为,美国人选择接受,唯独当三菱地产在1989年斥巨资买下洛克菲勒中心时,美国舆论一片哗然,很多美国人难以接受。

洛克菲勒一生极富争议,但其善举却是不争的事实,也使家族后裔获得了极高社会地位。

瓦伦堡家族--富过五代

瓦伦堡家族在中国并不出名,但说到ABB、阿斯利康、伊莱克斯、爱立信、萨博、瑞典北欧斯安银行、投资人集团等大名鼎鼎的跨国公司一定不会陌生,而这些公司却几乎都是该家族参与控制的。

瓦伦堡家族由航运起家,后扩展至银行业。今天从家电、汽车、电力设备、制药、电信,到战斗机等各行业,该家族几乎控制了整个瑞典的经济命脉。瓦伦堡家族的一个信条是“好生意总是在坏运道中做成”,他们借助经济危机,通过五代人的努力,不断向其他产业扩张。瓦伦堡家族行事低调,家规分明,强调成员对家风的继承和对家族的忠诚;并通过投资人集团持有大量优质公司股票,对家族持有的资产,强调认清方向,长期持有,不轻易抛弃。同时通过双层股票结构,使家族掌握的上市公司投票权远大于其持股比例,确保家族利益。

沃尔顿家族--任用外部优秀职业经理人

占据2009《福布斯》富豪榜第11~14名的是4位沃尔顿家族成员,四者财富相加远远超过比尔·盖茨或沃伦·巴菲特。这4个人都享受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没有一个直接参与沃尔玛的日常管理。他们一个是银行和出版商的董事长,一个开博物馆,一个是寡居的夫人,另一个任沃尔玛董事长。沃尔顿家族持有超过40%的沃尔玛股份。为沃尔玛辛勤打拼并将公司发展壮大的CEO斯科特·李,是家族外成员,加入沃尔玛30年。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过人之处是早早通过家族有限合伙企业将股权转移给了4个子女,还不用缴遗产税。

肯尼迪家族--如果成为总统

如果说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那肯尼迪家族一定是美国最有政治影响力的家族。贯穿该家族的核心使命就是“成为美国总统”。老肯尼迪是富商和股市庄家,后成为美国首任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为把孩子培养成总统,他要求极为严格,整个家庭就像是个军营,孩子们承担着极大的压力去追求优秀。

肯尼迪家族充满传奇色彩。被赋予竞选总统厚望的长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次子约翰·肯尼迪不负众望,成为美国总统后遭刺杀,三子前赴后继地继续参选总统,又被人刺杀,小儿子虽停止参选总统,但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参议员之一。

肯尼迪家族影响美国政坛70年,逐代传承的就是家族的政治使命。

西方财富传承的规律

在西方家族财富传承中,除了进行子女的个人培养外,还很注重家族文化的培养,尤其是经济实力足够大,无须担心后代生存问题的家族,往往更追求家族精神的统一传递。

在经济实力传承方面,重视股份的力量。通过实施股份制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家族企业得以雇用最优秀的外部人,实现子女个人的解放,也释放了子女不优秀对家族财产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长期持有最优秀企业的股份,熨平了短期经济波动对资产价值的风险,实现资产的长期增值。

西方家族往往指定单一或主要继承人。多子女的西方家庭,多由单一子女继承家业【往往是长子】,好处是不会同室操戈,避免因财富规模拆散而使家族实力变小,缺点是存在缺乏竞争或者子女夭折的风险。

聘请专人理财。私人银行在西方人理财中已经盛行了上百年,有产阶级往往都有自己专属的理财顾问,资产量大的家族甚至有自己专属的家族事务公司【Family Office,资产量通常需要1亿美元以上】打理财产。由于理财顾问很多是“子承父业”,欧美很多家族与自己的理财顾问或家族事务公司常常有几代人的协作和信任。

东方家族的财富故事

和美国人使用外部代理人不同的是,中国人比较注重在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中寻找事业接班人。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不仅自己创造了一个传奇般的商业帝国,更成功地培养了优秀的经商子女。王永庆不是简单地把财产分给孩子们,让他们享用不尽,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努力成才,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财富。王永庆有9个子女,3人离开台塑集团创业,都取得不凡业绩。其余子女多在台塑或其创办的长庚医院发展。王永庆的管教以严出名,对子女产生很大影响。

女儿王雪红更是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的女首富,其旗下威盛电子和宏达国际全球著名,她被《纽约时报》誉为“全球科技界最有权势的女人”。据王雪红回忆,孩子们被父亲扔到国外独自求学谋生,读书的费用由父亲给予支持,但读书以外的花销只能靠自己赚,所以孩子们很少有向父亲要钱的习惯。王雪红大学毕业后,到姐姐的电脑公司做销售,被人骗过钱,自己雇保镖到西班牙讨债,还拖着电脑在欧洲各地找市场……一批优秀的家族继承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相对中国人训练直系后代作为企业继承人,日本人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日本人通常采用“养子”形式选择家族继承人,很多日本家族选择外部合适的接班人,与其女儿通婚后,举行“认养子”的仪式【有时甚至让女婿改妻姓】,女婿就成为家族养子继承家业。很多日本财团与其他财团或政要还相互联姻。这种方法的明显好处是避免因子女数量有限或素质不合格而造成挑选余地不大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对很多家族掌门来说,儿子是没得挑的,但女婿是可以选的。这可能是日本很多财团百年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东方财富传承的规律

东方人对家族外部人的介入总是不甚习惯,由于经历过长期的重农社会,加上缺乏商业契约的成长环境,使东方人不愿也很难相信血缘关系以外的人。

东方人更注重后代个人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家庭价值观的树立,此中风险在于,只要有一代人从小尝试过应有尽有的生活,整个家族的奋斗精神就可能会戛然而止。

东方人注重平均分配,不习惯指定主要接班人,或不习惯用遗嘱。共苦容易同甘难,汉朝“八王之乱”就是缘起于汉高祖对亲属的分封。中国很多家族企业在做大后分崩离析也缘于此。东方人不善用股份这个工具,更注重培养子女直接掌管家业,而世袭老总通常会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而缺少领导魅力。无法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限制很多中国民营企业扩大的瓶颈。

培养孩子的财商

要想孩子顺利继承财富,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方法很多,下面几条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

1.亲身体验

亲身体验是教育孩子理财的最好办法,这样的锻炼越早越好。锻炼孩子财商的工具有很多,比如储蓄罐、模拟基金定投、游戏等,其中让孩子学会开列银行账户和懂得比价是相对较重要的。

储蓄是理财的第一要务,开列账户能让孩子懂得,钱如果不花掉,是能生钱的。可以给孩子开列银行账户,将零用钱和压岁钱存入银行,孩子们将懂得:

●控制消费是有收益的。

●不同存期的利息是不同的。

●不同品种的收益也是不同的--活期储蓄和货币市场基金。

而对比和决策则是孩子更需要掌握的素质,通过购物、投资等方式,让孩子们懂得:

●同类商品不同品种和功能,价格不一样【比如电器】。

●完全相同的产品,???购买地不同,价格也会不一样【比如不同店铺之间】。

●同种商品,购买时间不同,价格不一样【比如打折期】。

●服务和包装也是价格的一部分,也需要购买。

只有亲身体验,孩子才会提出问题,养成对理财的兴趣。

2.记账的传统

中国人对记账好像有天生的不屑,账房先生的形象总是不太正面。

记账带给孩子更多的是自我反省的意识,通过对每笔花销的记录,让孩子逐渐明白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

王永庆当年把子女放到海外念书时,要求子女写家信时报告花了哪些钱,才能得到生活费。

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助理簿记员,这帮他养成了爱记账的好习惯。记账也成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家风,在给儿子20岁生日的信中,洛克菲勒寄上20美元,还写道:“让我和你母亲欣慰的是【你】在花钱上也非常节制,严格坚守我们家族爱记账的好习惯。和你的同龄人相比,你在这点上是令我万分自豪的。”后来小洛克菲勒也要求自己的孩子记账,家业一直保持至今。

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几乎没有零钱可花,所以没有记账的习惯。即使现在做了父母,也不觉得这是件重要的事。但当今的孩子零钱越来越多,家长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既给孩子自己掌管资金的权力,又要求孩子通过记账来进行管理和反思。有时甚至可以让大些的孩子用一个月时间统管家庭开销账务,让孩子体会持家的不易。

记账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孩子懂得自我管理,知道该怎么花钱,可能给他留50万元就足够了,但如果孩子不知道该怎么花钱,可能给他留1000万元都是远远不够的。

3.再富不能富孩子

王永庆作为中国台湾地区首富,一生勤俭节约,据他女儿回忆,他喝咖啡时有一个习惯,把奶精倒入咖啡后,会再倒入些许咖啡到装奶精的小盒子里,将残留奶精涮出来再倒入咖啡,确信没有浪费后,才慢慢地享用。这样的习惯也深深影响了下一代,女儿成为台湾女首富后,开的车还是旧的丰田凯美瑞,用的笔记本是5元左右的。

而洛克菲勒则抓住每个机会告诉孩子如何在大的企业集团做到节约。洛克菲勒控制着美国最大的石油生意,石油装罐后需要将油桶的封口用焊锡封住。洛克菲勒在巡查企业时发现工人们为保证质量,都是用40滴焊锡封油桶。他便问工人有没有试过用38滴焊锡,工人试过后发现影响质量,随即又发现39滴焊锡可以获得和40滴一样的完美效果。他旋即在企业推广并写信告诉自己的继承人--长子小洛克菲勒,这一滴焊锡的节省可以为整个集团全年节约25000美元。世界首富没有和儿子讲大道理,而是用点滴小事影响和改变儿子,这些小事造就了极其优秀的小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作为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首任会长,将父亲的事业发扬光大,使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慈善组织。

很多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多发生在平坦路段,就是因为人们对隐性的风险往往更疏于防范。有的富裕家庭认为给孩子多买个包或多买辆车不会影响家庭财务状况,殊不知“由奢入俭”比“由俭入奢”难得多,挥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永无止境,再多财产也会被消耗一空。

我在读书时听说有个中国留学生买宝马泡洋妞,后来才知道他爸爸是国内知名企业主。父亲把孩子送出国是望子成龙,如果知道孩子的作为后不知作何感想。

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说,富裕家庭比贫困家庭更需要懂得节俭。“再穷不能穷孩子”,是指我们在贫困时应重视教育的美德。但等富裕后,就应改成“再富不能富孩子”,孩子们的节俭习惯,需要家长抓住每一个细节去培养。

4.自己赚钱--杜绝不劳而获

会省不如会赚,从小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赚钱,既能让孩子懂得财富来之不易,也能让孩子知道赚钱必须靠自己付出努力。巴菲特从小就学着自己赚钱:

●5岁卖口香糖,并拒绝一位女顾客只买一片不买一包的要求。

●后因为汽水利润高而改卖汽水。

●10岁卖二手高尔夫球。

●12岁开始送报纸。

●1944年,14岁的巴菲特拥有了1000美元储蓄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