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天再给日本人一次机会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塞万提斯的话已经道出了资产配置最本质的含义。虽然也有人教育说“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如果你确认自己不是股神,那还是照塞万提斯的话办吧。
多数亚洲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实现了国民富裕,距今才40多年。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四小虎”,都是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完成了从赤贫到富裕的转变,但理财的习惯却没有迅速调整。财富的迅速增值加上金融知识的缺乏,往往造成过度的自信或盲目跟风,把全部身家都投入房地产和股市,甚至借钱投机。
日本人曾在这场游戏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0世纪80年代,为牵制日本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美国集合一些西方国家与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随之产生的日元升值和低利率催生了巨大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
当时许多日本大企业纷纷成立“理财部”,将资金投入股市和地产。大量日本企业交叉持股,很多公司的投资收益比主营业务利润高得多。由于土地价格的暴涨,单凭土地抵押就能获得大量贷款,而新增贷款又进一步推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扩大。日经225指数连续6年大幅上涨,1984~1989年年底,分别为11543点、13083点、18821点、21564点、30159点和38916点。而日本的地产更是将延续30多年的牛市推向高潮,日本全国的地价几乎相当于美国的4倍。当时日本人的国内资产几乎只集中于两样东西--股票和房地产,不但把自有资产都投入了,还进行借贷放大投入,但对债券等资产的投资却很少。
同时由于日元升值,日本人进行了大量海外资产收购,主要集中在地产和艺术品上,既包括洛克菲勒中心、夏威夷的房地产、欧洲的古堡,也有《向日葵》等名画。而对可口可乐、通用电气等优质的外国股票,却很少投资。
资产泡沫破灭,日本人损失惨重原因有三:
第一,忽视分散投资,集中于流动性极差的资产。地产和艺术品都缺乏流动性。一旦下降趋势形成,不是想减价出卖就能马上卖出去的。日本很多房地产几年内价格下跌了70%以上,但还是卖不出去。而许多艺术品最后更是以很大的折扣又卖回给了西方人。
第二,股票虽有流动性,但没有进行区域分散。股票能迅速卖掉,但当时日本多数股票市盈率都在60倍以上,而相对便宜的美国和欧洲股票却没有得到日本人的垂青。如果当时日本人买的不是油画,而是可口可乐或通用电气等美国公司的股票,相信结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几乎不投资于安全的固定收益品种。股票、地产和艺术品都是价格波动较大的品种。在泡沫破灭之前日本人几乎很少投资于债券等低风险的固定收益品种。而债券投资在日本的风行正是在泡沫经济破灭以后。
如果上天再给日本人一次机会,那日本人到底该怎么办呢?假设1987年年底一个40岁的日本人把1000万日元的积蓄全投入东京225指数,准备用来养老。即使那时只有21564点,离最高点还有80%的距离,但等20年后的2007年,他到了60岁,想用这笔钱退休养老时,结果却还是亏损了28%。
如果当时那个人将钱全投在日本的Topix房地产指数呢?那么20年后的2007??,他只赚了23%,折合成复利是每年大概1%的回报。
但如果为他构建个组合:在日经225指数、日本的Topix房地产指数、道琼斯30种工业股指数、MSCI新兴国家指数和黄金这5种普通日本百姓都想得到也买得到的品种上各投入20%的资产,那么到他20年后退休时,他就能拥有3550万日元,收益率355%。这就是分散投资对风险的分散和对收益的平衡!
打江山时一定有赌的成分,可以把身家都压在一种资产上,因为你需要改变命运,但等富了以后就不能再老去赌,而是要守江山。
投资上的小失误并不可怕,怕的是决定命运的大失误。所以分散投资不是替你改变命运的,而是替你守江山的!
像装修房子一样配置资产
解决了要不要分散后,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分散,也就是如何进行资产配置。从对美国共同基金的长期研究结果看,投资收益主要由资产配置决定,其他因素【如个股选择、时机选择等】影响很小。
其实资产配置并不很玄妙,有点像装修房子,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要买空调吗?即大类资产配置。
如果买了套新房子,里面空空如也,你首先要想清楚给房子配上什么家具,空调、冰箱、沙发,还是橱柜?而理财,就是我需要配置什么资产,股票、黄金、基金、房地产,还是债券?
第二步,买中央空调吗?即选择具体资产种类。
等确定了家具品种,就需要确定家具式样了。比如确定要买空调后,就要考虑是买中央空调还是分体空调。而理财,就是等确定了要买房地产和基金后,还需要确定房地产是买住宅还是商铺,基金是买股票基金、平衡基金还是债券基金,每种大概配多少比例。
第三步,要买什么牌子的立式空调?即选择各类具体资产的供应商。
等你把家具式样选好了,就到了第三步,选品牌。比如确定买立式空调了,那到底是买“格力”还是“春兰”。好比是确定了要买股票基金,那具体买哪家基金公司的什么品种呢?或者说确定买3室2厅的商品房,但需要确定买哪家开发商的哪个楼盘。
第一步:大类资产配置
投资品的分类基本可以分成三类:
●金融投资 金融投资是最为普及的投资,从各大金融机构都可以获得,如债券、股票、基金、银行券商理财产品、信托等。
●房地产投资 房地产投资的种类也有很多,包括住宅、商铺、写字楼、厂房、土地甚至房地产信托等。
●另类投资 指各种比较冷门,大众不易参与,需要特殊知识和渠道才能进行的投资,包括收藏品、PE、红酒,黄金等。
装修房子时你会发现一方面家家户户装修内饰都有所不同,但另一方面所有的家在某些地方都是相同的,比如一定会有桌子、床……
所以人在决定大类资产配置时都要考虑两点:第一点是“钱分三类”,第二点是必须要有“桌子”和“床”。
“钱分三类”是指必须有三种不同作用的钱:
●日常消费资产。
●养老资产。
●投资增值资产。
日常消费资产是为子女日常教育、购物旅游、起居饮食等准备的闲置资金,需要随时能变现,一般以存款、货币市场基金或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等形式存放,数额够1~2年家庭花销额即可。
养老资产是主要成员在40岁以上的家庭必须考虑的,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退休生活水平估算个数目,在当前和今后收入中分别投入一定比例。一般需要配置在稳定资产中,长期收益率只要能战胜通胀就可以了。
第三部分才是投资增值资产,当日常消费和养老的钱都准备了之后,还要有部分资产用来投资。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投资心态差别这么大?一个原因就是有人拿“闲钱”投资,而有人拿“养老的钱”投资。一旦当市场下跌20%时,心态自然会完全不同。所以理财必须拿闲钱来理,才会有稳定心态和长期视野。
一个家中可以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但一定不能没有“桌子”和“床”,一个吃饭要用,一个睡觉要用。投资也是一样,很多种类可以不投,但房地产和股票的投资必须要有。
房地产可能是世上唯一有刚性使用价值的投资品,也是少数能抵御长期通胀的品种,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股票虽然被众人爱恨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股票是全球多数国家长期收益率最高的资产。20世纪英国股票年收益大概是10.2%,1900年投资1万英镑到2000年能成为1.69亿英镑,其他收益较高的股票市场包括瑞典8.2%,澳大利亚7.6%,美国6.9%,德国、日本也都在4%以上。当然投资股票不一定要直接买卖股票,还可以通过买基金来完成。如果你以长期资产配置的角度,而不是以赚取短期收益的角度来持有股票,你的心态和实际收益通常会好得多。
当确定了房地产和股票这两种主要资产的配置比例后,如果还有闲钱,就可以考虑投资黄金、收藏品等。
第二步:选择具体资产种类
这是个性色彩很浓的一个步骤,不同的投资品适合不同的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下面3个方面决定自己的资产配置具体品种。
1.投资期限
投资期限是首要指标,“你的钱能放多久”是决定资产配置的最主要因素。举股市的例子,从历史看,绝大多数股市只要长期投资都能赚钱。上海证券交易所在1990年年底设立,假设当时已有上证指数产品,从表4-1可以看出,从2008年起作10年期倒推,在1990年起至1998年的任一年年底买入指数并持有10年整,全部可以实现正收益,10年总收益最低的为58%,最高的超过1500%。同理再从2008年起作5年期倒推,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至2003年中的任一年年底买入指数并持有5年整,有85%的概率获得正收益,5年总收益最低-44.00%,最高335.15%,平均为104.81%。
中国内地股市如此诱人的收益为何很少有人享受到,还有很多人亏了大钱?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人投资股市的资金周期没有那么长,比如投了两年就想买房子了,或者孩子要结婚了……所以1年内需要用的钱,不应该投入股市。建议老年人减少股市投资也是同一个道理,因为其中我们经历过4次60%以上的巨幅下跌,年轻人有这个时间等得起,而老年人未必有时间等待。这就是为什么越老越要保守,越年轻可以越激进。
时间期限越长的资金,可以投入风险品种的比例就越高。时间期限越短的资金,越应该投入到安全品种中。
2.风险收益预期
投什么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忍受多大的亏损,也就是风险偏好程度。
现在很多金融机构给投资者提供风险测试问卷【网上可以搜索到】,简单测试一下,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是激进、进取还是保守。如表4-2,以金融资产为例,把投资期限和自己的类型结合起来,就能选择出最合适自己的投资方式。
3.投资知识
不是别人能赚钱的东西,自己买了就一定能赚钱,“买自己懂的东西”是重要原则,特别是进行另类投资时,比如收藏品、红酒,对相关知识的要求很高,如果不具备基本的入门知识,很可能会遭遇较大风险。即使是像股票这种大众投资品,也不是谁都可以去炒的。
所以投资品种的选择没有标准,一定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出决定。
第三步:选择各类资产的供应商
当选定产品种类后,选择投资品供应商就是下一个问题,有时“和谁玩”比“玩什么”更重要。这里包含两个选择,公司的选择和人的选择。对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比如银行理财产品、保险或公寓房等,选择供应商特别重要;对个性化强的产品,如基金、PE,选择具体的资产管理人就更重要。
买手机和买投资品的不同
买投资品和买商品的区别是,商品以实物形式存在,比如一部手机,你在决定购买前可以看外观是否时尚,试打电话听听声音,还可以试用一下里面的功能。但买投资品却完全不同,除了收藏品和房地产,绝大多数是以契约形式存在,只有一堆合同或说明书,看不见摸不着,更没有机会试用。所以选择金融投资品的基础是信用。
在英国念书时,我对英国不同银行有不同存款利率的现象印象很深。我们中国人习惯了所有银行的存款利率都是相同的,但英国的金融业非常成熟,不同银行存款利率差别很大。记得同类的存款品种,汇丰银行只给不到2%的利息,而另一家叫哈里法克斯的银行,竟能给到近5%的利息。原因很简单,汇丰银行网点众多,经营稳健,实力雄厚;而哈里法克斯银行无论在实力、历史、网点数量上都逊色很多。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信誉高的银行,利息虽低,但破产风险小,存款安全;而小银行,虽然利息高,但是风险也大,比如2008年被国有化的英国北岩银行,曾让存款人吃足排队提款的担心之苦。所以很多英国人,尤其是富裕阶层,宁愿少拿些利息,也要选择汇丰或巴克莱等实力雄厚的传统银行。
选择金融机构的参考因素
1.品牌历史
金融机构最值钱的就是自己的“招牌”。由于选择金融机构不能像买手机那样试用,所以信誉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投资理财的最后结果和购买前宣传是否有差距,就是这家机构的信用在起作用。一家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金融机构,虽然不能担保一定不出问题,但还是能证明其有优秀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