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杨诗杨词
9516000000201

第201章 第九:兵家(4)

第九:兵家(4)

势为我用,大事以成。陈桥兵变[31],控制大局。以小换大,胜多败少。如何运用,兵家应透。举同拔异,事半功倍。此等常理,是人皆知。面对强敌,弱者唯盟。策人一叛,分化其势。威逼利诱,迫人就范。美伊之战[32],不乏其理。擒贼擒王,战之以胜。西安事变[33],一致抗日。

以舟渡水,以斧伐木。以利制弊,敌人必败。力量悬殊,借力为力。静观其变,待后兵发[34]。遭遇强敌,转移目标。美俄争霸,巧用中国[35]。用人之亡,计出缓兵[36]。战人不胜,调虎离山[37]。舍小顾大,丢卒保车[38]。避之上计,远走他乡。巧用中立,美国称霸[39]。无计之时,亡计为计。

注解:

[31]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只有七岁,致使政治不稳。而大将赵匡胤切一直图谋后周政权,但苦于军权未全部到手。恰逢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传辽国与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符太后命赵匡胤破敌,赵匡胤心生一计,说自己兵缺将少难以取胜,拒绝出征。符太后毫无主见,听信宰相范质委派赵匡胤掌管后周所有兵马。赵匡胤见时机成熟,一面统率大军赶往前线,一面在东京城散布谣传,说自己将做天子,朝中文武百官立即慌作一团。时赵匡胤引兵来到陈桥驿,他的弟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便授意亲信将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而那些臣子为了保存自己的荣华富贵,身家性命,也纷纷违心逼迫恭帝禅位于赵匡胤。赵匡胤通过控制大局,迫人就范这一计,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赵宋王朝。

[32]自9.11事件之后,西方将伊拉克等国列为邪恶国家,由心产生了杀机。但是传闻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出兵恐怕自己遭受重创。西方便想出了一条妙计,对这些国家实行经济、军事制裁,目的就是让他们放弃核武。同时还提出了只要你放弃核武,我不仅解除对你的经济制裁,还大力援助你的国家。伊拉克面对西方的军事威慑,和经济上的诱惑,立即软化,让西方进入他的核设施,让西方明白自己没核武器。西方见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立即发动军事攻击,少许摆平了伊拉克。无论是谁,面临敌人的威逼利诱,难免会措手不及,从而进入敌人的伏击圈。当然西方的这一计威逼利诱恰到好处,令伊拉克俯首听命。

[33]日本大举进攻中原,中国面临了亡国的处境。蒋介石不能从国家大义上出发,放弃内战。张学良、杨虎城便在西安发动军变,将蒋介石擒拿,迫使蒋介石联共抗日。

[34]司马贞在阴州起义,攻克沈州后,讨伐香州。香州太守廖华下令守城,其将西门丁问为什么不战?廖华答:“如今贼盛我衰,怎能去应战?只要我军能够沉住气,等敌师气衰撤退之时,在给予反击。一定会胜利。”果然不出廖华所料,义师久攻不下,军心受挫;决定撤军。廖华接着率香州大军杀出城来。司马贞大军阵形大乱,全线溃败。本故事选自《杨史》。

[35]俄罗斯遇到了美国的挑战,而自己又敌不过美国,怎么办呢?俄罗斯便暗暗向美国传递一个讯息,就是中国将挑战美国。美国接到这个讯息后,便将主要潜在对方锁定为中国,而不是俄罗斯。俄罗斯运用这一计,缓解了他的困境。

[36]1938年日本与国民党军战于台儿庄,面对日本的强大火力,国民党军完全处于劣势。国民党军经过周密策划,决定组织一些敢死队,让这些军人的死来换取台儿庄的最后胜利。一场场的决战,敢死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敢死队的牺牲,为国民党赢取了宝贵时间,正是这些时间为国民党反败为胜,守住了台儿庄。

[37]明朝末期,居于关外的清兵,大举进攻宁远。明将袁崇焕几度击溃清兵,将清兵拒于关外。清兵一时无法入关,皇太极便想了一条妙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故意让两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说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此太监回去向明思宗禀告,明思宗果然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下令处死袁崇焕。袁崇焕死后,清兵一路上过关斩将,顺利入关。

[38]1974年1月15日,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派驱逐舰‘李常杰’16号侵入西沙的永乐群岛海域,对在甘泉岛附近从事捕鱼的中国402、407号渔轮挑衅,无理要求渔轮离开甘泉岛海域,并炮击甘泉岛。17-18日,南越又增派驱逐舰‘陈庆瑜’4号、‘陈平重’5号、及炮舰‘怒涛’10号侵入永乐海域,强占金银、甘泉两岛。中国海军扫雷舰389、396号将南越海军10、16号舰拦阻于广金岛西北海面,猎潜艇271、274号进至琛航岛东南海域,与南越4、5号舰发生海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南越护航炮舰10号被击溃,动弹不得。恰在此时,南越又听到美国人给他们提供的情报说,中国有大量的舰队和导弹驱逐舰正在增援,其他三舰为保存实力抛弃10号舰,仓皇逃离。

[39]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期先保持中立,但就是他的中立期间,他的经济、政治、军情很快跃居世界第一。

译文:

当时势为我所用,那么大事便成功了。赵匡胤之所以在陈桥兵变一举成功,无疑就是控制了大局。以小来换大,那真是胜多败少。但如何去运用,兵家应当透晓。以举同拔异来扩大自己的势力,事半功倍。这些兵家的常理,是人都应该知晓。面对强大的敌人,做为弱者必须结盟,来共同对付敌人。或者运用计谋让敌人内部的人叛变,去分化他的势力。对敌人做到威逼利诱,可以迫使敌人就范。美伊之战,美国就是用威逼利诱,让伊拉克放弃了核武。擒贼先擒王,这样战事就胜利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控制了蒋介石,才迫使中国一致抗日。

以舟来渡水,以斧来伐木。以利来制敌人的弊,敌人必败。如果自己与对手力量悬殊,那便要借助外部的力量。用静观其变,待敌人露出破绽时在给予出击。当遇上强大的敌人,可转移目标。美俄争霸时,俄罗斯就将美国的目标转移给了中国,让自己得以发展。用自己的人去送死,无疑也是缓兵之计。如果胜不了敌人,就设法将他调走。决战时必须懂得舍小顾大,必要时丢卒保车。逃避的最好办法,就是走为上计。而美国在一战中巧用中立,奠定了他的霸主地位。在面对强敌无计可施的时候,以死也是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