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杨诗杨词
9516000000184

第184章 第六:人生(1)

第六:人生(1)

情不识情,焉称情人?智不识智,焉以论智?天下第一,领悟为上。若不能识,人生是何。人生在世,必有追求。名利情义,一时快乐。诸葛称智,含恨而终。陆游爱国,九洲不同。顺治求成,不如平常。刘备复汉,终不可有。善待自己,净化尘埃。蜀山老仙[1],养愁居上。

走千里路,归时一室。为百家事,终只有一。秦皇汉武,痴迷长生。妄想之举,多生变数。认识之要,自己为先。刘禅亡国,乐不思蜀。大顺政权,不能长久。忠王变节[2],身败名裂。孔子之言,万世师表。人主一言,万人称是。不是名人,休作名言。褴褛小子,所言不真。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以身上位,天下如何。黄王兴兵,本为百姓。而成大事,只思己身。不在其位,不知其苦。不谋其事,不知其难。彰地富人[3],贵在领悟。胯下之辱,并非忍辱。漂母施舍,韩信报恩。刘邦拜相,淮阴思反[4]。一两则恩,千金则仇[5]。世人须知,其中道理。

注解:

[1]蜀山有位老神仙,道:“天下第一,养愁居上。”后人追忆老仙的养愁之术,纷纷去蜀山请教老仙;但是无论世人去蜀山多少次,都不能见到老仙,也没有学到老仙的养愁之术。天下人永远看不透世事,所以成功的人欢喜失败的人悲伤;而成功的人还求更上层楼,但是至高无上便是死;世人均不明白这个道理,痴心追逐在这种虚拟的快乐中,到最后依然是不了之事,只留下愁世。本故事选自《杨史》。

[2]李秀成在太平天国兵败后被俘,为了保命,便跪求清廷饶命,结果清廷还是杀了他,而李秀成因此身败名裂。

[3]东都有一个富人,喜欢穿着清贫服饰,有一天他来到彰地。彰地的纨绔子弟便戏弄这富人,伸出一只腿,故意将这富人拌倒在地。富人没有什么表情,从地上爬了起来,继续向前走去。纨绔子弟道:“这个人如此没有气魄,所以会清贫。”过了几天,富人的朋友做生日,富人为表尊敬,便换上了华装,再一次来到彰地。彰地的纨绔子弟还是用腿将富人拌倒在地,富人还是什么也没说,爬起来继续向前而去。纨绔子弟叹道:“这个人如此有度量,所以会富有。”本就是同一个人,本就是同一个地方;只因他的衣着不一样,就会生两种答案。本故事选自《杨史》。

[4]韩信危难时,漂母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韩信吃,韩信跪在地上说:“我必定会重报您的大恩。”后来刘邦成帝业后,对韩信封候拜相,但韩信切想反了刘邦。

[5]一两则恩,千金则仇:在人危难之时赠人一两,就是救苦救难,则被人视为恩人;在人荣耀中赠人千金,就是巴结、奉承,则被人视为仇人。

译文:

求情的人不识什么是情,怎么可称为情人?聪慧的人不识什么是智,又以什么来论智慧?天下第一,就是领悟为上。如果不能认识,那人生究竟是什么。人生在世,必定会有追求。而追求名利、情义,其实都只是图一时的快乐。诸葛亮号称智者,但也含恨而终。陆游有一片爱国之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国家分裂。顺治帝本有一颗求成之心,但经过之后才知人生不如平常。刘备一心想恢复汉室,可直到最后也不能实现目标。人生在世要学会善待自己,净化人世间的尘埃。蜀山有一个老神仙说‘人生第一,养愁居上’,豢养人生的所有忧愁,实现一个无忧无虑的人生。

人生的路无论你有多长,归去的时候还是只有一个家。人生的目标无论你有多少,最后只能实现一个。秦始皇与汉武帝,痴迷长生不老。人生那些妄想的举措,只会多生变数。认识人生之要,首先是认识自己。蜀后主刘禅亡国后,竟然开心的不思念蜀国。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竟然会不能长久。忠王李秀成兵败后,向清廷投降,结果投降不成,反落得身败名裂。孔子的一句话,便称为万世师表。人主的一句话,便有万人响应。如果你不是名人,自己的言论无论是对是错都不是名言。一个衣衫破烂的流浪小子,无论说得是什么都不会是对。

人的立场不同,观点也会不同。你认为主子不懂治理天下,但如果让你成为万万人之上的人主,你所治理的天下又会怎么样。例如黄巢起义时说:‘黄王兴兵,本为百姓’,而当黄巢成就大事之后,只想着己身。自己没在某个职位上,就不知担任其职的苦。自己不去追求的某件事,就不知成就其事的困难。彰地富人的故事,说明人生的可贵就是领悟。于是说韩信的胯下之辱,其实并不是什么忍辱负重。韩信危难时,漂母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韩信吃,韩信跪在地上说:“我必定会重报您的大恩。”后来刘邦成帝业后,对韩信封候拜相,但韩信切想反了刘邦。在人危难之时赠人一两,就是救苦救难,则被人视为恩人;在人荣耀中赠人千金,就是巴结、奉承,则被人视为仇人。世人必须知道,这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