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津门女排魂
9471100000037

第37章 成就七冠王(4)

最后一场比赛,刚打到第二局,杨娅男膝盖的游离碎骨又卡住了。那天泰达医院的韩慧主任也去看球,正好坐在天津女排背后的区域,杨娅男跛着单腿走到队医王学义跟前说着情况,王学义回头对韩慧比划,又卡住了。韩慧注视着王学义给杨娅男按摩处理,将游离碎骨从卡位解锁后,杨娅男又回到场上。看到这一幕,韩慧想起了2009年杨娅男谢绝彻底治疗方案的往事,他的心头发酸,眼睛湿润了,而不知内情的观众,怎么知道运动员是怎样带病作战呢?

能够参加全国女排联赛的总决赛,让杨娅男觉得“赚”了。本来她梦想的是参加全运会决赛,赛后功成身退,现在阴差阳错,又参加了全国联赛的决赛,国内排坛的两项最高赛事自己都有缘参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达到了自己要求的最好,难道不该自得其乐吗?而今,轻易不夸队员的主教练说自己是“好样的”,自己的排球人生值了!

其实,王宝泉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已经表扬一次杨娅男了。当时,在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欢呼声中,王宝泉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说:“今天全市球迷的支持和鼓舞让我感动,场上的队员在伤病下坚持比赛的精神让我感动,天津队从来没有遭遇过这么大的伤病。特别是,杨娅男已经做了三次手术,她能打出今天的水平很不容易!”

杨娅男说过,在天津女排这么多年,培养的精神和意志在心里扎了根,别看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公主,但到了场上每个人都有一股韧劲。我们跟同龄人有不一样的地方,包括做人,特别是吃苦,吃苦吃多了,没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我们拿到冠军的时候特别幸福,那种幸福是没有吃过苦的人体会不到的,能进天津女排真是幸运!

2010年4月22日上午,距离全国女排大奖赛开赛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正在准备训练的杨娅男膝伤复发,居然摸到了游离的碎骨,当即被队里紧急送进泰达医院。此前,主力副攻霍晶接受了踝关节手术,正在恢复当中。也许是考虑到霍晶刚刚做了手术,杨娅男又一次从大局出发,希望随队打完大奖赛再去治疗,然而突然变化的情况再不容她拖延。4月27日下午,韩慧主任操刀,清理了杨娅男双膝髌骨和股骨关节面,从中取出20多块游离碎骨。

也许这些游离碎骨是自己排球人生的见证物,杨娅男暂时收存着它们,让每一个看到这些碎骨的人,心里都不免荡起一阵涟漪,它太让人心疼了。人们无法想象,带着这些碎骨的杨娅男,这些年是怎样在球场上忍受过来的?天津市体育局副局长黄维勉说过,天津女排的姑娘们本来都是血肉之躯,却一次次突破生理的极限,因为她们有钢铁般的意志,而王宝泉则把自己的感受凝练为“闺女好样的!”

4.传递激情

排球是瞬间的运动,但有些瞬间却能化为永恒。

天津女排留给人们这样的瞬间太多了,这里,让我们回忆3月21日决赛中那个技惊四座的瞬间,请注意李娟——

第四局开局,天津队2:0领先,李娟发球。

上海队接发球后迅即组织四号位强攻,李娟在后排防起。

球垫到网口,上海队三号位“探头球”扣下来,又被李娟单手垫过网。

上海队二号位再打“探头球”,再被李娟防起来。

陈丽怡垫起,魏秋月把球传到中场,李娟后排跳起重扣,命中。

这一分球,三个来回,速度很快,令人目不暇接。上海队三个位置轮番重扣,都被李娟一个人防起,最后由魏秋月巧妙调度,李娟心领神会,以凌厉的后攻给对手致命一击。3:0,天津队继续领先。

真是典型的天津队风格!

天津队严密防守、流畅配合、攻守平衡、防守反击的技战术体系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犹如行云流水,堪称经典瞬间。

创造这一经典瞬间的功臣,毋庸置疑是天津女排的老将李娟。

说起李娟在本赛季的经历,可谓一波三起,坎坷多难。赛季之初,李娟患肺炎休战,杨娅男也因伤无法比赛,天津队不得不启用陈丽怡、李莹、孙铭健等年轻选手。前五轮,李娟、杨娅男缺席,年轻队员发挥欠稳定,天津队第四、第五轮客场连续不敌浙江、八一,积分一度落居第四。

困难之际,王宝泉召唤李娟、杨娅男重披战袍,天津队整体状态越来越好,排名自第十一轮跃居榜首,积分领先其他队也呈现拉大趋势。到第十三轮,由于李娟的领军压阵,全队士气高涨,3比0将浙江队力擒马下,而在半决赛首回合较量中,以相同比分痛击八一队,是役李娟进攻拿下10分,成功率达到58%,另外拦网和发球各有一分入账,总得分12分,与殷娜并列全场得分之冠,媒体记者赞誉李娟为“天津一宝”、“定海神针”。

半决赛次回合较量中,天津队遭到八一队的有力抵抗。八一队凭借范琳琳、白云的强攻,开局形势占优,连续拿下两局。在第三局、第四局比赛中,强攻的优势转到天津队,李娟、陈丽怡轮番发威,霍晶的快攻也频频得手,使天津队将大比分追至2平。决胜局比赛,天津队李娟的强攻和霍晶的快攻再给对手施压,并利用出色的发球把握了主动权,从而以3比2力擒对手闯入决赛。

然而,在总决赛中的前两场比赛中李娟再次陷入低迷状态。首场较量中,天津队首局比赛一路领先,但在最后时刻李娟的强攻连续受挫,使天津队强攻实力大打折扣,让上海队得以翻盘,以至影响到后两局比赛,天津队客场惨败而归。总决赛第二场比赛天津队回到主场作战,李娟的表现仍无明显起色,大部分时间表现平平,反倒是后来顶替她出战的新秀李莹表现不俗,让全队的强攻效率大幅度提升,陈丽怡和李莹的联袂发威确保了天津队将大比分扳平。

其实,观众此时有所不知,总决赛第二场李娟患了肠胃炎,上吐下泻,一天没有吃东西,身上没力气,跳起来身体发飘。赛前李娟跟王宝泉说,我生病挺严重,一天没吃东西。王宝泉说,这场决赛很关键,年轻队员没经验,我们信任你,让你首发先去冲,实在顶不住,身体不行了,就换李莹再去冲,最后一定拿下这场球。李娟说,行。她觉得主教练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体现了天津队一贯的团队精神,不仅主力拼,替补也一样,自己身体状态再不好也要坚持。

可是,毕竟疾病缠身,李娟纵然再有决心,总决赛第二场也没能如愿发挥。经过一天的休息和调整,李娟状态回升,在总决赛第三场较量中终于爆发。

虽然首局开局阶段李娟依然7遇对手的防范,强攻一度受挫,但她很快调整了状态,强攻效率明显改善。第二局天津队在第一次技术暂停后能够迅速将比分拉开,李娟稳定的强攻功不可没。第三局也是李娟的强攻连续得分,帮助天津队将领先优势扩大到12:7。第四局李娟的打吊防结合屡有斩获,帮助天津队迅速将比分拉开。最后时刻更是她推攻得手,让天津队领先获得赛点。此役李娟斩获18分,成为除陈丽怡之外天津队得分最多的选手,天津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李娟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赛后,李娟谈起那个经典瞬间时说,用常规的观点来看,有的球救不起来了.但我们就是救起来了,这就是因为把平时训练的东西都拿出来了,甚至超越了训练的水平,因为平时的积累已经达到那个水平,而平常训练不可能有这种激情,就是在那个夺冠的决赛赛场,有观众那种气氛,有队员那种斗志,有裁判和赛场的环境,造就你激情迸发,甚至超越训练的水平。

好一个激情迸发!

如果说,老而弥坚的李娟用激情造就了自己克服困难,状态回升,那么,殷娜、魏秋月、霍晶、王茜等年轻的老队员,也是在用激情延续自己的运动生命,愈加成熟,再创辉煌。

这四位年轻的老队员位置不同,性格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出自奥运冠军、全国冠军的摇篮——天津市体校。在她们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进入王宝泉选才的视线,较早地出道,开始了排球职业生涯。本赛季联赛之初,因为李珊、李娟、杨娅男没有参赛,殷娜、魏秋月、霍晶、王茜都成了球队的中流砥柱,长江后浪推前浪,天降大任于斯人。

第十一届全运会后,主攻出身的殷娜改打接应二传。有人说:“接应二传改主攻容易,主攻改接应二传难。”殷娜信这句话,她确实更喜欢自己的老位置。但是,天津女排队内有个好传统,一切服从队里的需要,一切为了队里好。面临场上位置的再度变化,殷娜选择了积极地去适应,而且适应出了成果。在总决赛第二场比赛中,殷娜不显山不露水地得到12分,其中进攻9分,拦网3分,她的进攻得分在队中仅次于发挥出色的主攻陈丽怡,与李莹并列排在第二位。

殷娜在天津队也是让王宝泉比较放心的队员。她状态平稳,曾经自我调侃:“我是在场上打球很一般的那种人,不会很好,但也不会很坏。在场上不会出现什么失误,关键时候也有可能超水平发挥,所以这个方面教练对我很放心。”总决赛第二场时,她在接一传时与王茜撞在一起,左手虎口马上肿了起来,大拇指一用力就会非常疼。第三场比赛中,殷娜左手手掌用绷带绑了个结实,在拦网、接球时不可能不难受,但她的发挥一点儿不受影响,又一次让主教练放了心。

魏秋月在国家队和联赛的摔打中,变得更加老练成熟。在好几场比赛中,天津队之所以打得顺风顺水,与二传魏秋月在开局时迅速带动队友进入状态不无关系。总决赛第三场首局在一传高质量带动下,魏秋月果断利用杨娅男和霍晶的快攻威力打开局面,在大比分领先下大胆使用各项战术,令对手的拦防陷入被动。她在发球一环除了屡次破掉对手一传外,还赢得两次直接得分。

当王宝泉在第二局倒了轮次,让进攻受阻的李娟避开上海队的高拦网时,魏秋月领会主教练意图,尽量组织陈丽怡的后排进攻和殷娜的二号位进攻,分散对手的拦网注意力。她还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坚持打快,力争通过速度突破上海队的高拦网。当天津队比分领先时,魏秋月又给杨娅男制造得分机会,让杨娅男的背错位和背错时间差成功地砸在对方的场地内,帮助杨娅男的状态得以回升。此外魏秋月的拦网和二次吊球都有不错的表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霍晶在国内女排强队的副攻手中不占身高优势,身体也不是很强壮,但她头脑清楚、身体灵活、脚步移动迅速,在“小鬼当家”的环境中迅速崛起。当国内女排的副攻手普遍存在技术单调的弊端时,霍晶的进攻手段全面就显出优势,她快攻节奏好,下手果断有力,扣球成功率高。在上个赛季总决赛的第二场中,霍晶曾以独砍24分的表现名冠全场,成为天津女排扭转劣势、赢得胜利的头号功臣。而今霍晶更显成熟,她忽而前快,忽而背快,成为天津队的重要得分点,总决赛第三场天津队的最后一分,就是霍晶的背快球拿下的。

在霍晶成长的过程中,王宝泉不时给她灌输背水一战的理念,指点她涵养舍我其谁的霸气:“在老队员年龄大、伤病严重的情况下,你作为主力位置、年轻队员,不管怎么说,要在上面表现好,让老队员放心才可以。你在上面一定要顶住,不要想我打不好的话,底下还有老队员上来换我,心里一定不能有这种想法,要积极地表现自己,相信我一定能打好,即便在打得不好或者有起伏的时候,也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如今,当霍晶也被列入“老将”的行列时,她用激情提升自己,成为让对手惧怕的悍将。

2006—2007赛季,当天津队主力自由人张娜接受颈椎手术时,17岁的王茜临危受命,独自挑起自由人的重担,她不但接替了张娜的位置,甚至也传承了张娜的风格,在赛场上总是激情四溢。每当天津队得分或发挥出色时,球迷们总能听到一声分贝较高的喊叫,那通常都是来自王茜的。慢慢地,这甚至成了球迷们记住王茜的标志性特征。一个赛季的摔打过去之后,当全国女排联赛战火重燃之时,王茜已经成为一名技术出色的自由人。

然而,再出色的驭手也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总决赛第一场比赛中,王茜一传失误稍多,曾经背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赛后王宝泉也承认天津队那场比赛输在一传上。针对这一问题,天津队加强了一传训练,王茜的妈妈也通过电话及时帮女儿卸下心理包袱。到总决赛第二场时,天津队的一传虽然仍有起伏,但比上一场明显改善,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没有出现失误,确保了全队的稳定发挥,王茜连续两次神奇的飞身救球更给球迷留下深刻的记忆。

从2003年在全国女排联赛中首次夺冠以来,天津女排在收获冠军的同时,更收获了人才,从蜚声排坛的丁红莹、杨洁、李珊、张娜、张萍、李娟、王莉、于静、张子茜,到后来崛起的杨娅男、霍晶、殷娜、魏秋月、王茜,天津女排的人才长流水不断线。2009—2010赛季,天津女排又收获了以陈丽怡为代表的新一茬人才,她们成功地接过了冠军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