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津门女排魂
9471100000019

第19章 小丫初长成(4)

1999年,天津女排向国家队输送了二十多年来的第一位天津籍选手李珊。2001年,天津女排再向国家队输送选手张娜。2002年2月,天津女排张萍、李娟进入国家队的大名单。2003年,在参加第九届世界杯女排赛的中国女排队员中,有李珊、张娜、张萍三名天津选手,她们接着入选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中国女排。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女排队伍中,仍有三名天津选手,她们是张娜、李娟、魏秋月。

这些选手秉承着主教练王宝泉传授给她们的理念,运用她们在天津女排练就的顽强作风和过硬功夫,当国家利益需要她们搏杀时,她们义无反顾地冲锋,精彩绝伦地奋斗,为中国女排续写新世纪的华章。

中国女排新一轮选帅和组队,应该从2000年说起。

悉尼奥运会以后,中国女排面临着新一个奥运周期的选帅和组队问题。经过半年多的酝酿,通过民主推荐、征求意见、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三个步骤,2001年2月2日排管中心在北京举行新闻通气会,宣布中国女排主教练由陈忠和担任,他的任期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目标是中国女排跻身世界第一集团,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一枚奖牌。

与主教练名单同时公布的,还有由排管中心主任徐利挂帅的中国女排队委会,陈忠和是队委会中的教练组组长。

2月底,中国女排名单公布,领队是李全强,主教练陈忠和,教练郑宗源、赖亚文、王宝泉,队员是吴咏梅、赵蕊蕊、宋妮娜、陈静、李珊、周苏红、张娜、杨昊、刘亚男、张静、冯坤、白云、林汉英、李艳、温媛、张越红。大名单上还有上官一琳、诸韵颖、邱爱华。

2001年9月,第十一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在泰国举行,新的中国女排首次正式参加国际比赛,以全胜的战绩保住亚洲冠军的荣誉。

接着,中国女排参加了由国际排联组织的世界大冠军杯赛,分别战胜俄罗斯、美国、巴西、日本和韩国队,荣获冠军,在国际排坛崭露头角。

根据中国女排的这个成绩,国际排联的官员称,中国女排已经夺回了阔别十五年的世界冠军,理由是世界大冠军杯赛是由国际排联举办的四大赛事之一。

陈忠和对此十分冷静,他认为中国女排短时间是有进步,但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因为国际排坛正处在大动荡之年,各队都在不断地调试阵容和调配人员,大冠军杯的含金量也有限,不可盲目乐观。

2002年8月30日开始在德国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女排锦标赛是一项重要赛事,中国女排赛前普遍被行家看好,但由于选择对手而“让球”引起争议,最后仅获得第4名。经过这次事件,中国女排记取教训,奋发图强,不久夺得亚运会女排冠军。

2003年中国女排队伍再做调整,参加集训的主攻手为杨昊、张静、楚金玲、王丽娜,副攻手是赵蕊蕊、刘亚男、陈静、张萍,接应是周苏红、李珊,自由人是张娜。春夏之交,这支队伍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女排大奖赛,又以不败的战绩夺冠。

2003年11月1日至15日,第九届世界杯女排赛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连续战胜了巴西、古巴、多米尼加、土耳其、波兰、韩国、阿根廷、埃及、美国、意大利和日本队等十一个对手,捧起久违十七年的世界冠军奖杯。天津姑娘张娜在对阵阿根廷和意大利的比赛中,两次获得本场最佳运动员奖。有人形容,中国女排这次是“风卷残云般连战皆捷”,她们重新焕发的老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2004年8月14日至28日举行的雅典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国女排过关斩将,一举夺冠,时隔二十年再次登上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赛场奏响,五星红旗在赛场升起。

按照赛制,参加雅典奥运会女排赛的12支队伍先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循环赛,获得两个小组前四名的8支队伍进入交叉赛,4支胜队进行半决赛、决赛,4支负队并列第5名。中国队在小组赛中3比l胜美国队,3比0胜多米尼加队,2比3负古巴队,3比0胜德国队,3比0胜俄罗斯队,排名第一。在交叉赛中3比0胜日本队,在半决赛中3比2胜古巴队,在决赛中3比2胜俄罗斯队。

中国队在决赛中战胜俄罗斯队,被称为是中国奥运史乃至体育史上分量最重的一次大逆转。中国姑娘在0比2落后于俄罗斯队后,毫不气馁,顽强拼搏,连扳三局,反败为胜。回想这场扣人心弦的比赛,中国女排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如虹气势,至今让人激动不已。而天津姑娘张萍、张娜的上佳表现,为中国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张萍获得最佳扣球奖,张娜获得最佳一传奖。

张萍的脱颖而出,是本届奥运会中国女排的一大亮点。2004年3月26日上午,在一场分组对抗赛中,副攻手赵蕊蕊起跳拦网,落地时左腿骨折。这意外的不幸给全队蒙上阴影,让许多媒体和专业人士都质疑:少了赵蕊蕊的中国女排,能在雅典奥运会上走多远?陈忠和与教练班子及时调整策略,让年轻队员张萍顶替赵蕊蕊的位置,变围绕赵蕊蕊高点快攻为多点进攻。

在此后的训练中,陈忠和要求队员一进赛场,就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全力以赴。队长冯坤处处以身作则,为其他队员树立了榜样。老队员王丽娜严于律己,为年轻队员作出表率。杨昊、周苏红、刘亚男、张娜等主力队员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而被赋予重任的张萍,则根据教练组的要求,立即进入角色,苦练基本功和与队友的战术配合。

雅典奥运会前,赵蕊蕊伤愈复出,陈忠和的心情刚刚恢复平稳,在第一场与劲旅美国队的较量中,赵蕊蕊上场仅两分钟就再次受伤下场。这时,许多观众都为中国队捏了一把汗,但他们不知道,中国队早有应对复杂局面的预案,全队靠团队精神,受挫时互不埋怨,顺利时互相鼓励,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气势,一鼓作气以3比l战胜美国队,取得奥运会的首场胜利。按赛前部署上场的张萍,勇于发挥自己的水平,本场独得16分。

当中国姑娘终于打进决赛、奥运金牌在向她们招手的时候,全队上下同欲,誓与俄罗斯队一拼。可巧在这之前,心直口快的天津姑娘张娜和浙江姑娘周苏红因为一件小事闹了点小别扭,两个人谁也不理谁了。到了决赛当天,大战在即,还有什么比祖国的荣誉更重要?她俩默契地互相写了张纸条给对方。周苏红写道:“娜子,有什么问题等我们奥运会结束后回去再争论吧,现在是比赛期间,我们一起把比赛打好。”而张娜给她写的,和她写的几乎一样。看了纸条,她俩马上和好了,并都为自己在比赛期间出现这样的问题感到惭愧。

决赛打响,面对来势汹汹的俄罗斯队,中国队前两局关键球没拿下,分别以28:30、25:27两分惜败。而俄罗斯队对于冠军的渴望并不亚于中国,此前在半决赛上,她们刚刚神奇地在巴西队手握四个赛点的情况下战胜对手,凭借不可思议的大逆转挺进决赛。如今,在先赢两局后,俄罗斯队的气势和信心都迸发出来了。但是,中国姑娘们比她们更有激情,也更团结,场上队员团结得像一个人,每球必争,连扳三局。特别是在第四局末尾,俄罗斯队以23:21领先,似乎大局已定,中国队依然不放弃,一口气拿下4分,赢得了决胜局的机会。

在决胜局中,中国队气势如虹,当双方都面临体力消耗的情况,依靠整体实力的中国队,显然比依靠个人强攻能力的俄罗斯队更胜一筹。有人说,“中国队像一个握紧的拳头,击碎了俄罗斯队夺冠的梦想。”历史将记住这个时刻:2004年8月29日凌晨3时30分,随着老将张越红的一记重扣,中国女排以15:12拿下决胜局,重新夺回了阔别二十年的奥运会女排金牌。

在这场历史性的比赛中,来自天津的三位选手功不可没。天津姑娘张萍堪当重任,敢打敢冲,一人独得25分,相当于一个人拿下一局。天津姑娘张娜固守阵地,左扑右挡,不断通过优质的一传,为二传手冯坤提供战机。冯坤凭借清醒、机智、准确地调度,不断为主攻手和副攻手输送进攻的炮弹。天津姑娘李珊则在中国队遇到困难时,像个“救火队员”一样,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富有特点的技术,登场能战,战之能胜,不论在哪个位置上都能发挥作用。

然而,在国家队的日子里,天津姑娘经历的并不都是开心和愉悦,她们也有郁闷甚至伤感的时刻。那是在张萍初到国家队的一段时间,比起李珊、张娜两位师姐,张萍2002年才选人国家队,而在那段时间,张萍一直是参加集训,一到国家队出征比赛时就让她回天津,当国家队归来接着集训时,再召张萍过来。这样的事情反复过几次。

最早进入国家队的李珊对这类现象最有感触,以她的经历,她觉得在国家队会给每个队员机会,比如说四国赛这一站谁上,下一站就换个人,教练总是想让队员们得到锻炼。而当时张萍从来没得到过这样的机会,队里从来没带张萍出去比赛过。张萍比李珊、张娜年岁小,那时比较单纯,可能总是认为下一次就会轮到自己去比赛,就总是抱着某种希望。

有一次,又要外出比赛,全队开会,宣布参赛队员名单,又没有张萍。那一刻,李珊、张娜不约而同地瞥了张萍一眼,只见张萍脸上露出一丝落寞。散会后,李珊回到房间,越想越觉得心里郁闷,随手拨了张娜房间的电话,两个人仿佛是心有灵犀,蹦出的第一句话都是:“哎,又没有大萍!”

李珊说:“咱是队员,不好说嘛,可我感觉总是这样,会给大萍打击,时间长了,容易让大萍失去信心,一蹶不振,好像连参赛都不够格儿。”

“珊儿,”这是姐妹儿之间多年的称呼,张娜说:“咱俩想到一块儿了,教练可能也跟她说,大萍下次努力,可是老是这么反复,搁谁也受不了。”

李珊说:“别看大萍平时好像大大咧咧的,其实她内心很敏感。”

张娜说:“可不是么,咱一块儿从天津来,大萍这样,咱也别扭。”

说着,这边李珊开始哽咽,那边张娜也出了哭腔。

李珊说:“咱也给大萍帮不上忙,我心里憋得难受。”

张娜说:“珊儿,别难受,要不咱安慰安慰大萍?”

李珊说:“好吧,不过,咱得绕着圈儿安慰,大萍挺敏感。”

张娜说:“那好,咱俩分着安慰她,就分散了她的注意力。”

小姐俩儿放下电话,一个当天晚上,一个次日早晨,总之是在张萍回天津女排之前,分别执行了安慰的使命,给困难中的张萍送去自信。这次安慰的作用有多大,谁也没法评估,但后来的事实是,张萍不放弃,教练不抛弃,才有了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辉煌。

当中国女排登上奥运会冠军领奖台的时候,媒体记者为三位天津姑娘拍照了一张手持金牌、头戴橄榄枝、笑得合不拢嘴的合影照片。这是一个历史性镜头,它诠释的不仅是运动员个人的荣誉,还有天津女排团队对于国家的贡献,更有天津姑娘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5.泪别排球

年岁稍长的天津球迷,都熟悉天津女排老队员吕超这个名字,尤其记得吕超创造的经典瞬间,最难忘的大概就属2003年天津女排第一次夺冠的那次了。

天津女排与八一女排的鏖战打到第五局,天津队形势愈发严峻,计分屏幕上已经显示为9:13,八一队只要再得一分,就将拿到赛点,胜利在望。

关键时刻,八一队赵蕊蕊发球失误,10.13。

天津队张萍发球,对方垫球无攻,吕超强攻得分,11:13。

张萍再次发球,几个来回,吕超扣球得分,12:13。

张萍发球直接得分,13:13,天平终于摆平了!

接下去,八一队多次握有赛点,却都与胜利擦肩而过,天津队最终拿下决胜局,以3比2逆转战胜八一队,首次登上全国女排联赛的最高领奖台。

当天津队处在稍纵即溃的逆境之中时,是吕超拿下的金子般珍贵的两分,为天津队逆转作出关键性的贡献。现场的天津电视台体育评论员王喆赞扬吕超,称她在天津队打球十年,九年半拖着一条伤腿,今天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2004年,天津女排再夺全国联赛冠军,决赛中还能偶见吕超的身影。这年联赛过后,27岁的吕超退役了。从此,喜爱她的球迷可以在电视机里听到她参与解说的声音,也可以在T型台上看到她潇洒地行进猫步,却再也看不到她在排球场上的英姿。

吕超也来自天津的排球沃土塘沽,1989年进入天津市体校.1993年进入天津女排,是赵雪琪接队后撮起的主力阵容的六名队员之一。吕超和她同期的队友,都经历了赵雪琪执教时期魔鬼式的训练。最让她难忘的是在湖南郴州基地的训练。每天从早到晚一天四练,累得有人萌发逃离“集中营”的念头。然而,也是赵雪琪,让当时的女排姑娘们尝到了苦尽甜来的滋味。在国内,她们跨越式进步,攀到全国联赛第5名;在国外,她们拿到第一届东亚排球锦标赛女排冠军,初次体验到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的兴奋和自豪。

到了王宝泉、常良才执教天津女排的时期,年已24岁的吕超知道自己的运动生命所剩不多,有了抓紧时间的紧迫感,她按照教练的要求,尽自己所能,在训练场上努力练出水平,在比赛场上拼命赛出水平,进入运动生涯的鼎盛时期。一个是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预赛,一个是2002—2003赛季全国女排联赛,前者天津队小组第一,昂首出线,后者天津队杀出重围,首次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