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津门女排魂
9471100000010

第10章 拼搏创辉煌(2)

1961年5月7日,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王宝泉出生在天津市红桥区关下的一个工人家庭里。关下,位于天津子牙河和南运河交汇的三角地带,俗名三岔河口的附近,是天津城的发祥地域。由于三岔河口濒临漕运码头,居住在这一带胡同、平房里的许多劳动者就以装卸为职业,王宝泉的父亲是其中的一员。

从关下往北走不远,是天津工业的摇篮——三条石。三条石由它的石板路得名,水陆交通便利,早年是天津的商贸繁华之地,清朝咸丰年间这里就出现为船家、商客服务的打铁匠人,天津最早的铸铁手工作坊就在这里问世。1959年9月,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馆名的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关下胡同的贫民居住区和三条石的历史博物馆,是王宝泉最早接受人生教育的启蒙地。夏夜,大人们在胡同小院里摇扇纳凉,爱讲平民百姓的今古传奇,平时再淘气的孩子也对这些故事着迷。每日里,父母向他灌输的做人道理,与街坊邻里的打头碰面,还有多次参观三条石博物馆受到的熏陶,都在幼小的王宝泉心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民情结渗入他的骨子里和血液中,牢固地印上爱国、勤奋、刻苦、坚强、善良、敬业、进取等等人生的关键词。

王宝泉在红桥区关下小学读书期间,就是个体育尖子,篮球、田径,什么都练,性格非常好强。他的体育禀赋被担任他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张庚发现,张老师以女性的细腻和关心,引导王宝泉学习文化、体育锻炼两不误。小学即将毕业时,王宝泉没考上篮球班,却被排球教练看上,而那时他连排球是什么样都不知道。随后他去河西区南楼中学参加排球集训,一个月后让回家等信,陷入旷日持久的等待,在等待中他进入营门东中学念书。

1976年夏天,天津遭受唐山大地震的波及,老百姓住在防震棚里为如何安度地震难关而忧心。就在这时候,理解王宝泉体育情缘的张庚老师打听到一条求人帮助的门路,而体谅儿子参加训练迫切心情的父亲,一改平时人穷志不短的信念,用省吃俭用积攒的一小篮鸡蛋“送礼”,为王宝泉敲开了排球专业训练的大门。这件小事,改变了王宝泉的人生,成为他矢志报答天津父老乡亲的不竭动力,张庚老师也成了王宝泉敬重的“干妈”。

人生的宏愿,往往都是从细小的环节切入。王宝泉报答桑梓和事业的切入点,就是天津女排。多年的排球生涯,让他对排球这个白色精灵爱之甚切,以至他把排球当作了自己的生命。他更是个有心人。还是在辅助赵雪琪带队的时候,他就对如何带队有了关注和琢磨。在国家女排期间,从郎平、胡进、陈忠和三位主教练那里,他更得到管理上和技战术的真传,领悟到带队的真谛。看到天津女排成绩下滑,他暗暗为之着急,不无跃跃欲试的心理。所以,当有关领导同志与他谈起天津女排的话题时,他有思想准备,感到机会来了,痛快应承下来。

现在,保级难关已然度过,打造他心目中的天津女排,应该起步了。常良才是他志同道合的搭档,还有与他年龄相仿的陈友泉、胡剑钊,也都是乐为排球事业耕耘的好同志,就是这四条汉子组成了天津女排的教练组。

教练组的第一次碰头,是研究天津女排的执教思路。针对天津女排没有出众的球星、各个位置上没有一锤定音的突出选手、身高整体不突出、主攻力量不强等问题,王宝泉带领教练组进行客观分析、深入研究,不悲观,不焦躁,不迷茫,理出了“以稳固的防守,出色的防反,创造机会击破对手”的发展方向。

就是说,未来的天津女排要坚持“全面、快速、多变”的技术风格,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子。王宝泉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坚持全面,就把弱点降低到最低。强攻不如对手,我们就拼快攻;快攻不如对手,我们就拼网前;网前不如对手,我们就拼防守.防守不如对手,我们就拼意志品质。对手总有拼不过我们的时候。这时,我们胜利的机会就来了。”

当然,再好的发展方向也要由人来执行,运动员是教练员的依靠力量。做好运动员工作,理顺人心,是王宝泉和教练组的当务之急。

经过调查了解,这一天,王宝泉找到在女排队员中小有影响的吕超谈话。吕超以为新任主教练要“下放”自己,没等王宝泉说话,就没好气地说:“我知道你找我谈什么,你不让我当主力也无所谓,要下放我就下放好了,没事儿!”

王宝泉看了吕超一眼,嗔怪地说:“你想到哪儿去了,我不会上来就改朝换代。我找你谈的目的,是觉得你的条件不错,想让你好好练,好好把这个位置顶好,给自己争口气,千万别吊儿郎当的。”

新任主教练的话出乎吕超的意料,一时她竟不知再说什么。

王宝泉接着说:“队里正是用人的时候,我不但不会下放你,还要把你身上好的东西挖掘出来,我们一起把天津队搞上去。”

吕超有一段时间没听到这种话了,她不再持无所谓的态度,就说:“教练你放心,我肯定好好练,有嘛不合要求的,你给指出来!”

“这就对了,”王宝泉眉宇间舒展了,对吕超说:“你带个头,让大家都鼓起劲儿,天津女排这担子压在咱们肩膀上,搞好搞不好,大家都有份儿。”

没过两天,吕超遇到曾任天津女排随队记者、被女排姑娘亲热地尊称为“孟领”的市体育局办公室副主任孟宪东。孟宪东问她近来怎么样,吕超说:“我现在浑身是劲,特别想练,想把荒废的一段时间练回来。”

孟宪东说:“丫头,好好练,宝泉跟我说过,吕超是个有潜力的好孩子。”

吕超说:“真的啊?”

孟宪东说:“有那么多人在注视着天津女排,你们要对得起关心你们、帮助你们的人,更要对得起你们自己。丫头,争口气,一定要让女排出成绩!”

从那时起,吕超说到做到,又拿出赵雪琪执教那个时候的劲头,投入到训练当中。有一天她发烧了还在练习,被王宝泉发现了,就劝她:“不行就歇歇,别太过力了。”吕超说没事,说完接着练,因为她确实觉得自己的运动时间不多了,不能再让机会失去。

有人说,一个优秀的教练员,要能识才选才,更要善于育才,要让运动员确立正确的前进方向,更要有给运动员注入激情、点石成金的功力。其实,造就优秀的运动员并非需要怎样高谈阔论,抓住细节,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不就是培养运动员的最佳境界吗?

2001年是体育战线的“全运会年”,以往每年全国排球联赛一结束,国家队就要集中,王宝泉就该到国家队报到。那一年因为有第九届全运会;全运会排球预赛在联赛结束半个月以后就要打响,所以国家队没有集中,正好给王宝泉提供了留在天津队实践执教思路的机会。

教练组一商量,大家看法一致,联赛结束后立即把队伍拉到秦皇岛训练基地,在封闭训练中达到备战和调整队伍的目的。在此期间,天津女排“三从一大”的“魔鬼训练”雏形初现。当时凡是看过天津女排训练的人,都惊叹其要求之严、强度之大。一个防守动作不规范,一个救球出现失误,王宝泉都会要求队员重新练上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直到他满意为止。他的训练理念是,只有在训练场上练到家,才能应对比赛实战时的各种局面,训练的难度永远要超过比赛。

有人记下了那时天津女排一天普通的训练课:

上午三个小时,训练内容包括近两个小时的防守专项技术训练和一个小时的扣球训练。在前两个小时里,每名队员的翻滚次数都不会少于200次。

下午三个小时,进行分组对攻训练,强度相当于在没有暂停的情况下连续进行一场由七局球构成的激烈比赛。

唯其是“魔鬼训练”,教练与队员的摩擦时有发生,王宝泉看到有时队员达不到他的要求,暴脾气开始显露。训练场上,不时听到他冲着队员大声嚷:“你怎么回事?”“别给我偷懒!”“还想不想练?”而且,他训起队员一视同仁,没有一个幸免挨训的特殊队员,没有一个队员他不敢管。在他的训斥下,有的队员哭鼻子,有的队员嘟囔嘴,还有的队员皱着眉,可是大家没有一个停下来,照样坚持着,在滚爬摔打中间完成了每个训练科目。通过这种近乎残酷的训练,王宝泉给每个队员灌输的是高标准和责任感。

训练时间长、训练量大是不争的事实,更关键的是教练组对训练质量要求极高,所以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天津女排队员比其他队的队员要付出更多。老队员杨洁有一年多没有系统训练和上场比赛了,能力下降很多。但教练组决定,杨洁要作为主力在九运会预赛中出场。这次集训时,杨洁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练得特别努力,但还总是被王宝泉批评,她觉得特委屈,几乎每天都是一边哭一边练。王宝泉对她说:“我知道你很努力了,但要真正达到主力队员的标准,你得拿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才行!”

几天下来,队员们从挨训中体会到:任何体育项目训练中,队员跟教练都是矛盾的共同体。王指脾气大,有时他跟队员嚷几句,有时甚至骂队员,大家觉得都能理解。因为队员里五花八门的想法都有,教练肯定是要让大家听话,自觉刻苦训练,服从队里的最高利益和统一意志,这是保证训练质量的先决条件。当日后取得好成绩时,大家的体会更深:平时的苦头换来了比赛的甜头,比赛的甜头让大家自觉接受更大的苦头,形成良性循环。更有老队员说,王指的暴脾气训掉的是我们的惰性,就是因为有王指的暴脾气,我们才拿到这么多的好成绩。

封闭训练期间,谢德龙、黄维勉去看过一次天津女排训练,看到队伍的训练状态与先前大不一样了,绝对属于“魔鬼训练”。队员们见了谢德龙、黄维勉都“诉苦”:“每天训练完别说下楼,我们连下炕都下不了。”但是,“诉苦”归“诉苦”,“诉”完“苦”以后大家照练,谢德龙、黄维勉明显感到女排姑娘们的精神面貌变了,训练虽苦,大家心气儿很高。

4月5日,分为福州、唐山两个赛区的第九届全运会女排预选赛开赛,检验天津女排训练成果的时候到了。

女排预选赛唐山赛区共有解放军、江苏、四川、河北、北京、天津等六支队伍,被称为“死亡之组”。天津队过去除了赢过河北队以外,都当过其余队的手下败将。第一轮比赛就是硬仗,碰上江苏队,天津队以3比2获胜爆了冷门。紧接着打解放军队,天津队继续以3比2奏凯。接下来惜败四川队,连胜河北队、北京队。天津队以四胜一负的成绩,取得唐山赛区第一,顺利出线。

唐山赛区比赛期间,刚巧谢德龙和黄维勉出访俄罗斯。他们在俄罗斯听说天津女排连胜,最初都不敢相信。对阵解放军队那天,谢德龙、黄维勉密切关注比赛进程,通过手机国际长途询问比赛进展,女排教练组几乎一局给他们一报,打到第五局时,谢德龙开玩笑说:“你们要是拿下来这场,我给你们带礼物。”结果第五局果真赢下来了,谢德龙兑现承诺,给队员们买了俄罗斯套娃,回国后直接驱车去唐山赛区慰问女排。

天津女排由联赛的保级队伍到赛区第一,其间相隔只有半个多月,为什么能够发生脱胎换骨般的变化?用队员们的话来说,天津女排有魂了,这是新的教练组带给大家的。同样是在打球,现在有了目标,有了激情,有了士气,有了智慧。一句话:有了精气神。

每逢比赛,只要哨声一响,天津女排场内外就拧成了一股绳,队员们都能感觉到大家在场上就一个心。一个球在运行当中,甭管是在空中运行还是后排防守,看大家那个表情,相互间那个话语,就能看出大家在想什么,大家想的都是团队的荣辱,都是怎么为这个团队多出一把力。天津女排的表现,让人觉得场上的队员,场外的教练组,包括场边的替补队员,每一个细胞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运转,大家互相都可以感受到。这就是队伍之魂在发生作用,它有外在表象,更有内在蕴涵。王宝泉上任伊始,带给天津女排的最大变化,是队魂开始附身,尽管刚刚起步,足以显示光明。

3.染病哈尔滨

第九届全运会女排预赛唐山赛区赛事结束后,王宝泉到新组建的中国女排报到,协助陈忠和工作。天津女排则在常良才带领下正常运转。

2001年7月13日22时10分,是全中国老百姓扬眉吐气的时刻。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会议会场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是北京。

在场的北京申奥代表团顿时欢呼雀跃,振臂长啸。

喜讯传到中国,首都北京和全国城乡沸腾了!

百万北京市民上街庆贺,人们挥舞着国旗,汽车用笛声呐喊,青年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到处都成了欢乐的海洋、五星红旗的海洋!

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传递了胜利的喜讯。

四个字由小到大,铺满荧屏:“我们赢了!”

几分钟之后,正在漳州女排训练基地的王宝泉拨通了在天津的妻子徐玉英的电话。自从到中国女排就任助理教练以后,电话成了王宝泉与家人保持联系的纽带,他时常习惯地与远在家乡的妻子通话,互道平安,互通有无。

这天的通话,自然少不了说些与奥运相关的话题。

王宝泉说:“北京申奥成功了,我们在这边听到了,都非常高兴。”

徐玉英还沉浸在申奥成功的激动中,兴奋地回应:“是啊,申奥成功了,这回你行了,能干到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了,机会太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