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友:患难知友
9458800000002

第2章 导言

崇礼义,笃情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视朋友关系,强调以道交友,以友进德,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在人际关系上的重要体现之一。它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重要美德。

友谊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重视这种人际关系的伦理价值。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曾子每天以三件事反省自己,其中之一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孟子更是把朋友关系列入“五伦”。在古人看来,一个人重不重视朋友之伦,如何择友、交友,既是衡量他人生态度、道德面貌的一个重要标尺,又是一个关系着他增益知识才干、修养德性的实际锻炼过程。人生在世,不能无友,“当择良友而友之”。

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高尚情谊既是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关系到人伦和谐、国家安定,乃至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现代人的择友观却有些混乱,在这个凡事必讲利益的社会,真挚的友情越来越少。大家似乎都处在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中,甚至有人调侃“朋友就是用来出卖的”。这种论调不仅让人大跌眼镜,也引发了编者深思。难道这个社会真的不再有真挚的友谊了吗?

其实不然,只要用心经营,诚恳待人,每个人都会收获友情!任何情感都是需要经营的,友情也是。友谊之树需要经常浇灌,才能万古长青。

古有管鲍之交,有左羊之交,有20年来万事同得的柳宗元与刘禹锡,有朱熹与陆九渊的论敌相亲……今有不顾个人安危而愿与知己同赴牢狱的邹容,有何香凝与宋庆龄的菊石之谊,有陈赓和宋希濂的同窗之谊,还有不计前嫌,为国共合作奔走效劳的周恩来与张冲……

本书所讲的友谊都是最真挚的友谊。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朋友危难的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相救。或与知己同赴囹圄,或为朋友出生入死,或倾囊资助,或竭力相救,或志同道合,或论敌相亲……对待朋友,在一起时要依据道义相互择善,远离时要扬其善名;快乐时要与其共享,患难时则要共其生死。他们所体现出来的不仅是朋友间的亲密关系,更体现了中华民族重情义的传统美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友谊很多时候都衍化成为所谓的“哥们儿义气”,成为某些人利用朋友关系开后门、搞不正之风的遮羞布。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时代精神,根据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本质,来重新塑造朋友观、价值观!

本书所体现的正是一种朋友之间同呼吸、共命运的亲密关系,是一种急人之所急、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有了这种关系和精神,朋友之间就可以超越贵贱之分的界限,摆脱势利之争的侵扰,不顾穷达殊时的差别,升华到以道交友、以友进德的更高境界。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浪潮中,与人为友、友善待人,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前提,更是构建中华民族新时期、新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