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仪:君子重仪
9458000000015

第15章 重德行,显仪态(3)

汉代英雄今已矣,寒鸦犹噪旧庐边。

南州孺子慕高贤,远送清风一榻悬。

钩当不逢藏石室,角巾无恙濯灵泉。

空庭皓月留余照,匝径黄花绕暮烟。

莫道遐飞鸿未杳,羡君茅屋白云边。

先生故址傍云阡,禾黍离离鹤唳天。

胜迹空留残碣篆,孤芳时带夕阳烟。

霜侵老树风还古,秋满荒台月尚圆。

今日访仙踪迹远,桃花洞口色依然。

张嶷礼服一方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卿

张嶷(194—255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今四川南部县)人。先为马忠部属,拜为牙门将。诸葛亮南抚夷越之后,张嶷出任越嵩太守。张嶷到任,恩信并举,“和”“抚”同施,蛮夷皆服。政通人和,“邦域安穆。”治理达十五年之久。后因病离任,“民夷恋慕,抉毂泣涕”。再拜为荡寇将军。

张嶷是三国时蜀国人。他20岁时就做了县里的功曹,负责人事工作。刘备平定蜀中时,有一伙强盗来攻打县城,县令抛弃家眷逃跑了。而张嶷却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县令夫人。从此,他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州里长官为此召见他,任命他为从事史(副州长)。

自从蜀汉丞相诸葛亮讨伐高定之后,越巂郡一个叫叟夷的部落多次叛乱,曾连续杀害了当地太守,从此派往当地的太守不敢到郡上任,只是住在安定县,离郡管所在地有八百多里,因而这一郡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后来,朝廷决议重新恢复过去的统治,任命张嶷为越巂郡太守。

张嶷带领随从前往郡管所在地。他为人细心谨慎,注重仪德,又十分大胆,处事得体,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安抚当地人。到了所在地后,他不采取强硬措施,因为他知道这样只会激起当地人的反抗情绪,而是努力用自己的行为给百姓树立榜样,广施恩惠,处事讲求信誉,以此劝导百姓。结果不久后,当地少数民族各部落就都十分敬重他,大多前来归附。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祥和景象。

当时,越巂郡的北部边境上,居住着一支少数民族,叫做捉马。他们个个勇猛骠悍,当地人都害怕他们,他们也因此不服从官府的法令,不时惹是生非。张嶷只好带兵前去讨伐,很快就活捉了他们的头领魏狼。为了长久的和平,张嶷又将魏狼释放了,并且当众警告了他。张嶷的宽大让魏狼十分感动,回去后就开始聚集族人,决定遵守太守的法令,与其他部落和平相处。张嶷就上表朝廷,请求皇上任命魏狼为县令,让他的族人大约3000余户都在那里定居下来,各司其职,安居乐业。其他部落知道后,都纷纷前来归降,服从政府领导,越巂郡又恢复了和平安定的局面。

后来,张嶷因为自己的功劳被封做关内侯。他在越巂郡十五年,使得那里秩序井然,百姓生活安定,一片繁荣景象。后来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朝廷终于准许他回去。但当地各族人民舍不得让他走,送他的时候,都扶着车轮大哭,一直追随他到达蜀郡。有100多个部落首领随他上朝拜见蜀汉国王。

◎故事感悟

张嶷注重仪表,所以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得到人们的尊敬。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明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

◎史海撷英

张嶷治理南中

在南中,旄牛道是由成都经旄牛县至邛都的官道。“旄牛”系古羌族的一支,汉时称“旄牛夷”,汉武帝开其地为旄牛县(今四川汉源),蜀汉因之。旄牛道甚古,在西汉时已成官道,《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说“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说的就是旄牛道。零关又称灵关,在汉源县清溪峡口,孙水即安宁河。东汉后期以来,“旄牛夷”与政府关系紧张,旄牛道已百余年不能通行。《蜀志·张嶷传》称:“郡有旧道,经旄牛中至成都,既平且近;自旄牛绝道,已百余年,更由安上,既险且远。”所以,自越嶲郡日渐安定后,重新开通旄牛道,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

张嶷为重新开通旄牛道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采用“和抚”政策,先是派遣使者按当地习俗带着货币去商请旄牛夷帅狼路,又请狼路的姑母去向狼路晓以利害,终于做通了狼路的思想工作,开通了旄牛道,修复了邮亭、驿站,密切了蜀汉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也方便了商旅的往来,深受当地人民的欢迎。

◎文苑拾萃

张嶷墓

张嶷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军,最终也是殒身沙场,战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运回汉中后被安葬在陕西省汉中的褒城驿,即今汉中市汉台区的龙江镇。

20世纪70年代,张嶷的墓地尚存有高大的墓冢及民国十年重立的墓碑,今墓冢被村民修房造屋拓了土坯填了房基,墓碑则搬运到汉中市博物馆保存。

整个墓冢高约10米,占地600平方米;墓碑高80厘米,宽57厘米。碑文为:“汉荡寇将军张嶷之墓。”刻于1922年。

张嶷墓现已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2月15日由原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

苏东坡无礼受教训

◎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格言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渴望被人喜欢、受人尊敬、受人崇拜,这是人类的本性,但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所以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他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就曾为没有尊重别人而得到了教训。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熟读诗书,博览经史,才华过人,文章尤为出色,深得历代名家称赞。

同时,苏轼也喜欢佛教,他与当时北宋最为著名的佛印禅师交情深厚,引为知己。苏轼与佛印禅师经常谈佛论禅,佛印禅师精通佛道,每次辩论总占上风,苏轼不甘屈居下风,但又无计可施。

有一次,苏轼又来拜访佛印禅师,佛印禅师带他一同到寺庙参禅打坐。苏轼静坐一阵,突然脑中灵光闪动,决意与佛印禅师再争高下。

苏轼转身问佛印禅师说:“你现在看我是什么?”

佛印禅师却淡然一笑说:“你还是先说说你看到的我是什么吧!”

苏轼得意洋洋地说:“用我的天眼看,大师是团牛粪。”

佛印禅师没有恼怒,而是一如既往平静地说:“用我的天眼看,先生你是如来。”

苏轼内心窃喜。他兴冲冲回到家,得意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妹妹苏小妹,并说今天终于让佛印落了下风。

苏小妹天资聪颖,才学不在苏轼之下,她听了一阵大笑,说:“哥哥,这回你可输惨了!修行得道的人,一切外在事物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内心是牛粪的人看别人是牛粪,内心是如来的人看别人才是如来。”

苏轼听罢,内心深觉惭愧,更加佩服起佛印禅师来。

◎故事感悟

老和尚的禅意之语给了苏东坡当头一棒,也能让他明白对待别人,如果不注重口德、仪德,那么他得到的也不会是什么好结果。我们还要明白:懂得揣摩别人意图是件好事,但过分解读别人的意图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对于别人不想要别人知道的事情,自己就算知道也要假装不知,不要先入为主。

◎史海撷英

苏轼的大度

北宋时期,著名的学子苏轼到京城会考,主审官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名家欧阳修。欧阳修在审批卷子时,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都是无记名式的,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又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的。因为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只好将这篇文章评了第二。

到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这篇文章作者不是自己的学生曾巩,而是苏轼。知道实情后,欧阳修懊悔不已,但苏轼却一点也没有计较的意思。苏轼的大方气度更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人头地。”于是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文苑拾萃

贺新郎

苏 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欧阳修谦虚礼让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天圣进士,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又是大史学家。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学者,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虚心自谦的故事。

有一年,欧阳修的一位好友钱惟演在镇守洛阳时,建造了一座驿舍。驿舍落成后的一天,钱惟演邀请好友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为驿舍撰写一篇记文。

这三个文人中,当时还顶属欧阳修的才华最出众,名气最大。但欧阳修感到谢希深、尹师鲁写文章一定有值得自己借鉴的长处。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于是,欧阳修决心抓住这个有利机会去取别人之长来补己之短。

三个文人苦思冥索,终于各成一篇记文。欧阳修主动拿自己的文章与两位好友的文章交流、比较着。谢希深的记文写了700字;欧阳修用500字写成;尹师鲁写的更短,全文才380多字,叙事清晰,结构谨严,遣词造句恰到好处。

“写得好,写得好!”欧阳修拜读尹师鲁的文章,赞不绝口,他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晚饭后,欧阳修提着酒壶,诚恳地向尹师鲁讨教。尹师鲁被欧阳修那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也就打消了种种顾虑,与欧阳修探讨起写文章的技巧来。他说:“作文最忌格弱字冗,你的文章不错,可就是文字欠简练。”

两位挚友一边饮酒,一边谈论,话一投机,滔滔不绝,直到一轮红日东升,方尽兴而归。欧阳修便按好友讲述的,重新撰文。这一篇文章更完善、精粹,较尹师鲁还少了20个字,真是更上一层楼。

事后,尹师鲁赞扬他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真是一日千里啊!”这是欧阳修虚心自谦的第一个小故事。

欧阳修曾与翰林学士宋祁合修《新唐书》,却不全署名,表现了谦让的美德,深受人们的称赞。

宋祁也是北宋时期的一个文人。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命翰林学士宋祁修撰《新唐书》。宋祁用了十几年时间,刻意求精,把该书的主要部分《列传》编写完了。

这时,为了加快速度,皇帝又命欧阳修参加修撰,负责《纪》、《志》的编写工作。书成之后,宋仁宗感到全书体例及行文风格不一,要欧阳修从头润色。

欧阳修把《列传书》部分认真读过之后,感到写得很好,有独到之处,自己对唐代一些人物的看法和宋祁不同,但不能妄加修改,强加于人。

于是,他奏明仁宗皇帝,决定一字不改。按照北宋贯例,史书修成后,不论多少人参加编写,只署官位最高的名字。欧阳修当时是宋朝的参知政事,比宋祁的官位大得多,当然该在全部书上署他的名字了。

但欧阳修觉得自己只参加了一部分工作,书的大部分是由宋祁写的,便只在《纪》、《传》两部分署了自己的名字。他打破了惯例,不全署名。这礼让的美德,让世人称赞。

还有一个小故事反映了欧阳修虚心礼让的优秀品格。

有一年,欧阳修得到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丛牡丹花,花下卧着一只小猫。他觉得这画很好看,就挂在了客厅里。

一天,当朝丞相吴正肃来家作客,欧阳修便在客厅里坐陪。吴正肃看到这幅古画,连连夸赞画得好。

欧阳修自以为应该谦虚一下,便说:“还过得去吧,也不见得十分精彩。”

“怎么不精彩?”吴丞相认真起来。

“你看,这花的颜色并不水灵,如果画些露珠儿上去,岂不更好?”欧阳修信口搭言。

吴丞相立刻站起身,指着画说:“老弟,你错了!这里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可以有露珠呢?你瞧,花瓣是张开的,花的颜色有些发干,正是阳光强烈照射的结果。还有,你注意到这只小猫了吗?”

“猫又有什么说道?”

“如果是早晨的牡丹,应是花苞未开,伴有露水,而且猫眼的瞳孔是圆的。而现在,猫眼的瞳孔眯成一条线,完全是正午的特征。”

欧阳修连连称是。他暗想:我虽然得了此画,却不晓得其中奥妙,真是白痴。他叹了一口气,对吴正肃说:“看来我们这些舞文弄墨的人,真得好好向实践学习。否则尽管文章写得多,也不会有生命力的!”

欧阳修到了晚年已经名震四海,但他仍把以前所写的文章拿出来反复斟酌,逐字逐句地修改。

他的妻子劝他说:“何必自讨苦吃呢!你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还怕先生责怪吗?”

他笑着回答:“如今不是怕先生责怪,而是怕后生笑话。”

◎故事感悟

谦虚礼貌,懂得自知之明,也是礼仪的一种表现。欧阳修不论对待给自己指错的人,还是对待后生,都处处彰显着良好的仪德,所以他的成就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记得处处显礼、时时谦让。这样,人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盈,社会才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