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仪:君子重仪
9458000000011

第11章 敬长重贤(5)

1624年,左光斗与杨涟等几位大臣一起冒死向皇帝上疏,揭露奸党魏忠贤祸国殃民的罪行。魏忠贤获悉后,恶人先告状,使得左光斗被削职为民。第二年,魏忠贤又以诬陷罪名,将左光斗逮捕入狱。

得到老师被捕的消息后,史可法为营救老师出狱而四方奔走,但最终也没能如愿。一天,史可法听说左光斗在狱中受到了炮烙的酷刑,被奸党用烧红的烙铁烫灼全身,生命垂危。史可法冒着生命危险,向狱吏苦苦哀求,请求让他能与老师再见最后一面。狱吏被史可法的真诚感动了,便让他乔装打扮,穿上破烂的衣服,背上粪筐,化装成粪便清扫夫的模样,混入狱中。

史可法挨个房间寻找老师。在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里,终于找到了老师左光斗。只见老师全身已经被烧灼得皮开肉绽,躺在墙根下,气息奄奄,膝下的肌肉脱落,露出一把骨头。史可法见老师被残害成这样,非常悲痛,忙扑上前去,跪倒在左光斗的面前低声哭起来。

“你是谁呀?”被酷刑烧伤双眼的左光斗用颤抖的双手,在史可法的身上摸索着。

“门生史可法来看望恩师了。”史可法边说边抽泣。

“什么,是你?”左光斗听了非常生气。他知道,自己已经是个死囚了,魏忠贤一伙大搞株连,在监牢里见面就会连累到史可法。他用手使劲剥开眼皮,看了史可法一眼,厉声说道:“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能拿生命当儿戏!你快走,快走!”

“门生不走,我要服侍恩师,与恩师共生死!”史可法诚挚地恳求着。

“我要你马上就走!”左光斗厉声命令道。“如今奸党横行,国家坏到这步田地,我身陷囹圄,已经不行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盼你能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而你却不顾利害,自投罗网,那以后国家的事还能依靠谁?”看着老师,史可法还是不愿离去。

“你赶快出去!不然,与其等奸党对你下毒手,不如我现在就处治你!”左光斗一边说,一边举起身上的铁链,比划着要打下去的样子。

史可法深知老师赶自己走是为了保护自己,以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无奈之下,他只好向老师叩了一个头,哭着说:“门生马上就走,恩师的教诲我一定牢记在心,但愿恩师千万保重啊!”他擦干眼泪,走出了监狱。

史可法牢牢记住老师的话,一世为官廉洁奉公。后来在抗击清兵入侵的战斗中,史可法与扬州城共存亡,大义凛然,慷慨就义。

◎故事感悟

微服探监,集中表现了史可法对左公的景仰和尊师重道的高贵品质。所谓“饮水思源,怀师感恩”,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尊师重教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左光斗那一份存心是念着学生的安危、学生的成就以及国家的利益、兴亡,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史海撷英

嘉定三屠

清兵南下之时,颁布了一道剃发令,强迫百姓在十天之内改依清人的习惯,一律剃掉前半部头发,留下一条辫子,违抗命令的处死,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这一来,更加激起了江南百姓的反抗情绪。江阴军民在典史(县衙里一种小官)阎应元的率领下,顶住20多万清兵的重重包围,坚守了80多天。城里男女老少没有一个投降,清军死伤惨重。嘉定军民坚持抗清斗争三个月,被清军屠城三次,牺牲两万多人。历史上把这次惨案称作“嘉定三屠”。

◎文苑拾萃

史可法自题联集

(1)千里过师从席忱;一身报国托文章。

(2)忠孝立身真富贵;文章行世大神仙。

(3)古砚不容留宿墨;旧瓶随意插新花。

(4)斗酒纵观廿四史;炉香静对十三经。

(5)自学古贤临静节;唯应野鹤识高情。

(6)洞雪压松多偃仰;岩泉滴石久玲珑。

张乐平冒雨探师

◎礼,不迂节,不侵侮,不好狎。——《周礼》

张乐平(1910—1992年),浙江海盐人,中国杰出的漫画家,被誉为“三毛之父”。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已成为旧中国苦难儿童的典型和作为祖国花朵的新中国幸福儿童的象征。张乐平先生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丰富多彩,不仅以漫画名满大江南北,他的年画、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国画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从抗战时期率领漫画宣传队辗转各地,解放初期在上海筹备新中国第一本漫画刊物《漫画》,到晚年出任当时上海唯一一本漫画刊物《漫画世界》的主编,为新中国漫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原名张升,小时候在浙江省海盐县完小读书。教他美术的老师叫陆寅生。

有一年,北洋军阀曹锟用钱收买拉选票,谁要选他一票给大洋5000元。陆寅生老师就以这件丑闻为题材,指导张升画一幅政治漫画,嘲讽大军阀曹锟。这就是张乐平第一次画的漫画。这件事一直留在他的记忆中,终生不忘自己最尊敬的启蒙老师。

时间过去了50多年,张乐平已成了最著名的漫画大师。他一直惦记自己的老师,千方百计地打听老师的下落。

1981年3月,当他得知陆寅生老师仍健在,便不顾72岁的高龄,在一个春雨霏霏的早晨,一手提着蛋糕,一手打着雨伞,来到陆寅生老师家拜望。

陆老师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张乐平漫画大师会来看望他?

张乐平向陆老师说:“陆老师,我就是当年海盐完小的学生张升啊!”

陆老师对眼前这位老人看了又看,连声喊道:“像,像他,就是他!”

接着他非常激动地说:“真想不到我这个《三毛流浪记》的老读者,居然这么多年一直不知道作者就是自己的学生。”

张乐平也深情地说:“我可一直记得陆老师教我第一次画漫画呢!”陆老师更为感动,说:“这已是54年前的事了,你还记得,还特意来看我,真是难得啊!”

张乐平年过七旬仍然尊师、拜师的故事,一直被美术界传为佳话。

◎故事感悟

有人说,尊老爱幼能体现出个人的品德。张乐平以他尊师的行动体现了礼仪真谛之所在。我们每个人也该以这种标准去规范自己,多一些尊师礼节,少一些无礼之为,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密切,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史海撷英

张乐平与抗战漫画宣传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解放,青年画家张乐平与上海的一些漫画同仁共同组成了“抗战漫画宣传队”,并任副领队,带着队伍辗转于苏、鄂、湘、徽、浙、赣、闽、粤、桂等地,沿途以绘画的方式向民众宣传抗日主张。

1940年,张乐平在上饶战区担任漫画宣传队队长,并出任《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主编。第二年,他又在金华参加了进步画刊《刀与笔》的筹备与编辑工作。在东南地区一带,张乐平坚持漫画宣传工作,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文苑拾萃

张乐平纪念馆

张乐平纪念馆坐落在张乐平先生的家乡浙江省海盐县城中心,“三毛乐园”之中。1995年10月,海盐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三毛乐园建立了张乐平纪念馆。馆前的草坪上矗立着张乐平与三毛在一起的铜像。

在纪念馆内,陈列着张乐平先生各种不同版本的作品集、遗物、书法等,用图片的方式反映了张乐平先生投身革命从事艺术创作的历程,并配合放映了《三毛流浪记》、《东方小故事》、《三毛从军记》等电视录像片。整座纪念馆结构精巧、造型独特,馆名是由著名的文坛巨匠巴金先生题写的。纪念馆内设有纪念室、创作室、展览室、活动室、接待室等。馆内还收藏了张乐平先生近千幅的原作精品,以及历次出版的画集和生前照片、遗物等。

张乐平纪念馆已被命名为嘉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授予的“全国少儿漫画基地”标牌就放置在纪念馆内,标志着“三毛故里”海盐县已经成为全国首个少儿漫画的创作基地。

雪夜拜师求教

◎以尊师者为仪之根本。——格言

王振国(生卒年不详),吉林省抗癌协会长白山药物研究所所长,在他35岁时,世界防癌抗癌组织于1989年第38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授予他一枚“军官勋章”、一枚“骑士勋章”和一枚比利时王国荣誉奖牌。他研制的抗癌新药“复方天仙丸”,荣获了唯一的最高个人发明研究奖。

王振国18岁时在吉林某部队入伍,刚进部队时在团部卫生队当卫生员。在工作中,他不但立过三等功,还多次受嘉奖,不久还光荣地入了党。见王振国表现优异,部队领导便决定提拔他,将他外调,可王振国却不同意。他说,自己已在这里搜集了许多民间的验方、偏方,准备研制出一种抗癌的药物。他不想离开长白山这个天然的中草药宝库,愿意在故乡长白山继续努力。

后来,王振国更是勤于学习,虚心求教,拜一切能人为师。

有一次,部队拉练经过一个村庄。他听说这一带有一位中医可以治疗癌症,因此到宿营地后他就多方打听,得知已走过了十几里路。一天的急行军,让人已精疲力尽,双脚就像灌了铅似的挪不动步,而且这时又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但王振国放下背包,向领导请了假,毅然急匆匆地返回去寻找那位老中医。

当王振国拖着劳累的身体,冒着严寒找到老中医时,老中医望着从雪中冒出的他,一副诚恳、期待的神情,二话没说,马上就把几例药方交给了他。王振国紧紧握着老人的手,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最后只迸出了一句:“老师,您放心吧!”他向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又消失在茫茫的雪原中。

四年中,王振国历尽艰辛,拜老中医为师,通过多种渠道,共搜集了800多个民间治癌的验方、偏方。

复员后,王振国被分配到通化白山制药厂工作。开始时,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各种抗癌药物,后来干脆就辞职搞起了个体研究所,潜心研究起来。他到处走访,拜各路名人为师,又搜集到400多个民间的验方、偏方。

1983年9月,王振国终于从几十味中药中提炼加工出了第一批抗癌新药,取名“天仙丸”。经过几年实验和在自身上、在一些宣布死亡的晚期癌症患者身上服用,都收到了显著的疗效。

1985年,国家科委医药科研处在北京第一次召开了“天仙丸”民间协调会;1986年初,“天仙丸”被列入吉林省科委研究计划。随后,国际第一届癌化疗、癌治疗新趋向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王振国又作为特邀的唯一没有技术职称的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1988年,国家卫生部批准,抗癌新药“复方天仙丸”由通化市白山制药厂投入批量生产,并在美国申请了国际专利。1989年,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在30多个国家20多万名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和稳定率达到81%,治愈了2000多人。在国家同类药物中,这一药物的疗效处于领先水平。

◎故事感悟

古人云:尊师有礼者,乃能成才。王振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对每个老师都彬彬有礼。我们也要以这种精神为准则要求自己,也希望尊师重教的优良礼节发扬光大,并代代相传!

◎文苑拾萃

师说(节选)

韩 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