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贤:举贤惜才
9455700000018

第18章 明者尚贤(11)

回去后,朱元璋立刻行动起来。为了解决军粮不足,朱元璋命康茂才负责兴修水利,开荒种地。几年以后,朱元璋再也不用为军粮发愁了。

朱元璋虽然四面受敌,但张士诚、徐寿辉、小明王他们并不是一条心,朱元璋分别遣使与他们通好。他还不失时机地逐渐消灭了元军的分散兵力和残余据点,扩大了地盘。

几个农民军领袖相继称王建立了政权,有人也劝朱元璋称吴王。朱元璋说:“先称王的未必就能得天下。再说我还没有什么功绩和德行,即使称王,天下也不服啊!”

经过几年激烈的争斗,元军和那三支农民军力量消耗殆尽。相反,朱元璋的势力已经强大起来。他最终推翻了元朝,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建立了明朝。

◎故事感悟

朱元璋为壮大实力、完成大业而求贤若渴,他的谦逊和爱才之心感动了贤士朱升,得到了成就大事的正确策略。朱升提出的策略也成为朱元璋最后取得天下的大战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心求教、爱才重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史海撷英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黄河泛滥,民不聊生。元政府召集大量民工治理黄河,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决定借机行事。他们一面加紧宣扬所谓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等等,一面又广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暗中凿刻一个独眼石人,埋在即将挖掘的黄陵岗附近的河道上。独眼石人挖出后,河工们惊诧不已,消息传出,大河南北,人心浮动。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初,韩山童、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韩咬儿等,聚众3000人于颍州颍上(今安徽颍上),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举行起义。起义军头裹红巾为标志,故称红巾军。

从此,在红巾军及各地农民军的打击下,元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朱元璋任贤成大业

◎智士者,国之器。——刘向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福建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做明代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李善长(1314—1390年),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功臣。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李善长经丁德兴推举投朱元璋幕下,参预谋划,备受信用。明朝建立后,李善长因言行不慎,被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率军攻取金华(今属浙江),平定括苍(今浙江丽水),听说了刘基的大名,于是就礼聘他出山。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官孙炎又致书执意邀请,刘基才出山。

刘基来到应天(今南京),进呈时务策略十八条。朱元璋大喜,建筑礼贤馆来安顿刘基等人,尊崇的礼遇无微不至。

当初,朱元璋因为起义军领袖韩林儿自称是宋朝皇帝后裔,只得遥奉他为皇帝。大年初一,朱元璋在自己所在的地方为韩林儿设置御座,率文武僚属对御座行礼,而唯独刘基不肯下拜,说:“一个牧羊儿罢了,奉戴他干什么!”刘基独自进见朱元璋,朱元璋询问征取天下的计策,刘基答道:“在诸方势力中,张士诚是个仅求自保的奴才,目光短浅,不值得忧虑。陈友谅劫持主人胁迫属下,名号不正,又地据我们的上游,他的心里没有一天忘记吞灭我们,所以应先谋取陈友谅。陈氏一旦灭亡,张氏势单力孤,局势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朱元璋很高兴,说:“先生有奇谋妙计,但说无妨,千万别藏在腹中啊。”

正巧陈友谅攻陷太平,谋划东下,气势益发嚣张。诸将中有人建议投降陈友谅,有人建议逃往钟山,据险固守,而刘基只是瞪着眼睛一言不发。朱元璋召刘基进入内宫,刘基这才说道:“主张投降以及出奔的人,罪该处斩。”朱元璋说:“先生认为眼下有什么计策可施?”刘基说:“贼寇骄狂,等他们深入,设伏兵半路截击,易如反掌。克敌制胜,成就王业,在此一举啊。”朱元璋采纳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前来,大败陈友谅。

其后,陈友谅的军队再次攻陷安庆,朱元璋想亲自带兵征讨,他征求刘基的意见。刘基完全赞成,于是出兵攻打安庆。从早到晚攻打了一整天,也没能打下安庆,刘基请求直接攻打江州,捣击陈友谅的老巢,朱元璋欣然采纳,率军撤围挥师西进。陈友谅毫无防备,大惊失色,率领妻子儿女逃奔武昌,于是江州归降朱元璋。陈友谅的龙兴守将胡美派儿子来归降,请求不要解散他的部队。朱元璋面有难色,刘基见状,从身后踢了踢朱元璋的坐椅。朱元璋恍然大悟,便答应了胡美的请求。胡美归降,江西诸郡都不战而降,朱元璋的势力大大扩张了。

李善长也是朱元璋得天下的主要功臣。李善长年少时读过一些书,很有智谋,熟习法家学说,谋划都能切中要害。朱元璋攻占滁州一带时,李善长前去拜见。朱元璋知道他是当地知名长者,留下他担任幕府书记的职务。

一天,朱元璋向其请教道:“四面八方都在打仗,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李善长回答说:“秦末大乱,汉高祖以布衣起兵。他心胸开阔,很有气度,知人善任,不喜欢乱杀人,因此五年成就了帝王事业。如今元朝纲纪已经败坏,天下土崩瓦解,只要您效法刘邦的所作所为,天下不难平定。”朱元璋听后称赞他说得好,从此把他当做心腹,参预机密谋议。李善长筹划粮饷,制定战略非常能干,因此更得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的威名越来越大,众将前来投靠的,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干,荐举给朱元璋;又代朱元璋表达诚恳的心意,使众将都能安心。有时众将因事互相闹意见发生不合时,他耐心地为他们调解。郭子兴由于听信了流言蜚语,有一段时间对朱元璋起了疑心,夺去他的部分兵权,又想把李善长夺过去辅佐他。李善长坚决谢绝不去,因此朱元璋更加器重他。朱元璋屯军和阳,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鸡笼山寨,只留下少数兵士帮助李善长留守和阳,元朝大将探听到那里的情况前往袭击,李善长设下埋伏击败了元军,朱元璋对他更是刮目相待。

朱元璋收编了元巢湖水军以后,李善长极力劝说他渡江攻占集庆(今南京),以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据地,朱元璋接受了建议,先率军攻下采石,大军直逼太平,李善长事先书写好禁止军队掳掠的告示,并让将士们攻打下城池以后,马上张贴在大路两旁,因此朱元璋的军队纪律严明,没有人敢违反禁令。最后朱元璋终于攻占集庆,从而确定了自己的基础。

在准备夺取镇江的时候,朱元璋担心众将不能约束部下,因此假装发怒,对以前有违反军纪的要重处他们,而李善长出面营救才得以赦免。所以占领镇江以后,朱军军纪严明,百姓还不知道有大军到来。以后朱元璋成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他任用李善长为参议。当时宋思颜、李梦庚、郭景祥等人都为中书省的属官,然而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大都由李善长决定。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后,李善长兼任大都督府司马,后又提升为行省参知政事。日后,李善长成为明初重臣之一。

◎故事感悟

朱元璋的求贤之心为他赢得了不少杰出的人才。他知人善任,给了李善长、刘基等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这也使他的事业一步步走向成功。朱元璋的故事告诉我们,选人与用人同等重要,两者不可偏废。

◎史海撷英

鄱阳湖之战

1363年7月,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中进行了一次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在这次决定胜负的一战中,刘基始终和朱元璋在一条船上参与军机,运筹帷幄。

一次,刘基忽然发现湖面上水鸟惊飞,便预知这是陈友谅的船队正集中力量向朱元璋的指挥船开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立即拉起朱元璋转到另一条船上。当他们还未坐定时,原来那条船已被陈友谅的火炮打得粉碎了。当时陈友谅见朱元璋的指挥船已被打沉,简直是大喜过望。不料朱元璋仍在另一条船上指挥战斗,士兵也越战越勇,最后大败陈友谅。陈友谅也在这次水战中战败而死。这次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史称鄱阳湖之战。

◎文苑拾萃

旅兴

(明)刘基

倦鸟冀安巢,风林无静柯。

路长羽翼短,日暮当如何?

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

宁知天上雨,去去为沧波。

慷慨对长风,坐感玄发皤。

弱水不可航,层城岌嵯峨。

凄凉华表鹤,太息成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