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立:人贵自立
9452800000005

第5章 自食其力,创造奇迹(3)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的中期,是残疾人事业的初创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随着国家经济腾飞而走上了一条稳健发展的道路,残疾人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李嘉诚教子自立

◎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凭实力去独闯天下。留给他们万贯家财只会助长他们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恶习,最后不但一无所成,岂不是害了他们吗?——李嘉诚

李嘉诚(1928—),出生于广东潮州,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所获荣誉:1981年获选为“香港风云人物”、并被委任为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女皇颁发的CBE勋衔、被评选为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等。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锴虽然都出生在富贵之家,但却很少有机会享受到奢华的生活。

孩子们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却常常带他们一起坐电车、巴士等。有一次,李嘉诚看到路边有个摆报摊的小女孩,一边卖报纸一边捧着课本学习,就特意带两个儿子经过这个报摊,让他们学习小女孩认真学习的精神。

李家两兄弟的小学是在香港的圣保罗小学上的。在这所顶级名校中,许多孩子每天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李泽钜和李泽楷却经常与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后来,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地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

每次听到两个孩子的质疑,李嘉诚都会笑着解释说:“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

因此,两个孩子与许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都在拥挤的电车中一天天长大。那些神色匆忙满身疲倦的成年人、那些和他们一样挤电车的孩子让他们懂得,真实的生活中充满了辛勤和劳累,安逸和奢侈并不是生活的常态。

李泽钜两兄弟一天天长大,李嘉诚便决定送他们出国上学,让他们独立生活。这个决定对于15岁的李泽钜和13岁的李泽锴来说,未免过于严酷。因为这将意味着两个孩子要离开父母,告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独自面对外面陌生的环境,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了。

的确,让这么小的孩子就告别无忧无虑的家庭生活,独自到千里之外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去求学,李嘉诚是下了狠心的。之所以这样做,望子成龙的李嘉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让孩子们早一点独立生活,胜过给他们金窝银窝。

到美国的第一夜,李泽钜和李泽楷两兄弟就被排山倒海的陌生和寂寞弄得手足无措。以前,大事小情都要依赖父母,现在,父母远在万里之外,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解决,这让兄弟两人无所适从。更糟糕的是,由于语言不通,两人感到举步维艰。在这里,他们才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独自面对生活。

李嘉诚的妻子对远方的儿子也是格外牵挂,尤其是接到儿子们声泪俱下的电话时,更是心如刀绞。可是,她明白李嘉诚这样做的良苦用心——父母不可能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只有让他们早一些经受暴风雨的洗礼,才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经得起风吹雨打。所以,每次儿子们打来电话哭诉委屈时,她都坚定地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她也与李嘉诚一样,都希望儿子们的翅膀可以尽快地硬起来,慢慢学会自己飞翔。

于是,李泽钜两兄弟在美国开始了独立生活的第一个篇章。除了学习外,他们要面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饭。虽然李嘉诚教子甚严,但两个孩子却从没有下过厨房自己做饭。为了解决一日三餐的问题,小哥俩开始跟着电视上的一个专门教做菜的节目学做菜,每天跟着主持人学烧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学会了几道风味菜的做法,然后开始生活得像模像样了。

在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后,李泽钜兄弟俩还利用学习之余积极寻找打工的机会。当时,两个人的交通工具就是一人一辆自行车。有些熟悉他们的朋友得知他们在打工,而且还不开跑车骑自行车去,不免感到诧异:“你们的父亲是亚洲的大富豪,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

哥俩相视而笑,耸耸肩回答说:“那又怎样!”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狠心是正确的。后来,李泽钜和李泽锴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

然而,当他们准备进入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时,李嘉诚却对儿子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

兄弟俩愣住了,说:“爸爸,别开玩笑了,您有那么多公司,就不能安排我们工作?”

李嘉诚斩钉截铁地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希望你们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有资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于是,李泽钜和李泽楷两兄弟再次离开了香港,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在磕磕绊绊之后,两人终于有所成就,李泽钜成功地经营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锴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他们的创业过程中,李嘉诚冷酷得不近人情,什么都是不管不问,任凭两个孩子自己在商海里挣扎拼搏。

在李嘉诚的培养下,李泽钜和李泽楷在独立处理加拿大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庞大发展规划和策划收购美国哥顿公司“垃圾债券”等一系列大动作中,都表现出惊人的胆识和灵敏的商业头脑。为此,李嘉诚曾自豪地说:“即使我不在,凭着他们个人的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独立生活,并且养家糊口,撑起家业。”

正是由于李嘉诚的不管不问,成就了两个儿子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品格。如今,李泽钜和李泽锴都已经成长为香港乃至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商界大腕。

◎故事感悟

对儿子们,李嘉诚是慈爱的,他的慈爱基于任何一个父亲的本性;而对于儿子们自食其力的培养,李嘉诚是清醒且绝情的,他的这种清醒与绝情是掩藏于大爱之下的教育思想的深度与苛求,这种深度与苛求尤其让人敬佩。

◎史海撷英

一枚硬币的故事

有一次,李嘉诚从家中走出来准备去上班。正当李嘉诚弯腰准备上车的刹那,不小心从上衣的口袋中掉出了一枚硬币。

不巧的是,这枚硬币一下子就滚落到路边的井盖下面。于是,李嘉诚让秘书通知专人前来揭开井盖,小心翼翼在井下寻找该硬币。

大约1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硬币,于是李嘉诚“奖励”这位服务人员100元港币。李嘉诚说:“一枚硬币也是财富,如果你忽视它,它‘落井’了,你不去救它,那么慢慢地财神就会离你而去;100元港币则是李嘉诚先生对服务的满意、也是他该得的报酬。”

◎文苑拾萃

进军海外登富首

(现代)杨选兴

塑胶花开万里艳,地产虎跃千股红。

入主和黄蛇吞象,收购港灯熊变龙。

进军海外登富首,投资内地成豪雄。

创办汕大报华夏,繁荣紫荆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