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立:人贵自立
9452800000004

第4章 自食其力,创造奇迹(2)

在上大学前,和很多来自农村的孩子一样,姜春梅从未接触过电脑,甚至不知如何开机。入学时,上机考《学生手册》,考试都半小时了,她还没登录上去。姜春梅急得眼泪都要出来,后来是班里一个男生帮她登录了上去。

此后她的心再也无法平静:自己学的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怎么能连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

不服输的姜春梅挤出所有休息时间,将那本《计算机公共基础》看了好几遍,遇到不懂的就做记号,问同学和老师。那段时间除了兼职,她一门心思地扑在计算机上。一有时间就去机房,从打字学起……一个月后,她不但听懂了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也可以熟练地上机操作了。期末,她考了全系第一名。

姜春梅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连续四个学期,她都是全系第一。几年下来,她的各门功课平均都是90分,每学期都能拿到奖学金。在大二时,她还一次性通过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考试。

姜春梅所在的信息管理系有一次评奖学金,如果按专业排名可以产生一个甲等奖学金,姜春梅有两次机会,但为了扩大奖学金的受益面,姜春梅自动放弃了这一机会。

◎故事感悟

姜春梅凭着自己自立的性格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了所有困难,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丢掉“自立”而贫困!

◎史海撷英

家教的历史沿革

家教是家庭教师的简称,是职业的一种,指被个别家庭以特定的报酬聘为私人教师的从业者。

家教一般由在职老师、专职家教等构成,通常负责为学生补习功课,或是教授某些技能,例如乐器、语言等。

在我国,家教的鼻祖是孔子。孔子曾周游列国,在各国的接待处演讲,有时还会席地而坐,对弟子进行教育,有时则运用简单的器具给弟子以启示。后来,后人就效仿孔子的做法,慢慢也就形成了这种家庭教师的模式。

◎文苑拾萃

姜春梅语录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2)大学里除了学习知识,我还收获了很多东西,比如说自信,比如说乐观,比如说克服困难的勇气。成长是一件痛苦而快乐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只要敢于拼搏,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改变它,生活将越来越美好。

(3)我没有怨言了,再大的苦我都愿意承受。

汪会旺与七个孩子共进退

◎躬耕垄亩,勤苦自立。——《宋史》

汪会旺是江西省铅山县汪二镇人。他平时靠在农村给喜事说唱和做导游为生,尽管生活艰苦,却收养了五个弃婴和两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并把他们送进学校读书识字。他的这一义举,以及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汪会旺两岁丧母,八岁丧父,是本村的一位好心的孤寡老人收养了他。不幸的是,两年后,这位老人也去世了,而汪会旺自己又患上了严重的骨髓炎,右腿肌肉萎缩,落下了终身的残疾。

病好后,为了生计,小小年纪的汪会旺凭着一副好嗓子四处给人说唱。年纪稍大一点后,他又来到葛仙山上当“土导游”。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汪会旺从来都是不偷不抢,不取不义之财,本本分分地生活。

1982年7月的一天下午,汪会旺来到铅山县汪二镇桥东村说唱,看到一个盗贼溜进了一户村民家里行窃。他大喊捉贼,盗贼丢下钱物后惊慌逃窜。汪会旺捡起钱物,一直等到傍晚主人回来,才将钱还给主人。

屋主被汪会旺的诚实善良所感动,主动让出自己老房子的半边给他居住。从这以后,汪会旺便有了一个相对稳定、可以遮风避雨的“家”了。

汪会旺有了落脚之地后,便开始收养弃婴。1989年的农历八月十六,汪二镇熙熙攘攘的街头,一个女婴被人装在竹篮里扔到了路边。直到第二天晚上看热闹的人群散去后,这个被人遗弃的女婴仍然躺在街头的竹篮里,而且已经奄奄一息。路过这里的汪会旺看到了,动了恻隐之心,把女婴抱回了家,并给孩子取名汪艳。从此,他就请来桥东村的顾老太太帮忙护养这个孩子。

转眼六年过去了,小汪艳到了上学的年龄。汪会旺不想让汪艳跟自己一样不识字,做“睁眼瞎”,因此,1994年7月,汪会旺把汪艳送进了汪二镇中心小学。

后来,汪艳的亲生父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见这个女儿一面,因此托人找到了汪艳。为了满足汪艳生父的愿望,汪会旺把汪艳送回了老家。

从那以后,汪会旺又先后收养了四个弃婴。每次收养,他都不讲条件。孩子生病了,他毫无怨言地想方设法筹钱为他们治病;孩子想要上学,他也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抚养了一段时间,汪会旺与孩子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弃婴的生父或者福利部门就会找上门,要领走他们。这时,汪会旺虽然舍不得,但却从来没有拒绝过。每当他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总是说:“只要小孩有前途,我就高兴。”

2001年,39岁的汪会旺终于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他的妻子何莲仙也是个苦命人。五年前,何莲仙前夫因患精神病长年在外疯走,两个孩子又在上学,生活十分艰苦。汪会旺到这里说唱时认识了何莲仙,并且非常同情她的遭遇,还把身上仅有的35元钱给了何莲仙。

何莲仙的丈夫病故后,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在征得了何莲仙儿子吴溯恒、女儿吴小芝同意后,汪会旺就把何莲仙和她的一双儿女接到了自己家中,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但是,这个特殊的家庭仍然把收养弃婴当做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不论在怎样艰难和困苦的情况下,都坚持收养弃婴。

汪会旺的家虽然很清贫,但他感到很幸福。妻子何莲仙每天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孩子们读书也很争气。只是每年多达近万元的学费、生活费让汪会旺感到有点喘不过气,所以每学期开学,汪会旺都要四处筹借。

汪会旺的事迹感动了周围的村民,许多好心人都纷纷向这个特殊的家庭伸出了温暖和援助的双手。

◎故事感悟

一个仅可以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却用自己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帮助和自己同命相连的特殊儿童。用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存在,并用行动践行了自强不息的精髓。

◎史海撷英

中国残联历史沿革

中国残联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简称,是由中国各类残疾人代表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

1988年3月11日,中国残联在北京正式成立。它是在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1953年成立)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84年成立)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中国残疾人事业也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残疾人问题也是人类社会的固有问题,但在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奴役,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残疾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过着沿街乞讨、朝不保夕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建立了残疾人组织,开展生产自救等工作,将帮助残疾人的工作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