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齐国上奏说:“在齐国境内,经常看见一个男子,身披羊毛大衣,在江边钓鱼。”光武帝看了奏本,思前想后,越想越觉得这个人是严光。于是就派安车玄纁前去请严光。被派出的人一连三次都很踌躇,中途返了回来,最后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了。
司徒霸同严光平素有很深的交情,光武帝就想请严光到司徒霸的住所来叙谈请他出山的事,于是派遣大使西曹属侯子道带着司徒霸的亲笔信前去。
严光看见使者来了,却在床上盘腿大坐,不肯起来相见。看完书信以后,他问使者:“皇上一向疑心很重,现在却先后派三个人来,你们能保证不出现一点小的闪失吗?”
使者说:“皇帝的皇位已经坐稳了,国家治理得也昌盛了,不再疑心了。”
严光又说:“皇帝既然派遣你来,怎么你又说是替司徒霸来传话的呢?”
严光见使者沉默不语,一时答不上话来,又说:“你说天子不疑心,如果真是不疑心的话,为什么先后三次派人来呢?圣贤的明主尚且不来相见,难道我能见别人的臣子吗?”
使者见带来书信也请不动严光,一时没了办法,就请求严光写封回信。不料严光却说:“我生病了,不能写字,就把我的意思口授给你吧。”口授后,使者却嫌严光留的话太少,认为他本可以留下更多的话。
严光却意味深长地说:“这跟买菜差不多。买菜,要选好的买,不能只贪图量多。”
使者回来以后,把这封口授书信交给了司徒霸。司徒霸丝毫不敢怠慢,马上把这封信上复皇帝。光武帝看完不由得开怀大笑说:“只有严光这个狂妄的小子,才能做得出这样的事情来呀!”
当天光武帝就叫人驾车,亲自光顾严光的住处。严光在床上躺着,微闭着双眼,不肯起来。光武帝见此情形,便脱鞋上床,躺在严光身边,并且用手拍着他的肚子说:“子陵啊,我们是多年的故交。现在我做了皇帝,你不来辅佐我共计国事,这个道理说不通啊!”
严光假装睡觉没有回话。过了很长时间,才睁开眼睛,看着光武帝说:“古时候唐尧注重人的品德,巢父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有才有志的贤士都甘愿辅佐他们,哪里用得着强迫呀。”
光武帝听了这话有些失望,不禁长叹一声:“唉!子陵啊,没想到我亲自来也请不动你呀。也罢,我不强求,随你吧。”
武帝说完,下床穿好鞋,失望地上车走了。
过了些日子,武帝又派人来请严光入宫共叙友情。这一次严光觉得实在过意不去,盛情难却,便跟着使者来了。他和光武帝一起相伴数日,同吃同住,形影不离。光武帝任命严光为“谏议大夫”,可是严光仍然不肯屈就。不久严光就去了富春山,自耕自种,自给自足,成了桃源之士。后来人们把严光钓鱼的地方起名叫“严陵漱”。
到了建武十七年(141年),光武帝又一次破例要封严光为官。严光仍旧不改初衷,故守田园。
◎故事感悟
我们不得不佩服严光的处世精神以及他的大智大慧。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是对“理”的更精准的诠释。知识分子都有清高的品格,但像严光这样并不多见。贪婪之欲,每个人都有,用正确的“理”将这种贪婪化为自己人生价值的正确取向,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史海撷英
刘秀偃武修文,大兴儒学
《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就是说,光武帝自从陇蜀平定之后,如果不是遇到紧急情况,是不轻易言兵的。
建武五年(29年),各地还都处于激战状态,但洛阳的太学却已经建立起来。东汉一代的太学,其规模要远远大于西汉。如班固《东都赋》中说:“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到了顺烈梁皇后执政时期,太学生的数量超过了三万人,大大超越以往。近代梁启超曾赞扬东汉一代“尚气节,兴教化,为儒学最盛时期”。在这里,光武帝刘秀崇儒重学、推崇礼教的做法起到了极大作用。
到刘秀统治的末期,人口已经由东汉初年的“十有二存”(即人口数量只有大乱前的十分之二)增长到两千多万了,人口增长了一倍还多。饱经战乱的中原王朝,终于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
◎文苑拾萃
光武帝
佚 名
乘龙光武帝,举义扫凶狂。
四七兴宛县,八千战昆阳。
修身立节俭,治国济柔刚。
一代中兴主,英名传八荒。
光武帝刘秀
佚 名
层林俯伏夕阳斜,四顾长安尽帝家。
玉漏有声沉画角,金波无计到天涯。
虚传望气苏伯阿,何若娶妻阴丽华。
明夜胡尘斗杓上,怕看大地走雷车。
负琴生大智若愚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道道甚分明。——冯道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酒醉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负琴生,据说曾在唐都城长安云游了几年。负琴生并非是他的真名,只因他身上经常背着一把琴而得名。至于他真正的名字叫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每天,负琴生都到酒馆讨酒来饮,他沉默寡言,举止毫不检束。有时在水边,有时在月下,人们常见他持琴抚弄弹奏,弹出的琴声总是凄切悲凉,催人泪下。人们都大为不解,以为他是个狂人。
大诗人李白原就放浪不羁,以洒脱著称,当他听说有这样一号人物,便要见识一下。
李白来到酒馆找到负琴生,携着他的手一同走到荒郊野外。他们落座在水边,以野菜为下酒之食,两人对饮起来。
李白又请负琴生抚琴一听,负琴生当下弹奏一曲,李白闻琴音情不自禁地怆然泪下。
负琴生见李白如此这般,便说道:“人间丝竹乐器之音,都能愉悦人心,唯有琴音,能使人心感伤。我原以为你李白是个开朗无比之人,哪知你也同样会伤心呀!这足以说明,你还是个俗人。先生的放旷豁达,仅仅是形体的无拘无束而已,尚不是心灵的放旷脱俗啊!”
李白从来对自己的洒脱很是自负,他可以在皇帝面前狂饮高歌,还要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宠妃杨贵妃为他满酒,这举止还没有第二人做得出。岂料想,今天却有人责他不是真潇洒。
李白一拜到地,问道:“先生为何如此落魄?你是形体的落魄?还是心灵的落魄?”
负琴生言道:“我的心灵不落魄,形体也不落魄。只因为世人认为这是落魄,故此在世人眼里,我就是个落魄的人了。”
李白进而问道:“先生既然知道世人厌恶这样的落魄,为什么不将它改掉呢?”
负琴生答道:“倘若是我本人厌恶,我当即刻改掉;既然是世人厌恶,我为什么要改掉呢?”
李白无话可说,又指着那把琴说:“先生背着这把琴,是想自己抚弄,自得其乐呢?还是想要使别人愉快?”
负琴生说:“我这琴,是一把古琴。背着它,只因为我喜好古音,岂是要让别人快乐?我琴中所奏出的声音,高雅而纯洁,质朴而真情,知音的人,闻琴声即感愉悦心畅,不知音的人闻琴声徒感悲伤罢了。”
“就像先生的文章那样,轻浮而无实感,一如蝴蝶飞舞,花絮飘零,妖艳得有如处子佳人一般。在王孙公子眼中,这是华美的词章,不过得道的达士却不把它当作真文章。”李白并不服输,追问道:“我的文章即使轻浮浅薄,尚不足观,然而我的风骨气概,岂不是仙人的才质?”
哪知负琴生却说:“先生这样的风骨气概,还不是一个真仙人,只不过是一贵人罢了。况且,你的形体污秽,气度卑微,即使尊贵,也不长久。我希望你能爱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被虚名所累。”
负琴生言罢,便不作声,李白也不再问。他们同醉而归。
第二天,李白又想要找负琴生去酒馆饮酒,但却没有寻见。
过了几日,在长安城南,李白看见负琴生坐在一棵大树下,不觉心中一喜。正要上前讨教,忽然间,却不见了负琴生的踪迹。
以后,负琴生便在长安消失了。
◎故事感悟
李白的境界还是世俗范围内的高明,只是外在形体上洒脱,心灵上尚以文章自豪,更有甚者竟以自己的放达为荣,这还是心中有欲。负琴生则是与天地同流的人,他已将世欲的好恶、是非等一切价值评价一扫而空。所以,他绝不以人们对他的看法为意,而是洒脱地生活,真是看破了世间理与欲关系的人啊!
◎史海撷英
李白应邀入幕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在庐山。那时,李白始终有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恰在这时,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入幕后,李白便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缺乏远见,他也做过了深刻的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等人,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在这点上,李白显然不如他们。
永王不久即被打败,李白也因此而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便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于是,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将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在宋若思幕下,李白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是何缘故,至德二年(757年)冬,李白被流放到夜郎。
◎文苑拾萃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 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贺知章以宝珠易饼
◎淡泊名利,克己制欲。——格言
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与李白是好友,也好饮酒。这两个朋友一个能写诗,一个善书法。贺知章的墨迹传到今天的都成了稀世珍宝。当然,贺知章也是著名的诗人。
贺知章的住宅位于长安的宣平坊一带。他家的对门有一个小板门,贺知章常见到一个老人乘着一头驴出入其间。有五六年之久,见到老人的颜色衣服依然如故,也没有见到有别的家属。贺知章询问邻里,邻居们讲他是在集市上卖钱贯的王老,除卖钱贯外,他不再做别的事情。古时的钱要用绳子串起来,这串钱用的绳子,就叫做贯。
王老的生活平淡无奇,贺知章却看出王老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在闲暇的日子里,贺知章就常常到对门的王老家,渐渐地两人便相互往来。随着不断地交往,王老超然清高的人品越加吸引贺知章,贺知章对王老也越加敬重。
两人的言谈渐渐越来越密切。王老告诉贺知章,自己精通黄白之术。黄白之术是道家炼丹养生的方法。贺知章恍然大悟,难怪王老这样的年纪却不见衰朽之态,而且五六年来一无变化。
贺知章本来对王老就非常信任、尊重,当他得知王老精通道法,是个有道之士时,便表示愿意向王老学道,接受教导。
过后的一天,贺知章同夫人一起拿着一个明珠来到王老家。他们讲这个珠子是他们在家乡时得到的,多年来珍爱地保藏着,今天特意奉献给老人,请老人为他们讲说道法。
王老接过珠子就把它交给一旁侍候的童子,叫童子用这珠子买些饼来。童子用宝珠换回三十多张饼,王老便邀请贺知章夫妇吃饼。王老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谈笑间一如往常,平平淡淡,从从容容。
贺知章的心情却大不同了。他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见王老拿这宝珠如同破铜烂铁一般,心中连连叹息。自己多年来珍藏的宝珠,恭恭敬敬奉献给人家,真没想到却被人家拿去换了饼吃。贺知章暗暗怪罪王老,神态间极为不快。
此时他又见王老请他一同吃饼,便连连摇头,推说自己不饿。王老也把贺知章的这一番神情看在眼里,心中明白他是责怪自己轻用了宝珠。
王老开口讲道:“道,只可由内心的修养得到,岂能靠外在的力量争取它?你对这珠子的珍贵吝惜不已,道术怎能有成呢?你在官场上厮混得久了,任何宝贵之物都牵挂着你的心。你之所以不得道,即是这些外在之物对你的拖累呀。得道之后你会明白的,尘世间的荣华富贵,有如过眼烟云。”
说到此处,王老指着那堆饼又说道:“你看,刚才它们还是一个价值万贯的珠子,这珠子耗费了你多少的心血?怕它丢,怕它坏,有了它高兴,没了它痛苦。我问你,是你自己活着,还是你为它活着?恐怕是这个东西在使唤你吧!”
王老停了一下,笑了笑,又道:“现在好了,这是一些饼,请吃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