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克:克己向善
9452200000018

第18章 克己勤政(7)

他下属中有个很有钱的人,半夜叩门求见,他拒不接见。第二天早晨他来到政事堂,把那个半夜求见的人找来,斥责他说:“晚上去人家叩门求见,贤明的人是不做的,你有什么事情要禀告,尽可以当众说明。哪怕是老夫本人的过失,说出来也可以对我有所规劝。”

那个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刘统勋死时,乾隆皇帝亲自到他家来祭奠。他家的大门洞又低又窄,只有把车盖子拿下去,车才能进去。

乾隆皇帝回来后和近臣们说:“像刘统勋这样,才不愧是真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呀!”

◎故事感悟

刘统勋赢得“真宰相”的名声,是因为他的清正廉洁、克己勤政。虽然刘统勋拒绝礼贿的方法有些不近情理,然而却遏制了礼贿之风,保持了廉洁,这在“官以钱得,政以贿成”、“冠冕无丑士,贿赂成知己”的社会中,是很需要决心和恒心的。

◎史海撷英

刘统勋的治河之官道

刘统勋一生为官,与河务结下了不解之缘。

乾隆十三年(1748年),刘统勋同大学士高斌巡查山东赈务,并勘河道。当时运河盛涨,刘统勋便疏浚聊城引河,分运河之水注海。德州哨马营、东平戴村二坝,皆令改低,沂州江枫口二坝,待秋后培高,使水有所泄。

乾隆十八年,江南邵伯湖减水二闸及高邮车逻坝决口,刘统勋偕尚书策楞前往视察,查得河道官员亏空公帑情事,据实上疏,河道总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被撤职,侵帑诸吏,并遭严惩。

同年九月,铜山小店汛河决口,刘统勋又查办一批贪污渎职的墨吏,亲自驻守铜山监督塞河,到十二月,工程告结。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铜山县孙家集黄河漫溢,河务总督富勒赫因无能去职,刘统勋暂摄其职,督促修堤诸事,至冬方始告竣。乾隆帝夸他为“治河能臣”。

◎文苑拾萃

题桐城张相国赐园泛舟图

(清)刘统勋

龙眠山对赐金园,管领烟霞荷厚恩。

今日重开休沐地,白沙翠竹宛江村。

碧流如带隔红尘,画舫兰桡荡绿蘋。

未便一竿江海去,波分太液足垂纶。

凤雏绕膝彩衣斑,问字传经得暂间。

谷口锦茵花冉冉,林间歌管鸟关关。

石坚水净同标格,丽景秾华信化工。

自喜平泉随草树,年来长是坐春风。

张伯行禁止馈送

◎各种弊病,都是因为懒惰而产生的。懒惰则什么事都放松了,一放松就对人的要求也不严格了。因而办事就不迅速。只要一处迟缓,其余的地方就处处懈怠了。——曾国藩

张伯行(1651—1725年),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为尤著。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

张伯行,清康熙二十四年中进士,官至福建、江苏巡抚、礼部尚书。

他在出任巡抚期间,曾给他所属部门的官吏们发出通知,禁止对他馈送礼物。

通知中说:“一丝一粒,都是我的名节;一厘一毫,都是百姓的脂膏。对百姓宽一分索取,百姓得到实惠不止一分;取人一文钱,我的为人价值就一文不值。谁说这只是礼尚往来的平常事?做人的廉耻早已受到伤害。若说这不是不义之财,那这些东西哪里来的?”

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称赞张伯行是“江南第一清官”。

◎故事感悟

张伯行兢兢业业,明察秋毫,抑恶扬善,造福百姓,“不取百姓一分一毫”。这“江南第一清官”六个字完全能概括出张伯行克己勤政的优良作风!

◎史海撷英

张伯行受民爱戴

康熙年间,江苏乡试发生作弊案,副主考赵晋内外勾结串通,大肆舞弊,发榜时,苏州士子大哗。康熙帝命张伯行、噶礼同户部尚书张鹏翮、安徽巡抚梁世勋会审此案。因牵涉到噶礼受贿银50万两,案子复杂,审理一个多月也没有结果。

张伯行奏弹劾噶礼,噶礼便买通官吏,捏造事实反过来诬告张伯行。主审官因畏惧噶礼权势,逢迎巴结,案情无法审结。康熙无奈,只好下令:张伯行与噶礼解任,再命主审官审理。扬州百姓听到消息后,纷纷罢市抗议。第二天,扬州百姓拥入会馆,因平时知道张伯行清廉不贪,不会接受礼物,便用水果蔬菜相送。张伯行依然婉言拒绝,百姓哭道:“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不要推脱百姓的一点心意)”万不得已,张伯行才收下一把青菜。百姓们为防张伯行路有不测,竟有数万人聚集江岸护送。

案子结果下来后,竟是噶礼免议,张伯行革职治罪。康熙帝痛斥大臣是非颠倒,然后亲降圣旨:张伯行留任,噶礼革职。消息传出后,江苏官民争相庆祝,更有上万人进京到了畅春园,跪谢皇恩,上疏表示愿每人都减一岁,以便让圣上活到万万岁。可见张伯行受人民爱戴之深。

◎文苑拾萃

瞿塘峡口

(清)张伯行

谁凭霄汉劈青苍,天险由来古战场。

八阵风云连滟滪,三巴门户锁瞿唐。

乌蛮塞远江流合,白帝城高草木荒。

峡路愁人从此始,哀猿啼处过飞航。

侯鸣珂拒贿杖妻

◎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礼记》

侯鸣珂(1834—1898年),宇韵轩。湖南永定(今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人。历任署陕西孝义厅(今柞水县)同知,韩城、勉县、兴平、凤翔、保安(今志丹)、渭南、咸阳、平利、白河等县知县。

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清朝后期,侯鸣珂却出污泥而不染,清廉从政。在孝义厅任同知期间,他数次拒受贿赂,义杖爱妻,令百姓大加赞颂。离任时,百姓送“仁德如春”大匾,近万人含泪相送。

同治二年(1863年),陕西省孝义厅阴雨两月,庄稼霉烂,收获不足一成;同治三年,又遭遇蝗灾,食尽田禾。孝义厅户户断炊,外出讨要。

就在这艰难之时,同治四年春,侯鸣珂调任孝义厅抚民同知。到任后,他亲自书写呈文,报灾于抚台,请求赈济。粮食运到后,他又亲自赶着骡马,将粮食送往乡下。厅衙小吏余言吉不甘忍受无油粗饭,向一位百姓勒索了10斤猪油,自食5斤,将其余的5斤私下送给了侯鸣珂的夫人杨芝香。

鸣珂得知后,勃然大怒:“刮民脂膏,如杀我父!百姓倒悬,尔等安享清福,不堪造就!”当即将余言吉削职为民,并下令其妻杨芝香将5斤猪油还给百姓,又以受贿罪对妻子杖打四十。杨芝香当场声泪俱下,后悔莫及。侯鸣珂怒斥其妻:“知过并非无过选不杖股四十,尔不会以此为训选!”衙役听罢,只得按鸣珂的命令,打了侯夫人四十大板。

同治六年九月,车家河保正杨建武在发放赈银时,以其兄、弟、妹三户受灾严重为由,贪污了800两纹银,被人告发。侯鸣珂在察访中,杨建武托人偷将5两麝香装在他的行囊里,并附一信。侯鸣珂发现后,将信拆开一看,上面写着:“侯大人:吾以兄、弟、妹三户冒名顶领赈银800两,愿与大人平分。再送上麝香5两,请免死罪。”

第二天,侯鸣珂便令人将该信重抄在一张大纸上,并将5两麝香用纸包好,上写“贿物麝香5两”,让杨建武一手举着抄好的信,一手举着麝香,在车家河、厅城、石嘴子游街三日,第四日即判杨建武死刑。

在刑场上,侯鸣珂作诗一首,对杨建武的贪污、行贿行为表示了极大愤怒:

斯人为官无所求,誓为百姓解苦愁。

社鼠贪污又行贿,不斩贼子决不休!

◎故事感悟

拒贿杖妻,这是何等的清正啊!侯鸣珂克己为政的作风是我们效仿的楷模。我们要始终谨记:以克己为人、终身廉洁是为官者的根本立身之道。

◎文苑拾萃

墨 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