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恭敬地说:“久闻陆氏兄弟大名,海内文宗,人人尊仰。周处今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接着他把刺虎、斩蛟,反被人憎恶的事说了一遍,又继续谈道:“如今我想痛改前非,但岁月不居,青春已逝,恐怕改后也是一事无成,反为人所笑。”
陆云劝慰他说:“《论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知道了为人之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不会感到遗憾。何况你正当壮年,还有远大的前途呢!一个人,就怕没有志气,只要能立大志,有过即改,还愁什么美名不能远扬么?”
周处高兴地说:“闻听先生金玉良言,大开茅塞。周处不才,定当改过自新,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陆云见周处心胸开阔,知过即改,也很高兴。留他盘桓了几天,谈论天下大事,为人之道,求学之途,使周处大开眼界。临行时还赠送了周处一些经史之类的书籍。
周处回家以后,断绝了同恶少们的往来,闭门思过,刻苦攻书,学识大进。对人也分外和气,乐于为乡里做好事。乡亲们都为周处的变化感到高兴。
后来,上司知道了周处的德才,向朝廷举荐,朝廷任命周处为御史中丞(御史台长官)。到职以后,周处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敢于弹劾那些违法乱纪、残害百姓的官吏,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故事感悟
正所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浪子回头金不换”,周处接受批评,能够洗心革面、改恶从善,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这说明,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能够勇于改正,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史海撷英
周处仕晋
三国时期的吴国灭亡后,大批的吴臣出仕于晋,周处也名列其中,出任柳州新平(今陜西彬县)太守,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很有成绩,外族归附而有美名。
此后,周处又转任梁州广汉(今四川射洪)太守,处理争讼详细正直,平息缠讼经年案件。后来由于母亲年迈而辞官归里,不久后再次被征为楚内史,尚未到任,又被征召入京担任散骑常侍。
周处认为,自己应当“辞大不辞小”,因此先到楚国赴任,有安抚教化等治绩,然后才入朝为官,此行为世人所称道。
◎文苑拾萃
咏史下·周处
(宋)陈普
白额长蛇已就戡,不知贾郭更难堪。
东吴陆喜乡先罪,五等还应有第三。
唐太宗责己
◎改身之过,迁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太宗当皇帝的第二年。
有一次,唐太宗命令太常少卿祖孝孙教宫女们音乐。因为教得不够好,唐太宗就责骂祖孝孙。
见到这种情景,温彦博和王珪两位大臣对唐太宗说:“祖孝孙是位受人敬重的文士,陛下让他教宫女,又来责备他,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唐太宗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对他们说:“我诚心诚意、推心置腹地对待你们,你们应该尽心竭力、忠心耿耿地对待我;现在却对我不予维护而袒护下边,替祖孝孙来分辩、讲理。”
彦博不敢再争辩了,而王珪却说:“陛下平时要我们忠诚、正直,现在我们讲的难道是偏私阿曲的行为吗?这是陛下你对臣等有亏,而并不是我们对陛下您无礼啊!”
唐太宗听后不再说话了。
第二天,他对大臣房玄龄说:“自古帝王纳谏实在难,我昨天错误地责备了温彦博和王珪,到现在还很后悔!你们千万不要因此而不敢进言啊!”
◎故事感悟
唐太宗心胸宽广,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是个难得的明君。太宗谦虚和勇于改过的事迹史不绝书,其“镜鉴理论”和“水舟关系论”更是深入人心,符合寡私欲而好仁德的标准。
◎史海撷英
农妇称“皇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在武则天称帝之前,就有一位普通的妇女自称为“皇帝”了,她就是农民起义领袖陈硕贞。
陈硕贞本来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由于无法忍受豪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便以宣传宗教为名,秘密发动农民起来反抗朝廷。没几年,附近的农民便都参加了她所组织的教门。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秋天,陈硕贞宣布起义,自称为文佳皇帝。她也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妇女。陈硕贞任命她的妹夫章叔胤为仆射,任命章文宝为大将。附近的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几万人。
起义军在章叔胤的率领下,首先攻克了桐庐。接着,陈硕贞又亲自带兵,攻下了睦州和于潜。随后,起义军又发兵攻打歙州(歙,今安徽省歙县)、婺州(婺,今浙江省金华县),声势越来越大。
653年11月底,扬州刺史房仁裕率领部队到达婺州,与崔义玄前后夹击陈硕贞领导的起义军。战斗进行得相当惨烈,参战的数万义军,最后除一万多被俘外,其余大部战死。“文佳皇帝”陈硕贞及仆射章叔胤也在战斗中被俘,最后英勇就义。
◎文苑拾萃
经破薛举战地
(唐)李世民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郭子仪知过善改
◎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郭子仪(697—781年),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
唐大历年间,朔方节度副使张昙性格刚正率直,关内副元帅、河西节度使郭子仪误以为张昙凭仗战功轻视自己,于是怀恨在心。
孔目官吴曜是郭子仪提拔起来的亲信,他深知郭子仪的心思,就搜集了一些材料,然后罗列起来诬陷张昙。
郭子仪听了以后,立即上奏,告张昙煽动部下谋反,结果张昙含冤被杀。
掌书记高郢曾为张昙据理力争。郭子仪不但不听,反而把他贬为猗氏县县丞。
后来很多将校、僚属借故请求调离,郭子仪这才醒悟过来。
他后悔极了,于是郭子仪实情作为教训报告给皇上,而且说:“这是吴曜害我!”然后把他轰走了。
◎故事感悟
郭子仪确实是犯了个大错误,但他能够从错误中总结出经验和道理,并能够马上作出处理,也是很可贵的。在犯了错误之时,我们也要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
◎史海撷英
郭子仪收复洛阳
“安史之乱”后期,郭子仪收复了都城长安后,又奉命率军攻打洛阳的叛军。当时洛阳的守将安庆绪听说唐军前来攻城时,慌忙派大将庄严、张通儒等人带领15万大军前去迎战。叛军在新店(河南省郏县西)与唐军相遇。新店地势险要,叛军依山扎营,居高临下,形势对唐军十分不利。
郭子仪趁叛军立足未稳之机,选派出2000名英勇善战的骑兵向敌营冲杀过去,然后又派1000名弓箭手埋伏在山下,再令协助作战的回纥军从背后登山偷袭,自己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与安庆绪的叛军进行正面交战。
战斗打响后不久,郭子仪就佯装败退。叛军倾巢出动,从山上追赶下来。这时,突然杀声如雷,唐军埋伏的弓箭手像神兵一般从天而降,万箭齐发,无数的箭簇像雨点般射向敌群。在弓箭手的掩护下,郭子仪又杀了个回马枪。这时,叛军的背后又传来高呼声:“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叛军前后被围,左右遭打。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夹击之下,叛军被打得一败涂地。庄严则逃回洛阳,同安庆绪一起弃城北走,官军在郭子仪的带领下,一举收复了洛阳。
◎文苑拾萃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保大舞
(唐)郭子仪
于穆文考,圣神昭章。
肃勺群慝,含光远方。
万物茂遂,九夷宾王。
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唐宣宗责罚公主
◎吾日三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曾子
唐宣宗李忱(810—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他曾经为唐朝的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颓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十一月十四日,唐宣宗的女儿万寿公主出嫁给侍奉皇帝起居、记述皇帝言行的起居郎郑颢。
郑颢是做过宰相的郑絪的孙子。他中了进士,当了校书郎、右拾遗内供奉,人们都称道他为人文雅。
万寿公主是宣宗宠爱的女儿,所以挑选郑颢来做她的驸马。
主管官员根据以前的制度,想请公主在结婚那天用白银装饰车子。唐宣宗说:“我想用俭朴来教育天下,应当从我的亲属开始。”于是他让依照外命妇(即受过皇帝封号的王公大臣家中的妇女的制度)用铜装饰车子;命令公主执行新妇的礼节都依照一般臣民的礼法;告诫她不要轻视丈夫的家族,不要干预政事。
唐宣宗又给她一个亲笔诏令重申:“假如违背了我的告诫,一定要招致太平公主、安乐公主被杀那样的灭祸。”
有一次,郑颢的弟弟得了危急的病症,唐宣宗派侍臣去看望。
侍臣回宫后,唐宣宗问:“公主在哪里?”
侍臣回答说:“在慈恩寺看戏。”
唐宣宗非常生气,叹着气说:“我就奇怪一般官员的家里不愿意跟我家结亲,敢情真有缘故呀!”
唐宣宗立刻命令召万寿公主入宫,让她立在台阶之下,不理睬她。
公主害怕了,流泪认罪。
宣宗责备她说:“哪有小叔子病重不去探望问候而去看戏的呢?”说完就让她回婆家去了。
从此一直到宣宗去世,都没有接她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