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积:积善成德
9449600000017

第17章 为民请命(1)

倪若水谏采禽鸟

◎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曜,昼夜之有长短也。——汉·桓宽

倪若水(?—719年),字子泉。唐代恆州藁城人,进士出身,开元初官至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后调其出京,任汴州刺史。期间,修孔庙,倡教育,兴办州学、县学,汴州百姓称颂不已。

敢于为民请命是中国古代清官共有的美德。如果民间有冤屈苦衷,地方官不代他们陈奏申诉,百姓就只有听凭宰割,束手待毙了。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老百姓也一直习惯于把地方官看成自己的父母官。有句俗语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开元初年唐玄宗兴师动众采禽鸟,就是由一个叫倪若水的州刺史上言谏止的。

唐玄宗开元初年,倪若水入京为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后出任汴州刺史。倪若水为政清简,奉职尽责,尤其善于安抚百姓。他当刺史的时候,州境内秩序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扰民害民的事情发生,在当地颇受称颂,是一位远近闻名的贤吏。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玄宗命令宦官到江南采办、 等珍奇水鸟,想作为宫中的玩物。历代帝王为了享乐,常常派人到各地为宫廷采办各种稀世珍宝及名贵特产,上自金银器皿、珠宝首饰或碧玉玛瑙制成的工艺品、装饰品,下到奇花异石、鸟兽鱼虫,以及佳馔珍果,无所不包,不一而足。不要说那些金玉奇宝有多么名贵,就是精美的针织刺绣品也件件价值连城。这些都凝聚着百姓的血汗。此外,采办使者一路上衣食住行、车马舟楫,都取自民间,所费难计其数。若再加上他们沿途强夺索拿,以及地方官的借机敲诈,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每次宫中采办宝物,都是对沿途各地的一次浩劫。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可又没有人敢冒杀头之罪出面制止。

这一次,为玄宗采办水鸟之物的使者浩浩荡荡出了京城,一路南下,途经汴州。倪若水得知此事后,决定冒死劝谏玄宗取消这次害民扰民的采办。他上奏玄宗:“现在正逢夏忙季节,农夫辛辛苦苦地耕耘,农妇忙忙碌碌地采桑。在这个时候派人采捕奇禽异鸟,供宫廷中赏玩,要从很远的江南岭外运回京城。水路要准备舟楫,陆路要人扛肩挑,还要喂食鱼肉稻米。沿途的人们看了,岂不要认为皇上轻贱人而偏爱鸟类吗?皇上您现在已经把凤凰当做普通的鸟类,麒麟为普通的兽类,就是、 之类,有什么值得珍奇的?皇上过去没正式定为皇位继承人时,住的宅第、过的生活都很简朴。现在当上皇帝了,成为一国之尊,金银财宝和宫女充满了后庭,各地上贡的珍奇之物堆满了府库,还有什么可求的呢?”在奏折的后面,倪若水冒死进谏道:“臣承国厚恩,超居重任。草芥贱命,常欲杀身以效忠;葵藿微心,常愿隳肝以报主。瞻望庭阙,敢布腹心,直言忤旨,甘从鼎镬。”玄宗看了奏折,感到说到了要害,同时也被倪若水的毫无隐讳、忠直诚恳所打动,于是亲笔写了一道诏书,说原先只想派使者采办少量的杂鸟,但使者不领会意图,搜求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处罚了负责采办的使者,采来的禽鸟也都放了。同时还赐给倪若水40匹帛,以示对他敢言直谏的奖励。

◎故事感悟

倪若水一生历任很多官职,也办了不少事,但他似乎仅以此事流芳后世。可见为民请命、兴利除弊的官吏,必然会被百姓怀念。

◎史海撷英

金华始祖倪若水

倪若水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任汴州刺史。倪若水到任后,开始兴修孔庙,推行教育。后来,他迁到浙江的金华府定居。从此,倪氏根基磐固,人丁兴旺,派裔鼎盛,其后代遍布山东、河南、浙江、安徽、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地。后世倪氏雅称“金华世家”便由来于此,因此倪若水也被尊为倪氏的金华始祖。

◎文苑拾萃

倪若水

(宋)徐 钧

人重朝班恶外迁,一时荣擢似登仙。

谁知鼙鼓渔阳祸,不在朝廷却在边。

李皋擅贷赈灾粮

◎利为害本,而福为祸先。——汉·韩婴

李皋(733—792年),字子兰。天宝十一载(752年)嗣封曹王,由都水使者迁左领军将军。曾任衡州、潮州等地刺史,所至有善政。建中三年(782年),为江南西道节度使,拔擢牙将伊慎等为大将。会李希烈叛,他率军进讨,收复黄、蕲等州,屡战有功。转任江陵尹、荆南节度使,在江陵(今属湖北)修复古堤,开辟良田千顷。曾设计制造战舰,用肢踏木桦为推进机,航行速度加快,宋代称为“车船”。

中国封建社会虽谈不上什么法治,但有些规定是非常严格的,不准触犯违反。例如,凡有大事若是没有得到上司允准,便不能随便办理,否则就要落个“专擅”的罪名。尤其是本应按皇帝的诏书才能办的事,若是未接“圣旨”而先行,便会惹来杀身之祸。然而,唐肃宗的时候,出了一个不怕杀头、擅贷赈灾粮、救民于水火的李皋。

李皋是唐朝皇室的后裔。他的祖父为武则天所杀,家中壮者诛死,幼者没官为奴。直到唐中宗以后才得以恢复封爵,玄宗时开始担任官职。

唐肃宗上元初年,李皋任温州(今浙江温州)长史,不久就兼管全州的政事。安史之乱以来,温州屡遭战乱,生产受到很大破坏,百姓饥寒交迫,家无隔夜之粮。李皋上任时,又遭逢大旱灾,州境颗粒无收,粮食贵得惊人,一斗米值数千钱。饥民奔走呼号,四处求食而不得,饿死的人越来越多。而官府的粮仓里却存有数十万石粮食。

李皋于赴任的路上,已目睹了饥民饿死路旁的惨状,心急如焚。他一到州府衙门,连满是尘土的衣服都顾不上换,便带领手下人砸开粮仓门锁,传令开仓贷给饥民粮食。他的下属深知此事非同小可,搞不好要杀头,于是纷纷跪在官署前连连叩头,劝李皋先奏报朝廷,等候皇帝颁旨再开仓发赈济粮。李皋说:“百姓再没有吃的,就要饿死,人命关天,哪还有时间向上请示和等候圣旨?假如杀了我一个人,而救活成千上万的百姓,我死也值得!”于是把粮仓里的粮食都贷给百姓。事后他马上按擅自开仓赈济的罪名上报朝廷请求处罚。因为是急于救饥民,肃宗不但没问罪,反而嘉奖了他。由于李皋及时贷粮赈饥民,救活了数十万人。

救民安民是李皋的一惯做法。贞元初年他任江陵尹,当时江陵东北境有两大片土地紧靠汉水古堤,古堤年久失修,每到夏季河水上涨溢出堤坝,淹没两片田地,以致田地荒芜。李皋组织百姓修堵古堤,挡住河水,得良田五千顷。他允许流民自占田地垦种,又在江南废洲上盖起房舍,安顿了百姓2000余家。

◎故事感悟

李皋身为皇族,生长在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时与母亲逃入民间,亲眼目睹下层人民生活困苦的景象。这些经历使他能够体察百姓的疾苦,因此也为百姓办了实实在在的好事。尤其是他冒死赈灾救民的义举,并不是所有的良吏都能做到的。他也因此受到后人的赞扬。

◎史海撷英

李皋发明轮船

“轮船”一词始于我国唐代。它的出现,与船的动力改革有很大的关系。

唐代时期,李皋发明了桨轮船。他在船的舷侧或艉部装上带有桨叶的桨轮,靠人力踩动桨轮轴,使轮周上的桨叶拨水推动船体前进。由于这种船的桨轮下半部浸入水中,上半部露出水面,因此也被称为“明轮船”或“轮船”,以便与人工划桨的木船、风力推动的帆船等加以区别。

后来,螺旋桨推进器取代了桨轮,这种“明轮船”便被淘汰了。但由于称呼上的通俗和习惯,用螺旋桨推进的船仍称为“轮船”,并沿袭至今。

张建封奏宫市之弊

◎涸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战国·吕不韦

张建封(735—800年),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寓居兖州。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卒于德宗贞元十六年,年66岁。德宗时,李希烈反,建封拒战有功,拜徐、泗、濠节度使。贞元中来朝。时宦者主宫市,谏章列上皆不纳;建封得谏言之,帝颇顺听。及还镇,帝赋诗以饯,又以鞭赐之。后以病求代,代者未至而卒。建封著有文230篇,《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卖炭翁》,诗中对卖炭翁辛辛苦苦烧成一车炭拉到市场上卖时曾这样写道: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首诗是抨击唐德宗时期宫市害民现象的。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官员敢于当面向德宗揭露宫市害民的弊端,他就是徐州刺史张建封。

张建封任寿州刺史时,曾为抵御李希烈叛乱立有大功。德宗贞元四年(788年)起任徐州刺史,政绩显著。

德宗贞元时期,后宫所用的物品都取买于集市,称为“宫市”,以宦官充当宫市采办使。采办使在长安东、西市场安置几十上百人挑选货物,这些人叫“白望”。他们也不带宫中的文书,张口便称宫市,真假难辨。没人敢问他们从哪来,也不敢争论价格的高低。他们用破旧衣服和撕成不同尺寸的绢帛作价强买,还不到货物十分之一的价格。买下东西后,他们让卖主将货物送进宫,还要索取进宫时的进门费和搬运货物的力资。有的卖主带着货物入市,最后两手空空地回去。名为宫市,实际上是强夺。每当宦官、白望一出动,搅得市场上人心惶惶,卖浆售饼的小商小贩纷纷收市关门。有的商人有了好货只好隐姓埋名,躲到小巷子里去卖,把好的货物收起来,只摆出些破破烂烂不成样子的,以免被宦官勒索。当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尝有农夫以驴驮柴,宦者市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而后食。今与汝柴,而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使擒之以闻,乃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

这件事情闹得满城风雨,虽然最后宦官受到了处罚,可宫市这件事仍然一如既往。

朝中尽人皆知宫市害民,也曾有谏官上奏陈述利害,但德宗却置若罔闻。贞元十三年,张建封入京觐见皇帝,因为他是很有名气的地方官吏,立过大功,所以受到德宗很高的礼遇。张建封决定利用入朝的机会当面向皇帝进言。他把宫市扰民害民的种种弊端详详细细上奏给德宗,言辞恳切,切中要害,德宗听了之后很以为然。可惜由于宦官势力的干扰,德宗没能马上采纳张建封的建议。直到德宗死后,唐顺宗即位,才宣布罢宫市。

◎故事感悟

张建封所谏之事虽未实施,但正是由于他和其他大臣们不断地进谏,晓以利害,才形成一股强大的声势,终使这一为百姓深恶痛绝的弊端得以废除。

◎史海撷英

张建封与燕子楼

唐贞元年间(801年),朝廷重臣武宁军节度使张愔(字建封)镇守徐州时,在府第中为爱妾关盼盼修建了一座小楼。由于小楼飞檐挑角,形如飞燕,而且年年春天都有南来的燕子栖息于此,故名燕子楼。

关盼盼是唐代彭城人,大约生活于唐代贞元、元和年间,是一位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诗擅词的才女。这位良家少女因出身寒微而隶身乐籍,以声乐事人。后来,她被张建封以重金购得,又经过一番专门的训练,成为一代名妓。关盼盼能舞唐代著名的《霓裳曲》,舞姿轻盈柔美,婀娜动人。她的歌喉圆润,声音清丽,诗人张仲素称之为“歌尘”,说她唱起歌来,音调抑扬跌宕,清脆激越,其势可以阻遏天边的流云,冲击起雕梁上的暗尘。

关盼盼还是一位富有音乐天赋的管弦里手,对玉箫、琴瑟一类乐器都相当精通,吹奏弹拨起来音调和谐,优美动听。她经常与当时的一些文人雅士交往,向他们学习诗词歌赋,并渐渐通晓韵律,终至成为一名著名的女诗人。关盼盼写诗有300多首,名为《燕子楼集》,可惜未能传世。

◎文苑拾萃

永遇乐·夜宿燕子楼

(宋)苏 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赵炳谏言惠泽加于民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赵炳(1219—1278年),字彦明,迁西县大河山村人。其父亲赵宏,为元朝勇敢又有谋略的武将,对元朝开国有功,后升为镇国上将军。

赵炳幼年便父母早丧,由堂兄抚养。12岁那年,因年成不好,兄弟二人去平州(今卢龙)谋生,途中遇到强盗,赵炳的堂兄被扒下衣服绑上了。强盗要杀其兄,赵炳哭求代兄而死。强盗被兄弟义气所感动,放了他们。

赵炳20岁时,因是功臣之子便被朝廷视为亲信,到忽必烈即位前的潜邸侍奉忽必烈。他谨慎勤劳,从而得到信任。赵炳担任抚州州尹时,使城镇格局为之一新。己未年(1259年),元军攻打南京时,燕京、蓟州一带发生动乱,当局以平乱为由招兵买马,横征暴敛,为害百姓。赵炳向忽必烈奏明,并追回征招的士兵和横敛的财物,全部归还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