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道:道义相砥
9447900000002

第2章 导言

道,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论语·学而》中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的本意是指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道义相砥”,在古人看来,交友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交友问题上应“交当慎择”,要出于道义,为了道义。朋友之交必须做到以德业相劝勉,以过失相箴规,以道义相砥砺。道与义中包含着朋友之间道德上的共同理想,事业上的共同追求,人格上的互相投契,情感上的相互敬慕等含义。道为义先,秉道而为。

明代名士苏竣在《鸡鸣偶记》中把朋友分为四类,曰:“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和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他认为,益友是在道义和学业上互相砥砺,对缺点、错误直言规劝的“畏友”;也是以心相交、生死与共的“密友”。

道义相砥单指交友之道,但“道”还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严守职业道德等“道”的更深层含义。“道”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是人们为了心中的正义所追求的大道。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指能与国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了自己心中的“道”,为了公理和正义,为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安康而不懈地奋斗、无私地奉献,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迟早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可能我们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但都须遵守各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在工作、事业中的充分体现。

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道德,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今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更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而在这其中,道与德的传统美德,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