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实:实事求是
9444300000002

第2章 导言

实事求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恰如其分地、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实事求是的基点是实。《说文解字》说:“实,富也。”繁体字为實,从宀贯。贯为货物。《段注》解释说:“以货物充于屋下,是为实。”《玉篇》也说:“实,不空也。”所以《诗经·节南山》“有实其猗”解释为“满也”。引申开来实又有“诚也”、“塞也”(《广雅释诂》)、“成也”(《礼记·月令》)、“明也”、“质也”(《淮南子·泰族》)的意思。

实事求是是最接近真理的,一切事业的成功都是从实事求是开始的。无数历史事实表明:一个人是不是具有实事求是的品质,是考量这个人是否诚实、是否值得信任、事业能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是检验这个党能否提出正确的方针、政策,能否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主要试金石;一个国家有没有实是求是的风气,是判断这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人民能否安居乐业的重要尺度;一个民族有没有实事求是的传统,是认识这个民族能否兴旺发达、能否在世界民族之林有所作为的重要依据。

中国历史有许多因背离实事求是传统而失败的教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弄虚作假,结果身亡国灭;宋康王自欺欺人,利令智昏,结果被楚国消灭;魏晋时士大夫空谈成风,结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隋炀帝好大喜功,不顾国力、民力,大兴土木,大起干戈,结果被唐取而代之;明清时,统治者不顾工业革命后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事实,盲目自大,搞闭关锁国,“片板不许入海”,结果被船坚枪利的列强敲开国门,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战役中,不顾敌强我弱的事实,“御敌于国门之外”,放弃毛泽东制定的“诱敌深入”的正确方针,最终丢掉根据地,被迫长征……

历史的经验,血的教训,我们不应忘记。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狠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国情出发,狠刹“浮夸风”、“报喜不报忧”的不良风气,杜绝“假大空”,国民经济直线攀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光辉业绩。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让我们自觉地坚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不断开拓进取,向更高更宏伟的目标迈进。